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

2022-05-30 08:18: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幻梦Hol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

篇1: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各种思想与文化的交融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尤其以建筑行业最为突出,城市建设中一味的采用所谓的“国际风格”,丧失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独特美感与文化内涵。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设计规划者对于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以及人文底蕴缺乏系统的理解,由此,本文以我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入手,对其传承与发扬的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能够为建设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与地方文化内涵的风景园林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的人文内涵

我国风景园林中所应用到的“借景”理法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而园林的内容、构建形式与我国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充分的交融,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的影响,由此“借景”理法可以说包含了我国千载文明的精粹。

1、天人合一的核心要义

天与人的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所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繁衍与发展。而天人合一作为我国文化总纲有着其先进性与科学性,现今仍然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天人合一简言之也就是物我交融、相互渗透的境界,而我国风景园林在“借景”的过程中,也正由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将自然与人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充分借助建设点地理条件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借景”,这正是我国风景园林“借景”理法的核心要义。

2、“借景”理法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以儒家文化来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风景园林中山与水的交融往往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而园林景象也往往将生产方式与园林进行有机结合,以山水等景物来代指德行操守,正如“食可三餐无肉,居不可一日无竹”所述,园林中的竹、松、柏等植物往往代表了居住者对于德行的要求。而以道家文化来看,正所谓“道法自然”,我国园林设计中“借景”理法虽然需要进行改造,但是仍然需要因地制宜,并不会对自然造成过多的.破坏,这是现今园林建设无法媲美的。而禅宗也以期唯心观点对“借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正是由此而得。

3、“借景”理法与传统绘画艺术的交融

我国传统山水化的创作往往以自然造物为参考点,按照内心需求来进行艺术创造,这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传统绘画讲究神似而非形似,传统风景园林中的“以景写情”也就是“以形传神”的充分反映,正如醉酒半梦半醒之间,其乐无穷。另外,中国传统绘画往往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其布局与构思极为巧妙。而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借景”往往也包含了创作者的情感。“弄假成真”既包含了对自然山水的无限向往,也融入了师法自然的绘画艺术观念,是人意向审美的高度体现。

二、“借景”理法的传承与发扬

1、传承“借景”理法,保持传统民族特色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所应用的“借景”理法饱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哲学特色,与我国国人意识形态上对于园林美感以意蕴的追求相一致,因此将其运用于现代化中国风景园林的建设中有着极高的现实价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由于西方文化冲击所导致的传统文化缺失。在对“借景”理法进行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风味。而作为园林的设计规划人员,必须要以动态与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以辩证的思维来处理“借景”理法与现代化原理的融合,以此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同时还需要对“借景”理法在历史沿革过程中的变化加以充分认知,对其或恢弘大气、或小家碧玉、或风景写意的特色加以充分认知,并且合理融入现代化特征,促进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必须要保持当地独有特色,融入区域传统文化,以实现对“借景”理法的传承与发扬。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传承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并不代表完全照搬,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的要求也越发提升,由此园林设计规划人员必须要充分结合当下园林受众人群的实际需求,在融入“借景”理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毕竟从本质上来看,风景园林的存在本就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其在精神上的审美需求,给人以心灵上的寄托,如果一味照搬传统的造景理念,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其与当下人们需求的不符合。另外,风景园林设计在当下已经逐渐延伸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其中所涵盖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同时,也需要采用现代化的建设工艺与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手段将“借景”理法融入现代风景园林的建设之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必须要对我国传统园林中的“借景”理法加以充分认知,将其合理应用于当下的现代园林设计与建设之中,并且结合当下受众人群的实际需求进行园林造景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同时,实现对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李玲,黄汉玲.现代建筑及城市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33)

[2]朱文艳.画意诗情景无尽,春风秋月趣常园——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与古典园林的相融相通[J].包装世界.2016(05)

[3]赵润东.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J].现代园艺.(02)

[4]薛晓飞.关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之“巧借人文之宜”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

篇2:借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借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0引言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景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园林的景观层次,突显园林设计的思想意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借景增添景观乐趣,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增加更加丰富的景观。

1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分析

1.1“借景”内涵

简单而言,借景就是把外部景物通过移植的形式“借”到园林景观之中,当然景观的移植并非一成不变的照抄,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加入适当的艺术组合造型来协调和美化外部景观“借”到园林内部景观的形式,而这种艺术组合造型的使用往往能够使得原有的园林景观更有层次感,甚至能够和园林景观相互呼应,形成比原始的外部景观更佳的景观效果。我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不乏借景之作,古人中的雅士往往喜欢将自己的文思和园林景观的景观搭配融合,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文化。园林中盆景、瀑布、假山等园林造型的搭配应用往往妙趣横生,甚至在狭小的园林空间之中勾勒出层叠的景观效果。而园林景观中设置竹海、小径、荷塘等景观则可形成幽静脱俗的观景效果,让观景者暂时忘却身在都市的烦扰,身心在这一瞬感到宁静娴雅,甚至有几分微风拂面诗意满怀的感受。

1.2“借景”种类和内容

“借景”的种类主要分为间接和直接借景两种种类,借景的内容主要涵盖声、色、形、香等。

2现代园林设计中借景的应用

2.1远借和直借

“远借”指的是通过距离较远的景观特征来衬托园林特色。例如可以用园林之中的湖水来倒影外界的建筑景观,或者利用园林中的建筑物作为观景平台,将周围的美景收入眼底,这些都常用的远借手段。“直借”就是直接移植景观到园林设计之中。现代园林设计内往往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征,将当地的一些著名景观直接移植到园林设计之中,成为当地文化的一种景观缩影,既方便了人们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同时也增添了园林景观的丰富程度。如在景观中种植大量本地著名的植物,或者仿造当地著名的人文建筑,比如凉亭等。

2.2借形

“借形”指的是利用外部景观的景观形象来装点园林主题。例如园林中常用的假山、盆栽、奇石、瀑布、竹海等,主要通过这些景观的外形特征,来突出园林景观的主体特征。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形还包括喷泉、雕塑、壁画、异域景观等,而因为园林景观的主题各不相同,所以在借形上不同的园林借的形也有所不同。例如国际园林,通常会在园林中放置一些世界各地较为著名的景观仿造模型,从景观上形成世界各地文化景观荟萃的观赏效果,而风景园林则更侧重于借各地植物的形态,例如用移植植物的形式完成借形。

2.3借声

“借声”指的是通过声音信息来营造某种或玄虚或空灵或高远的景观意境。现代园林设计之中,通过声音构造听得见却看不到的艺术效果,往往能够激发观景者的.好奇心,令其忍不住驻足聆听。例如某园林中,在园林中一个较高的位置设置一个大型的喷泉,然后在其周围栽植稠密的花卉树木,让花卉树木将喷泉的形态遮挡住,观景者从外面只能听到喷泉喷出的声音,甚至看到花卉树木上有安静的水流轻轻流下,从而形成了只听到声音,却将真实景象遮挡起来的妙趣横生。而将喷泉用岩石围住,形成一个假山,喷泉喷出的水流撞击在假山壁上,让水花从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上摔碎奔流而过,往往能够形成姿态万千的水景。而观景者因为没有看到喷泉的存在,只是听到水流激射的声音,往往下意识的认为是地下承压水从地壳之中喷涌而出,故而不自觉的停留下来旁观这一奇异景观,并细心聆听喷泉水激射在假山石壁之上的声音,最终获取一次美好的观景体验。

2.4借色

“借色”则是指利用植物或其他景物的色彩来烘托园林色彩的丰富和多变。借色根据目的的不同,其借法也是千奇百怪,花样百出。有的是借色彩的错落有致,有的是借色彩丰富,有的是借色彩的亮丽,总之各有各的“借”法,各有各的新奇。而这些千奇百怪的借法,看似纷繁复杂,其实认真分析都是围绕着景观主题来“借”色的。

2.5借香

“借香”通常指的是利用花的味道,为观景者带来不一样的观景感受。而在借香上,我国园林设计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例如传统园林中的花木香味,这就是借香的常见形式。在园林的不同区域种植不同香味的花木,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块景观,也可以将一些不同味道的花木混杂在一起种植,从而形成花香四溢,百花竞香的嗅觉感受。当然在竹海之畔种腊梅,在湖泊之中种莲花,通过花香和景观融合,更能够让借香的效果更上层楼。

2.6多种借景手段的搭配,形成全新空间景观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格外注意园林之中内部植物和建筑的搭配,同时还要注意区域内和区域间植物的组合搭配。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在不同区域中栽种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卉,作用错落有致,彼此掩映。要求花卉种植布局在突显美的同时注意遮挡未在花期的花卉,避免园林景观因为季节变化而失去色彩。当然植物搭配设计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遮瑕,而是为了将园林景观的美发挥到极致。园林中各个区域内均种植各种花期的花卉,可以让整个园林环境形成一种四季轮转的感觉。通过景观中不同花卉的开放,让观景者在不同时期进入园林之中都全新的感受。做到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色彩组合和香味组合,并且迎合时令,营造属于不同季节的独特观景体验。当然,借景的组合并不局限于借香和借色,其重点在于特色的营造,例如春天则强调生机,夏天则强调寻幽,秋天则寻找高远,冬天则可赏一场银装素裹傲雪寒梅的风光,只要能够营造鲜明而独特的主题感受,何种形式,何种搭配,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3结束语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借景的运用主要在于声、色、形、香的搭配组合,其中借香和借色是最为重要的借景手段,而多种借景手段的组合搭配围绕景观主题进行创新组合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关键所在。

篇3: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现阶段风景园林工作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用地模式的优化是必要的,实现西方设计模式及中国传统符号模式的结合,实现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模式的更新。这需要进行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模式的分析,进行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模式的优化,进行现代风景园林自然环境种类的有效划分,进行风景园林场地的有效性选择及利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用地问题;景观效果;可持续发展

1地势平坦式园林场地

(1)通过对场地利用模块的优化,可以有效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益,实现风景园林效果的提升,满足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实际建设用地需求,需要进行传统理论方法及新型设计方法的结合,解决风景园林设计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我国传统风景园林建设精髓的汲取,进行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的应用,适应我国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健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促进了城市建筑密度的加大,市区内的公用空间面积日益减少,为了实现生活环境的改善,需要进行城市广场的优化设计,满足人们的互动交流要求。在城市景观用地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的整体性设计,做好现有土地、地势的调整及规划工作,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的风景园林做主要建设在地势比较平台的区域,其地形处理难度比较低,这种地形让景物一览无遗,可以进行大型集中标志性景观的设置。(2)地势平坦式园林场地的典型是上海世博园的世博轴,其整体地势比较平台,具备非常突出的主轴观,其设计理念磅礴大气,富有巨大的震撼力,与此同时,地势平坦区域的景观设计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体系中的最难处理的模式,相比于其他模式的区域环境,该设计形式可借助的环境要素比较少,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性的处理,就容易导致园林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不利于园林场地的整体化布局设计,其缺乏足够的竖向震慑力及吸引力,在这种园林场地设计模块中,需要进行主体景观体量感的保持,才能打造最优化的风景效果,在配景点缀过程中,不能出现主次颠倒的状况。

2山林式园林场地

在山林式园林场地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山林地势的深入分析,这种地形非常具备代表性,这种自然环境具备较大的起伏落差,其蜿蜒连绵,存在一系列的悬崖峭壁,整体气势恢弘巍峨,相比于地势平坦地区,山林式园林场地具备独特性的特点,其凹陷之处,可以进行水源的深挖,进行人工护坡的建设,通过对山石的选取,进行房屋的建造,沿着山势,进行曲廊的建造,其曲线自然蜿蜒,具备丰富的建筑内涵,山林式园林场地有利于体现文人隐士的深居青山老林的清高气节,通过对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的综合性利用,实现对风景名胜及大地景观的有效性利用,实现对天然资源的有效性利用及保护,满足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用地的规范要求。

3傍水式园林场地

(1)水资源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万物生命的起源,亲水性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点,水景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形态园林设计模式的应用,实现水景建筑物建设体系的健全,水景是设计师们自然情感的抒发工具,通过对水景的利用,才能进行景观隐形范围的扩大,提升景观视觉效果。在水边建林,能够提升绿色植物的生长效率,有利于为园林提供良好的景色,实现对景观环境的有效性开拓,这种若隐若现的水景象具备独特的特点,非陆地景象难以相比的,这种景色能够进行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唤起,这是我国古代园林造园设计过程中的精髓,能够引发人的心灵共鸣,陶冶人的精神情操,为人创造一种愉悦的自然居住环境。(2)在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尤其是沿江、沿海、内河区域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可以实现城市地域特色的有效性突出,滨水景观的处理是现阶段景观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设计模下,水能实现了景观轴线的延长,实现景观视角的有效性拓宽,有利于实现城市人文特征的塑造,不同形式的水系给人的景观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了解决实际工作要求,需要进行水流转角处景观焦点观景点的设置,进行亲水平台的设置,满足人的亲水性心理需求。

4依靠建筑的园林场地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推广,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得到增加,为了适应现阶段绿色城市的建设要求,不能仅仅进行山体、荒地的绿色恢复工作,需要将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深入人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宅院、学校等的园林设计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种依附于建筑体的景观设计模式受到建筑基地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整体布局比较反散,其整体地形结构比较复杂,处理起来的难度系数比较高。通过对建筑环境风景园林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建筑区域的保护,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游园乐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有利于触发文人骚客的精神情怀,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实现实用功能及休闲功能的结合,进行建筑绿地设计规划模块的优化,实现道路交通环节、亭廊花架环节、休憩平台等的有效协调,切实增强园林场地的整体功能性。

篇4: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分析论文

(1)通过对自然地势环境条件的利用,可以有效增强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效益,这需要进行地形地势状况的分析,做好景观设计的基地环境处理工作,实现对区域自然条件的有效性利用。在工程实践中基地建设条件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有利的,有不利的,不利的影响因素通常分为两个环节,分别是自然不利模块,人力不利模块。自然不利模块主要包括地势环境影响因素,其对于施工因素及后期设备配置带来一系列的难度,人为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人工开发及利用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进行自然要求的充分性考虑,导致违背自然规律的状况,从而出现土地不可利用的状况,比如地质结构的变化,水环境污染问题、土壤酸碱性改变问题等。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的不利因素,需要做好实地考察及分析工作,进行矛盾焦点的找出在满足建筑造园的基础上,做好景观点显著特点的突出,实现其景观特色的突出,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落实好设计师的工作职责,强化对不利因素的处理,通过对各种科技模式的应用,实现生态保护效益的提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通过对人力不可改变景观因素的分析,进行特定造景方式的应用,将其隐藏与自然环境中,使其成为基地环境中的景观核心,实现社会效益、居住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通过对废弃采石坑的规范化开采及管理、建设应用,可以进行风景名胜的创造,比如绍兴东湖实现对废弃采石坑的稍加点缀,形成了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实现了对用地资源的准确性利用,在风景园林设计模块中,进行用地具体用途的分析是必要的,这应用到了我国的传统相地概念,需要做好用地的选择工作,做好地基地质的勘踏工作,进行相地域内环境的良好应用及选择,进行用地实际状况的深入分析,做好风景园林的任务设计工作,在设计任务书的应用过程中,做好风景园林的现场分析工作,实现对用地材料的协调使用。

6结束语

为了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效益,需要进行风景设计及建设模块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的分析,实现对有利条件的利用,避免不利条件的负面影响,实现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的应用,打造适宜人居住的生活环境,实现人精神情操的陶冶。

参考文献

[1]孟兆祯.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J].广东园林,(01).

[2]孟兆祯.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J].风景园林,(02).

[3]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J].中国园林,2005(01).

篇5: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方法论文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方法论文

1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植物造景可以调节日照辐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吸收二氧化碳,保证环境良好,还可以作为分割空间,组合成各种各式的图案,装饰和点缀风景园林景观。种植植物还有利于缓解水土流失等[1]。基于此,风景园林中种植植物既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结合周围山石、建筑、道路小径等,增加景观的丰富度,使整个环境生机勃勃。植物造景以植物为载体,通过艺术手法使其成为植物景观,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充分考虑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对城市建设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2]。

2植物造景的一般方法

2.1时空变化

不同植物因其生长区域不同,生长习性也不同,会在园林景观中有不同的表现,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及其因时空变化产生的变化,利用其特点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植物景观,充分展现植物自身的自然美。

2.2空间划分

植物造景需要在不同的区域内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根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和地形地貌,合理选用植物进行布局,分割空间,运用借景、障景、框景等手法,形成开放和半开放空间,做到收放自如。

2.3植物单独成景与植物之间组合成景

独立成景即孤植树,单独的树木在视野宽阔处种植,一般是空间的焦点,作为该部分的主景;组合成景有对植、列植、丛植、群植。对植陪衬和烘托主景;列植是将植物按照一定的距离成行地栽种,体现植物的线条美,行道树、林带或水边经常会以列植形式出现;丛植是指2~10余株的树木组合,同种植物可以,不同种植物也可以,主要观赏其组合美和整体美。2~3株一丛一般选同种或相似的树种,3株一丛按不等边三角形种植冠幅最大和最小的距离近,中等冠幅的离2树均远,4株一丛的树种最好不要超过2种,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种植,种植方位可类推。群植,植物的数量比丛植多,表现出整体的美。树群应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敞场地上,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绿篱种植修剪可以分割空间、引导视线,形成特殊的图案,增强园林设计的图案美;草坪种植既可以隔绝尘土,衬托其他景物,遮盖地皮,增加绿地率,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的热辐射,改善环境;花池利用同种或不同品种花朵的不同颜色、形状和质地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极好的装饰性。

2.4与其它景观的结合

(1)建筑方面,建筑无法转移和变动,应针对建筑的风格功能类型等选择植物的种类、高度等,使植物和建筑和谐统一。(2)山石方面,注意植物与山石的相互映衬关系,不能遮挡过多。(3)水体方面,分为岸边的植物和水面的水生植物。岸边,倒映在水中,光影结合,极具观赏性,植物一般选择耐水湿植物中姿态优美,如柳树、水杉等丰富水体景观。做水面的水生植物造景时,注意水生植物占水面的比例要适当。设计时,注意限定水生植物生长范围的种植池。

2.5利用几何平面造景

风景园林设计中,可运用几何学平面设计加强景观的视觉冲击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不同的乔木、灌木以及地被花草进行组合,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震撼效果。

3存在于现代社会植物造景的问题

3.1植物搭配不合理

植物搭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品种的单一;过分追求稀有树种;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考虑植物造景随季节变换的特点等[3]。

3.2忽略生态保护

许多人盲目追求稀有树种,忽略生态保护的原则,没有考虑其对该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盲目追求西方的设计风格,引进稀有物种,但是稀有树种没有引种驯化,成活率低,且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风景园林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效果,甚至可能造成生态入侵。另有一些人追求单一树种林的统一和气魄,不考虑景观生态学原理,会发生病虫害。

3.3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应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符合,表现其文化内涵,宣扬其传统文化。但当下西方的园林特色一味地被模仿,且生搬硬套,不懂创新。植物造景若缺乏自身文化内涵,没了该城市的文化特色,就会造成植物造景与整体设计及城市文化冲突。

4面对现代的发展植物造景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造景需要设计者有较强的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等文化素养,注重搭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做出了要求。(2)乡土树种应该被更多地运用,名木古树更应该被保护。(3)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规划时,首先应注意其功能要求,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4)群植最好不要是单一树种,即使是同一树种也要是不同品种。(5)设计群体景观时,强调植物造景的均衡、配合作用,搭配中注意植物颜色、种类的和谐性。

参考文献

1王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54)

2张晓明.浅析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法[J].科技致富向导,(25)

篇6: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及造景的作用分析论文

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形式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充分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协调性,从而做到不同种类型植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综合考虑植物配置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各个因素,避免产生“相生相克”的现象。美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园林植物造景的观赏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利用不同种植物的高低错落,营造出多层次、多色彩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通过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的结合,最大程度上延长观赏期,并充分注重色调与色调的搭配,最终形成较强的色度对比。

2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作用

2.1美化周边环境

在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植物景观特点的利用,在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呈现出植物景观的.不同形态及特有美感,在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对园林景观起到了重要点缀作用。另一方面,园林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还进一步凸显出了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不仅是城市的亮点,而且能美化城市环境。

2.2精神熏陶

作为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是重要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其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和色泽变化,能够给人带来不同层次的美学感受。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个个体来说,其内心都有一种奔赴大自然的欲望,而作为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能够充分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3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产生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并且制造出氧气,净化周边的空气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其次,部分类型的植物还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毒害物质,从而大大减少了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2.4灾害防护作用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灾害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植物组合和配置过程中,不仅提供了较为基本的生存环境,还能有效抵御风沙及扬尘灾害,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

2.5提供休闲场地

对于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来说,其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组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园林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创造出了良好的休闲环境场所。不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园林景观观赏,还在人们观赏之余为其提供了避暑休闲场所,使之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对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

篇7: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及造景的作用分析论文

3.1科学性及乡土性的缺乏

首先表现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因素是植物和树种的形状及颜色,没有对植物配置的适应性进行充分了解,直接造成了植物景观的成活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园林设计人员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和谐共生思想,片面地认为植物种类越多,群落相对越为稳定,但实际上也会带来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冲击和外种入侵。其次,乡土性应用的滞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对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和运用,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其不能达到大宗采购的数量而变更设计方案。

3.2片面注重观赏效益

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配置和造景关注较多的是外在形体的优美以及色彩和图案的精细,片面追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造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景观后期养护费用。

4解决策略

首先,应在解决科学性和协调性问题的基础上,竖立起全局设计的思维方法,对各类型景观进行规划和预见,在进行植物配置和造景时应充分把握其建造功能、环境功能与观赏功能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因地制宜原则下,加强对于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并加强对当地树种和植物的运用,从而达到完善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作用。

篇8: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分析的大学论文

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分析的大学论文

摘要:我国近些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极大地提升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对精神物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风景园林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在居民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为居民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应用人性化理念,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1.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人性化理念是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初的目标,可以从园林的功能和形式设计上融入人性化理念,为整个园林设计注入人性化的实质,让漫步园林的居民能够感受到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衬托等手法以及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物质来反应居民的精神需要,利用设计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1.1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受到包括地域差异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都影响了园林设计的产生,居民的审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园林景观设计师不断将不同的文化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推动园林和我国文化的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逐渐呈现出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统一结合。在现如今园林设计中仍然要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设计师应当兼顾风景园林的现代性和历史性,这也是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1.2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初目的是贴近人的生活,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然后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艺术气息和居民的审美,这在新时期十分符合居民的精神需要。但是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园林设计不能单纯地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是应当贴近实际,保证园林具有实用性,否则整个园林工程就会大打折扣。在园林设计中,可通过合理布置园林布局、植物等来提升园林的效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让居民的生活中充满艺术,满足居民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喧嚣的都市中为居民提供一处休憩的场所。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

2.1多样化理念的应用。设计师应当强化板块规划,科学布局风景园林。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方面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多元化的泰式促使当下的人们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景景观,为此,设计师就要将多元化的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风景特色合理进行布局和规划设计,确定表达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

2.2加强细节设计。细节决定了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水平和质量。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细节能够展现人性化需求,可以提升园林设计的水平。为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细节提供重视,采取精细化的设计方法。例如居民在游览风景中有最短路线需求,那么可以设计短路径的园林道路,引导游客的游览顺序。在坚持时代性和历史性统一的前提下应当加大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之美,营造幽静的氛围;还可以利用灯光亮度、色彩等营造景观园林氛围,尽量保证道路灯光的柔和,避免强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另外,锻炼场所是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必备环节,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身体锻炼。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体现每一个细节的人性化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将其深入到具体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

2.3贯彻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那么人的需要才是设计的根本,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不可以脱离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也就是说园林设计应当遵从城市规划设计这个大的.主体。城市规划中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设计师应当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避免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标注出在园林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并能够对人性化的理念加以利用,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人性化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温馨的一面。

3.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创设自然环境。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居民的生活步伐在逐渐加快,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居民渴望亲近自然,园林设计恰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这一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多了解当地居民的需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园林。通过对人们的居住要求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人们想要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那么作为设计者,就应该对自然的设计方法进行学习,丰富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多考虑相关的要素,在城市里,设计出原始的自然环境。

3.2加强整体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为了保证在后期的规划设计中能够始终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再最初编制大纲,确定设计的方向,然后以此为主线不断添加内容,通过细节规划出整个风景园林,营造不同的风格特色。我国的园林设计历史很长,我们可以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应用到我国的设计之中,我们还可以对古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应用到现代的园林设计中。

3.3尊重实际。在未来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是主要的理念,设计人员应当在规划前首先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场地情况,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充分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园林作品。

3.4坚持以人为本。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繁多,所需要考虑的内容和因素也比较多,不但要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还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的未来规划。在设计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人的沟通才能够真正地在风景园林中做到人性化设计。

结束语: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现代化发展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必然需求,通过人性化设计能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满足人贴近自然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性化理念的理解,有效地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梅芬.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6:129.

[2]崔昉.探析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体现[J].建设科技,2015,14:91-92.

作者:王家起 单位:沂南县园林管理处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居住区园林设计分析论文

2.园林设计论文

3.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分析的大学论文

4.园林设计的平面构成分析论文

5.高职院校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构建论文

6.巴普洛夫园林设计论文

7.园林设计中的简约风格论文

8.介绍中国风景演讲稿

9.中国论文

10.案例分析论文

下载word文档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