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2023-05-29 08:57: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创造历史李宗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篇1: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十分开心,因为“小牛顿”科学社团组织我们参观了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我们社团的小团员和家长们,在王媛媛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位于合肥市地震监测中心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在那里我们学习到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我们小学生应对防震减灾的能力。

一进入科普馆,就有一位讲解员阿姨热情地带领着我们参观。首先我们来到序厅。在序厅的左方安置着一台张衡地动仪。它的形状很像一个酒坛,上面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都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还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据讲解员阿姨介绍,它是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创造的一项传世杰作,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候风地动仪。如有地震发生,面向地震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珠就会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据说当时曾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这比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我很好奇地一会摸摸地动仪的身体,一会摸摸它的龙头,听了讲解员的话,让我对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叹不已,内心由衷地佩服他们。

接着,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进入馆内,在时光隧道中,我看到了许多历史上记载的大地震,看见了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痛场景。随后我们来到了认识体验区。我先用虚拟翻书器了解了史书记载的地震知识,又参与了体验互动模型游戏,了解了地球版块、地震波、地壳、断层等基本知识。在地心之旅,我和几位好朋友还通过视频学习了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知识。

最让我兴奋和激动的还是地震体验屋的体验。我和同学们有序排队进入了体验屋,观看了教育视频。这时屋内突然漆黑一片,地面先上下起伏,后左右晃动,还伴随着电闪雷鸣。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让很多同学害怕地叫起来。结束之后,讲解员告诉我们,其实这只是模拟,真正的地震远比这猛烈得多,杀伤力更大。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避震姿势和避震空间,在危险来临时才有可能死里逃生。

随后调解员阿姨带着我们来到家庭防震演练厅,教会我们如何采取正确的应急避震措施。她告诉我们,地震发生时应保持镇定,就近避险,可暂时躲避在室内坚硬的家具下或内墙角处,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地方暂避。在地震停止后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开阔的地方。身体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避震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颈部、眼睛和口鼻,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或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书包等顶在头上。

最后我们来到了合肥市地形沙盘前。据讲解员阿姨介绍,虽然合肥市有9条断裂带,但合肥市发生地震的机率并不多,最大的一次地震为5.1级,5级以上的地震才会有破坏力。所以她告诉我们,不用杞人忧天,感到恐慌,更不要随意听信谣言。

此次参观,我们不仅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图像、模型,还亲自参与了互动模拟实验,亲身体验了地震体验屋和家庭模拟避震演练,使我们获益匪浅。我们不仅增长了防震减灾的知识,而且学会了应急避险的方法,提高了我们防震避震、应急自救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下次如果还有像这样的活动,我还会积极参加。

篇2: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们学校放电影,几个年级挤在一起,观看了一部短片——《地震逃生》。看过之后,感觉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本领。

这部短片共分为三个部分:震前准备,震中逃生,震后救援。在震前准备中,讲了学校这一方要多给学生讲怎么在地震中逃生的知识与方法,并且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地震来时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外还要不定时的对学校的建筑物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在震中逃生这部分,讲的是如果地震真的来了,我们学生不要慌乱,要迅速地有序地按老师的按排进行疏散;如果不能及时逃出去,要速度的躲到墙角或躲在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使自己能在地震中得到一点点生存的机会。在震后救援这部分,讲了学校要马上组织人与外界联系,并在安全地带清点人数,及时发现失踪学生,并通过问别的学生来确定失踪学生的大概位置;要求低年级学生不进行救援,高年级学生在安全地带附近进行救援,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在自救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安全逃离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离开,并进行登记……

通过看这部短片,我新收获了许多自救逃生的知识。平时老师在班上没少给我们讲安全知识,以前总认为我们是平原地带,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不愿听,可是在汶川地震后,我认识到了,这里虽是平原,可是也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如果真的发生了地震,没有这些知识,怎么能保证让自己从危险中逃离,让自己的生命不受伤害呢?

篇3: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难免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海啸等等。

刚刚我在绍兴科技馆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吧!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气力,当这股气力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发生急剧的破裂,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强烈振动,这就是地震。地震分为三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发生地震时要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和高大支撑物或悬挂物。一定不要在高楼附件狭窄的胡同里过,天桥下躲避地震,以免被倒下的建筑物砸伤。如埋在废墟里时,收音机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灾情,得到救援信息,黑暗中手电筒可以带给光亮和信心,吹哨子或敲击金属声音,可以传得更远,并有效节省体力。

地震是可怕的,但只要我们认真地了解它,也就不这么可怕了,再说现在的科学越来越先进了,加强各建筑物的防震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灾难远离我们吧!

现在我们四周,考卷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地质运动的结果,没有地球的运动变化,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美丽多彩的世界。

篇4: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这么远的5月汶川地震,那么近的1月杨桥4.8级地震,都在警示着地震离我们并不遥远。“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这是金社初中行政班子的高度共识。

继上学期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地震逃生疏散演练,12月15日,学校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优势资源,通过视频对全校师生普及了地震逃生及自救知识。视频中汶川地震山崩地裂的惨烈的情形,撕肝裂肺的悲怆场景,无不深深震憾着学生,在介绍地震逃生自救知识时,学生或专注地观看,或认真做着笔记。

会后的反馈,学生大都掌握了地震逃生及自救的相关知识,学校及时要求班主任在接下来的班会中要加大宣讲的力度,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记住,都会做。并且布置学生写观后感,交学校进行评选,以完成对知识的巩固。

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暑期该校校园加固工程业已完成,校园监控系统期初安装到位,严防学生乘坐无牌无证三车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次地震逃生及自救知识的普及,使全校师生掌握了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了应急疏散的程序。能快速、高效、有序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自救自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篇5: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

在5月12日我国“防灾减灾日”到来前夕, 5月9日上午,我们红星路小学科学社团的同学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带着好奇的心情和求知的欲望,来到了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馆。

刚到科普馆,同学们就被馆外巨大的地球仪吸引住了,大家不停地指这指那,都想来一趟世界之旅,一进馆,我们仿佛进入神奇的科学殿堂,首先便看到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同学们都围拢过来,地动仪很精美很神奇,古代就是用它来知道哪里发生了地震,右边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讲解员阿姨带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她介绍了我国发生的一些有记录的重大地震以及造成的灾害,有很多的展板和模型,在“地震的奥秘”展板前,我们通过手柄操作了解地震横波和纵波的传播方式及岩层的破坏,在地震多米诺橱窗展示了地震造成各种自然灾害的场景,还有现代监测地震的仪器、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视频,最神奇的是地震体验屋,同学们亲身感受五级地震,给我们强烈的震撼。

讲解员阿姨不停地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带来的灾害,平时预防要做哪些准备?地震来了怎么办?如何自救和互救,阿姨还用沙盘演示介绍合肥地区主要的断裂带以及曾经发生地震的区域,要求我们不要相信地震的谣言,要相信科学。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很多关于地震的知识,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科学面对,力争把灾害降到最低。

篇6:地震自救法宝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地震由于相对“频繁”,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自救法宝:

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时间很短,如果人身处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身处楼房,千万不要跳楼,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篇7:地震如何自救作文

这个学期,我的校本课程选修的是防灾自救课。一学期上下来,使我很有收获。这学期,我学会了如何用三角巾包扎各个部位,并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有所了解。我通过这些课程再加上自己的阅读了解到: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

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

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为此,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篇8:关于地震自救手册

关于地震自救手册

A、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B、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C、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D、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言,往哪儿跑的原则应该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

确认逃生通道还是过火通道:逃生时,一定要走逃生通道。高楼本身就是拔火罐,现在的高楼在设计时,有的设计了专门的过火通道,是用于疏通火情的,千万要分清楚。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是经过训练的,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E、假如你在矮楼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材料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稍胜之。地震发生后,住在砖混老楼里面的人应更主动地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一定要按顺序逃离:在汶川地震现场救援时发现,一些场所楼内的遇难者是在过道、楼梯或者屋门口附近。这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但是还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时,群体逃生时一定要按顺序逃离,前面的人为后面的人逃生留下时间。

低楼层也不能跳楼:住在一、二层楼,也不要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F、假如你在平房里

室内坠物最危险: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因为平房内空间狭窄,屋内东西多且放置多于高处,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逃出谨防断电线: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它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平房区电线零落,地震时火灾发生率特别高,尤其要防。

最大的危险是街道:平房胡同内路面狭窄,四处皆是自建房,倒塌的房屋可能把路面覆盖住了,逃生之路并不顺畅,此时能不能逃出去,就看命大不大了。

最不可取的行为: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G、假如你在学校里

课桌就是救命草:正在学校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有序撤离远离楼转角:震后要按照平时的逃生训练,在老师安排下有序向教室外面转移。撤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过。

操场最安全: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H、假如你在汽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I、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震后,公共场所一面漆黑,惊恐的嚎叫声四处而起。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这些地方要远离: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J、假如你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K、假如你在海边

越高越好、越远越好: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听到海啸警报的话,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往高处跑,越高越好。如果海啸时你在船上,那么就随船往深海走,因为海啸是越边上越危险。总之,要么往高处,要么往远处。

不同场所遭遇地震如何应对

在家中。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承重墙(注意避开外墙)。

在学校。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学生不撤出,室外学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

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气源,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空调、电扇、吊灯。如在高层注意不要下楼。

在电影院、体育馆和商场。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就近“蹲下,掩护、抓牢”。地震后听从指挥,有秩序撤离。

在车内。驾车远离立交桥、高楼,到开阔地,停车注意保持车距。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避免家人走失,照顾好老人和儿童。

地震救护知识

1.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极度衰弱及低血容量的患者要补充能量及扩充血容量,休克伤员取卧位,对伴有胸腹外伤者要迅速护送转至医疗单位。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呼吸心跳停止者,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重伤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及大出血、头痛、内脏受伤者应优先抢救。

4.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篇9:地震自救安全小常识

地震自救安全小常识分享

一、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二、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三、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四、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五、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地震的前兆

一、地下水异常

1、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2、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3、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4、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二、生物异常

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1、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2、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3、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三、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四、地声

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五、地光

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地震被埋压如何自救

地震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被埋压时不要慌张,尽量改善所处环境扩大生存空间。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被埋压时,尽量保存体力,不要哭喊,不要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也可以在节省体力的基础上,采用敲击水管或倒塌墙体的办法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篇10:地震自救小知识

1)学习地震知识

――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注意身边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2)室内防震措施

――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

――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

――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

――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

――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

有易燃易爆气体。

3)室外防震措施 第一文库网――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场地应就近、宽敞,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砖墙、路灯和变压器。

――发布临震预报的地区,应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在外期间注意卫生,防火,储备饮用水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4)准备一个防震包

――防震包应足够结实,内装食品、水、急救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因为是备用应急,所以应按保质期及时更换食品和水。另外,还应准备手电筒、收音机、小铁铲、钳子、改锥等工具,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时发挥作用,准备一哨子,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被埋地点。

面对地震 :古 训 “伏 而 待 定”

“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这是1556年华县大地震后一个叫秦可大的文人在《地震记》中总结的经验。他是说;当面临一次大地震时,人们往往来不及躲,最好就近寻个安全角落(如柜或`土炕的一侧),伏在地上,注意保护头部和脊柱,等待震动过去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简单说,就是伏而待定。 古人这个方法很有效,唐山大地震时也得到了验证。就是到现代化,如果您住在高层,来不及下楼,为减少室内悬挂物砸伤或碰伤,采取这种保持镇定就近避险的方法,仍不失为一种应急之策。

篇11:地震自救常识详细

地震自救常识详细

记住遇到地震时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篇12:地震自救知识科普

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街上行走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应这样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行驶的车辆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商店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自救知识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1]

三大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2]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3]

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防震自救儿歌编辑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披着被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水管边。幼儿园,学校里,两课桌间找安全。

挨着窗户塌得快,玻璃碎了扎小手。大震小震有间隔,抓紧时间到门口。抬头看看啥危险,不坐电梯下楼梯。小孩大人排成队,顺着右边有序走。

出了屋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万一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砖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时间。

伤口流血要按压,掐在上头不松手。全身疼痛不乱动,头要抬高背要挺。哼哼儿歌想爸妈,大手会把小手拉。

生命三角

流言:每次地震之后,一种名叫“生命三角救生法”的理论都会以各种形式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生命三角理论”认为: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的余地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如果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间的位置躲藏,就能获得最大的存活机会。

真相:“生命三角救生法”的倡导者是加拿大籍美国人道奇-库普(DougCopp),于2004年起在网上流传,其研究小组曾用爆炸模拟地震的方法测试过,但被指犯下一个严重错误。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的结论是:“生命三角救生法”所教导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你无法预知所谓的“生命三角”在哪里,而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先被飞来的各种杂物击伤。

【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1.唐山地震观后感600字

2.《自然灾害自救》观后感

3.学校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4.地震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措施

5.地震来了600字作文

6.自救知识作文

7.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直播观后感

8.自救的作文400字

9.《水灾的自救》教案

10.防火自救安全教育教案

下载word文档
《地震自救观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