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岳托简介

岳托简介

2022-05-31 09:49: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凸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岳托简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岳托简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岳托简介

篇1:岳托简介

岳托

岳托(1598—1638),清初重要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孙,大贝勒代善长子。

初封台吉。后金天命六年(1621),率军略明奉集堡,辽沈之战追击明军至白塔铺。继随父攻扎鲁特部,斩昂安及其子,以功封贝勒;天聪元年(1627),同贝勒阿敏等征朝鲜,克义州、定州、汉山等城,达平壤,迫朝鲜王降。与叔济尔哈朗劝阻阿敏入朝鲜王京纵兵肆掠,力主班师。寻同贝勒莽古尔泰卫塔山粮运,攻宁远城,败明军于牛庄。次年,同阿巴泰、硕托攻明锦州。三年,从太宗皇太极伐明,与贝勒济尔哈朗率右翼兵夜袭大安口,败马兰营、遵化援兵,五战皆捷。继同阿巴泰败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于顺义,进逼北京。从父败明援军,同贝勒萨哈璘等围攻永平府,克香河镇。五年,谏言太宗“近忠良,绝谗佞,行黜陟之典,使诸臣知激劝”。是年设六部,受命掌兵部事。从太宗攻大凌河,收降明将祖大寿。次年,献策善抚汉族官兵。后同济尔哈朗略察哈尔部,至归化城。七年,与贝勒德格类攻克明旅顺口。九年,从太宗略明山西,以病留驻归化城,挫败阿鲁科尔沁与明使密谋。清崇德元年(1636)封亲王,后以庇莽古尔泰、硕托,离间济尔哈朗、豪格事,降贝勒,罢兵部事。旋复职,领兵征朝鲜,围朝鲜王于南汉山城。次年,以抗太宗命,拒较射,降贝子,再罢部任。三年,复贝勒职,从太宗征蒙古喀尔喀部。继拜扬威大将军,率右翼兵伐明,下济南。卒于军。四年,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立碑纪功。

篇2:岳乐简介

岳乐

岳乐(1625—1689),清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孙,郡王阿巴泰第四子。

初封镇国公。顺治三年(1646),随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于西充镇压张献忠起义军,致张献忠中箭身亡。五年(1648),随英亲王阿济格驻防大同。八年(1651),由多罗贝勒袭封多罗郡王。九年,预参政。十年,因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车臣汗等拒不归还所掠巴林人户,命为宣武大将军驻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相机镇压。后喀尔喀入贡,乃撤还。十四年(1657),晋封和硕安亲王。康熙十三年(1674),任定远平寇大将军,赴江西征讨吴三桂、耿精忠叛乱,后进兵湖南,复萍乡,围长沙,克武昌。十九年(1680),俘诈称明太子朱慈灿,移送法司。二十年,掌宗人府事。二十七年(1688),以噶尔丹侵扰喀尔喀,同简亲王雅布各率兵赴苏尼特汛界驻防。卒,谥和。

篇3:岳钟琪简介

岳钟琪

岳钟琪(1686~1754),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清朝著名的军事将领。

清朝名将。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康熙五十年(1711),由捐纳同知改武职,任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五十七年,任四川永宁协副将。五十八年,准噶尔扰西藏,次年,钟琪奉命率军随定西将军噶尔弼入藏,直抵拉萨,击败准噶尔兵。六十年升四川提督。雍正二年(1724),率军随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授三等功,赐黄带。三年,兼甘肃巡抚、署川陕总督。奏请于河州、松潘及丹噶尔寺为互市所,以便各族人民进行交易。五年,在陕甘两省推行摊丁入地。又对四川乌蒙等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六年,湖南靖州生员曾静使学生张熙投书岳钟琪,称他是岳飞的后裔,劝他起兵反清。岳钟琪向朝廷告发,曾静等被捕解京,构成雍正朝最严重的文字狱,杀戮惨重。雍正年间,屡征准噶尔。官拜宁远大将军。后因刚愎自用,坐失战机,致使准噶尔入犯哈密,劫掠牲畜,抢夺粮饷,被大学士鄂尔泰、副将军张广泗所劾,削爵夺职,拘兵部,后获释家居。乾隆十一年(1746)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师久无功,因钟琪久官四川,以总兵衔启用。不久,授四川提督。十四年正月,随经略大学士傅恒参与大金川之战,轻骑入勒乌围,说降大金川土司沙罗奔,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授兵部尚书衔,还四川提督任,赐号威信。乾隆十九年,于镇压陈琨起义时,病死于四川资州(今四川资中)。谥襄勤。著有《薑园集》、《蛩吟集》等。

岳钟琪沈毅多智略,御士卒严,而与同甘苦,人乐为用。终清之世,汉族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唯他一人。高宗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

岳钟琪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兼文习武。康熙五十年(1711),由捐纳同知改为武官,被任命为四川永宁协副将。康熙五十八年(1719),沙俄扶植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次年,受康熙命为前锋,随定西将军噶尔弼统兵入藏平乱。挑选30名通藏语士兵化装成藏民,亲自指挥偷袭乱兵驻地,大胜。随后收复拉萨。六十年,升四川提督。

雍正二年(1724),岳钟琪任襄赞军务,奋威将军,率军随川陕总督年羹尧(抚远大将军)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岳钟琪率五千人的骑兵,发动突袭。从西宁城向西急行军十二天于第十三日的黎明,在荒原上捕捉到罗卜藏丹津的主力。罗卜藏丹津的部队从梦中惊醒,但战马都没有备鞍,无法迎战,霎时间全军崩溃,四散逃命,罗卜藏丹津急换上女人的衣服溜掉,投奔准噶尔汗国。岳钟琪穷追不舍,直至桑骆海(青海省西南角)的地方,凯旋而回。

三年,兼甘肃巡抚、署川陕总督,奏请于河州、松潘及丹噶尔寺为互市所,以便各族人民进行交易。五年,在陕甘两省推行摊丁入地。又对四川乌蒙等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六年,湖南靖州生员曾静使学生张熙投书岳钟琪,称他是岳飞的后裔,劝他起兵反清。岳钟琪向朝廷告发,曾静等被捕解京,构成雍正朝最严重的文字狱,杀戮惨重。雍正年间,岳钟琪屡征准噶尔,官拜宁远大将军。后因刚愎自用,坐失战机,被削爵夺职,拘兵部,后获释家居。

乾隆十一年(1746)金川之役师久无功,因钟琪久官四川,以总兵衔起用。不久,授四川提督。十四年正月轻骑入勒乌围,说降大金川土司沙罗奔,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授兵部尚书衔,还四川提督任,赐号威信。乾隆十九年镇压陈琨起义,病死于四川资州(今四川资中)。谥襄勤。终清之世,汉族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唯他一人。高宗称之为“ 三朝武臣巨擘 ”。著有《姜园集》、《蛩吟集》等。1754年卒于军中。

篇4:岳麓书院简介

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地理坐标(28°11′02″N,112°56′07″E)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自然气候

岳麓山海拔300.8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岳麓书院

篇5:岳麓书院简介

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气象上来看,常年会在3月16日入春,5月19日入夏,因此春季增温迅速,从3月平均气温10℃升至5月平均气温22℃,而且气温变化大,高时4月底到5月就能达35度以上,低时不到5度,初春时气温快速回升,随后强冷空气到来造成“倒春寒”天气,也是比较常见。此外3-5月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月平均雨日可达17天左右,几乎2/3的日子都有雨水光顾,天空云量也是一年中最多的时段,每天的日照时间平均还不足两小时,是全年中阴雨寡照最严重的月份。这时候去旅游,不仅要多带衣物,还要带好防雨用具。

旅游景区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篇6:邱宗岳简介

邱宗岳: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创始人

杨光伟

邱宗岳(1890—1975),化学教育家。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创始人,理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他将南开大学化学系办出特色,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验训练,为国家培育出大批科技人才。

邱宗岳,1890年6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邱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好学,5岁进私塾,读四书五经。19应秀才考试,名列县榜榜首,崭露头角。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染指亚洲大陆,举国上下力主维新图强。16岁时,他毅然抛弃旧学,到杭州府学堂求新学(该校后改名宗文中学、杭州第一中学),开始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受“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影响,他勤奋读书,19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刚刚成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94月入学,7月即与胡适等人被首批选送去美国留学,成为清末最早出国学习理工科的留学生之一。

邱宗岳在美国学习10年,先后就读过几个著名的大学。在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又到中部的芝加哥大学、东部的麻省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6月在克拉克大学获博士学位。

邱宗岳在克拉克大学读书时,学习成绩优秀(专长物理化学),为当时的理论化学权威、著名化学家路易斯(g.n.lewis)所器重。他曾在那时从事过热力学与相律学的研究,并在美国发表过论文。他通晓英文、德文、法文、后来又学习了俄文。

在美国学成之后,邱宗岳于1920年秋回国。当时凭他的学历完全可以找到较高待遇的工作,可是他不愿周旋于官场。在河南开封留美预备班任教一年后,受张伯苓校长的教育救国精神的感染,19他来到创建不久、待遇很低、困难重重的私立南开大学任教,并创建了化学系,任主任。这是继北京大学之后,在我国建立的第二个化学系。1922年邱宗岳又与姜立夫、饶毓泰二教授组建了南开大学理学院,成为奠基人之一,并兼任理学院院长。早在抗日战争之前,该理学院就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如化学家伉铁镌、植物学家殷宏章、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刘晋年、江泽涵、陈省身等。

南开大学化学系初创时期困难很大,没有实验室,不得不借用南开中学的实验室。因当时南开大学是私立学校,经费需靠向官绅募捐来维持,用邱宗岳的话来说:“当时所谓办教育,实际上可以说是惨淡经营”。学校的经费紧张得连最简单的玻璃器皿都很难购置,他总是把一个钱当作两个钱来用,购买软木塞都亲自去一个一个地挑选。他对化学系的工作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后来他曾笑谈说:“我没有经济不清的问题,化学系是我的,我的也是化学系的。”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邱宗岳勇于开拓,他首先开设定性分析、高等无机化学及实验课,后来又相继开设热力学、定量分析、相论、理论化学、普通化学等课程。他教学认真,条理清楚,立论严谨。他把西方近代化学的最新成就带到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有一次,美国罗氏基金团到南开大学参观,听他讲课,惊赞不已。他讲课的特点是语言简练,不求多,但求精,有重点。方法是重说理,循序渐进,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曾有这样的比喻,邱先生能把复杂的概念讲得象清水一样清晰透彻。他以严格认真而著称,这是他教学上的另一特点。尽管他讲授的一些课程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但每次讲授时,总像对待一门新开的课那样认真准备,学生的习题和小考试卷助教改过之后,他还要亲自再看一遍,大考试卷总是他自己亲自批改。他经常告诫青年教师:“要想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除了要看自己已经讲了多少、讲清楚了多少以外,更主要的是要看同学们吸收掌握了多少。”他曾说过:“我即使培养不出来高水平的研究生,也要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本科生。”南开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的中老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他培育起来的。

邱宗岳以满腔热情、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22年11月部分仪器从美国运到学校。当时没有实验管理员,请理科学生担任。1923年杨石先教授来校,同时第一届唯一的一名学生毕业,被留校任助教,负责化学实验室。至此,化学系共有教授3人、助教1人,实验室1个,化学系始初具规模。从1927年到1937年,化学系的学生始终没有超过30名,实验室包括当时预科学生的化学实验室在内也只有4间,条件一直是较差的,但他始终精心安排、努力开创,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化学系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他视校为家,“七七”事变后,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毁,他留守天津,负责看管从学校抢运出来的部分仪器图书,直到1938年全家才迁到昆明,继续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当时邱宗岳虽为著名教授,生活却困难到连房租都交不上,有时需以变卖衣物或搞些副业来维持生计。但即使他生活潦倒,却坚决顶住了国民党高官厚禄的利诱,始终坚守在教学岗位上。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西南联合大学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都在做复校的准备。邱宗岳与杨石先商议,如何把南开大学化学系办出特色,他们决定化学系的发展方向是先以有机化学为重点,然后逐渐全面地发展起来。于是杨石先到美国去考察和访问,为南开化学系邀请了物理有机化学家高振衡、金属有机化学家王积涛、有机化学家陈天池、高分子化学家何炳林和农药化学家陈茹玉等教授前来执教,致使该系有机化学的师资力量雄厚,并且以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验训练而闻名于全国,成为我国的主要化学教育基地之一,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

邱宗岳虽然是以化学为专业,但在建筑方面亦有特长。南开大学于1923年建成的“思源堂”就是由他亲手设计和督建的。这座三层高的大楼半层卧在地下,经济、实用、宏伟。70年来这座大楼虽然经过日本侵略军炮火的洗劫和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至今仍然屹立在南开校园之中,成为日本侵略军轰炸后仅存的一座建筑物。

为了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1952年夏天,63岁的邱宗岳冒着酷暑开始学习俄文,并且主动要求参加俄文学习班的考试。为了克服年纪大、记忆力衰退等弱点,在他接触第一本俄文书的时候,他把成串的生字按它们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逐个排列下来,编成生词表,每天都要读上几遍。就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终于取得全系学习俄文最好的成绩。1960年他在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遇到了有关统计学中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钻研这门学问,他和年轻人一道去听“统计力学”讲座。他这种干到老、学到老的治学态度,更加赢得南开师生的尊敬。

由于南开大学的教务繁重,又因化学系的行政事务缠身,再加上早期学校经费紧张和日本侵略军的战火侵袭等影响,致使邱宗岳一直未能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未能发表过论文,将他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南开的教育事业。

邱宗岳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衣食住行都注意勤俭节约。为支援农业生产,他曾将积存的1万多元存款捐献给他的家乡。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就把他14岁时在家乡通过封建婚姻成婚的妻子马昭娥接了出来。他们夫妇直到白头偕老。这些美德都十分令人崇敬。

邱宗岳一生作风朴实、平易近人、不图虚名、不尚空谈。1952年他加入民主促进会,曾任该会天津市委员会委员,并曾当选为天津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代表,他为了发展祖国的化学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1975年7月8日病逝于上海,享年87岁。

简历

1890年6月5日 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1896—1905年 在本村家塾学习,并于1905年应秀才考试,名列县榜榜首。

1910年 考取庚款留美预备班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

1911年4月—7月 在清华学堂学习。

1911年8月—196月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1915年7月—199月 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16年10月—1920年6月 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获化学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20年8月—1921年6月 任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教授。

1921年8月—1928年6月 任南开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和大学部主任。

1928年9月—1929年6月 任厦门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

1929年8月—1938年8月 任南开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1938年9月—1946年6月 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9月—1975年6月 任南开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其中1946年至1952年兼任理学院院长。

1975年7月8日 病逝于上海。

篇7:望岳作者生平简介

望岳作者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大将、著名学者杜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奉天令。 唐肃宗时,杜甫官左拾遗。后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有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的伟大抱负。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全诗以“望”字统摄,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朝气蓬勃的灵气。然而,全诗又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篇8:《望岳》杜甫生平简介

《望岳》杜甫生平简介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诗歌体制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作品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篇9:《望岳》古诗鉴赏及简介

《望岳》古诗鉴赏及简介

【作品简介】

《望岳》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中英对照翻译】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A VIEW OF TAISHAN

Du Fu

What shall I say of the Great Peak? --

The ancient dukedoms are everywhere green,

Inspired and stirred by the breath of creation,

With the Twin Forces balancing day and night.

…I bare my breast toward opening clouds,

I strain my sight after birds flying home.

When shall I reach the top and hold

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

【岳托简介】相关文章:

1.岳丛雨简历(岳丛雨人物资料简介)

2.岳坤简历(岳坤人物资料和简介)

3.刘伟托简历(刘伟托人物资料简介)

4.望岳现代诗

5.望岳教案设计

6.《望岳》古诗

7.望岳教案

8.杜甫 望岳

9.望岳翻译

10.望岳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岳托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