母爱的脉搏阅读理解及答案
“四月物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母爱的脉搏阅读理解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母爱的脉搏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母爱的脉搏阅读理解及答案
母爱的脉搏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小心开车,到家打个电话!电梯口,母亲又像往常一样叮嘱妹妹。其实,妹妹回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车子拐两个弯就到。
②送走妹妹,母亲一直坐在沙发旁等电话。老人嘴唇不停地嚅动,好像在念叨什么。不一会儿,母亲站起来,像是准备接电话。女儿眼尖,问我:奶奶和姑姑有心灵感应?话音未落,电话铃响了起来。
③接起电话,那端传来妹妹的声音:妈,我们到家啦!我抬头看了看挂钟,时间恰巧过去了五分钟。大字不识的妈妈,不会认挂钟,也不会认手表,她是怎么计时的呢?女儿哪里知道,奶奶的计时器装在心中。这个秘密,只有我知道。
④那年中考,正值盛夏。因为午觉睡过了头,我被监考老师挡在了门外。母亲央求校长,好说歹说才让我进了考场。成绩下来,与师范录取分数线仅有一分之差。不少老师都惋惜,按我平时的学习成绩,考师范是不成问题的。母亲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逢人就说:是我误了孩子啊!
⑤怎么能怪母亲呢?那时,对手头拮据的家庭来说,钟表都是奢侈品。前一天,她特意问了戴手表的邻居,按照时间就着太阳做下了记号。母亲想得不错,看看门前大槐树的影子,到了做记号的地方,就该叫醒我去考试啦。
⑥偏偏天公不作美,太阳在考试前躲进云层里了!叫早了,担心儿子没休息好影响考试;叫晚了害怕耽误了儿子考试。等母亲找到邻居,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庆幸的是,当年因为有人体检不过关,我被补录取,总算是圆了师范梦。
⑦有了这回教训,母亲被逼无奈,琢磨出了一套计时法:按着脉搏数数。我到现在都不清楚,经过多少次失败的尝试,她才将误差控制在十秒之内的。
⑧真正知道这个秘密,是五年前的一个晚上。那晚,我离家到十里外的镇政府参加会议。怕母亲在家牵挂,就在半路上给老人打电话,撒了个谎说已经到啦。电话那头,是母亲的嗔怪声:傻孩子,你才走了一半呢。
⑨也许是母亲没搁好电话,我分明听到手机里有人在和着节拍说什么。打开手机免提键,里面传来母亲清晰的数数声:345原来,母亲以为我关掉了手机,继续在按着脉搏计时呢!
⑩那一瞬,我泪流满面。只因为:人世间,有一种脉搏叫母爱。
1.你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文中的三个事例吗?(4分)
2.奶奶的计时器装在心中这句话有何作用?(2分)
3.打开手机免提键,里面传来母亲清晰的数数声:345和上文哪句话呼应?(2分)
4.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4分)
5.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用脉搏来计时,的确前所未闻,这就是母爱的创造力。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是怎样用特别的方式来爱你,表现他们爱的创造力的。(100字左右)(5分)
阅读【答案】
1.(1)母亲因为没有手表计时,没能及时叫醒我,影响了我的考试。(2)五年前,我出去开会,假称已到目的地,结果被母亲拆穿,在电话里听见母亲数数,发现母亲计时的秘密。(3)母亲送走妹妹后,不识挂钟却能计时,准确接到妹妹到家的电话。
2.表现母亲把对儿女的关爱和牵挂放在心里,对儿女默默的关心和奉献,(1分)也为下文母亲靠数脉搏计时埋下伏笔。(1分)
3.老人嘴唇不停地嚅动,好像在念叨什么。(2分)
4.内容上,升华主题,表现自己在了解真相后的感动之情,也表现了母亲最简单却最真挚伟大的爱。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上文。
5.略。
【解析】
试题分析:
1.按照时间顺序来概括,概括时尽量使语言简洁即可。按照5、6、7、8、9、10---1、2、3这样的段序来概括。
2.计时器是妈妈爱孩子的一种表现,所以说在心里;这句话也为下文记叙母亲用脉搏计时这一情节做铺垫。
3.妹妹走后,母亲在用脉搏计时与我晚上出去开会,母亲用脉搏计时来计算我走的路程。这两个情节是互相照应的。
4.结尾的作用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内容一定哟具体,不能只写模式性的套话,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才行。
5.观点:父母爱的方式,具体内容,有爱的创造力,情感真挚、语言流畅。
篇2:牵手母爱阅读理解附答案
《牵手母爱》阅读材料
牵手母爱
①那一次,我应一位朋友之邀,客串为他的学生讲了两堂作文课。他们即将面临高考,学习生活异常紧张。在课堂上,我曾给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命运之神可以满足你一个心愿,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②当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能够顺利通过高考,也有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像超女或比尔·盖茨一样成为某个领域的偶像。
③然而,有一个男孩的回答却是:“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牵一下妈妈的手。”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泛着泪花。然后,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情:
④他家在一个小山村里,距离他所在的学校有数十里路。因此,他升入这所学校之后,一直在学校住宿。他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家侍候着两亩果园。因为父亲的腿有残疾,所以果子成熟之后,总是由母亲蹬着三轮车,将摘下的果子驮到离家二十余里路的小镇上去卖掉。每次卖掉果子之后,她总是要在市场上买一点好吃的东西,然后再蹬上十多里路来探望他。
⑤那是去年中考前夕,母亲趁早将几筐桃子卖掉,然后买了他最爱吃的葱花饼,她怕葱花饼凉了,就用干净的布巾包了又包。
⑥六月的天气,太阳正毒,炽热的阳光把地下的沙石晒得烫人,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中午的最后一遍铃声响过之后,他匆匆向学校门口跑去。母亲已将三轮车停在远处的树底下,她自己却站在没有一点遮阴处的校门口,毒辣辣的日头将她黧黑的面孔烤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子,蓝色的短袖衫泛着亮晶晶的盐粒。母亲笑着上前抓住他的手,关切地说:“走,到那边树阴下,妈给你买了葱花饼。”
⑦这时候,有一些离家较近的同学,推着自行车涌过来,他感到有些难为情,便把手轻轻一甩,将母亲那只磨出茧子的手甩开了。母亲的脸上闪过一抹失落。在树阴下,当母亲将那一摞温热的葱花饼放到他手中的时候,她脸色上的失落完全被一种欣慰的神情替代了。
⑧他低着头对母亲说:“这么远的路,以后就不要来了。”
⑨母亲笑着摇了摇头,仍像先前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保重身体;然后,目送着他走进校园,才骑上三轮车离去。当他咬了一口手中香喷喷的葱花饼时,忽然想起忘了问母亲是否吃过午饭。
⑩一个星期之后,一个噩耗传来了,他的母亲在去小镇卖果子的途中遭遇了车祸。当他心急如焚地赶回家时,面对的只有母亲那僵硬而苍白的面孔。他扑通跪倒在母亲的身边,万般痛苦地哭喊道:“妈!——你为什么不牵儿的手了啊?……”
他流着泪说完这件事,然后郑重地说:“现在,我愿意用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来换取跟母亲牵一牵手的机会!”
此时,不光是我,几乎所有的人眼睛都湿润了。亲情,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紧紧牵着爱的手吧,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牵手母爱》阅读练习题
1.文章中男孩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牵手母爱”为题有何好处?
3.试对第(6)段第二个划横线句作赏析。(内容、写法、情感任选一方面)
答:
4.细读第(7)段划线句,说说母亲脸上为何闪过一抹“失落”?她又“欣慰”什么?
答:
5.文中第(6)段“六月的天气,太阳正毒,炽热的阳光把地下的沙石晒得烫人,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6.对文中的“男孩”,同学们褒贬不一,你对他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
《牵手母爱》阅读答案
1.讲了男孩的母亲用自己卖桃子换来的钱买了儿子最爱吃的葱花饼,骑着三轮车跑十几里路给儿子送去,当母亲要迁儿子的手时,他怕难为情摔开了母亲的手,留下终身遗憾的事
2.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3.这句话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表明母亲在大热天已等我较长时间,体现爱子情深。(意对即可)
4.“失落”是因为母亲已顶着烈日等我很久,好不容易见到我,我却为了面子,有意疏远母亲。“欣慰”是因为母亲终于卖掉桃子买了儿子最爱吃的葱花饼,心里满足,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意对即可)
5.运用景物描写突出了天气的酷热,更衬托了母亲对爱子情深。
6.褒贬都行,言之成理,表述流畅即可。示例:我认为小男孩能自我反省,值得学习。人无完人,犯了过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反省、改正; 或:我认为小男孩竟然为了在同学面前要面子而有意疏远自己的母亲,这种爱慕虚荣的作法是不对的。
篇3:最后的母爱阅读理解答案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在我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 。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儿女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选自《读者》,有删改)
小题1:请把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6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1)下面的划线字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3分)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
(2)结合全文说说“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为什么令我震撼?(4分)
小题3: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请用第一人称为文中空白处加上一段“我”的心理描写。(5分)
小题4:在文中摘录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摘抄卡中,并注明喜欢的原因。(4分)
小题5:下面作品和本文一样表达母爱主题的是( )(2分)
A.余秋雨的《信客》B.冰心的《纸船》
C.李森祥的《台阶》D.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个母亲因脑瘤晚期住院。(2分),母亲为了给儿女一份希望,要求“我”帮她做手术,甘愿额外地承受身体的苦痛和折磨。(2分)半年后,儿女没有遗憾地送走母亲。(2分)(概括合理即可)
小题1:(1)动作描写,写出母亲为了让儿女放心,迫切要求“我”帮她做手术的心情。(2分)
(2)一位母亲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仍然为儿女着想(2分),默默地、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儿女,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令我震撼。(3分)
小题1:第一人称让人感觉真实可信。(1分)示例——我不禁想:“母亲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给予我们超越生死的爱,我要怎样做,才能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更好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春天?”(4分)
小题1:示例——句子:这个在儿女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2分)
原因:我看出了母亲非常理解孩子,给机会让孩子们尽孝,让孩子们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我也看到母亲在孩子们尽孝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快乐与享受。(2分)
小题1:B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小题1:小说中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描写手法,再具体答出表达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了解第一人称写法的效果,明确第一人称写法的真实可信;心理描写合理即可。
小题1: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1:了解教材中重点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篇4:最后的母爱阅读理解答案
最后的母爱阅读理解答案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是我曾经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读者》第7期)
篇5:阅读理解及答案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5、(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篇6: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 夜
星 新 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逾的真挚亲情的歌颂。
B、作品以极平淡的故事和语言来表现极其哀痛的人间真情,作品通篇没有一个“哀”字,但当读者读完作品之后,心理却蒙上了浓浓的哀怜。
C、通过刻画老人的异乎寻常的举动和想法,凸显日本社会中老人的孤独,落寞以及难以得到社会关爱的冷酷现实。
D、小说把雪花比做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E、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小说直接表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强烈批判。
(2)、文中通过老夫妇富有生活气息的对白来塑造儿子活着的“假象”,这“假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括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营造了富有想象空间的悠远意境,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E(5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2)①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②怕儿子学习辛苦而要送热茶;③不愿儿子有过重的思想负担④祝愿儿子顺利通过毕业考试;⑤恳求抢劫犯不要上楼伤害儿子。(6分)
(3)①小说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老人的儿子早就不在,这在小说的前文已经埋下了伏笔, 例如强盗的惊讶:“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细心的读者还是可以从“正常”中看出“不正常”来的。②通过情节的紧张冲突来展开叙事。强盗的闯入给作品带来波澜,读者开始关心并未出场的“儿子”的命运:两位老人的儿子会不会被强盗捆住或者又会发生什么奇迹?③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对雪花的描写。(6分,要点1分,分析1分)
(4)、①体现在开头:雪花悠然地飞落,似乎要预示什么,一两句话营造了一个静穆的氛围,自然地把读者带入故事里。接下来,冬天、雪花、旧房子、火盆、老人,由远而近,作者一步步把他描写的镜头推进了,把读者从悠远的雪景拉到现实生活的面前。②体现在结尾:生活闹剧结束之后,退幕了,“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一切都静静地消失在窗外悠远的雪景中,这一悠远的、纯净的、宗教般的意境,把俗世的生活空灵化了,也美化了,老人对死去的儿子的深情也在“雪夜”的背景中被凸现出来。(8分)
篇7:阅读理解及答案
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很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xx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风帆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乘风破浪驰骋在浩淼的海洋上。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国家,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大西洋,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1.文章开头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给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文中的介绍,请你另举出一个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风变化无常的特点。
2.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种类的风。
3.利用风力来磨面,用风力来发电等。(不唯一,意对即可)
4.举例子,列数字。使文章显得更准确、明了、科学性强。
篇8:阅读理解及答案
劳动节前,我和妈妈去果园村的大妈家参加大哥的婚礼。
来到大妈家,大伯大妈喜气洋洋地迎接我们,立即领我们去看大哥的新房。
新房房门两侧,贴着大红喜字。走进新房一看:嗐,真豪华!好气派!房里铺着簇绒地毯一盏花团似的大吊灯大放光芒。墙壁四周放着新式组合家俱、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靠窗户是一张高级席梦思床。床上是崭新的床单、毛毯、花被子。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显得金碧辉(黄、煌)。我不(尽、禁)小声惊叹道:“哎呀,我的妈呀!这得花多少钱哪!”
“啪啪啪……”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我们急忙来到大门口,原来是迎亲的汽车到了。在人们的欢笑声和掌声中,新郎新娘从一辆红色豪华轿车里走了下来。
新娘穿一身红呢子套裙,嘴上(涂、图)着鲜红的唇膏,胸前的金项(练、链)、耳垂上的金耳环闪闪发光,一双高跟鞋踏得地板噔噔响。大哥穿一身白面料西服,系着真丝领(带、代),手上戴着金戒指,脚穿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真是一对新婚夫妇啊!
随着喜笑颜开的宾客,我们进了一间张灯结彩的大客厅。厅外两张铺着红布的桌上,堆放着客人送来的各种贺礼。厅里摆了六桌酒席,已是座无虚席,挤得水泄不通。大伯领我们上了楼。楼上也摆了六桌酒席,同样拥挤不堪。
大家坐定之后,只听大伯一声招呼,酒宴开始了。顷刻间,上了十四菜一汤。盘子放了两层,本来很大的桌子现在突然变小了。新娘新郎向大家敬酒,楼上楼下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尽、禁)情地吃(渴、喝)佳肴美酒,一边称赞主人的盛情款待,赞美厨师的好手艺。
太阳偏西了,欢笑和酒宴终于结束了。送走了客人,我和妈妈便(帮、邦)大伯大妈收拾碗筷。我发现盘子里剩了很多菜,有的菜甚至一口也没吃。我来到厨房,不由得大吃一惊,收下来的剩菜足有三大盆!这宴会可真够豪华!临走前,听大妈对妈妈说,这次办婚礼共花掉两万多元,还欠了几千元的债。
回家的路上,婚礼中的种种豪华情景时时浮现在眼前。我想:婚礼大操大办,花钱如流水,婚礼完了还要还债,这到底是为什么?靠了党的政策好,农民才开始富(玉、裕)起来,要办的正经事情很多,怎么能盲目地追求高消(废、费)呢?一些人大操大办婚丧嫁娶这类事,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行为。手中有钱,日子富了,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民族俭朴的美德,千万不能丢了节约这个传家宝。
1.将文中括号里的别字划掉,然后按顺序分别用这些字组成正确的词语。
2.给下列文中的字注音:
琅: 肴: 霍: 泄: 髦: 昧: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琳琅满目
肴
挥霍
铺张
4.用下列文中的词语造句。
应有尽有—
水泄不通—
时髦—
愚昧—
5.根据文章先写见闻后写感想的特点和下列内容要点提示,用A、B把文章分成两段(A、B直接写在文章上),然后指出哪一段写得最详细。(要点提示:A.豪华的婚礼;B.愚昧的行为)
6.详写段中有许多细节描写,用直线标出描写新房摆设豪华的句子;用双直线标出描写新郎新娘打扮时髦的句子;用浪线标出描写菜肴丰盛的句子:用双浪线标出描写菜肴浪费的句子。
7.文中的婚礼实在是“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根据文章记叙的具体内容,抓住几个要点来说明这一点。
8.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婚礼》答案
1.划掉:黄、尽、图、练、代、禁、渴、邦、玉、废
2.略。
3.①各种好看的东西很多。②鱼肉等荤菜。③任意花钱。④为了形式上好看,过分讲究排场。
4.略。
5.B段从“回家的路上”起。A段是详写段。
6.(1)“房里铺着……金碧辉煌。”
(2)“新娘穿……皮鞋。”
(3)“倾刻间……变小了。”
7.(1)新房陈设豪华气派,金碧辉煌。
(2)坐豪华轿车迎亲。
(3)新郎新娘穿戴打扮时髦。
(4)大宴十二桌宾客,菜肴过分丰盛,剩菜三大盆。
(5)共花掉二万元,借债几千元。
8.(1)批评了讲排场,赶时髦,挥霍钱财,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是愚昧的行为。
(2)说明日子富了,也不能忘了俭朴的美德,丢了节约这个
【母爱的脉搏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10.江南小调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