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

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

2022-07-02 08:12: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汐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

篇1: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

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昨天(5日,下同)介绍,在已结束的高招体检中,视力不足、肥胖和超重成为考生主要的健康问题。其中,视力不足考生超八成;约两成考生是“胖墩儿”―――体重超标。据悉,6月11日将进行高招体检补检。

体重超重部分专业将限报

今年的高招体检已经结束,全市共体检考生74918人。昨天,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考生的合格和基本合格率99.98%。“不合格的,主要是正在患肺结核或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考生。”

毛羽介绍,今年视力不足,即任何一眼视力低于1.0的考生,占八成以上。另外,约五分之一的`考生体重超标,约有12%考生体重超重,11%考生属于肥胖。

记者了解到,视力不足的考生在报考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时将会受限;超重、肥胖在报考军队类、体育类院校时,会限报。

外地借读生6月可补检

毛羽表示,卫生部门希望学校和家长尽量减轻课业负担,鼓励学生经常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6月11日将进行高招体检补检。外地借读返京考生和前期漏检考生,可前往北京市体检中心进行补检。

体检结果已开通网上查询方式。考生及家长可在5月15日前,登录北京市体检中心网站(www.bjtjzx.com),按提示要求,输入考生姓名、考生号和身份证号,即可进行体检结果查询。高招体检补检结果的查询时间为6月15日至30日。(记者 温薷)

(

篇2:北京高考难题占两成左右 考生成绩扁平化

昨天,北京市高考试题评价组学科专家、东城区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郑克强在做客《教育面对面》时透露,北京高考试题难度将与去年持平,仍将延续阅读量增加、实验探究性增强、试题更具开放性等特点,据他预测,今年考生的成绩将趋于扁平化。

、两年,北京高考试卷步入“升级转型期”,试题出现波动与调整。距离20北京高考不足100天之际,高考试题难度是否再度面临调整?昨天,郑克强针对这一考生、家长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在线答疑。

“2016年高考将与高考保持稳定性、连续性。”郑克强为考生、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解释,从、20高考试题命题 难度可见,2015年理科试题难度与20持平,但文科试题难度则较2014年降低。但北京高考试卷将再续“北京特色”,他概括道,试卷考查内容将更 加宽泛;试卷阅读量加大,这一点不仅局限于语文等科目,在理综等试卷中也将有体现,同时,将继续出现图文并茂题;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增强对学校教学的正导 向作用;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但较难题将控制在15%至20%之间,因此考生成绩将集中在某一区域,分布呈“扁平化”。

篇3:海南高考体检八成考生视力不好影响报专业

海南高考体检八成考生视力不好影响报专业

海南省一年一度的高考体检已启动,从负责10所中学5000多人高考体检的海口市人民医院了解到,目前,考生体检已过半,从体检结果看,视力、纹身、疤痕、心脏病、肺结核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中80%多的考生均有视力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影响到考生高考填报专业。

据海口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丽萍介绍,高考体检时间从2月10日到23日,该院负责侨中、海口二中、昌茂学校等10所中学的高考体检任务,体检学生共有5000多人,另外还有600单报考生的`体检。目前,该院的体检任务已经过半。从体检的结果来看,学生的健康状况不是很乐观。其中考生的视力问题是最多的的,有80%多的高考体检生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原因主要是考生学习压力大,用眼疲劳和习惯不好造成的。同时体检结果还发现,甲状腺、心脏病和肺结核的考生多一点。

“除了视力问题,纹身和有疤痕的学生也较多,这也是很可惜的。”李丽萍表示,一些爱美的学生有纹身的,而一些学生则是因为摔伤、刮伤、烫伤等原因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出现的疤痕,这些问题同样在高考中是要限报专业的。

李丽萍认为,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考生相比,海南省的考生个子、体重、发育状况等方面相对较差,这主要是跟孩子睡眠少、生长期营养不均衡、学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体育运动少等方面有关系。

篇4:调查:超八成北漂想过离开北京

调查:超八成北漂想过离开北京

近日,上海一些白领欲移居二线城市的职场现象引起业内较高关注,不少专家称这是一种进步,眼下,又到了年底跳槽的高峰时期,不堪重压(北京房价过高、生活成本高等压力)的北京白领,尤其是北漂白领在年底将又一次面临新的选择。二线城市,特别是北漂们的家乡成为很多人首选的跳板,面对尚不确定的经济发展环境,选择回归的北漂越来越多。

-调查

过半北漂想过离开

近日,针对年终北漂的回归想法,本报联合新浪教育频道、新京报网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共有约3000名北漂网友参与投票。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职场人都曾想过回家乡或二、三线城市发展,新京报网、新浪网的调查数据都接近80%。其中,超过50%的人因“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而想离开北京,而“有别的机会”也是他们考虑离开的主要原因。此外,“孤独”和“工作不顺心”,也促使职场人有离京想法。

同时,新京报网和新浪网的调查均有近半数网友表示,曾面临“家乡或其他二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当遇到“更好的二三线城市发展机会降临时”,超过60%的职场人表示“会离开”北京,不足20%的人表示“不会”,另有超过20%的人表示“犹豫不决”。

而“从头面对新城市的挑战”成为促使职场人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接近50%的职场人选择了这一原因。其次“不舍得北京的家庭或男女朋友”、“不舍得北京的工作”也是他们犹豫是否要离开北京的原因。

调查中,在被问及“你的家乡和另一个城市都有机会降临,你会选择哪个”时,近80%的职场人选择了家乡。

选择小日子而非大梦想

-先行案例

“完全没指望能弄到北京户口,也完全没有能力买房,工资每涨一点、房价就涨更多,我四年换了将近10份工作,半年内不得已搬了三次家。”回忆在北京“战斗”时光,王艳还心有余悸,“那种感觉实在太糟了,每次和家人联系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过得多好,怕他们担心。”

刚毕业时想法很简单,觉得有梦想的人都应该去北京,但现实却是很残酷的`。漂在北京的日子里,男友曾是王艳的精神支柱,但他们仍看不到清楚的未来。因为买不起房子,不敢结婚,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即使结了婚,他们也不敢要孩子,因为在北京孩子的上学入托都是问题。

去年年初,男友得到了一个晋升机会,被调到广州分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几个月后,两人没能敌过异地恋的艰难,友好分手了。失去了爱情,王艳终于决定离开,一个在昆明的阿姨一直劝她去那边帮忙管理美容院,不会像在北京做文秘这样辛苦,还可以用上她本科所学的中医专业,而且那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离香格里拉、丽江都很近,她决定坐上飞往云南的飞机,

“曾经踌躇满志,也曾经幻想无数,但现在认了,其实自己就是一俗人,干嘛让自己那么累呢。”现在她在昆明过着自认为很滋润的生活,单身,但心里很安稳,住在亲戚家中,每个月卡上的存款都能增加不少,离买房的目标越来越近。工作不忙的时候,她时常去花市买些鲜花和精油,夜市的各种小吃也让她着迷。她感慨,偶尔也会怀念北京的建筑和朋友,但一想到那种无边无际的漂泊感,她更愿意坚持眼下的小日子而非大梦想。

家乡各种关系都能派上用场

崔常青现在还常常想起4月来北京的那一天。卷着行李、怀揣梦想站在大街上。他也清楚地记得自己决定回乡前的几个晚上,内心挣扎、辗转难眠。现在,他很庆幸当时的决定。

和很多刚来北京的年轻人一样,崔常青最初以为在北京能找到理想的生活,却发现不过是为填饱肚子不停地换工作。他做过推销员,发行员,通过努力工作开始稳定,也遇到了值得相守的爱人。

初,崔常青在一家杂志社的通联部任主管,为了增加一份收入,他在家乡涞水,创办了培训学校,由在北京做过培训老师的爱人主管,他则继续在北京上班。20,学校初具规模,崔常青正式回到了涞水,把精力完全放到学校上,北京的工作变成兼职。

崔常青说,那时思想波动很大,自己有很多朋友在北京安家落户了。强烈的虚荣心曾告诉他不能回老家,哪怕在北京过得再累也要混出样子来。

父母说:“在北京白混了?”朋友们说:“在北京积累了不少资源,工作也算不错,放弃多可惜。”而另一方面,老家的发展机遇的确难得,最终在妻子的劝说下,他选择了回乡。

在家乡,由于各方面关系都能派上用场,再加上妻子在培训业的经验,以及自己传媒行业的经验,教学、宣传双管齐下,学校发展很顺利。

崔常青说,“和学校几个老师一起散步,她们总要小跑才能追上我。”崔常青笑着说,正是在北京锻炼出来的工作作风才使自己的事业在涞水能发展迅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夫妇俩已买了房子和车,现在,学校在附近市县也开办了分校。

-选择测试

面对城市

●曾海波,职业咨询师、GCDF培训师

决定是否在北京发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梦想,有期待,喜欢大城市的生活氛围和节奏,就可以做出决定。面对走还是留的问题,北漂可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想到大城市发展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这个想法说明我很重视什么?

●这个想法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包括生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身体等方面)

●对于这种影响我如何看待?

面对新机遇

●罗晓燕,北京首批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

面对新的职场机遇时,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它与你的专业、爱好和长远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如果把握这个机遇需要更换所在城市时,你是否了解即将前往的地方?

●是否愿意为适应新的环境而付出很大的努力?

●你不喜欢大城市(小城市)是城市本身的客观原因还是工作带来的主观负面感受?

●以上问题都要仔细思考,调整好求职心态、综合平衡自己的性格、专长和城市特点等因素,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安于选择。

心理建议

选择不应囿于他人眼光

篇5:北京一志愿“命中率”超八成 报考5大步骤

北京一志愿“命中率”超八成 报考5大步骤

北京市各区县“一模”考试已经结束。考生知道了自己的“一模”成绩、全区排位情况,家长们还拿到了考生所在区县划出的各批次填报志愿的参考线。

那么,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我们该如何根据“一模”成绩来填报志愿呢?

“一模”成绩重要

还是区内排名更有价值?

每当一模、二模以后,一些家长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数上。实际上,“一模”成绩很重要,但它只是阶段性考试,而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如考生的知识、能力、方法、生理和心理及试卷命制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如果一些学生觉得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不仅志愿没法填报,而且高考也可能完了,它将影响这些学生的心情,对备考产生不利影响。

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同学们可以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及时调整状态,成绩提高尚有空间。

相对于分数来说,在填报志愿时,学生此前“一模”成绩在全区的排名更有价值。因此,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各区排名,找到自己目前的位置区间。同时,要结合各区县往年录取分数对应的排名情况,来制订填报志愿的方案。从历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分数线每年都有变化,但对应的排名情况却相对稳定。所以,相对准确地为孩子定位,是家长目前要做的重点工作。

具体来说,所谓“区内排名法”就是要参考考生所在区的排名。如某区有应届考生2000人,A考生高考成绩(估分成绩)在全区排名为第700位。本区近3年平均录取率本科一批(重点本科)30%,本科二批(一般本科)45%,即30%的考生录取到一批本科院校,45%考生录取到二批本科院校,即75%的考生可上二批以上的本科院校。A考生排名为700,说明上一本有希望,而在二批本科院校的竞争力很强。如果参考区内排名,考生要注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录取率比较稳定的中学。

如何利用参考线

确定报考院校的层次?

各区县划出的志愿填报参考线分文、理科,一般会划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分数线,这个线类似北京市往年高考后公布的`“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只是现在各区县公布的参考线,是根据自己区“一模”情况预估出来的,它可以直观的让考生依照“一模”成绩,来给自己定位,如够不够一本线?比二本线高多少分?进一步确定报考院校的层次。考生家长一定要利用好参考线。

北京实行考前填报志愿,“一模”排名一直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北京地区的“一模”考试是各区县统一出题,统一阅卷,区县划定的志愿填报参考线不是随便划出的,而是区县招办根据考生近几年高考录取情况、本区考生的一模成绩、当年本届高三考生的整体情况等综合考虑划定的,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部分区县会划两条参考线,一条是区里划的填报志愿参考线,另一条是教研线,教研线的分数一般会低一些,家长一定要区分这两条线。同时,要清楚教研线是给中学老师用的,目的是让老师注意这些分数段的考生,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拉学生一把,努力让这些学生达到某一批次。而家长如果也将这条线做参考,就会有高报的风险。

有些区县还会对公布的参考线做一些说明,考生家长也要细读,这样在使用参考线时心里更有数。比如说明中会涉及到该区的高考报名人数,参加“一模”考试的人数,统计考生成绩时是否包含考生照顾加分等。由于各区县“一模”题目不同,难易程度不一样,考生整体水平不一样,各区县之间的“一模”成绩、报考各批次参考线都没有可比性,考生家长要以自己区县的参考线为基准,不要过多考虑其它区的参考线。

一般来说,在统计考生“一模”成绩时,并不涉及照顾加分因素。部分应届生、去外地借读的京籍考生、复读生没有参加“一模”考试,统计数据时并没有包括这些学生。所以参考线虽然有指导性,但只能做参考。另外,由于每年考生数量都有变化,高校招生计划也有调整,学生的成绩在高考时还会有变化,因此不能机械地使用“一模”成绩和参考线。

结合自身实际来填报 5个步骤可参考

高考志愿是学生最重要的人生规划,马上就要填报志愿了。我们建议家长按照如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根据全区“一模”排名先粗略确定孩子的市排名,即孩子选择大学的预估实力。

二、根据这个排名圈定大学,分北京和外地两块,把符合该排名的并且有喜欢专业的大学都列出,建议先考虑学校再考虑专业,因为好学校肯定有很多好专业,学校实力相对稳定,但专业冷热周期变化,本科院校优先选择“985”和“211”名校。高校的专业录取分要看平均分,不要看学校的提档分,专业录取平均分才是大学本科中录取人数最多的那个分数段。

三、根据考生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专业方向,如想继续深造的应选学术型专业,愿早些就业的宜选应用型专业,尽量多选择一些,可以学的都考虑上,因为一个学校可以报5个专业。

四、列出北京3个高、中、低和外地3个高、中、低方案,最好是和正式志愿表一样的包括专业的方案(志愿表网上可以下载),提供给孩子,让孩子去参考并决定,因为是孩子考大学,决定权在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分析利弊,提供建议。尤其对成绩在560-600分左右的孩子,一定要衡量一下北京和外地高校的问题。因为外地有很多相当不错的学校。

五、根据以后的考试和排名修正这些方案,最后确定1-2个方案,准备参加高招咨询。注意:各批次的第一志愿特别重要,是否服从分配也要想清楚。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考生和家长,虽然“一模”很重要,但也不能只看“一模”成绩填报志愿,也不能只凭区里划的参考线就认定自己属于某一批次、某一院校。一定要多方考虑,结合平时成绩、“一模”、“二模”成绩,自身实际情况等,留有余地的填报志愿。(作者为朝阳区三里屯一中校长)

报考指南

一志愿“命中率”超八成

统计表明,往年北京市本科层次一志愿的录取率达到85%以上,只有不到15%的考生进入二志愿,10%的考生会被二志愿录取。以北京市2011年高招为例,本科一批一志愿投档率分别达到93.1%(文科)和91.85%(理科)。这些数字说明考生一志愿的“命中率”很高。也就是说,一志愿仍是最重要的,考生家长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准备。

专家介绍,北京从2008年开始实行本科批次二志愿平行的志愿填报方式(俗称小平行),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均设置两个顺序志愿,第一志愿一所学校,第二志愿为ABC三所平行的学校。实行二志愿平行志愿的方式后,当年北京高考二志愿录取率比前一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有效减少了“高分落榜生”的数量。

虽然二志愿平行志愿引起很多家长的关注,但一志愿仍然是最重要的。从招生院校的情况来看,98%以上的院校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从各地划线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应大于招生计划数。这样,肯定会有部分批次线上的考生要自然落选到下一个批次。因此,第一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恰当,往往决定考生能否被顺利录取。

二志愿要注意拉开梯度

今年,北京工业大学在录取第一志愿时,仍然在大部分专业,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留出3%左右的名额,招收二志愿高分考生。录取二志愿考生时仍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由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每个考生的专业。

北工大相关负责人说,北工大是北京市属院校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在往年的招生中,尽管该校一志愿录取完全可以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但为了缓解北京考生向更高目标冲击的压力,所以推出了招收高分的二志愿考生。北京工商大学(招生办)在北京一批次录取中,各专业单独预留20%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招收二志愿高分考生。

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明确表明在京招收二志愿考生或根据往年招生情况,曾连续几年招收二志愿考生的院校。因为,不少高校一志愿考生生源充足,从来没录取过二志愿考生,在第二志愿中填报这样的高校,只会浪费机会。一般来说,高校会在招生章程中写明是否预留二志愿计划,另外家长通过研读近三年高校招生的“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从学校的计划数、一志愿上线率、录取人数等数据中,也可推算出高校是否招二志愿考生。

家长在帮孩子挑选二志愿时还要注意拉开梯度,坚持“冲一冲、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这样,分数高了会被分高的院校录取,保证自己的分数不浪费;分数考低了,也会有学校能接得住。比如,第一所学校可以选择“跳起来够得着”的学校,大胆冲击一下;第二所学校要选择与自己平时水平相当的学校,以求稳定;第三所学校是保底校,要确保“托得住”,三个学校间要拉开档次。

・。

【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相关文章:

1.考研“回炉考生”增多近八成报了培训班

2.北京理工大学研招入学考试考生须知

3.北京高考报名结束 统考生跌破8万

4.往年港科大录取41名北京考生的新闻稿

5.北京新高考方案出炉 考生五种通道上大学

6.北京数千考生赶考洋高考 港校提前进京招生

下载word文档
《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北京考生两成体重超标 超八成视力不足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