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光阴留痕抒情散文
“野生肯泰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日记里的光阴留痕抒情散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日记里的光阴留痕抒情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日记里的光阴留痕抒情散文
日记里的光阴留痕抒情散文
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这大概要追溯到小学一二年级时。
前些天,突然翻出一本小学时的日记,看了让我不禁捧腹。那时的我似乎很勤奋,几乎每天都要写上一篇,每篇又都是千篇 一律的流水账模样,不是去上学就是去玩耍,但结尾都是一样的句子:最后回家去了。
这样的日记让我在笑喷的同时,眼里又不禁润湿起来,那些远去的岁月因了这些简单稚嫩的字而重现在眼前,不能不说是日记独有的妙处。
中学时,写日记的习惯一直伴随着自己,每天不管课业多紧张,晚上写完作业后总会把日记本拿出来,认认真真地将一天的感慨付诸笔端,这一天才算正式结束。我喜欢有条理的生活,即使一些杂乱无章的思绪,在被自己收录于日记本的那一刻,也变成了有条不紊的细节片段,当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回眸时,那些心绪仿佛自己停留在旧时的一个影子,抓不住,却清晰存在。
喜欢写日记,不仅因为喜欢记述生活,还因为它可以排遣忧伤的情绪。中学时经历过一次转学,那次对自己影响很大,朝夕相处、吃住在一起的同学要自此分离,内心有说不出的难舍。那时的我把自己比作一只孤雁,在日记里将一份彷徨和孤独倾诉,也用诗歌的形式将那段青春岁月描摹成了素白的色调。
慢慢地在新环境里适应后,日记里的文字变得欢快起来,没有了忧伤彷徨,多了与同学朋友间的趣事见闻,偶尔也会有上进励志的文字出现,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小心事、小秘密被自己放在日记里珍藏起来。那是一段青春飞扬的岁月,娟秀的字迹伴着成长的印痕扑面而来,那些埋藏着欢快与憧憬的时光,在日记里绵延永驻,裹着一颗少女的心,妥妥地安放于岁月的案头。
之后的日记一直没有间断,尤其是恋爱的季节,日记里的文字变得尤为细腻温婉、千回百转。女孩子的心事,俗世里的儿女情长,在日记里忽而如涓涓细流欢快奔淌,忽而似大海波涛澎湃汹涌,那些心绪犹如那时的岁月一样,甜蜜清新,而又伤感纠结。年轻的时光,爱情的时光,像被覆盖了一层淡紫色的光晕,朦胧里透着浪漫,伤感里掺杂着甜蜜,仿佛被卷进了一场扯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纷争,来来去去间,真爱终会如约而至。而那些日记里的文字,也便随了情感的跌宕变迁而细腻多姿,宛若一颗心,必是经了岁月的打磨、历了风霜的蹂躏才会变得熠熠生辉。而那些日记,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概括,是被时光定格的故事,是凝滞的心语独白,是日后回眸时的惊艳,是心灵打开的一扇窗……
日记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将日常的所有心事诉与它听,开心或不开心时,都会拿起笔,将内心的声音赋予一行行娟秀的小字,而后将它们尘封在时光的屋檐下。或许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喜欢独坐窗前或灯下,沉静地梳理思绪,记录下内心的所思所想,却不愿过多地与人倾吐,因而有一段时间,母亲想打开我的心门,选择了偷偷翻看我的日记。
日记是宝,每日置于枕下,凡有风吹草动,必能感知一二。母亲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像被人剥开了灵魂示众一样,心底燃起一股怒气,几天与母亲无言,大病一场似的,以此与母亲抗争。此时的日记在我眼里,是不得侵犯的个人隐私,即使是母亲,也没有权利不经许可随意翻看。可怜母亲一心想探知我的心事,却在日记一事上倒吸了一口冷气,从此打消了走捷径的念头,多了与我的交流。
如果说日记是我眼中心中的宝,那么一把火烧去的,便是我心上所有的疼痛和憧憬。那一年我爱上一个男孩子,他漂亮的钢笔字和优美的文笔令我着迷,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我把心底的想念偷偷写在日记里。怎奈多情总被无情负,青春的时光里,若没洒下过伤情的泪水,似乎就不足以视为年轻,不足以积攒日后的幸福一样。那些日子,那些付出过纯真思念的字字句句,在经历了山崩地裂般的挣扎之后,最终付之一炬,留下的灰烬掩埋了所有曾经的念想。
依然不死心地拿起笔,蘸着心灵的墨,书写一行行从心上走过的文字。生活中,我们在遇见、在分离、在各自寻觅,缘分在哪里等待,日记就在必经的路上执着守望,这期间,必然会经历矛盾、纠结、渴望和欣喜。当有一天一切峰回路转,才发现所有的幸福都来得那么恰到好处,那么轻而易举,仿佛一只风筝,飞入云端是命中注定的幸运。
抽屉里锁着几本厚厚的日记,偶尔老公看到时,会打趣说那里锁着我的秘密。其实生活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秘密,一切留下来的文字只是一颗心的流浪轨迹,是命运沉沉浮浮的见证而已,如同那些泛黄的纸张、模糊的字迹,那些刻在额头的细纹、爬上鬓角的白发一样自然而平常。在那些尚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岁月里,日记一直是我最亲密的伙伴。爱情最甜蜜的日子,日记里写满了幸福;儿子出生后,日记里写满了母爱;繁琐的生活里,日记刻下了坚持;风雨的日子里,日记憧憬着雨过天晴……
日记里藏着自己许许多多的心情故事,日记里也流淌着爱的心声。生活中难免有很多磕磕绊绊,两个人在一起也会有风有雨,缺少交流的日子,我把一切写在日记里,写着委屈,写着抱怨,写着痛……写着写着,痛没了,委屈没了,心情平和了,对方的好便又死灰复燃般的占据了大脑。情感出现了转机,理解和包容复又替代了抱怨和冷战,自然而然地,两颗心重归于好。
孩子是家庭的`粘结剂,自儿子出生,他的一颦一笑、一点一滴便收藏在我的日记里。第一次的笑、第一句呓语、迈开的人生第一步、成长路上的欢声笑语……无一不是我日记里的主角。在记述中,时光日复一日地远去,儿子一天天长大,日记里收藏了他小时候的故事,日记里留着他人生最初的模样,如同影像之于人的意义一样,日记是一份打开的记忆,是一扇怀念的窗。
渐渐地,网络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便很少再去用笔写日记。有了QQ之后,空间成了记述生活的阵地,但鉴于这是个公开的平台,文字便少了一些随意和隐私的东西,有时很怀念写日记的日子,也曾重新提笔记叙,然而因了网络的冲击,终是没能坚持。但很多年写日记的习惯,为我打下了文字基础,使我在忙忙碌碌中,始终没有将记述生活的爱好丢弃,并留下了很多零乱而琐碎的文字篇章。
进军江山后,文字变得更认真、更理性了,写字也是延续了从前记日记的习惯,只不过文字的深意在拓展,内涵在延伸,也有了质的飞跃。文字以生活为基础,无论何时,它都是我们记录生活、留住美好、抒发情怀的载体。犹如当年写日记那样,一颗细腻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便足以令我们笔下生花。
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拿笔写字的机会已不多了,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提笔忘字,网络的便捷,让电脑成为了我们最好的助手,因此很多人渐渐远离了纸和笔。当那些厚厚的日记本重被翻出的时候,那些泛黄的纸张和浅淡的字迹,像一架时光机,带我重回了岁月深处的往昔。那里有我歪歪扭扭的稚嫩第一笔,有我学生时代的理想和憧憬,有爱情里的甜蜜和伤痛,也有一路走来的辛酸和快乐……
看着这些字,思绪在过去和现实之间徘徊不止。倘若没有这些日记,或许以往的一切早已模糊不堪,我们所能记住的,也只是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而已。但日记让自己看到了人生走过的若干细节往事,看到了不同年龄段自己的各种情感和心理状态,看到了自己的每一份心情如花朵一样绽开在泛黄的纸页上,也看到了那些字由稚气到娟秀再到苍劲的转变过程。如同直观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变迁一样,这些留下来的文字,是岁月不可复制的曾经,也承载了我们人生的厚重情怀,因此从怀旧的角度来讲,日记功不可没,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那些充溢着墨香的日记是一段凝滞的过往,纸和笔写下的,是那个时代留给今天的怀念,如同时光刻下的印痕一样,那些日渐浅淡的墨迹里,弥散着人生五味杂陈的思绪。如今,电脑和手机早已替代了纸和笔,日记也已中断多年,但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习惯并未改变,无论用哪种方式书写,文字永远是生活最好的见证,一如今天的这篇文,相信也会成为日后的怀念,这便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细心擦拭了留在日记本上的些微灰尘,将它们重新锁回抽屉里,也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中。那些静坐灯下写日记的时光或许不会再有了,但心灵的笔永远不会停止书写,每一天我们都在行走,都有很多故事发生,记录下来,便是留住了岁月的本真,留住了光阴的痕迹。
篇2:文字,光阴的留痕
某天,别人说:春天总算到了!声音是那样地喜悦,我听见,内心忽然间像开了一扇天窗,豁然开朗,有阳光潮涌着进来,绸缎般柔软。又是一年春天了呀!季节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辗转着,时光总是这样寂寂无声。
是呀,光阴荏苒,岁月无言,想来唯文字有声,文字是光阴的留痕,也是开在我心间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湛湛的光阴里,我用文字绣一片于我而言此生再也无法复制的时光,它供我回首,供我在某一个时刻在那段时光里漫溯,游曳,流泪,亦或欢喜,把曾经的那些流光碎影慢慢地,慢慢地拼凑。
都说文以载道,而我的文字却是那么的卑微,苍白,和无力,它不承当,也承当不起家国使命,不试图去契合谁的心意,它只用以抒发我的一己情怀,记录我内心的那些小悲喜,小波澜,以及对尘世中某些物象,某些人和事最肤浅的认知。人生中,那些光阴的辗转,人情的冷暖,草木的荣枯,某些静物的疼痛和欢喜,灵性生命的前世与今生,都似一枚一枚石子,一次次投入我的心湖,泛起一圈圈涟漪,引起水波长兴。
生活中的我,多愁,善感,内向,甚至孤僻,很多年来,我似乎一直都处于蛰伏状态,这蛰伏来自内心,幽幽寂寂,心里藏了小秘密,小悲喜,却从不喜与人诉说,就那样锁着,蓄着,自己一遍一遍咀嚼着,只在夜深人静时,提笔蘸墨,煮字疗饥,用文字勾勒出内心的一片寒山瘦水,还有那一隅桃花源。多想,多想,有个有心的人可以看见我的文字里有一片辽阔的江湖,可以闻见有草木,有阳光,有胭脂的气息。
作家李娟说:一个在深夜拿起笔写字的人,内心一定是有隐痛的,是的,我的内心也是有隐痛的。流年中,那些亲人的离散,感情的变故,命运的跌宕,都是久存于我胸中的沟壑,我将一腔情思倾注于笔端,墨染流年,用文字抒发着情感,我在文字里静静地修行、修心,希翼着最后能寻得一道佛光,打开内心深锁的重门,获得月朗风清。
有人说最美的时光,就是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我想那些我俯首信笔涂鸦的日子,在我有一天再也无法提笔的时刻,一定就是最美的时光吧!我伏在书案上写字,笔墨游走在纸间,落下点点墨香,有橘色的灯光将我笼在一片朦胧的光影里,奶白色的月光轻柔地洒落在我面前的窗台上,窗外呀,虫声唧唧,露水正无声地覆在楼下的花坛里,空气中有暗香浮动。你不得不承认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时光真美。
人生中,很多事,很多人,很多心境,当时过境迁再回首时,或许又该是另一种况味吧?!浓的也许变淡了,浅的也许变深了,忧伤的、失去的也许变成了,亦或者是成就了如今的喜悦和收获,但一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段情感一直是刻骨铭心的,它历久弥深,只是不知究竟是关乎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还是留待光阴去解答吧。
我想这就是光阴的故事,光阴使人怅惘,却也使人成长!
如果有一天,我能将我笔下那些散落的“孩子”归集在一本文集里,索性就为文集取名为“光阴的故事”吧,素淡而又意味绵长,等我年老时,坐在阳光底下,缓缓地打开它,慢慢地去重温文字里的那些旧人,旧事,旧时光,当我枯瘦的手,浑浊的目光,轻抚过那段岁月,一定有一滴眼泪会轻轻落下,然后,我展开干瘪的嘴唇,浅浅地笑了,眼前云淡风轻……
文:月满西楼QQ:2934813748
篇3:但愿岁月留痕日记
但愿岁月留痕日记
乘坐从大庸到长沙的火车,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猛洞河站,出了车站,天已经很黑了,带着旅途的疲劳,糊里糊涂被带上了一艘可以坐十多个人的机船,借助微弱的灯光,知道船是从罗依溪开往王村的。在十分吵人的马达声中,远远地,看到岸边的灯火,船家说,芙蓉镇到了。
在中国的地图上,哪怕是在湖南省的地图上,要找芙蓉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地方,芙蓉镇就是眼前这个交通不便的王村。
王村不是一个村,它是湖南永顺县下辖的一个小镇。1986年,谢晋执导的电影《芙蓉镇》结束了王村沉寂的历史,传媒的力量一下子将文化气息赋予了这个拥有土家吊脚楼,拥有正宗桐油以及小背篓的小镇——于是,王村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并不存在又被人们所向往的芙蓉镇。
夜晚的芙蓉镇睡得很早,8点多钟街上已经漆黑一片了。这里是旅游点,但和一般的旅游点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少了人群的走动,少了外乡人的口音,少了旅游商品交易的热闹,有的只是一个西南小镇该有的一切:寂寥、本分和安逸。
好吧,让我们冒着湘西山区的密密细雨,走进王村的小巷深处吧。
电影中刘晓庆扮演的苦命女人胡玉音当年卖的米豆腐,现在仍然是王村的当家小吃,来到这里的人都要去尝一尝。米豆腐是一种混合着油盐酱醋辣的家常小吃,可惜吃起来感觉并不出色,往往是到了王村没有吃米豆腐觉得遗憾,吃了之后同样遗憾。每条街上都有打着正宗刘晓庆米豆腐的店铺,游客不多,生意不太好。倒是小镇上的房屋建筑极有特色,或新或旧、或临水或临街的吊脚楼为小镇平添了几许风韵。
然而,愿意住吊脚楼的王村人是越来越少了,真正住在老旧的吊脚楼里的人大多是没有办法的老人,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便会把吊脚楼用桐油认认真真地刷一遍,泛出很漂亮的老黄色,而外墙则用牢固的混凝土做好,然后用白线勾成青砖的样子,本来想修旧如旧却最终弄得个刺眼的`新。剩下的吊脚楼要么被废弃,成了画者写生的最佳素材,要么被毁于不久前的一场大火,已经成为灰烬或者是残垣断壁,房屋的拥有者看来并不想去修复它们,大家希望能住进坚固明亮而且有卫生设施的新式楼房,在王村,我们能不时地看到当地人高兴地在自己的新楼房前忙碌着。
密织如针的雨悄然地落在古镇的水面上,水塘边是洗衣服的女人。镇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女人和老人们维持着家里家外的一切,顽强地继承着王村的历史,这样的努力从他们的婚丧嫁娶习俗中能清晰地感受得到。这户人家刚刚有老人去世,上联“严父永别千载去”,下联“子孙泪洒何时干”,横批是“噙泪切思”,多么悲伤的文字,好像每个字都饱含着伤心的眼泪和对亡父的追忆。而新婚更是不能马虎,虽然小辈们早早地围坐在一起打扑克等待喜宴的开始,但老辈们在程序上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谁是礼官、执事,谁又负责接新人、打喜把、放鞭炮、洗菜切菜,酒席上哪些菜,需要些什么原料等等都要用红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巧借三秋吉日良辰迎淑女,善将九月芙蓉吐艳贺新郎”——够喜庆,用最时髦的话形容可以这样说:很中国!可是,老人们这样做能给年轻人起到示范作用么?恐怕不会,小孩子留下的印象可能只有痛快地吃肉,新人们更顾不到复杂的礼节了,他们需要赶到州府所在地吉首,拍一组婚纱摄影照挂在墙上,那才叫流行。于是,渐渐地,王村只剩下了一个躯壳,在吊脚楼和小背篓的里面,装着的是大同的经济和文化。
哦!王村,开满木芙蓉的王村,充满欲望的王村,是芙蓉镇帮助你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你醒来了,还是这扇窗户让你再次迷失了自己,我们应该送给你怎样的祝福呢?但愿岁月留痕,把王村还给芙蓉镇。
篇4:寄情留痕明信片心情日记
寄情留痕明信片心情日记
岁末寒冬,走在大街上,商店卖场里火热的“贺元旦”、“迎新春”等促销场景,很有节日氛围、很温暖,面对这些熟悉的画面,我裹紧衣服,匆匆而过。拐到一条小街,在邮局门前,我的脚步停了下来,一张关于“邮政明信片”的广告招贴画让我瞬间感动,不为别的,就为画上“寄情留痕”那四个字。
如今,对于节日、新年的问候,人们往往是“拇指”一按电话问情,或“鼠标”一点网络传情,而把手还可以用来写字的功能忘记了,不肯静下心来,用一段深思熟虑的文字在明信片上寄情。其实,小小明信片,妙笔书心声,文字不老,真情永留!
纯真的少年时代,每到圣诞、新年,我都要精心挑选一些五彩缤纷并带着香味的明信片,附上名言名句或质朴的心声,端端正正地贴上邮票,寄给亲人、老师、同学。而这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学生祝福新年时必须做的一门“功课”。课间,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收到的明信片,比张数,看谁收到的贺卡最多;查邮戳上的地址,看谁收到了来自最远的问候;读寄语,评谁的最温馨。一张张明信片就这样被同学们轮流品评,没有隐私,只有真挚无瑕的情感,简约而又美丽。
考上大学,到了一个新环境,身处异乡的我兴奋中也少不了有点孤独,便常常给父亲写信,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和寂寞心情。同学间渐渐熟悉之后,笔我就有些懒得动了,可父亲的信依旧按时地寄来。那年冬天,我告诉父亲,元旦节后不久将放寒假,我打算和同学结伴回家,请勿牵挂。可是,新年前夕,班长嬉笑着递给我一张明信片。我一看,是父亲的字迹,除了“新年快乐”的'祝福之外,还有详尽细微的十几条回家注意事项,什么“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什么“留心可疑人员,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内容,落款是“父亲的唠叨”。顿时,我的眼眶有点湿润,都说父母的爱是默默的、无声的,可他们的情却是有痕的,就在明信片的字里行间积沉着……
工作后,虽然手中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但我很传统,问候新年,明信片是首选。寄出祝福,收获幸福,对于收到的每一张明信片,我都很珍视,无论它来自何方,来自何人。“笔下留香,美文寄情”,这是文友的明信片;“语文:九十九;数学:一百”,这是偏远山区希望小学的一名学生向捐助人祝贺新年并汇报成绩的明信片;“感恩常在,情谊永记”,这是汶川地震灾区一个乡镇政府寄送的新年明信片……一段段美好的情感,它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它永远定格在明信片的方寸之间。
明信片,寄情留痕,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品味人间的真情。
【日记里的光阴留痕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岁月痕言抒情散文
2.岁月留痕初中作文
4.岁月留痕初二作文
5.留痕的优秀作文
9.歌声里的光阴散文
10.光阴里的暖情感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