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第一节
“棒子拿棒插棒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苏州园林第一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苏州园林第一节,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赞誉苏州园林,称颂园林设计者和匠师的艺术创造旨意,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以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学习本文既要懂得本文在介绍说明方面的特点,尤应注意理解文中蕴含的旨意,领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思想感情。注点讲解2、4两节。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导语:同学们去过颐和园吗?知道它是一座什么园林吗?(它是北方的皇家园林)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宅第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原名叶绍钧,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正音解词
鉴赏(jiàn) 池沼(zhǎo) 轩榭(xuān)(xiè) 镂空(lòu)
重峦叠障(luán)(zhàng) 丘壑(qiū)(hè) 嶙峋(lín)(xún)
回廊(láng) 蔷薇(qiáng) 藤萝(téng) 蔓延(màn)(yán)
庸俗(yōng) 斟酌(zhēn)(zhuó)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二)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作者说明言犹未尽,苏州园林之美妙处还有许多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按教参讲解)
“标本”?(词典中“标本,指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植、矿物等)
“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而这种评价正是作者自己通过亲身感受所体会出的,确实是客观的结论
第二部分
2节、作者到过苏州园林的十几处,那么苏州园林设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见书)作者通过这句话总说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点,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特别是“图画”两个字,贯穿全篇,文章从图画开始,又到图画终止,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课文中四个“讲究”,这里也是概括了下文所要作的分项说明(3、4、5、6节则分别说了苏州园林)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第二次提到图画,“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强调了共同点。
“如在图画中”这里引用游览者的话来证实作者的评分,第三次提到“图画”。
3节、从这节开始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那么这一节主要说明什么内容?(亭台轩榭的布局特点在于讲究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
这节的内容照应了前面的哪句话?
(2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这节开头,作者通过什么方法突出苏州园林布局特点的?
(以古代宫殿特点与苏州园林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这是为什么”这里是模仿某些游览者在游览时可能出现疑问的口吻,留下的一个悬念,以便突出下文的“要求自然之趣”。这样写,则要比直接叙述事物的特点,富有趣味。
“图案画”“美术画”,是从图画的角度来说明布局特点,第四次提到“图画”。
4节、这节重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假山的堆叠和配合,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池沼高低屈曲有自然感,有“入画感)
与前文中哪里相照应?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作者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使人“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为什么会达到这种境界呢?
(因为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这种艺术也正是艺术家本身胸襟,修养等的体现。
文章后半部分介绍池沼,是分几层写的?(四层)
(1)“大多引用活水”说明水质佳,干净。
(2)池面形状不同,布置也就因池而异。
(3)池边,高低屈曲,摆石种花略以点缀就自然有“画”。
(4)池里,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者介绍池沼时,只一个“活”字,就突出了池沼的.特点。池沼水面有几种?(两种,一种宽敝,一种成河道)这可以说是池沼的不同点,那么相同点是什么?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这里突出池沼的自然之趣,是为了说明什么?
(“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里照应了上文〈第2节〉总说的内容,第五次提到图画。
最后一句“……又是入画的一景”,六提图画。
5节、说明了什么内容?
(花草树木的配合)
照应了上文的哪里?(“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也着眼在画意”文中第七次提到“图画”,说明了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课文上段以“入画的一景”结尾,本段又以“着眼在画意”开始,“画”字成了连接段与段和过渡的桥梁,不但省略了许多笔墨,还扣紧了中心,使段落连接更紧密。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说明了什么?(树木花草错落有致)而“错落有致”符合自然美的原则,一扣“着眼在画意”
“……相间……相间”与哪句相照应?
(“四季不感到寂莫”)二扣“着眼在画意”
“没有…没有…”句式,从反面说明“着眼在画意”
“一幅好画”,八提“图画”
“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什么气氛?(园林的繁华气氛)
全段紧扣“画意”逐层说明,并且用了议论,说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6节、这一节说明了什么内容?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按教参讲解
第二课时
苏州园林的设计们在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时,不但从大处着眼“讲究……讲究……讲究……讲究……”,而且也注意细小处,哪些细小处?
(角落,门和窗的雕镂,建筑的颜色)
7节、这节的中心句是哪句?(第1句)
“……注意图画美”,九提“图画”
文章紧扣“角落”写了几处?(阶砌旁边、墙上、墙根)
紧扣“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着”“给补上”几个词,特别是“补”说明了匠师们善于注意图画美,使单调变为多彩。
这节最后一句照
篇2:第一节 鲫鱼
教学目标
1.掌握鲫鱼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理解鲫鱼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解剖鲫鱼,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
3.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观察解剖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鲫鱼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是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的基础,而这两部分知识又为学习后面各纲脊椎动物奠定了基础。同时利于学生理解鱼纲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2.鲫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鳃丝、鳃耙、鳃弓对学生来说,不仅陌生,而且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易搞清楚。鲫鱼的气体交换的过程较为复杂且气体进出的结构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鲫鱼鳃的结构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应确定为本节难点。在鲫鱼的循环系统中,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易混淆,所以这四个基本概念也应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3.正确地解剖鲫鱼,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鲫鱼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同时为解剖其它纲的动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他们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下手解剖,所以解剖鲫鱼的方法不仅要作为本节的一个重点,还要作为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最好两节课连排)
二、第一课时
(一)引言的设计:
1.事先准备好放在透明鱼缸内的活鲫鱼及鲫鱼骨胳标本(或挂图),请学生观察鲫鱼及骨胳标本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鲫鱼身体靠近背部的一节节骨构成的结构叫什么?②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像鲫鱼身体里这样的骨胳结构?③我们以前学过的动物有这样的骨胳结构吗?
2.当学生回答出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进行讲评并归纳学生回答的问题,指出什么是脊柱,什么叫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明确以前学习的动物类群都属无脊椎动物,从现在开始学习的是脊椎动物,从而引出第八章课题。
(二)新课:
采用实验观察与教学同步的方法进行。
1.鲫鱼
(1)外部形态
①请学生分组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装在鱼缸内的活鲫鱼,提出思考题: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为什么?提示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时,可先侧重观察体色、体形、体表、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并用手抓一下,看看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分析讨论以上的思考题。鲫鱼的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这样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鲫鱼的体形侧扁,呈梭形,体表有粘液,所以用手抓时,感到粘滑,这些特点,使鲫鱼在游泳时减少阻力;身体两侧有感觉器官——侧线,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身体的运动器官为各种鳍,这些都使鱼更好地在水中游泳,完成取食、逃避敌害等生命活动。
③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进行简要小结,并作必要的补充。关于鱼的感觉器官,学生可能会答出眼、耳等,侧线不一定能看到,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观察侧线,把鲫鱼拿在手里,用放大镜观察侧线的位置,并仔细观察侧线鳞上的小孔,这时可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用肉眼看到的鱼身体两侧的侧线,实际是什么?学生能答出:鱼身体上的侧线实际是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行形成的。在了解侧线的作用之前,可先让学生观察鱼的眼及耳,并组织学生讨论:鱼的视力和听力怎样?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鱼眼没有眼睑,是高度近视的,鱼耳只有内耳,听觉范围很小。那么鱼生活在这样比较复杂的水环境中,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呢?学生此时经思考后会答出:测线,它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测线是鱼适应水生生活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感觉器官。
④对照鲫鱼外形的挂图或投影片并参照教科书P48图Ⅲ-42,要求学生观察鲫鱼身体的分部情况,可由教师先告诉学生鳃盖后缘和肛门的确切位置,然后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区分出鲫鱼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正确地解剖鲫鱼是比较重要的,同时也有助于使学生理解鲫鱼身体分部比较少,比较利于它在水中游泳,实际这也是对水生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⑤学生已经了解了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各种鳍在鱼游泳时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你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不同鳍的作用?当学生答出可通过剪掉不同鳍后,观察鱼在水里的游泳情况来了解时,应组织学生具体来做这个实验,若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最好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这个实验,选出设计较好的方案大家一起做。若所教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可以告诉学生实验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来做,具体可参照P48小实验。甲缸、乙缸内放入的是有不同鳍的鱼,丙缸内放入的鱼是未剪掉鳍的。让学生注意三个鱼缸中鱼游泳的姿态和速度有何不同,思考以下3个问题:a.胸鳍、腹鳍和尾鳍在鱼游泳时起什么作用?b.在本实验中设计丙缸有何意义?c.鱼体产生前进的动力主要靠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后能答出: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它游泳的动力主要靠尾部、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当然离不开各种鱼鳍的协调作用。本实验中设置丙缸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在科学实验中一般都要有对照实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鱼鳍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鱼适于水中生活、能快速游泳离不开各种鳍的协调作用。
⑥教师小结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当然适于水中生活还有结构和生理上的特点,从而导入 下一个要学习的内容。
(2)结构和生理
这部分知识可利用鲫鱼的分层剪贴图或解剖鲫鱼的录像组织学生边解剖、边观察、边讨论。
①鱼的呼吸
先组织学生进行一组观察实验,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作补充讲解。
[观察]鱼的呼吸运动
仔细观察鱼缸中的小鱼(如金鱼),在其生活过程中口与鳃盖不断进行着有节律的交替启闭,从而使水从口流入口腔,再由鳃孔流出。
问题:口与鳃盖交替启闭有什么意义?
为了看清水流的方向,可以在靠近鱼的口前方滴几滴墨汁(注意不可滴得太多),然后仔细观察墨汁从哪流出来。
问题: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观察]鱼鳃的结构
可结合演示挂图或录像,指导学生观察鳃的结构。材料可选用新鲜的鱼鳃或用鲫鱼进行实验,把鲫鱼左侧的鳃盖剪去,取下一片鳃,先看看颜色,再对照书的图或录像,辨认鳃弓、鳃耙、鳃丝。然后取一根鳃丝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讨论问题:鱼是如何通过鳃来完成气体交换的?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用以下简单的图示小结鲫鱼鳃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②消化系统
a.关于鲫鱼的食性,要使学生了解它是杂食性鱼,为学习后面淡水鱼的混合放养奠定基础。
b.关于鲫鱼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部分的教学,可利用分层剪贴图或有关的录像带,带领同学用正确的方法解剖鲫鱼。先把它左侧体壁取下,露出内脏,找到消化管后,从前到后观察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重点观察:口腔内的咽喉齿、肠、肛门、肝胰脏、胆囊,并组织学生简要讨论一下各部分的功能,最后由教师小结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鲫鱼消化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胃肠没有明显的区分,肝脏和胰腺没有明显的区分等,表明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
三、第二课时
③循环系统
a.心脏
[观察实验]
鲫鱼的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可结合解剖鲫鱼的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颜色组成(或跳动情况)。结合分层剪贴图或P49图Ⅲ-43辨认心脏的组成,心室在前面,心房在后面。并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b.动脉与静脉
在观察时注意辨认与心房和心室分别相连的血管,在此基础上指出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对照图解进一步指出什么是毛细血管。这样,由心脏和血管构成了循环系统,血液在这密闭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观察]金鱼尾鳍血液循环的情况
组织学生将金鱼的头部(特别是鳃部)和躯干部用潮湿的纱布包裹住,露出尾鳍,放在载玻片(或带小孔的小木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辨认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b.动脉血与静脉血
结合鲫鱼血液循环示意图,先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a)当血液流经鳃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有何变化?
(b)当血液从背部的大动脉流经体内各组织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又有什么变化?
在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归纳性小结,引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为加深学生对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的理解,此时再结合血液循环图解,让学生分析,图解中哪些血管是动脉?哪些是静脉?哪些血管里流动着动脉血?哪些血管里是静脉血?(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入鳃动脉里是什么血?动脉里流动着的血一定是动脉血吗?)也可以印制鲫鱼血液循环图解,让学生用红色和蓝色笔在图中填画以表示动脉血和静脉血,并组织学生相互检查,看看是否填对。
c.血液循环途径
在完成上述教学活动后,可以请学生总结一下鲫鱼的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用图解表示:
最后教师小结指出,鲫鱼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循环途径只有一条,这决定了它是脊椎动物中低等的类群。
卿鱼的血液循环运输的二氧化碳通过鳃排出体外。各器官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导入 下一个内容。(废物主要通过哪个系统排出,可以直接问学生。)
①排泄系统
组织学生观察鲫鱼体腔背侧的一对红色的肾脏,让学生想一想,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里的废物经过肾脏形成什么?学生能答出是尿,尿液最后经尿殖孔排出体外。
关于鲫鱼体内的鳔,可以放在此处让学生了解,也可以放在呼吸系统之后讲。在体腔背部找到鳔,讨论:鳔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鳔内充满气体,它能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的协调作用下,能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显然鱼鳔这一结构是与鱼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鲫鱼除了在外部形态、结构生理方面表现出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外,在生殖发育方面也表现出了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生殖和发育
首先使学生了解鲫鱼是雌雄异体的动物。然后组织学生分别观察雄鲫鱼和雌鲫鱼的生殖系统的组成,特别是精巢和卵巢要从颜色和形状上加以区别,注意让学生观察成熟的卵巢中卵粒情况,并要求学生思考:a.鲫鱼的生殖方式是什么?b.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殖特点是什么?学生经思考、讨论后回答:雄鲫鱼精子成熟后,经过输精管,从尿殖孔排入水中;雌鲫鱼卵成熟后,经输卵管从尿殖孔排出,精子和卵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与水中受精这一特点相适应,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数量都比较大。所以鲫鱼在水中完成受精及精子、卵细胞产生的数量多都是它在生殖方面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师从鲫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各个方面小结它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前边学过的知识及常见的金鱼、鲤鱼等归纳出鱼纲的主要特征。
2.鱼纲的主要特征
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
(三)复习巩固:
1.将活鱼从水池中取出,不久它便会死亡,为什么?
2.将煮沸的自来水放凉之后,马上给鱼换水,鱼将如何?
建议以上述两个问题作为对本节所学知识的一个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
第八章 鱼纲
无脊椎动物(无脊柱),脊椎动物(有脊柱)
一、鲫鱼
1.生活环境:池塘、湖泊等。
2.外部形态:体色、体形、身体分部、侧线、鳍。
3.结构和生理:
①消化系统:食性(杂食)、咽喉齿、肝胰脏。
②呼吸系统:鳃。
③循环系统:
b途径:一条。
④排泄系统:
⑤鱼鳔:
4.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
二、鱼纲的主要特征:
水生生活;体表大都有鳞片;鳃呼吸;鳍游泳;心脏有一心房一心室。
篇3:第一节 家鸽
第一节 家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家鸽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理解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并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和解剖家鸽”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及对问题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包括: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是家鸽的双重呼吸。
1.进化的观点和适应的观点是动物学学习中二条鲜明的红线,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强化这一观点,鸟类的教学中也不例外。鸟类是从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鸟类是一类既适于陆地上生活,更适于飞行生活的高等的脊椎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飞行生活高度适应,是使学生树立进化观点和适应观点的典型材料。因此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应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在学习家鸽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后,概括鸟类的共同特征,既是更深入、全面了解鸟类的需要,在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同样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3.另外,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仍有些概念是应该理解的,如恒温动物、双重呼吸的概念等。尤其鸟类的双重呼吸是理解鸟类飞行生活高代谢、高耗氧的关键点,但对学生来说,较抽象,难理解,应想办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观察家鸽的外形、肌肉和骨骼为主,学习观察、测量方法。需准备活家鸽、家鸽骨骼标本、测量用尺子、体温表等。
1.家鸽的外形
分组观察、测量家鸽,并填入表格。
测量方法:
全长(体长):自上喙先端至尾端的直线距离。
嘴峰长:自上喙先端至嘴基生羽的直线距离。
翼长:自翼角(腕关节处)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附长:自肱骨与跗关节的中点至跗与中趾关节前下方的直线距离。
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将各组的测量数据汇总,得出家鸽各部位的数据。
结合教材中家鸽的外部形态,在观察的基础上,讨论家鸽外形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总结出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是适应飞行生活的关键。
在讨论中还可以让家里养过家鸽的同学,谈谈“养鸽轶事”。
2.关于家鸽的体温
在本节课中还可以安排学生实际测量家鸽的体温,测量部位可以是翼下或大腿内侧,记录测量数据。
教师可以在课前带领课外小组的同学,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测量家鸽的体温,并记录。
课上教师出示与学生共同测量的家鸽体温,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家鸽体温基本恒定在10℃左右,由此得出家鸽体温较高和基本恒定的结论。
测量家鸽心跳频率。家鸽心跳频率一般在400次/分钟左右,较哺乳动物快得多,为下节课讲家鸽的新陈代谢作准备。
3.肌肉和骨骼
师生共同研究家鸽的骨骼标本,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家鸽或鸡的骨,观察骨中空的情况。
家鸽骨骼的特点是: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龙骨突发达。
家鸽肌肉的特点:胸肌发达,一端固定在龙骨突上,能够有力地牵动两翼运动。
由于有食用家禽的经验,再研究家鸽的骨骼和肌肉的特点,学生应该能够很快地确认事实,找到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依据,同时,理解鸟类的体形和骨骼肌肉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活动,这样可以在对鸟类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为下面学习家鸽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三、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研究家鸽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可以和解剖家鸽同步进行。
1.呼吸
实验表明,一只飞行中的鸟类所消耗的氧气,比休息时大21倍。它如何得到这么多氧气呢?
打开家鸽体腔就能看到分布于家鸽体腔内的气囊,剪断气管,插入玻璃管(或塑料管),接口处用线扎紧,用力向玻璃管内吹气,可看到内脏浮动及内脏间气囊的膨大。仔细观察气囊与哪些结构相连,有什么生理功能?
可进一步出示肺与气囊的关系模式图和气体交换模式图,师生共同研究家鸽的气囊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当家鸽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而最后排出体外。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一些研究指出,鸟类在飞翔时,其扇翅的频率并不都与呼吸频率相一致。鸽和乌鸦扇翅与呼吸的频率比为1∶1,而那些扇翅快的种类(雉鸡、山鹑和野鸭)则为5∶1,而且这种协调关系在飞翔中是有变化的。
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还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摩擦,还是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有人计算过一只飞着的鸽,摄入空气的3/4是用于冷却。)
2、摄食和消化
解剖家鸽内脏,找到消化系统各部分结构,观察、思考,有哪些结构特点和飞行生活相适应。
3.心脏和血液循环
解剖家鸽的心脏,可以看到已完全分成了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想一想跟鱼和爬行动物相比,家鸽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如何?
绘制家鸽血液循环的路线,并解释它是如何完成循环功能的?
4.体温恒定
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家鸽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它具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生理功能。它是如何产热和散热的?
5.生殖和发育
在生殖时期,雄鸽将精子送入雌鸽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完成体内受精,解剖鸽卵,观察各部分结构特点,有什么生理功能?哪部分是卵细胞?绘图。
家鸽的胚胎发育开始于体内,卵产出后,要经过雌雄亲鸟交替孵卵,在亲鸽体温的影响下,雏鸽破壳而出。刚孵出的雏鸽,需要亲鸽喂养。
6.鸟纲的共同特征
我们以家鸽为例,学习了鸟类的主要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归纳。师生共同边总结边填表:
进一步归纳鸟纲的共同特征。
小资料
1.鸟类飞翔的代谢活动
一般说来,飞翔是比奔跑更为节约能量的运动方式,例如一只体重10克的鸟飞行1千米,其所消耗的能量尚不足同等体重的老鼠奔跑同等距离所耗能量的1%。由于鸟类飞行的类型、翼的形状以及飞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其基础代谢率也随之改变,变动范围可达2025倍。雨燕及家燕快速滑翔的基础代谢率很低,而“悬停”飞翔时的蜂鸟的基础代谢率可比平时高7~17倍,平时每克体重消耗0.286瓦。
鸟类在飞翔时产热,导致体温升高。例如岩鸽在飞翔时的体温可迅速上升1℃~2℃。鸟类在37℃气温下飞行时,若速度为35千米/小时,则体温可升至44℃,所产热量的13%贮存于体内。与此相关的是飞行时的气流可增大体温的散失,例如鹦鹉在20℃气温下飞行时的体温散失,比休息时高3.1倍;笑鸥比休息时高5.8倍。
一些实验表明,飞行中鸟类的心搏率约为静止时的2.4~3倍,呼吸率为静止时的3~19倍。鸟类在长距离迁徙时所需的能量,主要靠消耗体内积蓄的脂肪。据计算海鸥每迁飞1千米,就要消耗0.015克体重。这必须有足够的脂肪积存才能实现远距离迁徙,所以迁徙鸟类在迁飞前体内脂肪积蓄可占体重的25%~50%。
2.鸟类的飞行速度及高度
鸟类飞行的速度在不同种类之间以及同一种类在不同条件下均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小型雀类为 32.2~59.6千米/小时,鸽为46千米/小时;鹬为54.7~86千米/小时;鸭雁类为95~115千米/小时;雨燕为160千米/小时,游隼在空中收翅俯冲掠食时的瞬时速度可达800千米/小时。
鸟类的飞行高度受大气中含氧量的限制,一般不高于海拔5000米,而绝大多数种类是在400~1000米高度飞行。
篇4:第一节空气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
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 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
火焰 。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投影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及时反馈
篇5:第一节 家兔
第一节 家兔
教学目标
1.理解家兔适于食草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哺乳纲的主要特征,理解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类群。
2.通过对家兔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通过对家兔行为的实验研究,进一步学习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及对哺乳纲特征的归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包括:家兔适于陆上草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家兔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包括: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概念。
1.家兔是学生熟悉的草食哺乳动物,它具备与陆生食草高度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如犬齿退化,门齿、臼齿发达;消化管长,盲肠发达以及生殖发育的特点等。紧紧抓住典型材料,深入引导学生领会、研究其适应的特点与方式,从而体会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动物学教学的精髓。
2.通过学习家兔的特征,有利于掌握哺乳纲的典型特征,从特殊抽象出一般,从个别典型动物理解一类动物,这是学习动物学的重要方法。同时,掌握了纲的特征,也为了解更多的哺乳动物奠定基础,所以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3.反射中的有关概念是学习人体生理的基础,然而较之其它生理活动,这一内容较抽象,因此将其列为教学难点,认真研究教学对策。努力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4.加强观察,加强实验,多让学生摸到、看到,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是本节完成教学任务和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以学生观察实验为主。
1.观察家兔体形特点,体表被毛,运动情况,取食情况,辨认雌雄等;
2.分组设计实验可选择家兔的食性研究、家兔的条件反射建立等内容设计实验,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又可行的实验内容。
四到六人一组,确定一个实验内容后,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等。
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可根据课上时间选择交流方法,如采用各组代表介绍实验方案,其它组同学质疑的方法。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敢于对其他人的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从中培养发散思维。如果时间紧,还可以采取各组派代表到其它组讲解自己组的方案,听取意见,并将其它组的设计方案和对自己组的意见带回本组的方法。
3.实施实验教师注意帮助学生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并努力使其能够实事求是地得出实验结果。
4.完成实验报告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如果时间紧也可采取课下交流的方式。
三、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充分观察家兔后,学生对研究家兔产生了兴趣。本节课可采用学生边解剖边教师讲解或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也可放家兔的解剖过程录像,让更多的学生观察到解剖过程和内部结构。
1.体腔
膈的结构应使学生观察到,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胸腔和腹腔中各有什么内脏器官应让学生识别清楚,膈的前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模型演示,也可联系人体膈的上下运动讲解。
2.摄食和消化
观察家兔的牙齿,并与其它食性的哺乳动物比较(如图),理解食草动物牙齿的特点和适应。
认识消化管中胃、小肠、盲肠等结构,与鸟类比较,消化管长;与食肉哺乳动物比较,盲肠长、发达。猫的肠只相当于其体长的4倍左右;而牛和羊的肠竟分别达到体长的20倍和27倍。家兔的肠相当于体长的多少倍?在家兔的盲肠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对于纤维素的消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认识肝脏、胰腺等消化腺,理解其功能。
3.血液循环
鸟类和哺乳类血液循环属于完全的双循环。它们的心脏已分为四室,即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是含氧丰富的血液,进入右心房和右心室的是缺氧的血液。由于心室已完全分为两个,这两种血液已不再混合。完全的双循环是脊椎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趋于完善的重要条件。
由于在鸟类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完全的双循环,在此让学生观察到家兔的心脏和重要血管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家兔血液循环的模式图,并解释其循环路线。
4.神经系统
结合观察标本,认识主要部位。
结合第一节课学生设计并完成的建立家兔条件反射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理解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并注意结合人类自身的实例。
5.生殖和发育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均为胎生,它们的胎儿借一种特殊的结构――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妊娠而成为幼儿产出,产出的幼儿以母体的乳汁哺育。哺乳类还具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活动来保护哺育中的幼兽。
胎生方式对于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这部分可围绕二个问题,其一是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如何进行新陈代谢?重点研究胚盘的结构。胚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如图)。母体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通过胎盘输送给胚胎;同时,胚胎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也通过胎盘送入母体的血液中,由母体排出体外。
其二是胎生较之卵生如何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如何增强了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6.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学生对哺乳动物并不陌生,在研究家兔的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到许多熟悉的哺乳动物,如家猫、狗、猪、猴等,同样具有很多家兔的基本特征,因此,关于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不需多费时间,注意提出一些问题,巩固其特征。如蝙蝠会飞,鲸在水中生活,它们为什么不是鸟和鱼,而是哺乳动物?说明理由。
但在这部分教学中应注意,哺乳动物是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一类动物,学生很易观察到其行为,体会到它的多样性,体会到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要与研究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开,要善于抓住不同哺乳动物中相同的、本质的特征研究问题。
小资料
篇6:第一节 鲫鱼
第一节 鲫鱼
第一节 鲫鱼教学目标
1.掌握鲫鱼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理解鲫鱼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解剖鲫鱼,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
3.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观察解剖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鲫鱼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是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的基础,而这两部分知识又为学习后面各纲脊椎动物奠定了基础。同时利于学生理解鱼纲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2.鲫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鳃丝、鳃耙、鳃弓对学生来说,不仅陌生,而且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易搞清楚。鲫鱼的气体交换的过程较为复杂且气体进出的结构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鲫鱼鳃的结构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应确定为本节难点。在鲫鱼的循环系统中,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易混淆,所以这四个基本概念也应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3.正确地解剖鲫鱼,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鲫鱼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同时为解剖其它纲的动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他们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下手解剖,所以解剖鲫鱼的方法不仅要作为本节的一个重点,还要作为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最好两节课连排)
二、第一课时
(一)引言的设计:
1.事先准备好放在透明鱼缸内的活鲫鱼及鲫鱼骨胳标本(或挂图),请学生观察鲫鱼及骨胳标本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鲫鱼身体靠近背部的一节节骨构成的结构叫什么?②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像鲫鱼身体里这样的骨胳结构?③我们以前学过的动物有这样的骨胳结构吗?
2.当学生回答出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进行讲评并归纳学生回答的问题,指出什么是脊柱,什么叫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明确以前学习的动物类群都属无脊椎动物,从现在开始学习的是脊椎动物,从而引出第八章课题。
(二)新课:
采用实验观察与教学同步的方法进行。
1.鲫鱼
(1)外部形态
①请学生分组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装在鱼缸内的活鲫鱼,提出思考题: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为什么?提示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时,可先侧重观察体色、体形、体表、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并用手抓一下,看看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分析讨论以上的思考题。鲫鱼的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这样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鲫鱼的体形侧扁,呈梭形,体表有粘液,所以用手抓时,感到粘滑,这些特点,使鲫鱼在游泳时减少阻力;身体两侧有感觉器官――侧线,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身体的运动器官为各种鳍,这些都使鱼更好地在水中游泳,完成取食、逃避敌害等生命活动。
③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进行简要小结,并作必要的补充。关于鱼的感觉器官,学生可能会答出眼、耳等,侧线不一定能看到,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观察侧线,把鲫鱼拿在手里,用放大镜观察侧线的位置,并仔细观察侧线鳞上的小孔,这时可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用肉眼看到的鱼身体两侧的侧线,实际是什么?学生能答出:鱼身体上的侧线实际是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行形成的。在了解侧线的作用之前,可先让学生观察鱼的眼及耳,并组织学生讨论:鱼的视力和听力怎样?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鱼眼没有眼睑,是高度近视的,鱼耳只有内耳,听觉范围很小。那么鱼生活在这样比较复杂的水环境中,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呢?学生此时经思考后会答出:测线,它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测线是鱼适应水生生活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感觉器官。
④对照鲫鱼外形的挂图或投影片并参照教科书P48图Ⅲ-42,要求学生观察鲫鱼身体的分部情况,可由教师先告诉学生鳃盖后缘和肛门的确切位置,然后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区分出鲫鱼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正确地解剖鲫鱼是比较重要的,同时也有助于使学生理解鲫鱼身体分部比较少,比较利于它在水中游泳,实际这也是对水生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⑤学生已经了解了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各种鳍在鱼游泳时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你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不同鳍的作用?当学生答出可通过剪掉不同鳍后,观察鱼在水里的游泳情况来了解时,应组织学生具体来做这个实验,若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最好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这个实验,选出设计较好的方案大家一起做。若所教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可以告诉学生实验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来做,具体可参照P48小实验。甲缸、乙缸内放入的是有不同鳍的鱼,丙缸内放入的鱼是未剪掉鳍的。让学生注意三个鱼缸中鱼游泳的姿态和速度有何不同,思考以下3个问题:a.胸鳍、腹鳍和尾鳍在鱼游泳时起什么作用?b.在本实验中设计丙缸有何意义?c.鱼体产生前进的动力主要靠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后能答出:鲫鱼的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它游泳的动力主要靠尾部、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当然离不开各种鱼鳍的协调作用。本实验中设置丙缸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在科学实验中一般都要有对照实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鱼鳍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鱼适于水中生活、能快速游泳离不开各种鳍的协调作用。
⑥教师小结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当然适于水中生活还有结构和生理上的特点,从而导入下一个要学习的内容。
(2)结构和生理
这部分知识可利用鲫鱼的分层剪贴图或解剖鲫鱼的录像组织学生边解剖、边观察、边讨论。
①鱼的呼吸
先组织学生进行一组观察实验,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作补充讲解。
[观察]鱼的呼吸运动
仔细观察鱼缸中的小鱼(如金鱼),在其生活过程中口与鳃盖不断进行着有节律的交替启闭,从而使水从口流入口腔,再由鳃孔流出。
问题:口与鳃盖交替启闭有什么意义?
为了看清水流的方向,可以在靠近鱼的口前方滴几滴墨汁(注意不可滴得太多),然后仔细观察墨汁从哪流出来。
问题: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观察]鱼鳃的结构
可结合演示挂图或录像,指导学生观察鳃的结构。材料可选用新鲜的鱼鳃或用鲫鱼进行实验,把鲫鱼左侧的鳃盖剪去,取下一片鳃,先看看颜色,再对照书的图或录像,辨认鳃弓、鳃耙、鳃丝。然后取一根鳃丝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讨论问题:鱼是如何通过鳃来完成气体交换的?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用以下简单的图示小结鲫鱼鳃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②消化系统
a.关于鲫鱼的食性,要使学生了解它是杂食性鱼,为学习后面淡水鱼的混合放养奠定基础。
b.关于鲫鱼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部分的教学,可利用分层剪贴图或有关的录像带,带领同学用正确的'方法解剖鲫鱼。先把它左侧体壁取下,露出内脏,找到消化管后,从前到后观察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重点观察:口腔内的咽喉齿、肠、肛门、肝胰脏、胆囊,并组织学生简要讨论一下各部分的功能,最后由教师小结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鲫鱼消化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胃肠没有明显的区分,肝脏和胰腺没有明显的区分等,表明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
三、第二课时
③循环系统
a.心脏
[观察实验]
鲫鱼的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可结合解剖鲫鱼的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颜色组成(或跳动情况)。结合分层剪贴图或P49图Ⅲ-43辨认心脏的组成,心室在前面,心房在后面。并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b.动脉与静脉
在观察时注意辨认与心房和心室分别相连的血管,在此基础上指出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对照图解进一步指出什么是毛细血管。这样,由心脏和血管构成了循环系统,血液在这密闭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观察]金鱼尾鳍血液循环的情况
组织学生将金鱼的头部(特别是鳃部)和躯干部用潮湿的纱布包裹住,露出尾鳍,放在载玻片(或带小孔的小木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辨认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b.动脉血与静脉血
结合鲫鱼血液循环示意图,先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a)当血液流经鳃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有何变化?
(b)当血液从背部的大动脉流经体内各组织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又有什么变化?
在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归纳性小结,引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为加深学生对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的理解,此时再结合血液循环图解,让学生分析,图解中哪些血管是动脉?哪些是静脉?哪些血管里流动着动脉血?哪些血管里是静脉血?(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入鳃动脉里是什么血?动脉里流动着的血一定是动脉血吗?)也可以印制鲫鱼血液循环图解,让学生用红色和蓝色笔在图中填画以表示动脉血和静脉血,并组织学生相互检查,看看是否填对。
c.血液循环途径
在完成上述教学活动后,可以请学生总结一下鲫鱼的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用图解表示:
最后教师小结指出,鲫鱼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分为一心房、一心室,循环途径只有一条,这决定了它是脊椎动物中低等的类群。
卿鱼的血液循环运输的二氧化碳通过鳃排出体外。各器官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导入下一个内容。(废物主要通过哪个系统排出,可以直接问学生。)
①排泄系统
组织学生观察鲫鱼体腔背侧的一对红色的肾脏,让学生想一想,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里的废物经
【苏州园林第一节】相关文章:
1.苏州园林说课稿
2.苏州园林课件
3.苏州园林散文
4.苏州园林 教案
5.《苏州园林》课件
6.苏州园林导游词
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0.苏州园林课文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