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三化”治理+生态重建
“没有了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阳光工程”=“三化”治理+生态重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阳光工程”=“三化”治理+生态重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阳光工程”=“三化”治理+生态重建
“阳光工程”=“三化”治理+生态重建
进入90年代,我国沙化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占90%以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由此该文提出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中心的“阳光工程”,并通过走“产、学、研”之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作 者:汤莉 严以绥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刊 名:新疆农垦经济 英文刊名: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年,卷(期): 1(1) 分类号:F3 关键词:阳光工程 节水工程 生态农业篇2:要加强对我省“三化”草原生态的治理
要加强对我省“三化”草原生态的治理
草原的退化、碱化、沙化(简称:“三化”)是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对其的治理工作。早在1987年就把草场改良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
作 者:朴庆林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吉林 长春136100 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 年,卷(期):2001 “”(3) 分类号:F1 关键词:篇3:南非草原生态恢复与“三化”草地治理考察报告
xx年11月,为学习和借鉴草原生态恢复与“三化”草地治理以及发展畜牧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和四川省外专局联合组织的草地生态恢复和“三化”草地治理培训团一行14人,在南非比勒陀尼亚、约翰内斯堡、开普顿等地,就草地生态、人工种草、土壤肥料、牧草与饲料的生产和贮藏,放牧与农牧场管理、矿碴治理等内容进行了教学培训,对安格卢(anglo)矿业公司矿渣植被恢复区,比勒陀尼亚大学试验农牧场、开普顿家庭牧场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报告如下:
1、南非基本概况
南非位于非洲的最南端,面积122.7万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万人,西南部临大西洋,东南部临印度洋,最南端的好望角为两洋交汇处,地形地貌西部几乎是沙漠,中部和东部是草地和森林,多以平坦地貌为主,山丘较少见。海拔高度从沿海的几米上升到内陆的3000多米,气候特点则是从开普半岛的地中海式气候变化到夸祖鲁海岸的亚热带气候,但在东北部内陆则是草原气候。日照充足但变化较大,全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但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全国农耕地占10%左右,可灌溉地区占5%。干旱、半干旱地区占85%,湿润地区占15%。
南非的牧草生长受雨量条件的制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畜牧业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分布大致是:东部主要是肉牛、奶牛、猪、家禽等优良品种及杂交种,是畜牧业最集中的地区;北部降雨少、温度高,只适宜饲养当地的品种;西南部几乎是沙漠,主要饲养美利奴细毛羊;南部沿海地带主要饲养良种奶牛和肉牛;西北部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种植业主要是玉米、高粱、向日葵、土豆和小麦,也种植蔬菜、葡萄等。南非以矿产闻名,金矿贮量占全世界的51%,钻石和宝石贮量相当丰富,居世界第3位。铀矿贮量居世界第一。交通发达,全国已形成较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高速公路人均占有里程居世界第3位。从国民经济结构看,南非以矿产为主的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50%以上,畜牧业占30%左右,种植业、酿酒、旅游及其他产业约占20%。
2、草地生态恢复和“三化”草地治理的主要特点
通过培训和学习,感受到南非草地生态保护和“三化”草地治理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2.1、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把草地建设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南非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得天独厚,草地和森林资源不算丰富,缺水十分严重。但是,南非从城市到公路,从机关、工厂、学校、商店到私人住宅周围生态植被良好,青草、绿树、鲜花是他们的主旋律,形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由绿色植物覆盖的世界。长期以来,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环境立法和执法已实施多年,政府对农牧业生产的投资并不多,但不惜投巨资用于环境保护,大力提倡种草和植树,并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严格的规定。对采矿企业,在开矿之前必须要有恢复生态植被的规划,政府才发营业执照;如果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及时恢复生态植被,政府则立即吊销营业执照,关闭采矿企业。城市和公路建设注意保护原有植被,同时规划了足量的草坪建植和树木种植面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南非在干旱、半干旱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建立规模较大的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政府规定造纸厂必须先植树,只有一片山林成材后,才允许伐树用来造纸。从而形成先造后用、造用结合的良性循环。在南非种草和植树,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2、矿产企业以种草为主要途径,恢复矿渣生态植被
南非是矿产大国,如果管理不当,乱采滥挖会给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矿业公司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劳工健康、人身安全三方面工作,把恢复矿渣生态植被作为己任,实行一边开采一边进行植被恢复。根据矿渣上层回填土层的高度,种植不同的植物恢复矿渣植被。回填土层高度在60cm以上,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30~60cm种植一般农作物,低于30cm就种植牧草。矿产企业几乎用种植牧草来恢复矿渣植被。我们到安格卢(angio)煤矿公司实地学习,了解到该公司为提高矿渣草地植被恢复的科技含量,与比勒陀尼亚大学合作,解决矿渣草地植被恢复的技术问题。
2.3、发展人工种草,实行围栏轮牧休牧
南非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成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大制约因素。畜牧业主要靠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来解决牲畜的饲料来源。因此,家庭牧场都十分重视利用雨季开展人工种草,尤其是在东部和沿海畜牧业比较集中地区的奶牛场和肉牛肥育场,几乎靠人工种草发展畜牧业。种草面积视饲养规模而定,以栽培禾本科牧草为主或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选择耐旱、产草量高、草质较优的品种,在牧草生长季节进行放牧利用;雨季结束后牧草因干旱缺水而干枯,其枯草的营养价值仍较高,也可在旱季(或冬季)放牧利用,但大多数牧场都在雨季刚结束时割草调制青干草。家庭农牧场在种植牧草的同时,一般都安排一定面积的土地种植玉米,作为枯草季节饲草料的主要来源。种植饲草料,实行机械化播种、收割和管理。人工种草,既发展了畜牧业,又恢复了草地植被。
篇4:地方四边三化坟墓治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市深化“三沿”整治推进“四边三化”行动方案》、《县深化“三沿”整治推进“四边三化”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乡殡改工作实际,扎实推进我乡“四边三化”坟墓治理工作,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工作原则,认真开展全面整治四边区域坟墓问题,通过生态化改造和迁移实现美化、绿化,恢复山体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建设“洁净、美丽、幸福”的侨乡特色美丽乡村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改造为主,“改迁”并举治理青山白化现象,切实减少由于殡葬活动造成森林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坟墓生态化改造等综合治理,到底,县境内高速公路、330国道、省道公路、通乡公路主干道可视范围(边界为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200米、普通国省道、通乡公路主干道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坟墓得到全面整治。坟墓治理率100%,达到可视范围内“无坟化”目标,新型社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主要任务
(一)“禁新”工作。坚决禁止新建私坟,通过严格考绩手段,确保“禁新”100%;对违规新建、扩建、修建的各类坟墓,按有关法规一律整改恢复山体生态原状。
(二)生态化改造。对“四边区域”现有私坟,按照坟墓生态化改造“四化”(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要求,对坟墓进行治理,去除坟墓硬化设施,恢复山体生态。具体标准:土坟化,拆除私坟钢筋水泥结构,覆以泥土,便于绿化植被和自然风化;植被化,在土坟化的基础上,种植绿色植被,融私坟于生态绿化之中;小型化,拆除私坟坟圈坟坦等部分;景观化,经过改造,使改造坟墓与山体生态景观协调一致。
(三)迁移安置和深埋处理。采取“能改则改、应迁则迁”的方法,9月10日后在上述区域内新建的坟墓及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的`坟墓,原则上采取迁移安置的治理办法,应拆坟墓原则上就近迁入公益性墓地或经营性公墓,并按照规定的墓穴占地面积埋葬。同时,无主坟墓可就地深埋处理,将整座坟墓用泥土覆盖深埋后,植树绿化。
(四)推进新型葬法。通过出台生态葬法奖励、补贴办法,大力推进海葬、塔楼葬、草坪葬、树花葬等新型骨灰安葬方式及墓区建设,推进骨灰安置方式不断向多样化、立体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四、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5月28日前)。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各村要在209月10日前全乡坟墓数据的基础上,全面调查摸清辖区内“四边区域”存在的现有坟墓数量。
(二)实施阶段(205月—206月)。各村结合实际,组织开展辖区内“四边三化”坟墓治理行动,到年底前,实现“四边区域”坟墓治理率达90%以上;到年6月底前,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全面完成“四边三化”坟墓治理任务,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三)迎检阶段(2014年7月—9月)。进行全区“四边三化”行动完成情况自查验收,各村要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和总结,迎接市、县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将“四边三化”坟墓治理行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对辖区内“四边三化”坟墓治理行动负总责。要把“四边三化”坟墓治理行动开展情况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二)严格检查验收。各村要强化对“四边三化”坟墓治理行动的督促检查,严把验收关。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村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四边三化”坟墓治理行动。广泛深入开展殡葬文化活动,全面引领殡葬改革方向,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5:西南地区石漠化的生态治理及对策
西南地区石漠化的生态治理及对策
石漠化是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已经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治理石漠化已刻不容缓.本文拟对西南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石漠化的生态治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作 者:张振东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刊 名:计划与市场探索 英文刊名:MARKET FORUM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篇6:加快毕节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探讨
加快毕节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探讨
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根据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以及石漠化危害,结合已开展过的.石漠化防治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加快石漠化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探讨.
作 者:曾佐伟 zeng zuo-wei 作者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X3 关键词:石漠化 生态治理 可持续发展篇7:喀斯特山区生态治理区石漠化过程的土壤质量特征研究
喀斯特山区生态治理区石漠化过程的土壤质量特征研究
摘要:在全省较大的空间尺度内,对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石漠化过程的'土壤质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砂粒含量随石漠化发展过程而增加,粘粒含量随其减少;土壤孔隙度、持水能力在潜在、轻、中度石漠化过程中变差,强度石漠化则较好.容重随石漠化过程而减小;与原生林地相比,潜在、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的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较低,速效养分与其相差不显著;各等级石漠化中,强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含量最多,中度石漠化的有机质、全氮等养分比潜在、轻度石漠化略多,但其速效养分较其略低;潜在、轻度石漠化土壤的养分含量最少,速效养分主要来源于施肥.因此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对陡坡地的退耕还林、封禁治理,同时对轻、中度石漠化加强治理.作 者:贺祥 熊康宁 陈洪云 胡顺光 HE Xiang XIONG Kang-ning CHEN Hong-yun HU SHUNG-guang 作者单位:贺祥,HE Xiang(贵州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00)熊康宁,陈洪云,胡顺光,XIONG Kang-ning,CHEN Hong-yun,HU SHUNG-guang(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期 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8(2) 分类号:X144 关键词:生态治理区 石漠化过程 土壤质量特征【“阳光工程”=“三化”治理+生态重建】相关文章:
2.阳光工程工作总结
3.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10.危房重建申请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