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玄都观桃花有感
“abexel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读玄都观桃花有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读玄都观桃花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读玄都观桃花有感
今人热衷于养生,以期活健康,活得长久!所以,养生节目热播,养生专家泛滥。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去研读古代一些诗人的生活,也会发现一些养生秘笈。比如同为中唐诗人,刘禹锡比柳宗元长一岁,两人同榜进士,同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仕途遭遇相似,一同被贬谪南方。但刘禹锡寿长71岁,柳宗元47岁。除了生物遗传因素,在对代贬谪及人生磨难上,刘禹锡要比柳宗元要豁达,要通达。
眼前这首《游玄都观》,就是刘禹锡用辛辣的笔触讽刺“痛骂”那些迫害他的政敌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首诗的另一个题目“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看出一些端倪:诗人写这首诗时应该是从被贬之地回到京城,借看众人看桃花这件事来讽刺那些权贵及攀附权贵之人。
首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春满皇都,百花争艳,路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风吹拂面,缘何?“无人不道看花回”,原来那么多人,奔波如此,尘土飞扬,竟是因为争相去看桃花。“无人”直言人多,“不道”将观花之人满意之情,炫耀之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三四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字面意思是说,你们看到的花,你们炫耀的桃花,都是在我离开京城后,才栽上的。这里诗人用隐喻的手法,暗指这些后栽的桃花,就是我被贬之后才上位的政敌。
事实上,这首诗一经传唱,那些权贵自然能解得其中滋味,所以诗人再度被贬。只不过这一切都在诗人预料之中,所以他才会坦然处之。相比之下,柳宗元在这方面,却缺乏一种中通圆润之风,他在人生低谷时,有《江雪》诗作,但意境要相对封闭,过于孤高,难以与现实相同。
相反,刘禹锡在贬所,在处理好政务之余,能够深入民间,广采民风写下了很多颇具民歌风采的诗作,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其代表作,由此可见,刘禹锡能在逆境中很好地释放自己,进而促进自己在另一个层面成长。这或许他虽遭受多次贬谪,依旧能够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既有情趣,又富有哲理诗句的原因,更是其得以长寿的一个因子吧。
篇2:玄都观桃花,玄都观桃花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的意思,玄都观桃花赏析
玄都观桃花,玄都观桃花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的意思,玄都观桃花赏析 -诗词大全
玄都观桃花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篇3: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的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的全诗翻译赏析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⑴,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⑵,尽是刘郎去后栽⑶。
注释
⑴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⑵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⑶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会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作者在《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前小序中追述这次被贬途中和柳宗元作别事,说是在“元和乙未”年,也就是公元8(元和十年)。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在作品里把玄都观的千株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因此作品一起笔便暗示了新贵声势显赫,满朝趋奉的情景;后面两句则讽刺他们是作者离开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发户,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作品名曰《玄都观桃花》,可诗人开篇却并未写桃花,而是极力渲染京城大街小巷喧闹的场面,写观花归来的人,用意何在?“紫陌红尘拂面来”,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喧闹不堪,尘土飞扬,这是去玄都观看花的人闹得吗?不是。那又是谁呢?作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读者去想,想其中暗喻的那些依靠阿谀奉承起家的新权贵们,是那些人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烟尘扑面。再看看“无人不道看花回”。在这里,诗人写“看花”,没有去,只写了回,并且是“无人不道”,这四个字巧妙地再现了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这流露于外的.心情、神态,有看花的真实感受,更应该有攀附权贵的奸佞小人的洋洋自得。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为玄都观里的上千棵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后才栽种的。但是,这只是表面,不是诗人要表露的本质所在。诗句蕴含的深刻意义在于告诉人们:那些新贵们都是“我”被贬离开京城之后靠阿谀献媚攀爬上高位来的,根本不值得一观。借题发挥,讽刺那些政治暴发户,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大的鄙视和无情的讽刺。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紫陌之紫,指草木;红尘之红,指灰土。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炼。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篇4:《再游玄都观》阅读答案
诗人 刘禹锡朝代 唐诗体裁 七绝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1)苔:青苔。
(2)前度:前次。
[译文]玄都观偌大的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来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看题诗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
阅读答案
(1)开头两句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荒凉(萧索)。
(2)对政敌投以轻蔑的嘲笑,显示了自己不屈和乐观。
篇5:《再游玄都观》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人 刘禹锡朝代 唐诗体裁 七绝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1)苔:青苔。
(2)前度:前次。
[译文]玄都观偌大的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来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看题诗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阅读答案
(1)开头两句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荒凉(萧索)。
(2)对政敌投以轻蔑的嘲笑,显示了自己不屈和乐观。
其一:
元和十九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朗去后栽。
其二:
篇6:《再游玄都观》阅读答案及赏析
刘禹锡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为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太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1、从第二首诗的序可以看出,诗人的再次被贬可能与第一首诗歌的内容有关,请你试着分析一下,第一首诗为什么会触怒当时的当政者。
2、说一说第二首诗歌中“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所含的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1、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朗去后栽。”这一句触怒了当政者。诗人借玄都观新栽桃树比喻朝中新贵,你们这些人都是我被贬以后升迁的啊,显然含有讽刺轻蔑之意,包含讽刺当今圣上用人不当之意。
2、十四年过去了,当年的春风得意的新贵不在了,当年扶植这些新贵的当政者也不在了,而自己因一首“戏赠”被贬的命运也终于结束了,表达出诗人对命运的不甘与抗争。
赏析:
《再游玄都观》作于公元826年。这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刘禹锡重提旧事,再咏玄都,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玄都观的盛衰变化。
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沉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用反诘的句式把玄都观的今昔写足。玄都观里连“种桃道士”都不知哪儿去了,其荒凉破败到何等程度自然是可以相见的`了。因为第三句是无疑而问,所以第四句不作正面回答,没说种桃道士到底归何处了,而说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这两句虽然作了转折,但转折得一点也不突然,衔接得十分紧密,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作诗人的政敌武元衡等达官显宦们,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派。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让位于另外一些人,而“桃花净尽”四个字力透纸背,对武元衡等人进行了无情地鞭挞。桃花之所以净尽,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诗中流露着诗人满怀胜利的喜悦,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用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读玄都观桃花有感】相关文章:
1.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4.再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的意思,再游玄都观赏析
5.读雾都孤儿有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