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别范南伯,蝶恋花 别范南伯杨炎正,蝶恋花 别范南伯的意思,蝶恋花
“风在数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蝶恋花 别范南伯,蝶恋花 别范南伯杨炎正,蝶恋花 别范南伯的意思,蝶恋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蝶恋花 别范南伯,蝶恋花 别范南伯杨炎正,蝶恋花 别范南伯的意思,蝶恋花,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蝶恋花·别范南伯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篇2:蝶恋花·别范南伯
酿成这一夜春雨,是我们的离恨别情。把一江春水,都添得岸满潮平。汇同江水一股脑儿,向东方汹涌奔腾。纤弱的嫩柳,怎能挽住船的航行。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您到达南徐,渡口的芳草一片青青。如果您升起春游的豪兴,一准要漫步当年同游的小径。别后会孤独难耐,免不了要回望送别的长亭。乱山像屏障挡住您的视线,看到的.只有数不尽的山峰。
篇3:蝶恋花·别范南伯
《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词人杨炎正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的上片从夜雨话别写到春江水涨,登舟启程,表达了临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下片设想别后,彼此天各一方,被无重数的乱山遮隔,相见无由,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此词融情入景,化故为新;幽畅婉曲,情思绵绵。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篇4:蝶恋花·别范南伯
范南伯:范南伯,名如山,字南伯,河北邢台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随其父自中原起义南归,为辛弃疾的妻兄。
刬(chǎn)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鸣橹: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篇5:《蝶恋花·别范南伯》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杨炎正
原文: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
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
⑴ 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⑵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⑶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 “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作者简介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文学成就
杨炎正工词,清俊不俗,有《西樵语业》一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纵横排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称其《蝶恋花》词“婉曲而近沈著,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宗中之上乘”。
篇6:蝶恋花别范南伯 柳永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杨炎正词作鉴赏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刬地,此处作一派 讲。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南徐,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这句话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篇7:《蝶恋花·别范南伯》赏析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
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
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
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蝶恋花】
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用为词牌始于宋。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作者简介】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公元11(庆元二年)年五十二始登第,为宁县簿。公元12(庆元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公元12(嘉定三年)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公元12(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有《西樵语丛》。《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纵横排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称《蝶恋花》词“婉曲而近沈著,新颖而不穿凿,于词为正宗中之上乘”。
篇8:《蝶恋花.别范南伯》宋词解读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解读:
夜雨对床,是兄弟、挚友之间,久别重逢,或即将离别时常有的亲密情景。如白居易《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东府雨中别子由》诗:“对床空悠悠,夜雨今萧瑟。”便是这种情景的意境再现。“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剗地东流去。”这里把“夜雨对床”的情感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不但写出了夜雨灯前的意境,而且从夜雨联想到春江水涨,又从春江水涨联想到明朝行舟就要趁着水涨解缆而去。想到这里又未免报怨这春雨促成了离恨,挚友就要随着东流的江水乘船离去了。不待明朝江上送别,今宵夜雨已使人觉得愁情满怀。以上是通过开头三句写出离别前夕的惜别心情。“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这二句却是预写江上送别的留恋感情:江岸上柔软的柳枝更增添了依依惜别之情;纵然惜别还是不能把好友留住,就象这弱柳不能把行舟系住一样。接下去笔锋一转,替好友写惜别。“为君愁绝听鸣艣。”这一句写得千回百转,回肠荡气,把真挚的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君愁绝”就是替你愁极的意思。这是转过一层去写那就要登舟离去的好友别后的心境。此去水程,一路上听着声声柔橹(“鸣艣”即鸣橹,指摇橹时发出的吱呦声),渐行渐远,会更加感到离别之苦,一定是愁不自胜的。词的上片从别前夜雨对床写起,已觉伤情;次写江上送别欲留不住;再写想象中的朋友一路之上的愁情,更加细腻入微。如此层层叙出,一层比一层挚婉,一层比一层感人。那真挚的友谊就象潺潺的溪水一样,从内心深处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词转下片“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这是在话别时又回忆起当年的南徐旧事。南徐即南徐州。东晋南渡侨置南徐州于京口,后遂称京口(今江苏镇江)为南徐。芳草渡大概是当时京口冶游之地。赵嘏诗:“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诗中种种意象颇能唤起这一类的联想。特别是“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这一句中的“寻春”二字是暗指狎妓,那么“芳草渡”自然是群妓聚居的地方了。词人与范南伯当年同游南徐,在这里曾留下他们放荡不羁的青年时代的足迹。作者在《满江红》词中,也曾写过“麴尘香雾,西湖南陌”这些类似的回忆。作者青年时代的此种狂放行径,从另一侧面,却能反映出他那不拘小节的豪放气概,所以不能把这句词的含意理解得过于拘滞。这里不过是借“芳草渡”当年狎妓,来回顾南徐旧事而已。“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江上执手话别之后,挚友就要登舟离去了。当行舟转过遮断视线的丛山时,他频频回首不忍离别,抑回首之处也正是自己日后孤独地回忆今日离别的'伤情之地。但那重重无情的高山还是会把视线遮断,“乱山只碍离人目”,从今以后再也望不见好友的身影了。词的下片从执手话别中叙出往日旧事与别后的相思,表现手法非常巧妙。作者打破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分界,把万千思绪展现在同一空间之内,如此集中地表现出离别时的复杂心理,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杨炎正词的风格步武稼轩,并能得其神髓。这首《蝶恋花·别范南伯》讽诵数过之后,确有辛词风味,那就是能寓浑厚的情感于雄健的笔力之中,在辛派词人中是不多见的。文如其人,词品取决于人品;人品磊落,词品方能浑厚雄健。尽管这首词中写了“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这些文字片断,但从中仍然能使人体会到作者当年的英发之气。这使我们联想起苏轼《念奴娇》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那段精采的描写。如果没有“小乔初嫁”的衬托,也就显示不出公瑾当年的“雄姿英发”的神采。我们正应该通过这一艺术法则,来理解这首《蝶恋花》词以曲笔传情的特点,从中探寻出杨炎正词能神似稼轩的关键所在。
【蝶恋花 别范南伯,蝶恋花 别范南伯杨炎正,蝶恋花 别范南伯的意思,蝶恋花】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