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上《找规律》的思考
“燕麦拿不动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对五上《找规律》的思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对五上《找规律》的思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对五上《找规律》的思考
1、这节课开始教师先让学生猜想黑板上吸铁石排列第5个是什么?隐含了规律判断,揭示出本课课题。接着出示了例题的情景图,观察图上彩旗、彩灯、盆花的排列有什么顺序,几个为一组,教师指出像这样的排列就是周期现象。仅仅就从情景图上的彩旗、彩灯、盆花的排列,就揭示出周期现象,我认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感知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狭窄的,此时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让学生再欣赏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一些周期规律,拓展、拓宽学生对周期现象的进一步认识,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周期现象,在观察、描述中逐步积累,内化对周期规律的认识。
2、在学生理解周期现象后,教师出示问题:盆花按这样顺序排列下去第15盆是什么?在学生思考后,第一个学生起来回答是使用15÷2;第二个学生是用单、双数;第三种是用画图的方法。这三种方法,都是学生再现周期规律进行的推理活动,各种方法都有特点。如何呈现学生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编排看:是先呈现画图的方法,再呈现单双数方法,最后呈现除法计算。除法计算抓住了周期规律的本质,虽然简便、实用,但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画图,单、双数的方法都是盆花排列以符号化,借助形来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计算,抓住周期规律的本质。所以教师在让学生思考的时候,要能走下去,了解学生做法,捕捉学生资源,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呈现学生的做法,让学生逐步经历具体到抽象概括,在交流时能够打通三种方法之间联系,可以让学生把图画完整,数与形结合,亲眼看到的比猜想,学生会觉得更为亲切,学生会更容易掌握,这就是数形结合的结合点,从而能更好理解除法计算中各个数所表示含义。
3.在五上《找规律》这节课中,有很多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学生感受到除法计算特点,会用除法计算,能判断出不同余数的情况下,教师问学生:余数几是红旗?几是黄旗?没有余数呢?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能从刚才解决问题过程中提炼、感受到周期规律的确定性。此时又及时让学生回忆:刚才我们找了什么规律?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不用乘法加法、减法?追问、反思,进行一种提升,我们都知道归纳是为了概括,概括是为了提高,从归纳到演绎,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个完整的发展。
以上是自己对五上《找规律》这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篇2:对城市意象五元素的思考
第35卷第19期 Vol.35No.19山西建筑
7月Jul. SHANXI ARCHITECTURE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199202
?19?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陈 倩 麻广睿
摘 要:指出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早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就城市意象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在实践中能够引发的问题作了论述,并提出城市意象的社会文化差异,以使人们构造一种城市设计的新方法。关键词:城市意象,文化,意识形态,差异中图分类号:TU286文献标识码:A
凯文?林奇教授《城市意象》一书清晰地构造了一种城市设计
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他在书中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早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要领会其中深藏的知识非下一番功夫才行。但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意象研究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及其在实践中能够引发的问题。
其次,由于林奇的五要素方法对于形成局部的区域概念特别有效,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城市设计当中。这实际上是在城市中契入各种想象的秩序形式,因此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同时这种方法还形成了对城市空间的进一步划分。这不仅与城市的整体性相悖,而且极易产生新的空间障碍,无法在居民与陌生人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界面,从而滋生新的社会问题。1 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
林奇方法的局限从根本上反映了心智图在研究范围上的缺城市意象研究始于对城市地理学量化研究的质疑与批判。
陷。心智图强调城市居民对其环境的感知,然而人对城市环境的在人类认识环境的过程中,环境记忆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人
对环境的心理意象即心智图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记忆方式的方法。会的建构,。林奇将当林奇将心智图运用于城市研究后,心智图研究才被逐渐了解并
。虽然得到广泛运用。
,但心智图显然忽略了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林奇所关注的是美国城市的视觉品
,质。要在传统城市里不再使人产生疏离感,就必须着重对地域重
。因此,林新做好具体而实际的把握,,而忽视了人是一织起来,让他们在人们的记忆中生根,种真实的社会存在,忽视了形成这种真实存在的环境约束和社会约束。詹明信所总结“:,2 城市意象的社会文化差异来,。”为了修正和深化林奇的研究,许多学者在不同的方向上作了
林奇对城市意象和城市识别性的研究也可看作是对早期现努力。在心智图基础上,后续研究更为侧重的是社会和文化差异代主义的一种批判。尽管这种研究激发了对人的行为模式和城对环境认知的影响。市认知地图的广泛研究,对形态研究和设计标准的制定起到了积琼?兰曾对城市意象研究进行过总结,他指出“:可以用格式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塔心理学中的视觉组织规律来解释城市意象中的组成要素;区域
首先,凯文?林奇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作是物质形体现了良好完形的轮廓之内各个组成要素的接近性和类似性;标态的知觉认识,这与分析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极其相似,即觅路志物是周围环境背景中的图形,其组成元素与周围明显不同;至和适应环境。在对城市环境的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城市人所扮于节点,则难以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加以解释。实际上节点并不演的角色显然比动物更积极和主动。有研究显示,人们对日常物是单纯的视觉要素,它体现了社会、文化和物质等各种环境属性质环境的记忆是从整体进行的,而不会局限于一些细小的设计因的总和,包含了特定的存在者、存在方式和精神意义,在形态上则素。人对某一环境的回忆首先是在环境中做了什么,其次在哪体现为交汇和辐射并存,带有强烈的地方属性。”里,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更进一步说,人们似乎更容易通其实他只说对了一部分,就拿地标来说,林奇将它们的作用过文字形式而不是建筑形态和细部的图解来记住环境中的物体。更多的局限于物理和生理上的识别,而忽略其社会文化意义,这显
Theapplicationofsculptureinurbanenvironment
YANGSheng2li
Abstract:Basedonsomeexperiencesofengagedinplanningandbuildingenvironmentaldesignrecently,byreferencingclassicalcreativeexpe2rienceofpredecessorartists,howtodesignandapplysculpturewellinpracticeworkwasdiscussedfromseveralaspects,anditpointedoutthatsculpturewasappliedincreativefieldsofurbanenvironmentandbuildingenvironmentmoreandmoreasabuildinglanguageofshowingurbanculture.
Keywords:sculpture,art,urbanenvironment,building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09203211
作者简介:陈 倩(19832),男,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麻广睿(19822),女,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20?
第35卷第19期 Vol.35No.19山西建筑207月Jul. 2009SHANXI ARCHITECTURE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19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相关概念解析
李光旭
摘 要:通过解读《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明确了两个文件中相关概念间存在的异同,探
讨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中统一的概念用语,以使其真正适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概念,城市紫线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历史
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创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得到日益重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即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是整个保护体系的中观层次,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保护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文脉的延续。国家的`法规规范也对其相当重视,有着较为详尽的规定。
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区、环境风貌区、环境协调区等等。这些概念在不同的保护规划中被运用,势必给保护规划的解读以及规划管理者的实施执行带来诸多不便,以致所编制的保护规划无法实施,对整个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负面影响。
在广州,自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21片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以来,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由于各种规范性文件的不完善,,因此,不,在所编制的。因此,,。
1 历史文化保护区(街区)保护规划概念混淆
国内各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来均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通过规划研究与编制的过程,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编制了各层次、各种类型的保护规划,不乏成功的范例。然而各地方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述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历史文化保护区、、绝对保护然无法令人接受。列斐伏尔曾指出,那些纪念碑式的、大社会空间的汇聚点,标志性建筑总是体现和灌输一个浅显易懂的信息,它说出了它想说的一切,同时也隐藏了更多的东西。标志性建筑就其性质而言,可以是政治的、军事的甚至可以是极端的法西斯主义的。它们表示出了表象下的、宣称自己表达了集体意志和集体思想的权力意志和权力独断。
例如我国香港的汇丰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座建筑分别体现了香港统治权的变换这一隐含的政治意义。这两座建筑的竞逐不仅阐明了列斐伏尔惯于把建筑和城市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物质空间的策源地的思想,也进一步突显了将地标的作用仅仅限于视觉识别的局限性以及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在社会文化上的贫血性。
当然差异并非是绝对的,在某一社会经济和文化集团中往往会体现一定程度上的同一性,而集团与集团之间往往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也清楚地反映环境认知实质上是一种社
(以下简称)年2月1日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办法》
(以下开始施行,10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开始施行《办法》简称《规范》,与《规范》的颁布施行为保护规划提
会产品。人的身体和他周遭的环境之间的惊人断裂,可以视为一
种比喻,一种象征,它意味着我们当前的思维能力是无可作为的。在当前的社会里,庞大的跨国企业雄霸世界,信息媒介透过不设特定中心的传播网络而占据全球;作为主体,我们不能只感觉到重重围困,应该透过庞大网络的空间实体,在失却的迷宫中重新定位,才能在全球化的图景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参考文献:[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2] 詹明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晚期资本主义的
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3] 弗朗西斯?D.K.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87.[4] LynchK.GoodCityFromCambridgeMA2MITpress,1960.[5] 张 乐,魏 巍.凯文?林奇生平及其思想[J].山西建筑,
,34(34):65266.
AnalysisonKavinLynch’sCityImage
CHENQian MAGuang2rui
Abstract:ThepaperpointoutthatthoughtandprinciplesadvocatedbyKavinLynchinhisCityImagehavebeenapplicatedinthepracticeex2tensively,anditstateslimitationsofanalyzingmethodsaccordingtocityimage,aswellasproblemsthatcouldbecausedbyitinthepractice,italsoproposessocialandculturaldifferencesofcityimage,thuspushpeopletocreateanewmethodforcitydesign.Keywords:cityimage,culture,ideology,difference
篇3:对高中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的思考论文
任何学科都是在概念的基础上某种关系的推理,因此高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也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就要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上去从事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形成牢固而且正确的物理概念,并让学生在教学中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这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改变高中学生觉得高中物理难学的一种尝试。由于高中物理学的抽象性、强逻辑性,要使学生自然形成不难学的自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物理学的抽象与强逻辑都要从概念开始。可以从概念进行探索并进而掌握规律,逐步让学生感觉物理不是难的,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下面就从实际的教学体会来说说笔者的教学探索。
1立足认知规律,从感性出发
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物理老师都是分科过后的老师,也就是理工科思维很强,但人文学科性思维欠缺,致使这些教师一贯有这样的认识:教学从纯粹的单学科开始,很少注重学生的当前认知情况,喜欢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来弥补学生学不会的情况,殊不知,这种方法短时间内是有效果的,但从长效上来看,最终学生的学习物理积极性被磨平,学习效果降到最低。要想真正让学生对高中物理有兴趣或是培养起长效的学习效果,我们有必要先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立足人类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出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形成概念,让学生从感性材料认知,进而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概念并掌握规律。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笔者在听一个老师的公开课时,就听到这位老师给出的感性实例:当一个身高体壮的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这样的生活实例就是感性的,那么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是那么的高深,不是和生活脱节的,自然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的疑问?”在此前提下的探究活动由于先前生活实例的刺激而热烈并具有实效,这种探究的刺激与优秀的效果,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内部动机。所以这个老师的本节课最后反映是优秀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教授物理概念时,也就是物理的起点时,如果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始,从学生生活实例中去寻找具体而贴切的事例,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添彩,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实现高效。所以从概念做起,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当然在物理教学时,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我们所呈现的事例要是学生熟知的事例,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用另一句话说就是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立足感性,走向理性
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除了要给学生感性的生活实例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也就是说要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素养。这也是学生从概念入手,掌握规律的关键。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生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学生主体的不同导致不同结论性时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同时从教育学理论上看,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不同的现象因素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同的,这也是导致不同结论的重要原因。因此如果我们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或者是受到相关因素的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上,如果学生就只是从打点器上看到现象,不会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排除打点上的误差,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从而让学生对科学理论产生错误的认知。
3立足结论,形成概念
在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让他们在自己实践或前面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般性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物理概念或是规律性的最终结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上述要求过高的话,但至少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具体性。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篇4:五上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活动的基本过程:
1.自制实验工具--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
2.收集实验数据--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3.整理分析数据--根据计图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函数、等差数列)--根据统计结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注意:只是初步体验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过程。不要求学生写出函数式,只要能找出大致的规律即可。
五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2.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作用:
1.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
具体的物(3个苹果)----数(3)----字母(用字母a表示3)
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数(常量)----用一个符号表示可变的、抽象的数(变量)
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与原通用教材对比,有以下不同点:
(1)解方程的方法
原通用教材: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实验教材:利用等式的性质,思路更统一,基本方程的解法可归结为“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除以同一个数(除法时此数不能为0)”。
(2)方程的类型
由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验教材删去了a-x=b 、a÷x=b的方程基本类型,增加了a(x±b)=c的类型。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
原通用教材:先独立学习解方程,再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重难点分散。
实验教材:为了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程是根据现实素材而列出来的,因此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尤其是在“稍复杂的方程”部分,两者完全融合。
三、 具体内容
标题 例题安排
第1节 用字母表示数 例1 用字母表示数
例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例3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例4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第2节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
等式基本性质一
等式基本性质二
解 方 程 方程的解、解方程
例1 解形如x±a=b的方程
例2 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
例3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
例4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解方程ax±b=c及其应用
例2 解方程ax+bc=d及其应用
例3 解方程ax+bx=c 及其应用
1.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
通过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巩固用符号、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数,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从符号表示逐渐过渡到字母表示,并引出例2。
例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优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规律,二是叙述方便。在这儿,字母不止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而是表示一般的数。
(2)两字母相乘的表示法。
(3)教材上只给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法,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定律。
“你知道吗?”
介绍单位名称的字母表示法,今后教材中的单位名称一般用字母表示。
例3(用字母表示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1)两个过程:用公式表示面积、周长公式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具体到抽象),而根据公式计算某一具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则是一个特殊化的过程(代入求值)。代入求值在这儿要多加训练,后面解方程的验算就是一个代入求值的过程。
(2)平方的表示,数与字母相乘的表示。
例4(代数式)
(1)用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两个含义:数量、数量关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也可以表示爸爸与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渗透函数思想,第1小题是加减法数量关系,第2小题是乘除法关系。
(3)渗透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定义域)。
(4)代入求值。
2.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1)通过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活动引出方程概念,与后面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相一致。
(2)前面已经有了列代数式的基础,因此天平左边的代数式学生比较容易列出来。
(3)通过两边物体轻重的直观比较引出不等式及方程。
(4)根据方程的概念自己写一些方程,范围可以很广,可以包括多元方程,只要符合方程的定义即可。
天平原理(等式性质)
(1) 利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在方程中相当于作同解变换):
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1: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其中第二、四个图蕴含了解方程的思路(即天平的左边只留下一种物体,在解方程时,最终目标是使方程左边只剩下未知数)。
解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1)利用前面天平平衡的素材直接给出现成的方程,因此不涉及到如何列方程。
(2)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后面要学到的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再给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
解基本的方程
例1(x+a=b)
(1) 情境相对简单,利用直观即很容易列出方程,因此重点不是列方程而是解方程。
(2) 天平原理的直观演示与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对应。
(3) 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减3”这一问题,目的是使方程一边只剩下未知数。
(4) 验算。就是前面所学的代入求值的过程。
例2(ax=b)
(1)具体过程同例1。“除以几”要求学生根据直观图自行探索。
(2)x-a=b、x÷a=b这两种类型的解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不出专门例题,在“做一做”中出现。
(2)解方程的一般性方法、步骤也要求学生自行总结。
例3(列方程解形如x±a=b的问题)
(1) 结合现实情境。
(2) 先给出算术解法,但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实际已经把“今天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转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谓的逆思考。
(3) 由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是参与运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数设成一个“假设已知数”。
(4) 第二步,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5)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此时数量关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作为“已知数”参与运算的),解方程和验算的过程在这儿不是重点,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问题)
(1)基本过程同例3,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列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2)渗透环保教育。
稍复杂的方程
例1(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
(1) 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杂的方程。
(2) 结合现实素材(足球上两种颜色皮的块数)引出,这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思考起来比较麻烦。
(3) 解方程的过程其实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构成的(y-20=4,2x=24),需要强调把2x看成一个整体。
(4) 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例2(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问题)
(1) 根据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不同的方程。
(2) 两个方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2x+2.8×2=10.4到(2.8+x)×2=10.4实际是运用了初中的“合并同类项”,而从后者到前者实际是“去括号”的过程。
(3) 第一种解法只是在例1的基础上多了一步,可自行解决。
(4) 第二种解法的重点是要把小括号里的看成一个整体,可认为是2y=10.4和2.8+x=5.2的组合。
(5) 教学时,可改变条件,先从2x+2.8×3=13.2引入,再把3千克梨改成2千克梨,再在此基础上列出第二个方程。
例3(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问题)
(1) 此类问题称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难。
(2) 有两个未知数,但是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因此其中一个未知数可以用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来表示。
(3) 重点是设谁是x,一般为了解方程方便,设倍数关系中的单位量为x。当然,也可任意设,只是解答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能有学生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列出的方程是x+x÷2.4=5.1,只是解方程的方法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4)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乘法分配律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5) 求海洋面积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求(地球总面积-陆地面积、陆地面积的2.4倍)。
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
4. 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篇5:五严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思考
五严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思考
6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俗称“五严规定”即:(1)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4)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5)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5 关键词:篇6:三山岛-仓上成矿带控矿规律与深部外围找矿研究
三山岛-仓上成矿带控矿规律与深部外围找矿研究
主要介绍了三山岛-仓上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了构造控矿规律、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对该区深部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并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作 者:郭彬 李威 刘帅 作者单位: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刊 名:现代矿业 英文刊名:MODERN MINING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P618.51 关键词:金矿成矿带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篇7:六年级上西师大版五单元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
阳光照耀着大地,天空清澈湛蓝,在这个美丽的上午,我想打开心里的包囊,对妈妈说说心里话。
亲爱的妈妈:
妈妈,您的爱是香甜可口的饭菜。每一天,不论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您总是在我洗漱完毕以前,就给我盛上白花花的大米饭,或是粥、豆浆。每天早上,您总是要比我早起十几分钟来为我做饭,为的只是让我在上课的时候不会饿着肚子。
妈妈,您的爱是送我上下学的自行车。上学的时候,您总要比我早下楼几分钟,好让我早上的时间一点儿也不耽误。有时,别人的车把您的车紧紧地包围,您只好费劲地把一辆辆车搬到一边,“解救”出那破旧的自行车。当我快要迟到的时候,您总是加足马力,生怕我迟到了。为什么我犯的错误要由您来承担呢?
妈妈,您的爱是早晚的那两个拥抱。每天早晨,你总要来到我的床前,给我一个久久的拥抱和一个吻,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我却没有发现,我已经渐渐长高。也许有一天,您可能会抱不动我,但我还是会来到您的床前,索取一个拥抱。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妈妈,您对我的爱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对您的爱却是条小溪。哪怕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也不会忘记您的恩情。啊!母亲!您是我生命中最亮的光,在我最黑暗的时候给我带来希望的光明。啊!母亲!您是我生命中最旺的火,在我最寒冷的时候给我温暖。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祝您母亲节快乐!
——爱您的女儿
篇8:复杂性理论的哲学思考(上)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十个方面的丰富和发
复杂性理论的哲学思考(上)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十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后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简单到正视复杂,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是一次重大的科学范式的革命,必然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新发展的切入点.王志康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发展有重要启示的十个方面.苗东升则论述了科学系统进入新的转型时期后,由工业-机械文明向信息-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之提供了强劲的环境选择压力,科学自身正在孕育其新的形态,新型科学大体即复杂性科学.
作 者:王志康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系,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河北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HEBEI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2004 24(6) 分类号:N031 关键词:复杂性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 发展 科学转型 文明转型【对五上《找规律》的思考】相关文章:
1.找规律说课稿
4.找规律教学设计
6.中班数学:找规律
9.找规律教学反思
10.《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