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2022-05-30 08:12: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Iff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欢迎阅读与收藏。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篇1: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内容】

淡烟横,层雾敛。

胜概分雄占。

月下鸣榔,风急怒涛豋。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

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

历历数、西州更点。

【鉴赏】:

作者以寥寥七十余字,将夜登北固亭的所见、所闻、所为和所想刻划出来,直抒胸臆,堪称上品。

词人夜登北固山,正值层雾逐渐敛尽的时候,天边淡烟一抹,作者首先想到的,是这里乃是英雄豪杰争雄之地。此时恰有渔人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这是多少文人吟咏过的悠闲、超脱的声音,然而作者在听到鸣榔的同时,却更深切地感到了急风掀起的怒涛。“关河”以下三句先说国家蒙耻,再说个人困顿,正是万般不得意的窘境。这种描写,使“不堪临鉴”的`含义变得极为深广。“极目万里沙场”承“关河无限清愁”,说极目所见,已成战场。“事业频看剑”承“正霜鬓、秋风尘染”,既表示功业未成却已双鬓如霜,又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两句回到眼前,慨叹长江至今仍是阻隔南北的天堑。最后四句说一重重的城门都关闭了,除了远处楼上渺茫的歌声之外,到处是一片死寂,唯有西州更点,清晰可闻。在这里,词人通过写歌声,写更点将那种孤寂、凄清的感觉渲染得更为传神。由此,情与景的交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首词中,作者另辟蹊径,不管是情景、事件,还是感触,出现在作者笔下时,都只剩下了最关键的一些片断,词中虽没有交代这些意象的前因后果,但读者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读者想象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的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浓缩了最广的内涵。

篇2: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鉴赏及译文

宋代: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篇3: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鉴赏及译文

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这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月光下,风吹得江面怒涛汹涌,时而传来阵阵打鱼人的“鸣榔”声,无限美好山河却让人顿感凄凉的愁闷情绪,秋天的风尘又让两鬓雪白。

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北边那曾经的万里疆场,事业未成却只能频频看剑。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天堑把神州南北分开。夜深人静,倚楼倾听,传来的不知谁在弹弄新作的乐曲和西州的更鼓之声。

篇4: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鉴赏及译文

胜概分雄占: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

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

风急怒涛飐(zhǎn):指急风吹得怒涛汹涌

关河:即关山河川。

临鉴:对镜。“鉴”即照。

霜鬓:指两鬓雪白。

漫:指随意的意思。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沙场:指战场。这里指北方中原国土。

事业:事情的成就;功业。这里指收复中原大业。

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

新声: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

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静。重城,指城墙。

西州:晋扬州刺史治所(今江苏江宁县西),《通鉴》胡三省注:“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

更点:指更鼓之声。

篇5: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鉴赏及译文

词题为北固亭。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形势险要。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历代诗人多喜登临吟咏,可见其为名胜之地。

“澹烟横,层雾敛”,开头写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联系下文“月下”句看,开头勾画的是江山月景图。可见诗人是月夜登北固亭的。“胜概分雄占”,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刘裕曾在此起兵北伐,孙权曾在此建都定国。“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在月光下,在万籁俱寂中,作者只不时地听到从江上传来的风涛声和打鱼人的.“鸣榔”声,急风吹得怒涛汹涌。这两句是对江上实景的描绘。面对眼前的景色,作者无限感慨地叹道:“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这里由上面的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及主观。这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这里一则是由于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因而举目生愁;再则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作者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用语显得苍凉而沉痛。

词的上片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换头处以“漫登临”一句承上启下。作者在秋天一个月夜,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久久流连忘返。紧接着作者作了回答:“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即登楼北望中原,都是作战的沙场,自己想要为国建功,所以频频地看着所带的宝剑。宝剑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了出来。“频看剑”这一细节描写,把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这时说自古到今,长江天堑把南北分开。这既是对千古兴亡事的慨叹,更是对眼前南北分裂的批判。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多少统治者凭借长江天堑,划江而治;而眼前偏安江左的南宋统治者正是把长江作为“天堑”,不思收复中原。“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倚楼聆听,居然听到还有人在“弄新声”,作者不禁感慨系之地问道,在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的情况下,还有人在“弄”新声。这里用语含蓄,耐人寻味,谈到这里,会自然地想起那“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想起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达官贵人。“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句是说夜深人静,西州城中敲更之声声声在耳,历历可数。这一结句是景语,但景语亦情语也。这一声声更点,敲击着作者的心,使他想得很多、很远、很深。

词只有七十余字,可是作者夜登北固山,既要写所见、所闻,又要写自己的所为和感想。而感慨,又包括国家兴亡、个人功业、昔日河山、而今霜鬓等。在这种情况下,再像常见的诗文那样,依据事物的一般逻辑,说清楚了一项内容再说另一项内容,就有很大的困难。于是作者另辟蹊径,不管是情景、事件,还是感触,出现在作者笔下时,都只剩下了最关键的一些片断,词中虽没有交代这些意象的前因后果,但可以想象。想象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的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浓缩了最广的内涵。比如“月下鸣榔”与“风急怒涛飐”的意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甚连贯的,但这两个镜头一个紧接一个地闪现在面前,就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绪来。再比如按照内容,下半阕可以分成这么四段:“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四组词句中就可以想到报效沙场的愿望,也可以想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或空老霜鬓的悲哀,甚至还可以通过英雄埋没和天堑废弃,把第一、二两组词句勾通起来。想像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发挥其最大的表达作用。

《祝英台近·北固亭》创作背景

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镇江时曾为辛弃疾座上客,并说:“稼轩有词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台近》两首记镇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即该词。

《祝英台近·北固亭》作者介绍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篇6:文言文练习: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珂①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登,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①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1)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分)

(2)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此词: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请简述两词的相同之处。(5分)

参考答案

(1)年华易逝鬓霜满头之愁,无处用武功业无成之愁,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之愁,朝廷偏安不思收复之愁。(一点1分,共4分)

(2)题材上都是登北固亭有感所作,内容上都写南宋中原沦陷期望收复故土,形象上都刻画了一个爱国报国关注民生的词人形象,情感上都抒发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风格上都豪壮悲凉。(一点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这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月光下,风吹得江面怒涛汹涌,时而传来阵阵打鱼人的鸣榔声,无限美好山河却让人顿感凄凉的愁闷情绪,秋天的风尘又让两鬓雪白。

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北边那曾经的万里疆场,事业未成却只能频频看剑。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天堑把神州南北分开。夜深人静,倚楼倾听,传来的不知谁在弹弄新作的乐曲和西州的更鼓之声。

赏析

《祝英台近北固亭》是南宋词人岳珂的作品。词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爱国志士对国势一蹶不振的悲叹和自己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但苦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全词写得沉郁而悲壮。词写景与抒情浑为一体。词中所写的风声、涛声、鸣榔声、更鼓声,构成了一部雄浑的交响曲。

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这里由上面的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及主观。这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这里一则是由于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因而举目生愁;再则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作者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用语显得苍凉而沉痛。

词的上片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篇7:祝英台近·北固亭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祝英台近·北固亭》是南宋词人岳珂的作品。词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爱国志士对国势一蹶不振的悲叹和自己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但苦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全词写得沉郁而悲壮。词写景与抒情浑为一体。词中所写的风声、涛声、鸣榔声、更鼓声,构成了一部雄浑的交响曲。

【原文】

篇8:祝英台近·北固亭词作鉴赏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⑴。月下鸣榔⑵,风急怒涛飐⑶,关河⑷无限清愁,不堪临鉴⑸。正霜鬓⑹、秋风尘染。

漫⑺登览。极目⑻万里沙场⑼,事业⑽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⑾。倚楼谁弄新声⑿,重城正掩⒀。历历数、西州⒁更点⒂。

【注释】

⑴胜概分雄占: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

⑵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

⑶风急怒涛飐(zhǎn):指急风吹得怒涛汹涌

⑷关河:即关山河川。

⑸临鉴:对镜。“鉴”即照。

⑹霜鬓:指两鬓雪白。

⑺漫:指随意的意思。

⑻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⑼沙场:指战场。这里指北方中原国土。

⑽事业:事情的成就;功业。这里指收复中原大业。

⑾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

⑿新声: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

⒀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静。重城,指城墙。

⒁西州:晋扬州刺史治所(今江苏江宁县西),《通鉴》胡三省注:“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

⒂更点:指更鼓之声。

【白话译文】

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这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月光下,风吹得江面怒涛汹涌,时而传来阵阵打鱼人的“鸣榔”声,无限美好山河却让人顿感凄凉的愁闷情绪,秋天的风尘又让两鬓雪白。

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北边那曾经的万里疆场,事业未成却只能频频看剑。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天堑把神州南北分开。夜深人静,倚楼倾听,传来的不知谁在弹弄新作的乐曲和西州的更鼓之声。

【创作背景】

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镇江时曾为辛弃疾座上客,并说:“稼轩有词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台近》两首记镇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即该词。

【赏析】

词题为北固亭。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形势险要。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历代诗人多喜登临吟咏,可见其为名胜之地。

“澹烟横,层雾敛”,开头写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联系下文“月下”句看,开头勾画的是江山月景图。可见诗人是月夜登北固亭的。“胜概分雄占”,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刘裕曾在此起兵北伐,孙权曾在此建都定国。“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在月光下,在万籁俱寂中,作者只不时地听到从江上传来的风涛声和打鱼人的“鸣榔”声,急风吹得怒涛汹涌。这两句是对江上实景的描绘。面对眼前的景色,作者无限感慨地叹道:“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这里由上面的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及主观。这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这里一则是由于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因而举目生愁;再则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作者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用语显得苍凉而沉痛。

词的上片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换头处以“漫登临”一句承上启下。作者在秋天一个月夜,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久久流连忘返。紧接着作者作了回答:“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即登楼北望中原,都是作战的沙场,自己想要为国建功,所以频频地看着所带的宝剑。宝剑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了出来。“频看剑”这一细节描写,把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这时说自古到今,长江天堑把南北分开。这既是对千古兴亡事的慨叹,更是对眼前南北分裂的批判。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多少统治者凭借长江天堑,划江而治;而眼前偏安江左的南宋统治者正是把长江作为“天堑”,不思收复中原。“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倚楼聆听,居然听到还有人在“弄新声”,作者不禁感慨系之地问道,在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的.情况下,还有人在“弄”新声。这里用语含蓄,耐人寻味,谈到这里,会自然地想起那“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想起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达官贵人。“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句是说夜深人静,西州城中敲更之声声声在耳,历历可数。这一结句是景语,但景语亦情语也。这一声声更点,敲击着作者的心,使他想得很多、很远、很深。

词只有七十余字,可是作者夜登北固山,既要写所见、所闻,又要写自己的所为和感想。而感慨,又包括国家兴亡、个人功业、昔日河山、而今霜鬓等。在这种情况下,再像常见的诗文那样,依据事物的一般逻辑,说清楚了一项内容再说另一项内容,就有很大的困难。于是作者另辟蹊径,不管是情景、事件,还是感触,出现在作者笔下时,都只剩下了最关键的一些片断,词中虽没有交代这些意象的前因后果,但可以想象。想象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的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浓缩了最广的内涵。比如“月下鸣榔”与“风急怒涛飐”的意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甚连贯的,但这两个镜头一个紧接一个地闪现在面前,就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绪来。再比如按照内容,下半阕可以分成这么四段:“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四组词句中就可以想到报效沙场的愿望,也可以想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或空老霜鬓的悲哀,甚至还可以通过英雄埋没和天堑废弃,把第一、二两组词句勾通起来。想像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发挥其最大的表达作用。

名家点评

此词感慨忠愤,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杨慎《词品》卷五)

【作者介绍】

岳珂(1183—?)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出知嘉兴。嘉定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嘉定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卒于淳祐元年后。生平事迹散见所著《宝真斋法书赞》、《桯史》、《玉楮集》、《愧郯录》等。《全宋词》辑其词八首。

篇9:祝英台近,祝英台近岳珂,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祝英台近,祝英台近岳珂,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诗词大全

祝英台近

作者:岳珂  朝代:宋  体裁:词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Q。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篇10:祝英台近,祝英台近岳珂,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祝英台近,祝英台近岳珂,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诗词大全

祝英台近

作者:岳珂  朝代:宋  体裁:词   瓮城高,盘径近。十里笋舆稳。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又总被、长江流尽。倩谁问。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正愁尽、河山双鬓。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相关文章:

1.祝英台/祝英台近,祝英台/祝英台近丘??,祝英台/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

2.登北固楼诗

3.《祝英台近·上元》诗词及赏析

4.祝英台近除夜立春阅读答案

5.祝英台/祝英台近,祝英台/祝英台近吕渭老,祝英台/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设计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9.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祝英台近,祝英台近张元干,祝英台近的意思,祝英台近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