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现代文阅读答案
“GNNKI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邓稼先现代文阅读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邓稼先现代文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邓稼先现代文阅读答案
1、答:三件物品是张爱萍的题词和两张照片。三个典型事例:一是抢时间进行核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二是试验失败找核弹头;三是为搞原子弹肯牺牲自我。
2、答: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的三件事:一是他国的五代科学家核试验科研过程;二是原子弹爆炸失败几个单位推卸责任;三是中途而退的某些搞搞原子弹的科学家。烘托出邓稼先用生命为祖国的强大拼搏甘愿牺牲、为大局忘小我的高尚品质。
3、答:不行。这段是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含蓄地表现本文歌颂邓稼先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品质。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认真阅读文章
在做阅读之前将思绪放平,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尽可能的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为文中极有可能出现后面题目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一字一句的研读,将文中关键的语句记下来,方面之后我们在回来寻找。
2.答题时看准题目
在回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是一定不要跑题,在这个位置,出题的老师很容易玩文字游戏。所以要认真阅读题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写成某一个词语的意思。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分解读题目。一般小学的阅读理解不会问很深入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读的课外读物很多,会有一些其他的解读。尽量不要把这些角度带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题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高中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回答格式
其实,这是阅读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固定的回答格式。比如,题目是:文中提到的“_”词语可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一般这样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后面叙述原因,原因主要说明这个词在这一句中或这一段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很关键,不能随意更换。
1紧紧抓住文章的主旨
任何问题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基础,不要偏离了主题。有可能在阅读理解中并没有出现让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但是你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在别的题目中。这是一个隐藏的加分项,让阅卷老师了解到这篇文章你读懂了。最起码不会因此而扣分,而且这也充分证明了你的理解能力。
2.带着问题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快速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第二遍读文章,这遍读就要精读,深入文章,细细的理解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含义。
3.分析题目
题目其实已经代表了一切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啥,基本上已经知道内容了。读文章之前,一定要看看题目是啥,加深对题目的记忆,再读文章,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出问题所在。
4.认准关联词
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些关联词,一定不能只出现前半个,或者是后半个,这是严重的语法错误,就算是你题目答对了,语法错误,也是不得分的。
5.从原文找答案
阅读理解的题目,文章越长,就越有优势,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千万别杜撰。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时候,标注的关键词就派上用场了,从关键词中,找重点语句,答案往往就在这里。
篇2:《邓稼先》阅读答案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篇3:《邓稼先》阅读答案
小题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题2: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小题3:“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小题4:①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 ②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小题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概括出思想和情感。这里学生概括出事件情节,从中总结思想主题。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里引用《吊古战场文》;对具体环境来进行描写,这里渲染一种气氛突出人物一种品质和精神,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分析。
小题3:
试题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这里(1)紧扣平易近人的品质(2)紧扣对他人的关怀。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篇4:《邓稼先》阅读答案
小题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体会文中加线字“撑”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简述: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在邓稼先的墓碑上刻一句最能概括他一生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邓稼先》阅读答案
《邓稼先》阅读答案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热爱祖国。
3、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两弹元勋。
③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篇6:邓稼先的阅读答案
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着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想,“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⑦这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
⑧一张照片: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⑨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⑩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而最后获表彰的25人中,就有8位西南联大的学生。除了有能力,这种“肯牺牲”,肯为民族大局淹没自我的精神,也是联大人的一种不被磨灭的气质吧?
1、本文选材精当典型,作者用三件不平常的物品和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魂。
三个不平常的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典型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三个事例均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请你说出哪三件事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烘托出邓稼先怎样的高尚品质。
3、联系全文,请你说说第9自然段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篇7:邓稼先的阅读答案
1、答:三件物品是张爱萍的题词和两张照片。三个典型事例:一是抢时间进行核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二是试验失败找核弹头;三是为搞原子弹肯牺牲自我。
2、答: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的三件事:一是他国的五代科学家核试验科研过程;二是原子弹爆炸失败几个单位推卸责任;三是中途而退的某些搞搞原子弹的科学家。烘托出邓稼先用生命为祖国的强大拼搏甘愿牺牲、为大局忘小我的高尚品质。
3、答:不行。这段是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含蓄地表现本文歌颂邓稼先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品质。
篇8:邓稼先阅读答案相关题目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二、阅读《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
我父亲诞生于18,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
4、“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___邓稼先
5、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
6、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作用: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
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三、阅读《“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6、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结尾点题,属点睛之笔。
7、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
四、阅读《永恒的骄傲》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邓稼先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排比,增强了语势,又总结了全文。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别太久,对他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篇9:邓稼先阅读答案详解
邓稼先阅读答案详解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阅读题:
1、 请将“A胆识 B见地 C判断 D直觉”填入文中相应的空白处。
2、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
3、 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 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5、 文段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
阅读答案:
1、DBAC2、(释义、造句略)
3、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4、“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
5、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暗示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
篇10:邓稼先
邓稼先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上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邓稼先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 讨论 理解
教学资料:网络下载有关邓稼先的资料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步骤:
一. 阅读分析课文:
(一)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二)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四)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
篇11:邓稼先的阅读题及答案
邓稼先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小题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体会文中加线字“撑”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简述: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在邓稼先的墓碑上刻一句最能概括他一生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题2: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小题3:“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小题4:①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 ②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小题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读后感
战争”多么可怕的一个词;“侵略”多么悲伤的一个词;“任人宰割”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词。而我们中华民族以前就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事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激励每个中国人的斗志,有许多的人对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读了《邓稼先》这篇传记,真得让我思绪万千。这是杨振宁先生以朋友的身份来介绍邓稼先,赞赏他。
邓稼先是一个忠厚老实,真诚坦白,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也就是这个平凡的人物却对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一生,为了祖国献出自己所有的精神;为了祖国把自己的身躯连同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多么勇敢,多么伟大。我们骄傲有你这个看似平凡的人物!
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的伟大精神——爱国,为祖国献出自己。就算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这些也能从中体现出我们爱国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品质,忠厚平实,认真,谦虚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邓稼先》中心思想
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篇12:《“两弹元勋”邓稼先》及阅读答案
阅读张曼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着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想,“元勋”的意思 ,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⑦这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
⑧一张照片: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⑨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⑩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而最后获表彰的25人中,就有8位西南联大的学生。除了有能力,这种“肯牺牲”,肯为民族大局淹没自我的精神,也是联大人的一种不被磨灭的气质吧?
1、本文选材精当典型,作者用三件不平常的物品和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魂。三个不平常的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典型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三个事例均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请你说出哪三件事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烘托出邓稼先怎样的高尚品质。
3、联系全文,请你说说第9自然段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三件物品是张爱萍的题词和两张照片。三个典型事例:一是抢时间进行核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二是试验失败找核弹头;三是为搞原子弹肯牺牲自我。
2、答: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的三件事:一是他国的五代科学家核试验科研过程;二是原子弹爆炸失败几个单位推卸责任;三是中途而退的某些搞搞原子弹的科学家。烘托出邓稼先用生命为祖国的强大拼搏甘愿牺牲、为大局忘小我的高尚品质。
3、答:不行。这段是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含蓄地表现本文歌颂邓稼先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品质。
祁淑英编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内容介绍:
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在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过程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他进而开始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两弹元勋”邓稼先》及阅读答案
【邓稼先现代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邓稼先阅读答案
2.邓稼先教案
3.邓稼先 教案
4.邓稼先读后感
5.邓稼先读书笔记
6.邓稼先事迹
7.《邓稼先》教案
8.邓稼先颁奖词
10.邓稼先教学实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