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如棋:与其纠结于细节,不如纠结于出路(管理)
“virkt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贾如棋:与其纠结于细节,不如纠结于出路(管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贾如棋:与其纠结于细节,不如纠结于出路(管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贾如棋:与其纠结于细节,不如纠结于出路(管理)
元月中旬,我前往河南平顶山一个经销商那儿看看市场,他告诉我市场推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要我亲自前往处理,我放下手头的事情,交待一番后,我就坐上了前往平顶山的火车。
路上,说起来,我还真有点对不起这个客户,一直以来,由于武汉公司的创立加上新产品的上市,我一路瞎忙,他一直希望我过去看看市场,帮他梳理一下,我也由于工作的原因一下延迟到现在。他那时告诉我,有一个门面转让费与租金都非常贵,我当时说如果位置不是非常显要,可以不用一次性投资太多,以免影响可持续性发展。
他听从了我的建议。然而在我看了他开的某个门店的位置时,我真后悔说过的话,那个位置非常偏,根本没有人流,如果我当时抽空来看一看现场就好了,这使我得出了,执行力必须以调查为基础的结论。
但问题是还不仅仅在这里,他在门店的装修,柜子的选择与陈设上面,以及开业的宣传折页上面,都搞得极其简约,甚至可以用粗糙形容,我说过的从成本方面控制变成了简陋。
这使我得出了执行力必须找到精准的执行人想法,
更为可怕的是,他用的人竟然是毫无销售知识的亲戚,而且他的这个亲戚自从碰到我,就开始向我找机会投诉我们在发货上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可能漏掉了几盒货,比如有个包装轧坏了,这种问题我一一帮她解答,我向她说,公司不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容忍,虽然这些在管理上在所难免,一定会帮她把问题处理好。接着第二天,她就向我说,顾客如何来说产品的不是,以其他产品来对比,在我看来,顾客提出的问题根本就将特殊性当一般化对待的问题,是偷换概念的说法,比如过敏问题,有些人本来就是过敏体质,用任何药物或是化妆品都会出现问题的,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我们的销售对象,我们不会拒绝来店内消费的顾客,但我们不会为了销售而不顾科学与道义。
我后来与这位经销商沟通,告诉他,你的店员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建议换人,因为我觉得她更应该纠结于怎么把产品很好地卖出去,而不是纠结于这些枝枝丫丫,纠结于货少发了几盒。他告诉,她是合伙人,我说合伙人也不行。这样下去,只有一个结果,关门,要找寻更好的出路与解决办法。
20春节临近,贾如棋借此拙文,向大家拜个早年,希望我们自己能够不再过多纠结于细节,纠结于我们更明朗的出路吧!
篇2:纠结于“朋友”散文
纠结于“朋友”散文
很多演员没有表情。或者只有简单的喜怒哀乐。可是热拉尔.德帕迪约,即使只是一个眼神,也会流露出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无数神情,总是耐人寻味。
在我看新《基督山伯爵》时,仍不免处处怀念起热拉尔.德帕迪约的演绎。
言归正传。
影片里,你有没有注意过,唐太斯厄运的一个原因?
被好友出卖。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被自己好友出卖的。比如,经常有一些女人,发现老公的情人,是自己的闺蜜。
因为亲近,而不设防。没有戒备。你的很多情况,例如秘密和弱点,都被朋友所掌握。
而你的敌人,反而没有机会在你背后捅你一刀,或是落井下石。
好友想置唐太斯于死地,是源于嫉妒。
嫉妒是人类太古老,太原始的一种人性了。至今,仍有强悍的生命力。
无论男人女人,皆有嫉妒之心。
人们习惯于攀比。无论是比经济条件、比外表、比配偶、比学历、比资历……
人的虚荣心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中国人,才会总结出那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嫉妒还是一个比较轻的词。还有一个词,是嫉恨。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唐太斯太招人恨,就在于他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船长,还有一个貌美如花的未婚妻。
然而人们又需要朋友。
即使是后来被朋友成功陷害,身在牢笼的唐太斯。
也需要那么一个朋友:让他明白,原来绝境里也有希望。也可以用貌似不起眼的工具,来挖那貌似牢不可破的监狱。
这个破洞而出的牧师,教会唐太斯太多东西。教会他的,不仅是知识、剑术,还有逻辑推理、思想。
牧师使他绝望空虚的生活,重又燃起了希望。还使他在困难中获得了营养。牧师甚至带给了他逃向自由的机会,和一笔来历不明的巨额财富。
这就是朋友的力量。
而后,唐太斯又在海盗中,收获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朋友雅格布。雅格布为他做各种事情,以他的愿望为已任,甚至愿意为他献出生命。
朋友就是这样矛盾的事物。坏朋友,让你万劫不复。好朋友,让你一生获益。
然而,很多时候,不经历世事打磨,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是你的好友,还是恶友。
甚至,曾经的好友,可能是某一天的恶友。而你的对立者,说不定哪天,会变成你的朋友。
“世事难料人间的悲喜。”
有一个办法很简单,可以防患于未然。基督山伯爵告诉我们,你尽量不要挑起别人的嫉妒心。有时嫉妒象一条毒蛇,会在欲望下变形。你的朋友,也可能在某一天,被你刺伤。无论是被你的拥有,还是被他自己的不甘。
所以中国人会讲究中庸之道,越是优秀的人,就越低调。
结满果实的树,总是容易招来石头打。这世上有很多精神病,不依不挠,无论如何也要来中伤你,哪怕无中生有……你没事,他们都想找点事。
我不是阴谋论者。然而好事坏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也经常看到,某个领域的某个专业人士,被一些并不专业的人们痛骂。
比如现在正在进行时的某作家,被怀疑作品不是自己写的。
有时,骂需要理由。罗列一些数据,做一些研究。还有些人,骂人根本不需要理由。
如果你实在果实累累,无论如何都有人嫉恨,那么,你一定要记住,不要把自己可能存在的弱点暴露给任何人。包括“朋友。”
古语道:“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减少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毕竟我们都是血肉凡胎,很容易流血流泪,哪里有那么坚强。
篇3:不要纠结于你不是名校生
和一个同事开玩笑,他说要考中大的博士,然后我说,这样就上了终(中)生的大学了。大家都笑了。其实很多人都是揣着名校的梦想,就算本科不行,那就硕士或者博士。我身边很多人是这样实现名校梦想的。不过很可惜的是有些人一直因为没有上名校,所以觉得这个世界就很黑暗残酷,没有可能性了,自然就对什么无动于衷,选择了淡定,其实是颓废!
今天在应届生论坛里看到一篇小日记,关于非名校学生找工作的事情和体会,所以自己就想些这篇文章!真的,没必要老去纠结于你不是名校,刚开始可以,真别一直!因为学校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学校给你的东西!但很多东西是自己给自己的!非名校学生也有春天。
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不在于名校和非名校,而在于你的业余时间。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在华工面试辅导员的情形,最后一轮,七个人,其中有一个人就是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所以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人有戏,其它的都是什么中大、武大、华科大等),但人家面试的时候,突然拿出了一个宣传作品,然后Hold住全场了!这个人说道,他大一开始一直喜欢搞宣传,所以近了学生会的宣传部,一干就是三年,出了不少作品,写了不少文章。当他拿出作品的时候,我们面试的这帮人也被折服了!他除了把学习搞好了,关键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所以这里想到了哈佛大学的一句名句:美国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晚上8点到10点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二、有时勇气比梦想更重要,梦想很多人都有,但很多人都没有去改变自己向梦想冲的勇气。这个勇气是自己的,而不是名校可以给你的!
这几年写博客,在网上认识不少牛人,通过这个平台开阔了很多自己的眼界,也改变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也是一个普本的学校,可能由于成绩好,交换到北大学了两年。
她得体会有:
1、课程巨多,从早晨8点排到晚上9点,中午12:30-14:30有一节课,晚上18:30-21:00有节课,都是饭点的课。这两个时段的课程别说吃饭了,买个面包再换个教室已经很紧张了,别提去食堂吃饭了,于是我学会了忍饥挨饿的坚持上课。我们很多人客多就叫娘。
2、其次是读书,学校会给一些书单,建议去读。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发一个书单,上面零零总总列出20-30本书,文学课更甚,商学课不乏有外文原版书籍要求阅读。于是,在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我们学会了争分夺秒的阅读每学期的几十本书。虽然这些书籍还是关乎课程的,但是读了总比没读要强一些。对照一下,很多人都远离了课本,都喜欢快餐文化,标题党、微薄、短信。
3、关键的是这个:她提到,经历了两年的北大生涯,以及观察了各种北大学子的生活之后才明白,名校意味着更坚韧的态度,更坚持的内心。这些很硬的东西也许并非来自个人意愿,也许更多的来自环境的迫使,但是结果是这些孩子具备了更强硬的能力。因此,当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也学会下意识的强迫自己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事情,而不是躲在角落里去想为什么自己就不行?是不是我一定能力很差?
她后来创办了“星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自己写书《从北京到台湾》,爱旅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用自己内心强大的勇气和果敢做一些别人不屑或不敢做的事情,然后所有人都会内心无比叹服。很多人都有梦想和目标,但也有很多人没有去实现,因为缺乏了勇气和行动。非名校的人更加需要梦想,也更加需要勇气。改变自己要靠自己!
4、名校和非名校都会给你一些常规的东西(课程、实验、实践、毕业证学位证···),但除了这些自己还要给自己一些其他的东西。非名校学生就更加不能只融入学校给的常规东西。
光搞完学校给的任务,其实真的不难,因为大部分人都能搞完,然后去打游戏去玩了。真正做一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事情的人就很少了。我记得有个师兄,大学四年一道周末就到隔壁的名校去蹭课,穿得正式一些,打扮老成一些,去上周末的MBA课程,一直坚持下来了,自己也读了很多管理和经济的书籍,现在就从事着相关的工作,而且关键的是自己弥补了对自己专业不喜欢的恶果(学了自己喜欢的。而且还从事了相关工作,赞!)。还有就是我发现很多学校搞科研的老师,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较突出的,都是一些非名校毕业生,然后稍微看看他(她)的过去,只能总结一点,他们付出了更多,超出了非名校的界限!
人的发展不能等待而要穿越!
篇4:把纠结心情寄托于网络作文
把纠结心情寄托于网络作文
窗外寒风瑟瑟,细雨飘零,冬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而我的心犹如裸露在这寒风冷雨中,很冷,很冷……这几天心情很差,烦闷和孤独如影随形,怎么也无法排遣。想赶走它们,却发现找不到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 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心里空荡荡的,感觉好孤单,好无助……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我,也没有人愿意真正了解我,哎……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长久的沉默,把自己丢进忧伤的音乐中,让那伤感的旋律来麻醉自己脆弱的神经……
从开始对电脑一无所知到现在,快两年了,网络带给我很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朋友(且不说真诚与否),伤痛,迷惘……经历了两年,其间的人情冷暖,恐怕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得到。不论是现实还是网络,我总喜欢以诚相待,总以为自己真诚对人,就会收获真诚。可是在经历了曾经以为的好姐妹的背叛,网友的谩骂、好友的删除……我再也不敢相信别人,不敢跟别人说我的心事,我的烦恼。你拿她(他)当朋友的,她(他)不一定拿你当朋友,你在意的朋友,她(他)并不在意你,你把她(他)当家人的,她(他)心里根本不拿你当回事,或者是在她(他)心里在意的人太多,我算什么,也许只是一个需要时才想到找你,不需要时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网友而已。很伤,很痛,也很傻……
冷风细雨夹杂着落叶,时不时的敲打着窗棂,敲打键盘的手指冷得有些僵硬了。我在想,在现实生活中诸多因素阻止着人们交流的欲望,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难。有时人们宁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深深地隐藏了起来,宁肯一个人去品味孤独,也不愿意轻易地表达出真实的心灵语言。其实人们的内心是渴望被理解,渴望得到承认,渴望交流的。而虚拟的网络,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场所,但是你不能把网络想得太完美,不然到最后受伤的是你自己。
因为我上网时间少,没办法回复和回访朋友们,也不能在第一时间支持朋友们。等我有时间再去友友空间时,却发现我在她(他)们空间的留言都需要审核。那一刻感觉心寒,加我为友时是她(他)们主动的,然后因为我去的`少又主动删除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我早在留言板上声明,闲聊的或者单纯是为了空间互动的不要加我。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我也想一一拜访各位好友,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空间互访,我的空间访问量恐怕早就超过百万。不是我夸口,而是我感觉到这是一种网络现象,有些根本不会写文字,也不会制作日志的人,她(他)们空间的访问量却超乎我们的想象,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人家有足够的时间吗?网络上的人情冷漠可见一斑。
网络带给我的暖意是这个生日。今年的生日没想过要过的,早在两个月之前就把日期隐藏了,不让别人看到。可是还是有有心的朋友做好了帖告诉我。照理说有人送帖我该高兴才对,可是这个生日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有那么多朋友送上她(他)们真诚的祝福,甚至还有我从未想到过的朋友,她们的空间我一次没去过,她们我也从未留意过,可是她们却那么有心的做帖送我。其中有一个朋友最让我感动,她不会做日志,可是她还是用心的为我做了一份简单的帖,可能在别人看来,那个帖太简单了,可是对于我而言,它是那么的珍贵,因为那里面有那位友友的一片心意。忧的是这么多帖子,我要怎样才能还得完这份人情。我的时间太少,如果因为这个错过了哪位朋友的生日,我会很自责,我一向不喜欢欠别人人情。虚拟的网络,也有真情在。
其实我想说的话很多,可是却不知道要用怎样的文字才能诠释,不知道要用怎样的笔墨才能描述我此时的心情。这几天心情很糟,身体不舒服是一个方面(我从小体质就不好) ,另一方面也跟过去的经历有关。身体的不适我早已习惯,但是心灵的苦痛却没法排遣。前两天无意中在电视中看见那样的片段,记忆又让我回到过去那段痛苦的经历,夜夜恶梦相伴,泪水总在不经意间湿透了枕巾……我该怎么办?!把心情寄托于网络吗?不,不能,没有人能懂我,我的世界也不需要太多人懂。网络冷暖知多少……
篇5:美文:我们这么年轻何必纠结于未来
美文:我们这么年轻何必纠结于未来
94年的小七姑娘,去年毕业,在我们公司物业客服部工作。她长相温婉,是个聪明又灵气的姑娘。很得上司赏识,所以一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客服部主管。
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管理培训售楼中心服务员的待客礼仪。
我俩工作接触较多,她笑起来向一朵盛开的白兰花,明媚温煦。我们营销部的男青年们喜欢跟她聊天。
上周周末我值班,在茶水间里遇到小七啦,她没有像往日一样笑脸相迎地叫我猫姐,而是一个人阴沉着脸在角落里泡咖啡。
我走上前去,看到她眼角依稀有泪痕。我轻拍了她的肩膀问怎么啦?
她说,关于工作的事情,最近想很多,很纠结。晚上睡不好觉,提不起精神工作,只能下午一杯一杯的喝咖啡来提神。
我说,工作嘛,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开心就好。
哎,对啦,猫姐,你说我可以做营销策划嘛?做策划都需要什么技能啊?我感觉做策划比较好,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
我看着她无辜的大眼睛,笑了笑说,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营销策划考验的是综合能力。
不过你这么年轻,还这么聪明。当然可以做策划工作。然后我跟她讲了策划工作的基础内容。
小七认真仔细地听着,听完后,说,我感觉好难啊,而我什么都不会,我真的能做吗?
大家都是从无到有,慢慢来呗,我说。
小七跟我透露了她近期萦绕在心头的苦。
她最近一直在考虑,自己未来做什么职业,到底哪个职业更适合自己,大家都说,选对行业非常重要,而她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因为看不到发展前景。
她看到人力资源,设计师,策划师等等很多工作都感觉比自己的工作好,又苦于没做过,不知道如何着手。天天想着自己选择哪种工作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想的头疼。
我很诧异,因为小七这个年纪,做着物业管理,带着十几个人的团队。她责任心强,积极向上,像个小太阳。怎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和纠结。
我总结了小七目前纠结的问题。
第一,现在所做的工作,自己不是很喜欢。所处的行业,看不清发展的前景。
第二,目前工作状态很清闲,想想自己的未来,心里发慌。感觉是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
第三,想换个行业呢,自己没经验。还担心换了行业后,反而不如现在的状态。
毕竟对于刚毕业一年多的她来说,待遇和职位还是OK的',至少和同期毕业的同学比起来。
她纠结于自己将来该做什么?
对于现状很不满,对于未来很惶恐。用大量的时间去想,去迷茫,去困惑,去纠结。整个人也阴郁起来了。
小七皱着眉头,跟我讲着关于“未来”这步棋子该怎样走,一定要慎重。
看着她眉头紧锁的样子,我就想起来我刚工作时也像小七一样纠结无助过。
我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二线城市的普通二本院校毕业,跟211,985重点院校比起来,毫无竞争力。
在学校时,以为设计师是个很牛逼的职业,毕业后才知道大部分平面设计师都沦为了作图工具,每个作品背后都有个指点江山的牛逼甲方,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这个底色给我整成红的,哎,那个边框丑死了,给我换掉。
然后我开始长期纠结于未来要不要一直做设计这个行业。
实习时是在一家新成立的房地产代理公司,还处于前期无业务阶段。
我的工作其实就是给意向客户设计个名片或宣传单页了。全公司也就我一个设计员,可有可无一个岗位。
我们几乎没客户,做了两个月后发现我的工作根本没有实质内容。我开始迷茫。上班很清闲,找不到一点存在感。
想换工作,但是脑子是空白的,毕业两个月依然什么都不会,没有经验,更没有能力。辞职后,很可能找不到跟这个待遇一样的工作。
但不辞职呢,总感觉自己没有进步,因为很闲,很多时间都被安排做行政的工作。
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也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可总感觉这样下去,会把自己耽误了。
就是自己没本事,还想要个好前途,典型的眼高手低。
前辈告诉我,如果打算一直从事设计行业的话,就得赶紧辞职去一家4A广告公司工作。
每天都绞尽脑汁地在想该不该辞职,该怎样辞职,辞职后没钱交房租怎么办,没钱买新衣服怎么办?再找的工作还不如目前的待遇怎么办?几年后还不升职怎么办?工资少买不起房怎么办?过得比朋友们差很多怎么办?
各种困惑,各种踌躇,各种纠结。
那时候觉得压力特别大,感觉一份工作的好坏能决定了自己的未来,所以一步都不能走错。
后来呢?我还是辞职了,投了许多简历,依然没有一家4A录用我。最终没再去做长期纠结的设计工作,而是默默地做了房产策划。
现在回头看看发现自己之前所纠结之事,多半未发生,那一小半发生时也平淡坦然度过啦。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不可复制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小七,凭我浅薄的经历,也解答不了她纠结的问题。
但是曾纠结过未来的我很清楚,纠结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常常纠结于未来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还这么年轻,拿着每次纠结的时间,读本书,写篇文章,听首音乐,看个电影,来一场旅行或学习一项新技能。不停地丰富自己,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拓展,眼界开阔了,能力提升了,内心丰盈起来了。自信满满也就自然不再纠结于未来。
最近在看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感觉有时候迟钝一些也蛮好的。
今天做好今天的事情,纠结那么多干嘛?明天是好是坏,后天才知道呢?
拥有坚强的钝感力,不纠结于未来,不沉溺于过去。活在当下,做现在该做的事情,开心生活最重要。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也就是说未来发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当这件事过去了,我绝不留恋它。
在人生这条长河里,我们都是一枚过河的卒子。那就专注于当前的事儿,做一枚超强顿感力的卒子,努着劲儿向前走吧。管他明天是阳光盛放,还是暴风骤雨呢!
嘿,姑娘,我们这么年轻,做喜欢的事情,爱所爱的人。关于未来,不迎接,不纠结,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好时光!
篇6:贾如棋:一顿饭局引出的酒店管理思考
5月4日晚上,我与三个朋友,在武汉三五酒店新华家园吃晚饭,感觉此酒店在细节与管理上存在多外漏洞,
由电梯直上二楼,电梯口左边三位女生,大声说:欢迎光临!
贾如棋点评:这一首程序还算不错,不过要是有胆小的客人估计有点受不了,可以声音更清晰一点,但可以更柔和一点就完美了。
一位迎宾问我们几位?我们说四位,她就带我们到大厅一个四个位的地方。
我们拉开椅子正准备坐,没想到那女孩来了句:
是三个人吧!
贾如棋点评:这话可问得,太没服务水平了!一点也不幽默。给顾客的反应是:是否我们有撒谎?但问题是我们有必要撒谎吗?三人就三人,四人就四人呀。还有我们现在只有三个,你就不知道我们还有个司机在楼下停车吗?这话问得?!不知酒店有没有培训部?有培训部又培训的什么东西?迎宾员在此时正确的应该是沉默,或是说还有一位没有来吗?
但我们没有过多指责这位女孩,说了句:是四个人,但我们感觉是在辩解,有点不爽。
坐下来,迎宾就走了,
然后我们足足有五分钟没有人上前发菜单,这里一个红色职业装的女孩走过,估计是领班,这是我们后来发现的。我们就问:点菜的呢。她便指了指旁边的那个也是红色职业装的女孩说:客人点菜。
过来的也这位女孩胸牌上写的是领班。同样的着装,那女孩指派这女孩?
贾如棋点评:
迎宾与点菜服务员的衔接不到位,让客人出现了5分钟的空档,正确应该是迎宾将客人点菜服务员后再走,而不是客人坐下掉头就走。还有就是前面那位女孩为什么不实行首问制呢?同等职位指派在酒店上也是不合管理伦理的。
点菜,这位领班很忙,经常接对讲机,离开,也没有更好的推举店内招牌菜,或是询问客人是什么口味。
贾如棋点评:很无语。
然后还得叫来,然后点完菜,她就问我们喝什么白酒。因为我脚伤未好的原因,我禁酒,朋友们便说喝豆浆吧。
然后我们就又等。没有任何的小吃铺垫,除了说话之外,我们就是傻等,我们议论说:其实应该弄点酸菜或是花生米上一下,这样好一点,我说,可能他们认为上小碟是大排档的事,可是注重一下这个细节,弄点小菜,却更能体现其服务。
过了大概10分钟左右,上来了第一盘凉菜,菜上来,我们的胃口吊起来了,但问题是我们的酒店代替品:豆浆仍没有上来。催了好几次,上第二道菜才来。
【贾如棋:与其纠结于细节,不如纠结于出路(管理)】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