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美文赏析
“莉莉花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生命的本质美文赏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命的本质美文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人生哲理的美文:生命的本质
面对死亡我知道当下如此重要,生命的实质就是当下。过去和未来让我懂得只有当下能够掌握,当下告诉我独特的美好的有了当下生命没有了界限,有了当下生命不再短暂,有了当下生命变的坚强。掌握当下,用心做好每一个当下,尽情享受每一个独特的当下。
只有自己生命的存在任何事物对自己才有意义,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果失去了生命,任何事物对于自己也都毫无意义。生命如此重要,又有几人能够清晰的认识生命,掌握生命。
生命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脆弱的任何生命都有终结之日死亡之时。一个国家的兴衰要几百年,人类存在大概数万年,宇宙则存在数亿万年。人生和宇宙相比,实在短的不能再短,人生如此短暂,稍不留神就会很快错过。人的生命如此脆弱,一场车祸生命将不复存在一场战争便会夺取无数生命,一场灾难数万计的生命将瞬间消失。生命脆弱到难以掌握,很多的意外面前自己都无能为力,对于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只能听天由命。生命必将面对死亡,无数人对此畏惧。死亡面前,人们恐慌绝望。如果死亡即将来临,人们表示的那么无力和脆弱,死亡还没有真正到来,自己已经倒下。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的结果就是死亡。就是死亡的开始,死亡是必需要面对的问题。死亡给人们最大意义就是能够看清更多的真相。面对死亡,否需要认清生命,否要把握自己的生命。
认清生命的实质。生命的实质就是当下。何为当下?当下就是自己现在这一刻,需要追寻生命的真相。自己所能感觉到每时每刻。可以将当下定义为六十分之一秒,一秒有六十个当下。为何这样定义,每一秒钟我都能数得出来,意识形态都能做短暂的继续,而六十分之一秒我几乎感觉不到意识形态中难以把握。对于生命我需要掌握的就是每个当下,不是意识形态的掌握,而是行为空虚着每一个当下。每个当下就是生命,生命可以看作宇宙的当下。需要掌握的就是当下,只有掌握了当下,才干最好的掌握生命。
篇2:人生哲理的美文:生命的本质
嘴上常说要是当初能都怎么样现在就会怎么样什么的一生总是活在过去,有些人时常怀念过去或是埋怨过去。总是怀念过去的美好,幻想纠正过去的错误。过去无法改变,即使改变,改变某一点,也会产生蝴蝶效应,那一点之后的事情也都变成了未来,变得无法确定。过去的意义只是让人们更好的`总结经验,能够更好的掌握当下。
总是认为未来会怎样美好,有些人总是期盼未来的早日到来。简直活在未来之中。未来是不确定的任何人都不能预知未来的境遇,一味追逐于未来,只会让人更加迷茫。即使确定了未来,无论是好坏,自己都不会再把握当下的美好。一个癌症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掌握当下,活出美好的当下。如果告知他已经得了癌症,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将没有勇气面对,就连当下的美好他也会在痛苦中放弃。未来给人们更多的希望,人们不该过多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生命也会在期望中虚度。未来给人们希望只是让人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当下。即使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当下依旧不变,掌握美好的当下,生命依旧如此美好。
只会让人停滞;过多的期待未来,过多的思念过去。只会让人飘渺;只有当下能够掌握,精彩的当下铸就了生命的精彩。当下是最美好的无论苦乐,都应认真体会。当下是快乐的要尽情体会快乐的感受,掌握当下。当下是痛苦的也要仔细品味痛苦的滋味,无论何种滋味,都应认真体会,之所以有这些体会,证明了还活着。有着当下,就有着生命。
但它又是独一无二的品味这杯热茶的环境是唯一的这杯热茶也是唯一的品味这杯热茶的每一口温度都有所不同,当下可能你正喝着一杯热茶。看似这是平凡的当下。浓度也都有所不同。要知道,这一生不会喝到完全相同的热茶。这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是独特的要把握自己的当下,要完全投入于每个当下。
篇3:美文赏析:教育的本质
美文赏析:教育的本质
教育对社会及个人的意义在这里我不想多说,说也说不完,我想说它的本质,只有知道一件事物的本质,才能对其做出最良性的改革。何为良性改革?就是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发展过程中它会显示出漏洞,让你及时修补,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尽的,只有在永无止尽的修补中它才会永无止尽地完善下去。可能你会纳闷,这不是废话?改革当然要越改越完善了,想想事实会完全这样吗?有些改革纯粹是安抚民心,几年之后问题又大爆发了,而且也在奋力修补漏洞,可结果越补漏洞越大,直到最后全体崩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方向没走对,再深一步追究是制度有问题,查其祸根,是没搞清其本质。
所以知其本质而明其方向显得就至关重要,它是良性改革的前提。教育的本质众说纷纭,但不外乎就是益于社会,益于个人。此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世上益与害本就没有明显的区别,也没有永久的立场。就我看来,教育应该激发个人潜能,引导其行为,使之作用于社会,从而达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意,是以人来改变社会,不是以社会来改变人。我国封建王朝之所以千年不变,越来越落后,就是因为统治者用本身就很狭隘的制度来愚化了百姓,人的思想、潜能被压抑,社会自然没了发展的动力,最后近乎于停滞。人被愚化为机器,好处是不敢反抗,王朝能暂且苟安,但一旦有仁人志士操纵了那些机器,王朝必覆。那便是教育的恶性改革导致社会的恶性发展。
既然以人改变社会,那要如何教育人呢?上面已经说过,激发其潜能,引导其行为。人在踏入社会尤其到达而立之年后,就会强度作用于社会,所以育人主要放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时期。你先别说我脱裤子放屁,因为受教育其实是一件终身事,只不过形式不同,老师不同罢了。对青少年的教育至关重要,也十分微妙,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何时如何教育的明确规定和有效模板,它取决于制度的开阔程度和教师的育人水平。所谓制度的开阔程度就是说制度不要只适用于某个阶段或者某些常见情况下的学生,应该考虑得周全一点。
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引导行为不激发潜能,所以人家西方人有资本笑话我们没有创造力,拿不了诺贝尔奖,还有许多国人自我打趣的,那些拿诺贝尔奖的`华人,在中国默默无闻,一到美国就发光了。因为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一成不变的死板的教育,真正是读书式的教育。
很多人在批判中小学教育如此,但我感觉最严重的是大学教育,好歹我上小学还音体美课程齐全,好歹中学老师还懂得讲课后思考和提问延伸问题,还会要求我们必须读课外杂志;而上大学,师之貌请听徒之言,学生普遍按老师特征冠与称号曰:读书郎,抄书郎,专家,作弊先驱等等。那才真正是为了考试而上课呢,那些照课本念,照课本抄,除非考试中会出现,否则绝不提及课后思考的老师,居然能是研究生导师,考研出题人。不知道的还会佩服得五体投地,知道的简直会对学校和教育失去信心。不过老师也公开表明过他们的良苦用心,说书上学的没用,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多么无私的人呐!
大学教育全国一个模样,好在中小学教育因省而异,鸡群里也能出现几只鹤,哪怕是鹅,也能有几分鹅的模样。我从同学处了解到,许多人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除了上级检查,从不开设音体美课程,部分省级重点高中,人数向万名冲击,但只留一两块篮球场安抚民心;计算机有会考但不上课,非高考课程会考,仅考前恶补一两天,考试过程一律师生同心,以开卷形式取得优越成绩;部分初中,体育中考形同虚设,全市集体满分。按区域划分中南部地区勇夺桂冠。所以我常感叹,怪不得他们高考那么厉害,怪不得大学考风那么差,怪不得他们在以考试取人的行业人才那么多,怪不得他们教育先进却不能像北京上海那样出几个考试以外的人才。
如果中国社会突然不以考试取人了,那些同窗步入社会后的命运很叫人担心。如果说那是应试教育的罪过,那我要说那是出题组的罪过,考试本身没有错,关键看你怎么考.
因为我来自一向被人视为教育落后的西南地区,我的话可能不被人重视,但我要说,正因为我没有被那种教育束缚死,我能产生点别样的观点,我能道出点事实的真相,话无足轻重,但事实是举足轻重的。
篇4:生命生命美文赏析
生命生命美文赏析
眼前这幅俄罗斯画家笔下的田野、教堂、远处的幽深森林,三分之一的画面布有广阔灿烂的霞彩,色调洋溢着温暖,一切景物慵懒地散落着,一切如被画家捕摄的那一刻,永恒地沐浴在阳光之下了,画上没有一个人的踪影,人们可能都回家作午间小憩了。卧在近处小山丘上,眼前便是俄罗斯某个乡村在某个午间动人心魄的闲适。艺术是美的,因为它和现世的生活拉开了距离;回忆也是美的,因为此刻与杳然而去的过去保持了距离;美产生在物我两忘的刹那的凝视交流中,不带着任何利害关系。
我们 也当怀有这样的心,面对一件艺术品的心,不焦虑未来,不悔叹过去,离现实不是很近,也不是很远,未来、过去都是当下的臆想,虚妄的'存在,当下寓有无限的过去,未来。只有当下切实可以把握,却弥足珍贵一去不复返。世间把时间割裂得太粗糙死板,一分,一秒,一刻,一时,一天。从生的这一头走到死的一头,其实只在呼吸之间。欣赏一件艺术品时,自然是放下了世俗生活的琐事,把自己一层层剥蚀,让艺术家的世界渗透进来,用艺术家的意识材料构筑丰富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美妙的创造过程,如同每一个当下都是一座链接生与死的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我们只用在桥上驻足,静静地欣赏远方的风景,身边来去的人事,创造性地参与其中,但是无有得失,正如我们降临到这里的那一刻那样。
我们应细腻地抚摩我们的生命的纤毫,一个细微的念头,由九十刹那组成,六十念才为一弹指。而一刹那中就有九百生灭,这就是我们未识之生命深藏的伟力。谈笑间从古至今一弹指,“婴儿垂发白如丝”,当下还在懊恼过去的时候,现在就成了过去;未来看似遥不可及时,一转眼便已是未来身。一刹那间,生活中平凡的每一刹那,把自己的手在空中一握的那一会儿,清茶的一缕轻烟上升消散的一瞬,世界上有多少生命诞生在地球上,多少生命离开这个世界,有多少悲欢离合在上演,在当下我触到了生命的游丝。
彼时,我恶作剧般地踩死了一只爬虫,它干瘪的尸体贴在大地上,稚嫩的外壳,新鲜的汁液,还在动弹的足,踩的时候伴着爽快的咯吱声,顶脚的质感,这只爬虫兴许才存活了个把小时,还未来得及仰天长啸:“造化弄虫!”就已经贴尸荒野了,而我让自己充当了造化,又一时,我为自命为造化之某造化抛尸大荒,我何异于一虫?和同样的黑洞洞的漫长的死相比,虫生之短与我生之长已无比较之意义,在多余的生之日,我胜之在于更深的思虑,更长的肉体的位移。
我玩弄着一只虫,和我欣赏着俄罗斯风景油画有什么区别吗?都是以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在月正圆,蟹正肥的时候,品蟹,赏菊,啜酒,以一个诗人的姿态,便是圆满。
篇5: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
当你散步时,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河边有一片狭长的水池。这一定是某些渔夫挖掘的,水池与河水并没有连接在一起。河水稳定恒常地流动着,水势深远开阔,但是那片人工的水池却充满了糟粕,因为它没有和充满生命的河水相连,里面连鱼都没有。它只是一池死水,然而深远的河水,却充满了生命与活力,快速地向前流着。
你说,世人不是就像这池死水吗?他们在生命的激流之外,为自己挖了一个小水池,在这个小水池里面,他们呆滞、死亡。而我们竟称这种腐败与停滞为生存。
事实上,我们都希望得到一种永恒的境界,我们希望某些欲望能永远持续,我们希望得到永远的快乐。我们挖一个小洞,然后用我们的家庭、野心、文化、恐惧,以及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崇拜把自己障碍在里面,然后我们就在其中死掉,让生命流失。生命是无常的、恒变的,它是那么迅速、深奥,充满了无比的活力及美。
你是否注意过,当你安静地坐在河边时,你会听见河水的歌唱,水浪的轻拍声,以及水流经过的声音。河水永远流动着,流向更深更远的地方。但是在小水池中,根本没有活动,它的水是停滞的。
如果你观察,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大部份人所要的,一小池远离生命之流的死水。我们认为这小水的存在是正确的,我们并且发展出一套哲学来证实它,我们发展出社会、政治、经济与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同时我们不想被打扰,因为我们寻求的是一种恒常的感觉。
你是否明白追寻永恒是什么意思?它意味着我们要求快乐能够无尽地持续下去,并且希望不快乐的事情早早结束。我们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人知道,并且透过家族及财产延续下去。我们希望所有的关系以及活动都能永远那么美好,我们在这池死水中追寻恒久的、持续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它发生真正的变化,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社会,来保证我们的财产、名声及名字能恒常下变。
但是生命根本不是如此的,生命是无常的,它像树叶从枝头坠落,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持久的:永远有变化及死亡。
你有没有注意过光秃的枯树耸立于大地,它是多么美。天空衬托出它所有枝干的线条,在枯中有诗有歌。每一片叶子都离去了,它在等待着春天。当春天来临时,它再度以丰盛的绿叶为大树谱上欢乐的音符。等到深秋,叶片又被吹走,这就是生命之道。
但是我们不想接受这一切。我们执着于自己的孩子、传统、社会、名声及小小的美德,因为我们想获得永恒:因此我们对死亡恐惧。我们害怕失去自己熟知的事物。
但是生命并下是我们所能希望的,生命根本不可能恒常不变。鸟儿死亡、白雪融化、树木被砍倒或被暴风雨吹倒等等。可是我们总想要每件事都能满足我们对于永恒的需求:我们希望自己的地位与权势持续。我们拒绝如实地接受生命。
生命的实相,就像河流一般,永无止境地继续往前,它永远在追寻、探索、推动、泛滥、穿透每一个裂缝。
但是人的心智却不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它看出来活在无常与没有安全保障的状态是危险的,因此它在自己的四周筑了一道墙,一道由传统、组织化的宗教、政治与社会理论所筑成的墙。家族、名声、财产及我们小小的美德,这一切都是围墙内的产品,都是远离生命之道的。
生命是恒动的、无常的,它不断的想要穿透与突破这道围墙,在围墙后面,有迷惑和不幸。在围墙内的神祗都是假的,他们的著作及哲学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生命是超越这一切的。
然而如果有一种心智,它没有围墙,也不被自己的拥有物、囤积物或是知识所连累,一个不受时间限制,也不怕失去安全感的心智,对这种心智而言,生命就是不寻常的。这种心智就是生命本身,因为生命是无住留的。
但是我们大部份人都想要一个住留的地方,一个小房子,名声和地位,而且声称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永恒,并且依照我们的需要创造了一种文化,I造了一些根本不是神祗的神祗,一些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向外投射而形成的神祗。
一个追求永恒的心智,很快就呆滞了,就像河岸边的小水池,它很快就充满了腐败的糟粕。只有那种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住留,完全和生命互动、不受时间限制向前推进、探索、充满爆发力的心智才可能快乐,永远保持清新,因为它的本身就是充满创造力的。
你是否明白我所说的.话?你应该明白的,因为这些都是真正教育的一部份,当你了解它的时候,你整个生命才会转变,你和世界、邻居、配偶的关系,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然后你就不必用任何外在的东西来填补自己,同时认清追求外在的满足,只会带来悲哀及不幸。这就是你必须问老师有关这些事物并且彼此讨论的原因。如果你了解它,你就会开始明白生命不寻常的真相,在这份了解中,存在着惊人的美与爱,它是圆善的开花结果。
但是一个追寻安全感与永恒的心智,只能导向黑暗及腐败。一旦在小池中安身立命,它就惧怕向外冒险、追寻与探索。但是真理、上帝与实相,都存在小水池之外。你知道宗教是什么吗?它不是圣歌,不是火供或其他任何的仪式,它不存在于锡制或石刻的偶像中,它不存在于庙宇或教堂中,它不在圣经或吠陀经中,它不在重复颂唱的圣名或其他人类发明的迷信中。以上这一切都不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种像河流一样的爱意,永远鲜活、流动。在那种境界里面,会出现完全不再有任何追寻的时刻,这种追寻的停止,就是另一种不同境界的开始。
这种对于上帝、真理以及圆善的追寻,不是人为培养出来的美德和谦卑,而是超越人类心智的发明和小把戏的追寻,它意味着感受、活在也存在于那种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宗教。
但是只有当你离开自己挖掘的小水池,真的进入生命之流中,才能达到那种境界。然后生命会以令你惊喜的方式来照顾你,你不必再费心照顾自己了。生命会带着你一起前进,因为你已经是它的一部份,然后你就不必再担心安全感的问题,也不必担心别人怎么说,这就是生命的美。
篇6:生命的本质
。这一定是某些渔夫挖掘的,水池与河水并没有连接在一起。河水稳定恒常地流动着,水势深远开阔,但是那片人工的水池却充满了糟粕,因为它没有和充满生命的河水相连,里面连鱼都没有。它只是一池死水,然而深远的河水,却充满了生命与活力,快速地向前流着。
你说,世人不是就像这池死水吗?他们在生命的激流之外,为自己挖了一个小水池,在这个小水池里面,他们呆滞、死亡。而我们竟称这种腐败与停滞为生存。
事实上,我们都希望得到一种永恒的境界,我们希望某些欲望能永远持续,我们希望得到永远的快乐。我们挖一个小洞,然后用我们的家庭、野心、文化、恐惧,以及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崇拜把自己障碍在里面,然后我们就在其中死掉,让生命流失。生命是无常的、恒变的,它是那么迅速、深奥,充满了无比的活力及美。 你是否注意过,当你安静地坐在河边时,你会听见河水的歌唱,水浪的轻拍声,以及水流经过的声音。河水永远流动着,流向更深更远的地方。但是在小水池中,根本没有活动,它的水是停滞的。
如果你观察,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大部份人所要的,一小池远离生命之流的死水。我们认为这小水的存在是正确的,我们并且发展出一套哲学来证实它,我们发展出社会、政治、经济与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同时我们不想被打扰,因为我们寻求的是一种恒常的感觉。
你是否明白追寻永恒是什么意思?它意味着我们要求快乐能够无尽地持续下去,并且希望不快乐的事情早早结束。我们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人知道,并且透过家族及财产延续下去。我们希望所有的关系以及活动都能永远那么美好,我们在这池死水中追寻恒久的、持续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它发生真正的变化,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社会,来保证我们的财产、名声及名字能恒常下变。
但是生命根本不是如此的,生命是无常的,它像树叶从枝头坠落,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持久的:永远有变化及死亡。
你有没有注意过光秃的枯树耸立于大地,它是多么美。天空衬托出它所有枝干的线条,在枯中有诗有歌。每一片叶子都离去了,它在等待着春天。当春天来临时,它再度以丰盛的绿叶为大树谱上欢乐的音符。等到深秋,叶片又被吹走,这就是生命之道。
但是我们不想接受这一切。我们执着于自己的孩子、传统、社会、名声及小小的美德,因为我们想获得永恒:因此我们对死亡恐惧。我们害怕失去自己熟知的事物。
但是生命并下是我们所能希望的,生命根本不可能恒常不变。鸟儿死亡、白雪融化、树木被砍倒或被暴风雨吹倒等等。可是我们总想要每件事都能满足我们对于永恒的需求:我们希望自己的地位与权势持续。我们拒绝如实地接受生命。
生命的实相,就像河流一般,永无止境地继续往前,它永远在追寻、探索、推动、泛滥、穿透每一个裂缝,
资料
但是人的心智却不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它看出来活在无常与没有安全保障的状态是危险的,因此它在自己的四周筑了一道墙,一道由传统、组织化的宗教、政治与社会理论所筑成的墙。家族、名声、财产及我们小小的美德,这一切都是围墙内的产品,都是远离生命之道的。
生命是恒动的、无常的,它不断的想要穿透与突破这道围墙,在围墙后面,有迷惑和不幸。在围墙内的神祗都是假的,他们的著作及哲学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生命是超越这一切的。 然而如果有一种心智,它没有围墙,也不被自己的拥有物、囤积物或是知识所连累,一个不受时间限制,也不怕失去安全感的心智,对这种心智而言,生命就是不寻常的。这种心智就是生命本身,因为生命是无住留的。
但是我们大部份人都想要一个住留的地方,一个小房子,名声和地位,而且声称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永恒,并且依照我们的需要创造了一种文化,I造了一些根本不是神祗的神祗,一些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向外投射而形成的神祗。
一个追求永恒的心智,很快就呆滞了,就像河岸边的小水池,它很快就充满了腐败的糟粕。只有那种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住留,完全和生命互动、不受时间限制向前推进、探索、充满爆发力的心智才可能快乐,永远保持清新,因为它的本身就是充满创造力的。
你是否明白我所说的话?你应该明白的,因为这些都是真正教育的一部份,当你了解它的时候,你整个生命才会转变,你和世界、邻居、配偶的关系,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然后你就不必用任何外在的东西来填补自己,同时认清追求外在的满足,只会带来悲哀及不幸。这就是你必须问老师有关这些事物并且彼此讨论的原因。如果你了解它,你就会开始明白生命不寻常的真相,在这份了解中,存在着惊人的美与爱,它是圆善的开花结果。
但是一个追寻安全感与永恒的心智,只能导向黑暗及腐败。一旦在小池中安身立命,它就惧怕向外冒险、追寻与探索。但是真理、上帝与实相,都存在小水池之外。
你知道宗教是什么吗?它不是圣歌,不是火供或其他任何的仪式,它不存在于锡制或石刻的偶像中,它不存在于庙宇或教堂中,它不在圣经或吠陀经中,它不在重复颂唱的圣名或其他人类发明的迷信中。以上这一切都不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种像河流一样的爱意,永远鲜活、流动。在那种境界里面,会出现完全不再有任何追寻的时刻,这种追寻的停止,就是另一种不同境界的开始。
这种对于上帝、真理以及圆善的追寻,不是人为培养出来的美德和谦卑,而是超越人类心智的发明和小把戏的追寻,它意味着感受、活在也存在于那种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宗教。
但是只有当你离开自己挖掘的小水池,真的进入生命河流中,才能达到那种境界。然后生命会以令你惊喜的方式来照顾你,你不必再费心照顾自己了。生命会带着你一起前进,因为你已经是它的一部份,然后你就不必再担心安全感的问题,也不必担心别人怎么说,这就是生命的美。
篇7:生命就是一场修行美文赏析
生命就是一场修行原创美文赏析
当夕阳的余辉淡淡洒进西房阳台的时候,已然是感觉不到温暖了,而这样的清辉让窗外的世界有着旧影浮踪的印象,一切景象虚幻缥缈。如果没有风,那一定是个萧静的世界,而一片枯叶飘落窗台的时候,我猜想那一定是北风相送,否则怎上的来这样一个高度呢?它啊,就这么巧然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短短的几尺的距离,看着它,这个季节的荒芜开始无限的蔓延,直到布满了心上。
想起那一句话:遇见便是缘分,那么是否我该拿这片叶子做些什么呢,一句感叹,一眼凝望,想必都是太单薄的吧。那场秋雨送归程,落尘为红粉,也还是知道落叶的归宿的,那么就拾来它落入花盆吧,也算是圆了一场轮回的道理。
许久不曾对什么心生感触了,淡了心境,可是真的好吗?生命无波无澜的前行着,记忆便空乏了,若不是前几日那部电影,我想不到我还记忆了些什么。
那部《初恋的回忆》,是那一眼就能看穿的结局的故事,却仍旧叫人留念一些东西,可能就是初恋的味道,如夏花般美丽,让人投入;如美酒般香醇,让人沉醉;亦如棉心遇灼,让人疼痛。
吉米躺在白色的病床上,她美丽的就像一个天使,仿佛随时都会飞跃那扇窗消失而去,也许兰顿用吉米的名字命名那颗星星的`时候,就清楚的知道,吉米就是一颗绝美的流星终将划过他的生命,留下深深的烙痕,留给他永恒的美丽后便消失在他的世界里。
吉米说兰顿是她的奇迹,让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享受到了最美好的爱情,如阳光如雨露一样的真实可触。以后的日子,无论朝阳,无论晚霞,都是一起感受。
生命真的就是场修行,为这一路同行过的人修一场或平凡或华丽,或长远或短暂的记忆。想起那个唱着《女人花》的女人,便想起那个哥哥说着miaozhao100.com请保留:等我们到了四十岁,你未婚我未娶,我们就在一起吧;想着那个以一抹沙漠里的乡愁而执着寻梦的女人,便想起那个在沙漠里长眠的男人对她许的十二个愿望: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很多人,消散在了这个世界,却还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很多人还活在我们的周围,却已经被遗忘。很多人都在自己的角落里安静的修行着,做着感动不了世人,只为感动一个人的事,也许也就足够。
篇8: 人的信仰、世界的本质以及生命的价值的思美文
有关人的信仰、世界的本质以及生命的价值的思美文
生活削弱人的视力、听力和距离感。吃惯煮熟的食物,我们变得不太使用牙齿,反而便宜了牙医。被衣服过度保护的我们,皮肤的温度调节功能变钝,伤后的愈合力也随之减弱。
生命之神的大冒险似乎在人类出现的那一刻停了下来。她可能察觉到,一直在形体上做文章,东添一笔、西补一画,只是白白浪费精神,因为证据告诉她,二加二并不总是等于四。生物必须维持在理想的组合,内部的关系才不会产生冲突。数量或大小如果毫无节制地扩张,将会破坏内在和谐的完美,因此想在形体上得力的野心注定失败。硕大的长鼻子垂在大象的面前有其作用,而我们可能以为大象的尾巴如果也长成象鼻那样,好处应该会多一倍。不过,在生命之神的土地上恣意生产,让大地变得拥挤不堪,结果就是迈向死亡。生命的自然节奏不同于九九乘法表,倘若扩张是傲慢且粗暴地践踏生命规律,最后就是毁灭自然的节奏,剩下毫无章法的无用累赘。正如前面提到,演化史上的确发生过这样的灾难。
悲剧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如果尾巴一直长下去,长到不知何时该停止,最后就会变成毁灭身体的致命包袱。
篇9: 生命经典美文
生命经典美文
加拿大亚当斯河(Adams River)的秋季,注定是静美而壮阔的,无法想象――超过五亿条北美太平洋鲑鱼,离开海洋,逆流而上三千英里回到出生的地方,完成最后的生命仪式。大多数鲑鱼的目的地是英属哥伦比亚(Columbia)的北美西海岸,它们向着自己出生的那一条条江河溪流前进,在这些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之间,座落着世界尚存的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从英属哥伦比亚南部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Alaska),温带雨林比热带雨林孕育的生命更多。数千年来,鲑鱼总会回到这个国度,这里的森林还未遭到破坏,数不清的树根牢牢抓住了土壤,经过土壤的过滤,河流变得清澈纯净。鲑鱼在数以千万计汇入大海的河流中找到通往家乡的那一条,踏上生命的返程。
遇到熊群的时候,鲑鱼正在强大的激流中挺进。饿了整整一个冬季的灰熊占据了最有利的狩猎地点――它们守在瀑布上,馋涎瀑布下的鲑鱼。越来越多的鲑鱼来到了瀑布的脚下,尽管面临重重危险,它们还是要迎向瀑布,一只鲑鱼的牺牲能换来好几百只的同伴的顺利通过。到了九月初,鲑鱼离自己的出生地也不远了,也就是四年前孵育它们的那片沙砾,如今,鱼群已经深入内陆了,从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到北冰洋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几乎穿越了1/5的北美大陆,但此番旅程伤亡惨重,只有0.4%的鲑鱼能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对于成功抵达目的的鲑鱼来说,回到出生地,并不意味着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它们终于到达了,却早已筋疲力尽。
产卵,对于鲑鱼来说,这是它们整个生命历程中最后的尖锋时刻,所有回到原点的鲑鱼,都会在它们生命启程的'那个地方走完自己最后的时光,这漫长的旅途所带来的疲惫和折磨也开始显现了出来,它们的身体状况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持续恶化,随着最后一次产卵的结束,它们的生命之火熄灭了。
然而鲑鱼的旅途,不仅为沿途数百万动物提供了食物,也为地球上最丰饶的栖息地之一带来无尽生机。即使在它们死后,这些鲑鱼仍旧造福着这片森林,那些从海洋里获得的并被它们存于体内的氮元素、碳元素和鳞元素现在都从它们被分解的的尸体里释放出来,这些元素为北美云杉(Picea spp)、铅笔柏(Sabina virginiana)和西部铁柏等树木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从而使它们能够不断向上生长,达到惊人的高度――我想这更是鲑鱼生命的高度,让人敬仰。
鲑鱼的洄游周而复始,这是最清晰的生命的繁衍,生生不息。
【生命的本质美文赏析】相关文章:
1.生命的本质议论文
5.美文 赏析
7.生命的沉思美文
8.为生命绕道美文
9.生命的感悟美文
10.生命的哲理美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