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小故事精选
“twk45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创业小故事精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创业小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创业小故事精选
他,87年,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前两年,他还在我们南宁帮别人跑业务,如今已经自己开有一个公司,并且年营业额在500万左右,利润10%左右。他就是我最近刚认识的一位朋友,严格来说,算是同行,因为他也是做照明产品的。
如今他的公司说起来不算大公司,他们公司7个人,一个店面,加一辆送货的面包车,公司有两个股东,他是其中之一。剩下的5个人,全部是全能人员,并且年龄都是接近90后的。那5个人既要跑业务,又要负责送货等等,而他们两位股东,主要是以业务为主,有时候还需要亲自送货上门。
他们做的是普通的那种金卤灯和钠灯,而跟他们合作的是江苏的一家金卤灯厂家。我不知道具体他们是怎么跟厂家谈的,据他所说,厂家考察过我们这边的市场,并且来他们的店面看过。他如今和厂家那边的合作,是可以压几万元的货,并且完成一定的量,除自身可以赚到的差价外,厂家还会返回一定的比例给他们。
他们的公司现在主要是靠业务员出去跑,并没有通过网络推广去做销售。但他凭着自己做过2年的业务,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再加上他们的价格有优势,质量方面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他们的生意非常好。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小批量进货。现在,他们几乎每周都要进2批的货,有时候甚至要进3批,甚至更多。据他所说,现在我们这边很多的灯饰经销商和代理商,只要是用金卤灯或者钠灯,几乎都是从他们那里调货。可想而知,这个量是有多大。虽然说,10%的利润空间在照明行业内不算高,但他的量大了,算下来,利润也就高了。
最近,他已经把店面推掉,不再租用了。因为他觉得店面的作用已经没有刚开始做的时候那么大了,因为他们现在做的更多的是以老客户为主。前段时间,他跟我说,现在的销售额已经满足不了他,他的目标是1000万。
从目前我们这边的市场来看,他的产品是非常有市场的,并且他找到了好的货源。我也相信凭借他的能力,1000万的目标将很快就会实现的。
篇2:创业小故事
几年前,帮朋友一起开店做“商场贴柜”的零食生意,偶尔接触了同样在商场贴柜的“凉皮”师傅,一张条案和5平米的营业空间,让初识的人都感觉“低端与寒酸”。深入了解后才得知,6元单价的凉皮每天有500份的销量,轻轻松松一年有“百万营收”,扣除场租和人工,几十万的年收益不是神话。突然感叹,网络上关于“摆地摊买Q7”的新闻绝对不是炒作。想想14亿人的广阔市场就是天然的“顾客流量”,精打细算、用心经营的做大众生意,起码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空间。伴随近年“大资本、大企业”逐步收割如:麻辣烫、久久丫等传统小吃市场,自带流量的大众生意蕴含的商业机会可见一斑。
创业励志小故事2
1985年,入伍十六年的董跃生申请转业了,在北京国际饭店任部门经理。被安排到下属单位“天津尼斯迪康乐城”任常务副总经理。很快,他把“尼斯迪”全年的销售额提高到1600万元,比原来翻了两倍。他的经商头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单位想安排他到下属的另一家饭店去管理,但是董跃生拒绝了。他想找到一份自己更喜欢做的事情。
,董跃生决定辞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可能只有自己单干才能最大限度施展自己的商业才华。他分析了形势,确定中国新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能做些什么迎合市场呢?他想到了车模。 于是,董跃生开始推着自行车卖他的汽车模型。从一个酒店老总,一下变成了沿街叫卖的商贩,董跃生的行为很多人不能理解。但董跃生认定自己的想法没有错,既然想到,就能做到。
在亚运村第一届汽车交易市场展销会上,董跃生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展台。6天时间,他卖模型挣了1600元钱。这次经历对董跃生鼓舞很大,因为他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汽车模型是怎么回事,在人们的头脑当中汽车模型是一个空白,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另外,他还发现有很多人在找汽车模型,有一些汽车厂家也在通过汽车模型来做自己的品牌推广。这一切让董跃生看到了汽车模型经营的美好前景。
卖车模可以挣钱,这证明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是正确的,董跃生信心大增。于是他用积攒下的6万元钱开了一家专门经营汽车模型的小店。在第一年保本的基础上,他的小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他已经拥有2500辆经典汽车模型,人称“车模董老”。
董跃生自1979年开始收藏车模至今,从一名业余爱好者成为一名资深收藏专家,并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现在他是中国汽车模型收藏家、中央电视台特邀鉴宝专家、北京汽车通车模会会长。他创办的北京跃纪生车模大世界,成为六大世界名牌车模集栈地,在国内外车模界享有盛名。
这一切的成就,都是源于董跃生敢于去想,而且想了就用行动将它变成现实。
篇3:创业小故事精选
1、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
以色列的住房很紧张,几个德裔犹太商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用作临时住舍。有一天晚上,那几个犹太商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巳地来回推动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嘛?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明: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
凡有过乘火车经历的各位看官,大家都很清楚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的含意。初看起来,那几个犹太人不知变通,死守规定,弄得两头不讨好:人冻得要命,环境卫生仍未搞好。这是对笑话的一般理解。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看出犹太商人的变通能力,从形式上遵守规定,同时又不真正改变自己原有活动方式。这几个寄居在火车车厢之中的犹太人,就像犹太人长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会中一样。这条规定是铁路部门订的,这几个犹太人没有立法的权利,自然也没有废除某项法律的权利。说实在的,犹太人在各自的所在国中,经常也要面临这类原该自然废弃但偏偏还实际起着作用的法律或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是他们也经常越俎代庖地宣布予以废除或犯规不已,带来的恐怕远不止环境卫生的问题了。因此规定不能废除,用厕所又在情理之中,聪明的犹太商人就想出了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2、但是后面的自毁装置
一个贤明的犹太商人,把儿子送到很远的耶路撒冷去学习,当他弥留之际,知道来不及见上儿子一面时,他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清楚,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一个奴隶;不过要是财产中有哪一件是儿子所想要的的话,可以让给儿子。但是只能一件。这位父亲死了以后,奴隶很高兴交了好运,连夜赶往耶路撒冷,先到死者的儿子处,向他报丧,并把老人立下的遗嘱拿给儿子看。儿子看了非常惊讶,也非常伤心。这个儿子抱怨之时,拉比告诉他,如果父亲知道自己死了,儿子又不在,奴隶可能会带着财产逃走,连丧事也不报告他。因此父亲才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奴隶,这样奴隶就会急着去见儿子,还会把财产保管得好好的。奴隶的财产属于主人,你父亲给你留下的财产就是选那个奴隶就行了。
年轻人听了拉比的话恍然大悟,后来他照着拉比的话去做了,并解放了那个奴隶。可以想像得到聪明的老犹太商人的遗嘱中装进了一个但是后面的自毁装置,严肃的遗嘱在形式上得到了履行,而在实际上,至少相对于那个奴隶来说,则是被完全废弃了。
3、为保险巨额资金而去借1美元
一个犹太商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贷款部经理问:请问先生有什么事吗?犹太商人答:我想借些钱。好啊,你要借多少?1美元。只需要1美元?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犹太商人掏出50万美元的国债、股票等,作为担保,而接过1美元,年息为6%。
篇4:创业小故事精选
一发不可收拾,我卖水果越卖越给力,越卖越有激情,就在大三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拿下了一家铺面,把水果搬到铺面卖又给人榨新鲜果汁喝,我逐渐产生了“健康、时尚、品质”的理念。当时快毕业了时间很多,学校的闲杂事务都差不多处理好了,所以基本在水果店这边经营生意。于是每天都会重复的动作就是早上早早起来去市场进货拉回店面整理开始销售一直到晚上很晚才收摊回家。每次回到家躺下的时候总感觉到很疲惫但脑子里全是水果和创业两个概念。经营大概三个月后,有了一点点赚头,我接着又找了一家铺面,开了第二家水果店。虽然辛苦,但感觉到天不负我,有一种个卧薪藏胆后奋起的成功感。
三轮变6轮、变12轮
每天去批发市场的时候总是看到很多货车有序地排在车位上,上面贴有一张写着姓名和电话的纸,关键还有一行字叫空车待货。这一情况让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我决定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做运输。于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到车行购买了人生第一部六个轮的4.2米货车。当然,我的水果店并没有放下而是继续经营。货车购买后,第二天直接就开进市场找到车位等待货主找车。这一步让我跨出了好远,感觉到投资越来越大了,随之压力也越来越重,但是这给我的反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因为别人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当时我只请了一个司机,后面很多时间里面我都是跟车运输,几乎广西都走遍了。就这样,我不知不觉跨入了物流的行列。大概过了半年,我感觉在物流行业的话还是很不错,于是就决定再添一部车。而这部车,不是几万块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40万,40万啊!9.6米重型货车,专门跑长途的。其实这一步在开始买车的时候我早就预料到了,要发展,肯定要再买车,而且要买大车,因为大车是这条路线发展的根本方向指导者,只有大车在前面带路这条路才好走下去。它就是一个方向舵。虽然压力很大,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放弃的人永远不会成功。我绞尽脑子终于找足了这部大车的首付,并凭自己的经验顺利拿下并提车上路。到这里,我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要发生什么了似乎。胆子真的很大,这一步都棋都敢下。但是没办法,结果是我真的下了这步棋。大车一买,我又在物流行业向前了一大步。
展望未来
现在,随着项目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我也建立了自己的团队。目前,我的公司经营的茶叶项目已经有三家分店,经营的物流有两台车,经营的咖啡店有一家。我的目标是把公司做成产业集团化,并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而这一切,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而是要一个团队,一个大的力量。我们在做咖啡店的时候同时也成立了新生代青年创业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就是以咖啡店为载体。我期待更多的能吃苦想创业有梦想懂得坚持的年轻人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加入到我们的俱乐部,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前进,一起实现梦想!
篇5:创业小故事精选
耍小聪明,险些赔掉菜场小生意
“蜗居”在武汉铭新街菜市场帮大姐酱鸭摊点打杂的19岁的周鹏怎么也没想到,10多年后竟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全国连锁品牌——周黑鸭。回想起周黑鸭的辛酸起步史,周鹏还感慨万千。
半夜起床卤鸭子,早上整理、装卤鸭;把十只、八只鸭子挨个往酒店送,没时间吃早饭;送完货后已是中午,买鸭、宰鸭、腌制,晚上六七点钟去酒店结账,已是别人吃晚饭的时间,回想一下,自己竟然一顿饭还没吃上,这时才感觉到饿。最辛苦时,周鹏中午买五毛钱两个的面包,加六毛钱一瓶的汽水,算是犒赏。做小生意初期,周鹏的梦想就是赚钱改变这种穷苦的生活状态。
1995年,周鹏第一次创业是在大姐卤菜加工坊的旁边架起炉子,露天煮酱鸭,跟姐姐零售走不一样的销售渠道——往酒店送货。这一招其实是模仿一个温州的酱鸭店老板。在周鹏看来,温州老板的生意超好,又往酒店送货,一天下来能卖一两百只,对比每天只能卖10多只酱板鸭的自家生意,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周鹏很清楚,论颜色、味道、知名度,自己做的酱鸭肯定跟“温州老板”差得远。这时他耍起小聪明,“当时属于投机倒把”。
“用骗取的手段不可能赢得长久的生意”,周鹏体悟到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令很多人难以真正明白的道理。原本不好的生意变得更糟,周鹏一度陷入缺钱的危机。为图廉价,周鹏在大姐家旁边租了一间连窗户都没有的破房。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身无分文的周鹏那天晚上睡得很沉,早晨醒来却发现衣服被小偷钓到外面,最要紧的是为联系生意特意花1800元重金买的BP机也丢了。陷入“经济危机”的周鹏又遭此一劫,“走投无路跟朋友出门抢劫的心都有了”。
赔掉生意又丢掉长辈看来本不该买的BP机,心急如焚的父亲骂着“败家子”赶儿子回家谋事。一连串的打击让周鹏暗下决心:“做不好酱鸭死也不回家”!
频繁跑香料市场,找香料老板请教香薰料的味道、功效,借来香料古书逐字研究到深夜,买数百只鸭反复试验,周鹏花费几个月终于找到一种让人吃后难忘的味道。
,周鹏把二姐从四川请来帮忙,在武汉集贸市场朋友的屋檐下支起一个带玻璃罩子的铁皮货柜散卖酱鸭,玻璃罩上贴着“周记怪味鸭”的招牌。刚开业时,一只酱鸭卖22元。一个月下来,生意的一天才卖了132块钱,最惨的一天只卖掉一只,明显亏本。“没赚到一分钱,真的灰心起来,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两个月的房租都交了,只能硬着头皮再撑两个月”。如果不是刚交完两月房租,周鹏就被迫败撤回老家了。
挤掉如意鸭赚得第一桶金
接下来的一个月,生意更加难做,菜场一条街上竟然陆续来了三家竞争者。
通过合理分配商品价格,周鹏找到了诀窍。他买回来的鸭一般5块到8块钱一只,但卖出去的价格肯定是10块钱。通过价格调整,鲜明的价格优势让生意突然变得火爆起来。几个月后,如意鸭成为周记怪味鸭的手下败将,以关门告终。
年底结算,周鹏账面上有一万多块钱。到了,周鹏的生意超好,因为味道很好,即使后来调高价格依然能卖得不错。生意时一天卖掉500多只,很多时候卖到下午两三点钟就能收摊,这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生意越做越好,周鹏接着又在大江路菜市场开设了第二个摊点,还请来几个老乡帮忙。据周鹏透露,那年他赚了30万块钱,第一次感觉到做生意很有成就感。那时小作坊也只有几个员工。
左右生意又迎来一个惨淡期,除了众所周知的“非典”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遍地都是的假冒怪味鸭的冲击。周鹏萌生出朴素的品牌保护意识。
摊点生意直走下坡路,生产作坊也极不稳定,一年内他辗转搬家三次,后来终于花40多万在汉口火车站旁边买下一块地,修建起了四层楼房。那时小作坊已有三四十人规模,小作坊有了生食、熟食的简单划分。
30万元买“开加盟店”教训
时,周鹏有再次做大周黑鸭的意愿,那时他了解到重庆有家做卤菜的“棒棒鸡”已经有几十家店面,这家店有个特点:只做直营,拒绝加盟。卤菜居然也能做这么大?!周鹏突然对周黑鸭品牌有了十足的信心。
开加盟店是企业快速扩张的路径之一。周鹏看到一同行开出34家加盟店,“我们的味道比他们好,质量比他们高,并且有很多亲戚想加盟。”,信心十足的周鹏一下在南昌开出11家加盟店,快速赚进20多万元。
“假货漫天,加盟店质量难以掌控,尽管都是亲戚管理店面。”这是盲目开店吃到的苦果。周鹏立马采取行动,严惩问题店面,又花几十万块把剩下的店面高价回收上来。“我们这个行业风险是食品安全危机,做加盟难以掌控质量”,这是周鹏花30万元买回的教训。
小作坊完成蜕变
,公司进入快速发展的一年,员工规模从60多人快速扩张到400多人,店面也由8家增长为50多家,销售额也突破亿元。“这都是现代化管理收到的效果”,周鹏尝到了做企业的甜头。
“我认为周黑鸭能从作坊走到品牌,都因为有个梦想。开始可能纯属为赚钱,现在的梦想就是想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变革,尽管还未实现,但我们一直努力朝这个方向去走。我们的目标是做百年老店。”
篇6:创业小故事
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创业小故事_创业励志故事
篇7:创业小故事
说起电动汽车,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国外品牌特斯拉,中国品牌比亚迪;但是,早在,就有一个人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这个人就是鲁冠球。从车床工人到中国汽车行业首富 精彩内容源自中国创业网www.cg01.cn (或 www.cyechina.com)鲁冠球出生于1945年,浙江萧山首富,现任万向集团董事长。初中毕业后,他就找师傅学铁匠手艺,那时候鲁冠球只想当一个车床工人,能够养家糊口就行。1969年,遇上全国精简万工人的政策,生活艰难的他被下岗了。回农村后,他开始修自行车,后来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于是凑了一些钱办了小加工厂。当时,做生意不但可耻,而且犯法,只能私底下偷偷干。一被发现,加工厂就换个地方,犹如“猫捉耗子藏”,直到最后一次被查处,他把所有家底、印章和账本都交给了大队,加工厂终于办不下去了。为了还办厂时借的钱,他还把爷爷留下来的三间旧屋都卖掉了,鲁冠球成了人们眼中不务正业的“败家子”。)1969年中央出台文件,每个人民公社,可以搞一个农机修配厂,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就被公社邀请去接管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他变卖所有家产,筹集了4000元,带领着6个农民,靠着一只火炉、几把榔头,在一个84平米的平房里,办起了公社的农机厂,鲁冠球的事业总算是开始了。修配厂创立后,工厂又改成“农机厂”、“轴承厂”、“链条厂”等厂牌,到底要做什么?鲁冠球自己心里也不清楚。直到1979年,《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从此改变了鲁冠球的人生。
当时,鲁冠球判断出国家将要大力发展汽车业,于是决定砍掉厂里其他项目,专攻汽车底部不起眼的零件——万向节,就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他还把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很快,万向的产品,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其企业性质,还是一个乡镇企业。万向厂成为法律意义上真正的家族企业,是从1988年开始的。鲁冠球是共和国历史上产权意识最早苏醒的企业家之一,为了获得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他以1500万元的天价,向萧山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一半的股权。后来,当地一家政府的客车厂濒临倒闭,他又伸出援手,条件是政府的股份变为1/3。 中国创业网www.cg01.cn (或 www.cyechina.com)——最具影响力的创业网络平台!中国创业门户网站!4年后,浙江万向集团挂牌成立,1992年开始,企业进行股份化改组,次年1月10 日,“万向潮A”在深交所上市,鲁冠球成了最早拥抱资产市场的民营企业家之一。 )越做越大的万向集团,在之后,先后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百年老店美国洛克福特公司、美国UAI公司,一举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目前,万向集团在美国、德国、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万人,而且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汽车大牌的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12% 。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鲁冠球以515亿元的资产,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首富。
篇8:创业小故事
35厘米长大馒头卖1元,8年不涨价,每年卖2000万元
只卖1元,8年从不涨价,在一块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价飞涨的今天,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围绕一个馒头,完成商业生态,升级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你可能学不会!
馒头的营销学
在重庆洋人街,有很多怪事。
比如,世界最大最牛的厕所,没有收银员的小货摊,以及1元钱的美心馒头。
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在她眼中,馒头有一种朴实的情结。
个头饱满的美心馒头,长得像擀面杖,很多人叫它“擀子馒头”,每一个有35厘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馒头的4倍。在游人如织的洋人街,总会看见排着的长长队伍,提着一大包馒头的人们。“跟重庆小面、陈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样,美心馒头也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在黄昕看来,看见自己的馒头如此受欢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馒头”
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几乎一半的结果会提到它。和馒头来一张合影,比一比谁的脸小,或者分食馒头秀恩爱,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让普普通通的馒头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馒头的名声,渐渐地在当地家喻户晓,洋人街的人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成为一时潮流。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种烦恼,黄昕描述到:“一天卖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更是要24小时加工。”
一个馒头成就了整个洋人街,但背后的过程却是艰辛的。
早在2006年,彼时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务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基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
“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黄昕说,“大众都能接受的馒头成了第一选择。”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于是从2008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1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1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8万件。
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时人不多。”为了打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坚持了半年,基本打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
美心馒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即食又便于携带的旅游小商品,风靡于洋人街的街头巷尾。
“1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黄昕回答。
馒头的经济学
依靠“1元策略”,美心馒头的销量很好,但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浮出水面。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成本不断增加,1元的馒头很快出现亏损。“2008年50元一袋面粉,一个馒头还能盈利几角钱,现在涨到100元一袋,馒头的成本也达到1.5元。”摆在黄昕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馒头涨价,要么分量减少。
为了此事,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专门组织开了一场会议,他甚至拍着桌子说道:“美心馒头打死也不涨价,不减量!”
同时,外界也不断发出质疑声。“打死不涨价的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发生通货膨胀,老板能顶得住吗?”
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意识到,没有商业化的逻辑,馒头根本不能持续地走下去。“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没有一个办法,既不用涨价减量,又能持续发展?黄昕慢慢发现,美心馒头其实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把顾客、馒头和其他食品捆绑在一起,通过馒头带来顾客,然后从其他食品上盈利。”黄昕说道,“虽然馒头卖一个亏一个,但是围绕馒头的衍生产品利润填补了一元馒头的亏损。”由于销量大,所以原材料消耗大,因此进货价格比市场低,再加上美心馒头周边,有了酸辣粉、香辣豆干以及各种伴饮的摊位,已经形成一个食品生态。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方法,不仅让馒头生存下去,反而赚到更多的钱。
现在黄昕不担心馒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馒头卖断货最让她头疼。“美心1元馒头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钱馒头断货了,只卖两元钱的面包,顾客会怀疑1元馒头只是噱头,我们是欺骗顾客。”
馒头卖得好,市场上也纷纷出现山寨品。有商家模仿美心馒头,外形上如出一辙,价格上也打出“只卖1元”,但是根本上没有洋人街美心馒头的生态模式,单一的产品很快承受不了持续的亏损,只好把分量减小一点。“减少了分量就明显不是美心馒头,还不如去洋人街卖。”销量小了,产品积压,造成口感很不新鲜,最后这些“山寨店”基本都关门了。
在在重庆涪陵区蔺市镇美心红酒小镇,美心集团也照搬洋人街的模式,在当地开发了美心馒头,因为比市场价格低,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人专门来批发美心馒头,然后把一个美心馒头切成几个,再转手以1元一个的价格卖出去。”这种倒卖的生意,让美心馒头的团队也很无奈,“这没有违反游戏规则,的确也是美心的馒头,打假怎么打。”美心馒头成了当地的馒头工厂,也成了一条美食风景线。
没有组合拳的产品和规模化的生态,美心馒头的特殊商业模式很难复制,这已经形成洋人街独有的馒头经济现象。
馒头的工匠学
最早的时候,美心馒头的生产线只有一条,还是在一个破旧的茅草房,由于供不应求,现在已经增加至三条生产线。站在重新装潢的店面外,通过透明的橱窗玻璃,可以看见整个馒头的加工过程。
从一把面粉到最后的成品,为了做好一个馒头,八年如一日,对于这份工作,黄昕和她的团队从未间断,也从不埋怨。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经过不停地改良,美心馒头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同家里面的手工馒头相比,我们的讲究更多,比如和面精度就必须达到规定程度才行。”原材料和辅料都是标准化机器生产,而这整套机器也是通过美心馒头的实际情况组装改良的。
在不同的季节,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面粉在醒发的时候也会有差异。“有一次,供应商的面粉用手工做出来没有问题,但是用机器做出来,打开蒸炉的时候,本来看起很饱满的馒头瞬间就缩紧了。”对于这种不合格的产品,黄昕表示不会二次加工再卖给顾客。“洋人街有鱼塘,这种产品会做成喂鱼的饲料,馒头做不好是技术问题,缺斤少两是人品问题。”
因为馒头的特殊性,保质期不会很长,追求新鲜度的美心馒头,更不会委曲求全的添加防腐剂,甚至做成半成品,物流运输半径和范围的缩小,让它的电商化之路根本走不通。
现在,围绕美心馒头的洋人街食品线,员工已经超过一百人。“新员工需要组织专门的馒头培训,老员工也有定期考核,公司还派人去北上广和日本学习先进的食品机械和管理。”既是为了一个馒头,也是为了一份工匠精神。
“有时候你会看见开豪车来购买的人,也会看见很多社会底层只为填饱肚子的人,美心馒头在他们面前没有贫富之分。”这种善的商业逻辑和价值,也成就了一项民生工程。
在进驻洋人街之前,美心馒头在海峡路有过一个老店。提起这件往事,黄昕至今还很感慨:“经常可以看见一对做环卫工作的老夫妻,当时我们有两块钱免费劵的活动,你可以看见他们每天都来排队领受,一个馒头加一杯玉米羹,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美心馒头除了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之外,对于抑制洋人街的物价也有很大的作用。洋人街里面也有其他外来的经营户,但是都是捆绑在洋人街做生意,美心馒头起到了平抑价格的作用,欺客宰客,漫天要价,这种现象在洋人街几乎很少发生。“老百姓一提到洋人街,都是竖起大拇指。”
因为雇佣收银员的成本高,在每个美心馒头的售卖点,都安放得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投币箱,顾客自己投币,因为零钱太多,每天还要安排人来数钱。“今年过年期间,6天卖了100万元,七十多袋装零钱的编织袋,堆了半间屋。”
2015年,美心馒头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相比挣钱,更大的价值是带来了海量的人流量,把洋人街打造成了重庆著名景区。黄昕已经记不起来自己卖了多少馒头,摸了摸头笑着说:“1亿个肯定有了!”
【创业小故事精选】相关文章:
1.创业启发小故事
2.国外创业小故事
3.创业励志故事精选
7.创业故事大汇精选
9.三分钟小故事精选
10.宠物小故事精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