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组织生活会从封闭改开放

组织生活会从封闭改开放

2023-03-31 08:01: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悯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组织生活会从封闭改开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组织生活会从封闭改开放,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组织生活会从封闭改开放

篇1:亮点:教师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

亮点:教师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教育报     2001-12-28     记者 储召生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一旦你成了一名教师,你似乎就必须终身从事这一职业,社会上的种种其他职位的招聘,也会很自觉地把你排除在外;同时,社会上有些希望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却又往往因为“专业不对口”而被拒之门外。,伴随着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教师职业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

打破教师的终身制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特别是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年代,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学校对教师流动作了种种政策上的限制。20,北京市教委做出决定,对城八区新接收的大学毕业生实行聘任制,同时在部分中小学试行聘任制。这就意味着多年来形成的教师职业终身制被彻底打破。

其实,无论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上看,还是从学校的经济效益来看,实行教师聘任制都是大势所趋。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就已明确规定,“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应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聘任制是建立在学校和教师双方自愿互利基础上的契约合同关系,不仅为学校实现教师资源的最优配置提供了条件,也更好地尊重了教师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学校原有教师136人,实行聘任制后,有9名教师转岗,同时又从校外引进了7名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这种“能进能出”制度的建立,使这所学校的教师真正有了危机意识,学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优秀教师的收入也增加了。

不是谁都可以当教师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发展,过去并不被看好的教师职业,这几年却变得越来越吃香了。底,广州市出现了1个教师职位60个人竞争的局面。春,北京市举行的面向社会的首次中小学人才交流会,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当地一家报纸报道的题目就叫《你也可以当教师》。这种“喜人”的局面同样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忧虑。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教授叶澜就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争教位的人究竟是为何而来?其中真的都是优秀人才?教师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优秀人才?

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的教师队伍成分比较复杂,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目前教师队伍不稳定,待遇难以落实,素质难以提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小学教师中具有中师、高中毕业学历的只占47%,初中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0.6%,高中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只占50.8%。另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同样令人担心。据江苏某县级市中小学的调查,发现该市各类滥竽充数和有其名无其人、顶编开饷的教师多达1000余人,约占该市教师总数的10%。造成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没有法定的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学历和教学能力等没有法定的条件。

2001年1月,新世纪的朝阳刚刚露出地平线,教育部便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这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正式启动。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依法建设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的前提;是把住教师队伍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措施;是形成开放式教师培养体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途径;是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推动教育人事改革的基础。

校长和行政级别说再见

1985年我国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提出了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机关级别挂靠的办法。如北京市重点中学的校长为正处级,区重点中学的校长为副处级,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校长为科级等。这种中小学校长套用行政机关级别的办法,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地方教育局业务科室的科长,往往很难领导省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学校间级别的差异导致了校长待遇的不同,往往会挫伤级别低的校长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校间的干部交流;因为处于同一级别,县教育局竟没有对县一中校长的任命权,等等。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套用行政级别管理校长的办法,越来越影响到中小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

2001年1月,上海市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这种新的管理办法取消了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校长职务等级评定和岗位要求,逐步建立起学校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我国其他地区如江西省南昌市、辽宁省大连市等,也开始了“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的试点。校长职级制的推行,将有利于校长全面告别“官本位”,促进校长向“学者型”、“专家型”角色转换,形成“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更多的“名校”和“名校长”涌现出来。

篇2:三网融合需开放 广电难改垄断封闭风

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综合方案,这标志着三网融合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但是三网融合方案并没有因此快速得以实施,原因是电信和广电之间就内容管辖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而且广电还叫停了很多城市电信运营商所做的IPTV实验,理由是内容必须要广电来监管。两大运营商打的不可开交,大大拖延了三网融合的进度。

到了6月份,据说国家相关领导拍板,定下了三网融合方案,要求电信和广电双向进入,同时广电负责内容管辖,而电信可以参与传播和收费等环节。广电还下发了三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全给了自己旗下的企业,歌华、CNTV、上文广,其他所有电视企业要想做互联网电视必须要用这三家的内容,否则不得私自上马互联网电视。现在虽然定下了三网融合方案,也开始让城市报名参加第一批试点,广电也争得了自己的内容管辖权,也能够发展广电宽带。

但是三网融合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广电,原因有三:

第一,广电管内容,一直不合格。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电视购物更是没有严厉的监管政策,导致很多卫视都成了骗子们的帮凶。手机、减肥、药品、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垃圾产品充斥电视台,有人说广告里面插播电视剧。就这种监管的力度和水平,不知道如何在三网融合时代监管内容?也不知道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上是不是也成了广告里面插播节目?

第二,官僚的态度,怎么能做好互联网?互联网是开放的,是创新的,是激情的,

三网融合,也就是广电要进军互联网。但是一直处于官僚主义状态下的,垄断的广电能否适应这种开放?去广电缴数字电视费,竟然停车场不允许用户的车辆进入,只能放在马路边,停车场空着都不让进入。广电总局进出的员工车辆都是10多万以上的轿车,足以看出广电员工真的很富有。电信运营商也从官僚走过来,毕竟三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对客户也比较人性化,不那么官僚主义,门前也设置了很多免费停车位,服务态度也非常不错。广电的官僚主义,怎么适应三网融合的需要?

第三,无人才无创新。数字电视已经实施了很久,可惜那糟糕的页面真的不像是一家拥有5.6亿用户的企业所做的网站。操控体验极差,速度也慢的要死。原因其实很简单,广电一家独大,无人竞争,做好做坏用户都要用。而且广电招聘都是内部招聘,关系户颇多,谁要是能进广电工作,那会让同学们羡慕的流口水!无人才如何发展三网融合,如何做内容?如何升级网络和终端?

广电已经习惯了垄断和封闭,三网融合就是要开放和共赢,广电很难放弃垄断和封闭的习惯,这无疑大大阻碍三网融合的发展。而且广电害怕开放,从不停的阻挠三网融合,不停的发放牌照就能看出广电的心虚。所以三网融合最大的障碍是广电,他们真的让我们很不放心!

篇3:天猫双十一阿里从开放走向封闭京东相反

2015天猫双十一阿里从开放走向封闭京东相反

“我(马云)听见有公司说招两万快递人员,他是做电子商务的,我是挺为他着急的,我觉得这样的是要死的。必须让社会上其他人活好,帮你服务的活好。如果服务的不好,你可以请进更好的。”两年前央视对话,马云是如此评价竞争对手京东的,一句话,京东太封闭,不符合新商业文明精神。

两年过后,京东没死还上市了。然后虽然阿里巴巴自己没有养物流员工,但2013年18.57亿投资擅长家电物流的日日顺,为了支撑天猫商超用户体验,又投资了万象物流,在2015年斥100亿巨额资金投资了圆通完善阿里的物流渠道下沉计划。

一个月前东哥写过一篇文章《阿里越做越重“自营化”,京东却越做越轻“平台化”》。而阿里加大最后一公里物流直接投资,加强业务环节控制,“自营化”比较典型的现象。阿里和京东模式有很大的差别,但更大的差别还是微信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

一、分析两种电商模式,聚合是当下主流,但去中心化不可阻挡

二、“京腾计划”,京东从封闭走向开放

三、“天猫双十一”,阿里从开放走向封闭

一、聚合模式和去中心化模式的争论

两年前东哥写过一篇看似异想天开的文章《2015年,阿里腾讯京东三分天下》。两年后的情况,是不是如此,阿里的人比东哥清楚。京东年交易额逼近6000亿元,而微信去中心化电商被阿里多次封杀,严禁卖家通过微信固化会员粉丝。

媒体报道的电商模式有很多,C2C模式,B2C模式,B2B2C模式,O2O模式,还有阿里希望主导的C2B模式,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解这些没有意义的概念。概念有很多,围绕着用户需求和品牌需求两个角度,核心就只有两种模式。

聚合模式,在这里找到一切

忠于渠道的聚合模式,简单解释就是聚合流量,聚合品牌(商品),一站式购物体验。从用户角度,在这里比较品牌,比较价格,比较服务,然后选择满意自己的品牌。在聚合这种模式下,品牌是被绑架的。在电商的时候,信息高度对称,方便用户对比,所以就尤其变得极端。当然同样是聚合模式,还分弱控制的淘宝平台模式,和强控制的京东模式。

淘宝天猫平台模式,能够对应的就是传统线下就是集贸市场,百货公司。消费者在这里有无穷多的商品和无穷多的商户可供选择,商户能够自主管理销售商品。这种模式下用户选择无穷多,问题在于既有可能挑到高性价比的,也有可能挑到假冒伪劣产品,体验也非常差的商户。商户做好一个爆品可能一夜暴富,也有可能因为对赌错误,库存失控,倾家荡产。

淘宝平台本身不买货卖货,只提供交易平台和工具,从中间收取费用和佣金。不一样的是,因为货架无限,所以淘宝,天猫能够装的品类,品牌要无限丰富得多,而且还没有高昂的房地产租金成本。

京东当当零售模式,能够对应到传统线下的就是苏宁,沃尔玛、新华书店等等。京东通过大规模的自建仓储物流,消费者在这里享有有保证的商品和配送退货服务,而商户只负责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然后销售,仓储物流的事情就交给京东处理。这种模式下,无论是商户卖货,还是用户购物都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零售商主要通过规模效应,强化对上游议价能力提高毛利润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实现盈利。不一样的是,京东要比传统零售商的SKU要丰富的多,沃尔玛最大的卖场也就5万SKU,而京东同步销售的自营SKU就有200多万,平台SKU2000多万。传统零售的流量过于分散难以变现,而京东自营聚合了流量用户,可以做开放平台,可以赚取广告收入。

去中心化模式,品牌活的更好才能更好的服务用户

忠于品牌的去中心化模式,简单解释就是不聚合流量,也不聚合品牌,不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以品牌利益为出发点为核心的模式。在传统零售就是不依附于商场的品牌自营店,在线零售就是官网了。在传统零售当中,格力、海尔,还有大量传统服装品牌,为了不被渠道绑架,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在各大渠道之外,开了大量的品牌自营店。所以如果认真分析这几十年中国的品牌,有自己渠道的显然要比没有自己渠道的要强太多了,其中格力最为典型。

在线零售体现的方式就是独立的品牌B2C网站,APP,在美国Gap,Zara这些传统品牌的官网都卖的不错。几年前出淘的'品牌基本都挂了,而烧钱的传统品牌大有人在,却基本也没有官网做起来的品牌。直到有了微信公众服务号的出现,微信微店的出现。几天前发布会上,杰克琼斯说2014年半年时间在微信微店卖了2亿多,应该算是一个奇迹。现在微店模式越来越成为品牌的主流认识,而不是去浪费钱去做了没有人看的官网和APP。

聚合模式很好,但去中心化也越来越重要

那么到底是聚合模式好,还是去中心化模式好,惯性思考当然是聚合模式好,因为聚合模式以用户利益为出发点,让用户选择更具有性价比的品牌商品。实则不然,聚合模式中间渠道商还要雁过拔毛一道,渠道成本基本占到了10-30个点。而去中心化模式下,品牌直接面对用户,这些钱既可以给用户让利,也可以留下来发展品牌。除了体验上不是那么便利,实际上更有利于消费者。

电商的聚合模式下对品牌还有三大伤害。首先高度对称信息下,价格越打越低,没有足够高的毛利润率空间发展品牌。其次为了获取更好的流量位子,竞价获取流量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最后品牌想避免恶性竞争,商品创新和运营创新,又不能得到保护,模仿抄袭者太多。绝大部分商户品牌都会陷入恶性价格战漩涡不能自拔,尤其是纯开放式又不加以规则限制的淘宝模式下。卖家为什么不惜代价的出淘,也就不奇怪了。不赚钱总得想其它出路。

目前以微信微店的开店和传统做官网、APP比门槛低得多,成本也很低,运营也非常简单,有很多人直接用微信个人好加粉丝做朋友圈电商了。但问题也比较棘手,没流量,会员管理的订单不能满足规模化增长需求,另外打通线下门店,没有物流解决方案实现闭环。所以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京腾计划”了!

二、“京腾计划”,京东从封闭到开放

“京腾计划”就是“开放计划”,两个大背景环境

年前有不少文章,也有不少淘宝大卖家朋友聊到了,有淘宝,中国经济就不会转型成功,淘宝属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模式,中国品牌都会被作死掉。话有一些极端,但的确凸显了当下品牌在电商平台运营难处。京腾计划当然有很强的针对天猫双十一的意味,但肯定远远不止是针对双十一。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基于电商去中心化趋势下的,扶持品牌计划。

“京腾计划”的第二个大背景环境就是传统线下的大规模在线化,餐饮在线化,传统零售(服装百货、商超、便利店)在线化,医院事业单位在线化,等等。所有这些在线化,基本都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展开的。当然其中很多服务,直接通过微信交互可以实现,但零售部分如何获取流量规模化,如何闭环却是一个头大的问题

“京腾计划”如何实施,裂变效应,闭环体验

去中心化说起来好听,微店的故事看上去也很美好,但没有流量,然并卵。所以东哥以为这一次京东腾讯联手,账户打通统一,两家联手给品牌店铺直接导如海量的流量。当然京腾数据共享,品牌也可以直接购买精准的流量。更牛逼的招数就是社交流量,举个可能的案例,用户购买了大朴的毛巾,特别好用,品牌还附赠50券可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或者群,这样激发口碑营销更多用户购买。这种裂变效应是非常惊人的,每个在微信群里见识过滴滴打车券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社交流量和购物流量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微信上有很多线下门店做了公众号,也拉了很多门店的客户关注,但大多只能发发门店的广告促销信息,并不能做闭环交易。因为用户下单后,订单根本没有办法及时送给消费者。在“京腾计划”公布现场,杰克琼斯大老板谈到了目前有十个城市实现了同城当日达。东哥揣测十有八九,用的就是京东到家的社会化物流解决方案。目前京东到家的主要还是配送商超便利店、蛋糕、餐饮之类的,当然扩展到服装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所以京东作为腾讯最核心的战略合作伙伴,会成为微信中心化电商里面最大的底层供应链物流支付解决服务商之一,进而也推动京东物流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总而言之,“京腾计划”与以往大型平台组织一堆货,再采购海量流量销售的玩法是有着根本性差别的!

三、越来越封闭的“天猫双十一”,阿里逆行

今年天猫双十一会非常有意思,有意思不在于请冯小刚搞阿里双十一晚会,购物节搞成了娱乐狂欢夜。有意思的在于今年终于有一个同等量级的玩家要打擂台戏了。比整体交易额,京东差不多是阿里的六分之一,又在阿里主会场和阿里斗的确还是很难的。但是今年腾讯决定背后全力扶持京东,所以双十一就变成了阿里和京腾之间的终极对决。

阿里双十一操盘手玩法关键词“排它”封闭化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阿里是一个非常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大生态。阿里不会什么都做,阿里人也很愿意分享,再加上马云又到处演讲宣扬阿里的公平,平等、开放和共享精神。但实际中的阿里与这些精神越来越远,应该是越来越封闭了。

品牌排它,控制货品。最近半年就签了数千家服装品牌独家排它协议,只允许在阿里卖,尤其是不能到京东卖,而且还必须得价格最低。双十一的时候,就更多了,逼着供应商二选一站队。和几个大卖家沟通了一下,今年比往年更加严重了。不签文字协议,天天口头“逼供”,让卖家做出承诺。

控制货品之后,就是买断流量了。因为双十一是全网网购的高峰,除了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数百家垂直电商一样也会做大促,在所有媒体投放广告,流量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当然了阿里不差钱,凡事能够排它买断的,通通买断,尤其是和阿里有投资关系的。

这种玩法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为了保证天猫双十一搞800亿,通过逼着站队手段,尽可能做到那天就只有天猫有好货可卖,然后把其它家的店门入口强行关掉。尽管供应商怨声载道,也无用,我的地盘我做主,真是尽显主场流氓本色!置商户卖家利益于不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双十一”硝烟弥漫 阿里苏宁银泰强攻京东根据地

最后,双十一转折点,阿里京东分道扬镳!

央视对话两年后,封闭的京东联合腾讯大搞去中心化开放,全面支持品牌商,共享全渠道,共享自己的数据,共享所有流量,共享京东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而开放的阿里却选择了,排它协议,数据接口限制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封闭,不管商户赚不赚钱,想着的是如何牢牢的把品牌绑死在阿里身上。阿里用开放打败了竞争对手,这一次却选择了封闭。

马云现在不知道是否有种感觉,阿里越来越封闭了,一点都不符合新商业文明的趋势呢?这一次,阿里站在了电商去中心化大趋势的对立面,站在了卖家商户利益的对立面。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2015天猫“双十一”交易额再破纪录

2.2015天猫双十一12分钟成交超百亿【最新】

3.2015天猫双十一晚会直播【最新】

4.2015淘宝天猫双十一全天交易额(官方数据)

5.2015天猫双十一不足13分钟成交破百亿

6.2015天猫、淘宝双十一数据直播:12分28秒破百亿

7.2015天猫双十一18秒交易额超1亿(热点)

【组织生活会从封闭改开放】相关文章:

1.组织生活会自查自改报告

2.中班数学:区分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

3.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开放图形、封闭图形》

4.专项组织生活会

5.组织生活会议题

6.组织生活会自我批评

7.组织生活会记录

8.柳州市组织生活会

9.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

10.社区组织生活会

下载word文档
《组织生活会从封闭改开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