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事迹心得精选
“扌斤十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事迹心得精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事迹心得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观后感心得精选
一次次讲述中,人们回望初心;一阵阵掌声里,人们见证蝶变。
7月3日,新华社播发消息,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他们的先进事迹。当晚9点,央视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播出发布仪式。
6月30日,时代楷模发布厅录制活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福建、宁夏两地设分会场。在现场的视频回望和亲历者讲述中,一张以山海为证,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接力长跑”画卷徐徐展开。
“你给我们搬到了平处,给点甜水吃一吃、平地坐一坐么?”二十几年前,时任福建省扶贫办主任的林月婵刚到宁夏,村民的小孩这样问她。
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二十几年前西海固的贫困景象在大屏幕上重现——这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仅300毫米左右,从小到大,孩子们喝到的水都是苦的。197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经过一番考察后,称以宁夏西吉、海原、固原为核心的一带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西海固的出路在哪里?这片土地上两百万人的出路在哪里?
大屏幕上的景象带领观众们缓缓跨越24年的悠长岁月。,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
前后11批183名挂职干部、多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24年前赴后继,久久为功,使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用一代人的时间,回答了西海固的历史之问。
林月婵先后40多次来到宁夏,“移民吊庄”、招商引资、援建学校……福建援宁的多个项目里,都有她的心血。在她的见证下,贺兰山下的一片戈壁滩上崛起了闽宁村,之后又变成了闽宁镇,6万名移民在那里开创出新的家园。当年想要口甜水喝的小孩,家里通了自来水,用上了抽水马桶。
在宁夏分会场,嘉宾刘昌富回忆起了这二十几年间生活经历的巨变。“我们刚从西吉县搬下来,没有地,非常穷,小孩子上学的两块五我都拿不出来。”刘昌富说,后来菌草扶贫工作队教他们种植蘑菇,说是“菌草之父”的科研成果。将信将疑的他将整个大棚的蘑菇卖完后,赚到了7000块钱,比过去一年赚的都多。今年,他种了8亩地的巨菌草,等到秋天就能赚上几万块钱。“以前怎么都不敢想,在家门口就能这么赚钱。”刘昌富说。
刘昌富口中的“菌草之父”林占熺当天出现在了北京的录制现场。
“参与闽宁协作的23年时间,有一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1995年10月2日我们成功种植了菌草以后进行测产——亩产鲜草12吨,是当地玉米产量的三倍。老百姓高兴得不得了,还当即编了个流传至今的顺口溜:‘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当地老百姓很多字都不会写,普通话都说不好,谁也没想到他还能说这些话。我们当时太欣慰了,和老百姓一起努力没有白费啊。”现场,林占熺一边展示老照片一边介绍。他的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已经77岁的林占熺,二十几年来频繁往返于福建、宁夏两地进行科技扶贫,不仅与宁夏贫困群众同住在窑洞里,手把手、面对面推广菌草种植技术,还天南海北地帮农民跑起菌菇销售。如今,宁夏已经遍地都是“致富草”,高峰时期,银川至上海飞机的货舱内,全部被戈壁滩上的蘑菇装满。
“林教授的讲述很平静,我们内心却很澎湃。”在福建分会场观看视频的基层干部陆小彬说,这是一部最生动的扶贫教材,让人深深地为闽宁两地山高水长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为宁夏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慨。
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故事在屏幕里重现。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干部李仲福把“家”搬到了西海固,他到宁夏挂职,妻子陈莹主动请缨赴宁夏支教,一同前去的还有年仅11岁的儿子。如今,李仲福推动建设的宁夏六盘山特产馆已在福州市多地开花,将宁夏特色农产品销得更远;陈莹牵线在固原市第五中学设立“船政班”,让更多贫困学生毕业就能找到工作;18岁揣着借来的3000元北上银川的福建人黄添进,如今已是宁夏著名企业家,他投资1亿多元建设一家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带动不少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画面飞跃,在一代一代人的协作努力下,如今的宁夏已经旧貌换新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末的58.12万人下降到底的1.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7%。,宁夏剩余的1个贫困县(西吉县)和1.88万贫困人口将如期脱贫退出。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生活改变,是一座座村庄的美丽蝶变。
屏幕上蓝天悠悠、人们笑容洋溢,屏幕下三地的观众频频鼓掌,为这场伟大的奇迹欢呼。
篇2: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
到贫困的地方去,与当地干部一起修筑入村入户的道路,点亮一盏盏路灯;为给土豆找出路,背着不同种类的西吉马铃薯样品,向各地推销;疫情防控期间,同孩子们相聚“空中课堂”,山海一“线”牵……24年来,福建援宁群体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以铁一般的意志与担当,为闽宁协作事业写下生动注脚。一个个倾尽全力、真诚奉献的身影,在岁月中清晰定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力量。
扶真贫、真扶贫,想在难处、帮在急处、扶在点上。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守望相助中,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科技专家、医生、教师、闽商等群体,激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勇气概和“敢拼会赢”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热情挥洒智慧心血,以行动扛起了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使命。“看到福建干部来,就知道又要有好事儿了”。来自基层群众的质朴话语,映照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卓越成效,更是对福建援宁群体的认可和褒奖。
“到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携手共圆小康梦,仍需我们加劲冲刺。坚持人民至上,葆有初心恒心,激发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的精气神,坚决为困难群众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先进事迹带来的深刻启示,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奋进姿态。
篇3: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事迹心得精选
一、全面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抉择
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即产生了富有和贫穷,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都摆脱不了贫困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贫困始终是一个严重困扰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包括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人口依然没有彻底消除。只有社会主义自从诞生之日起,便把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承认并着力解决贫困问题,实践充分证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站在世界全局和历史的高度,向全党、全国发出庄严承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打响扶贫攻坚战。
二、实施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不同于以往的粗放扶贫,不单单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慰问等一般帮扶,而是按照客观发展规律,提出明确时限、帮扶措施、标准要求,进行点对点帮扶,解决贫困问题,消除贫困人口。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由此不难看出,搞扶贫开发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实施精准扶贫,必然要求创新扶贫方式、统筹协调扶贫资源、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加强减贫交流合作、推进扶贫成果共创共享。也就是说,精准扶贫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对总书记的讲话深悟践行,为解决贫困问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抓好脱贫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三讲话一通报”中,可以看出,我们陕西去年在精准脱贫考核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后面,存在的三个问题中,每一项都有我们陕西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县又是去年全国检查的县区,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县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精准脱贫是一场政治仗,必须打赢,丝毫不能松懈。第二,在工作举措上,要再创新、再实在。必须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第三,我们在工作作风上要更实,不能大而化之,包就要真包,不能走过程,不是简单的到贫困户中看看、坐坐,而是要力戒形式主义。授人之鱼,必须授人以渔,要千方百计,增强贫困户的输血造血功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由帮着干、带着干变为自己干,真真正正摆脱贫困。
篇4: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9月,在党中央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和宁夏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同年10月,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组长。“要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概,同宁夏各族人民一起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做好对口扶贫协作工作,为实现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20世纪末在全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庄严承诺,为21世纪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强者之林,作出无愧于历史的突出贡献!”习近平同志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闽宁协作,一幅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壮丽历史画卷,由此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竭尽全力,对口帮扶,铮铮誓言,山海为证。24年来,一批批坚定不移跟党走、接续奋斗勇担当的福建省援宁群体从八闽大地向宁夏汇集,用奋斗定义时间,与宁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大力弘扬“接力攀登”精神,携手向贫困发起挑战,守望相助奔小康,刻写下浓墨重彩的共同记忆;用一个个奋进的身影,汇聚着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矢志不渝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深情嘱托,实现了对口帮扶由“输血”到“造血”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开创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作道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他们的事迹铸就感人至深的“闽宁情缘”。
躬身为桥战贫困
消除贫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19,“八七”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从“共同富裕”“两个大局”出发,将东南沿海10个较发达的省市与西部10个较贫困的省区“牵”在一起,实施东西扶贫协作,指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
历史的节点,福建省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成立了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为组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农办、计委、经贸委等19个省直机关为成员单位的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
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提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
截至底,共有11批184名援宁干部到宁夏挂职帮扶。宁夏也先后选派了19批366名干部到福建挂职锻炼学习,在长期的扶贫协作中,两省区干部增强了“为一个事业”的意识,强化了“尽同一种责任”的担当。
“移民吊庄”“坡改梯”“井窖建设”“劳务输出”“菌草推广”“招商引资”……翻开闽宁协作“大事记”,福建省扶贫办原主任林月婵被反复提及。
,肩负着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关于具体落实闽宁协作的任务,林月婵第一次踏上宁夏的土地。西海固深入骨髓的穷,让林月婵内心刺痛万分。
“回去向习近平同志汇报这边的情况,他指示,光政府行为还不够,只有把企业加进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月婵回忆,省里开会时,习近平专门请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贺国强,一起观看她拍回去的短片,当即决定每年无偿帮扶宁夏1500万元协助资金,各项工作加速推进:第一批福建赴宁夏山区8县的挂职干部抵达银川;宁夏山区90多名农村女青年到莆田新威电子公司上班……
一次塞上行,一生闽宁情。从那一刻起,直到退休,她先后到宁夏40多次。至今,林月婵手机中储存最多的号码,归属地都在宁夏。
第二批援宁挂职干部马国林,志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他请来技术人员,在黄土沟奋战了80天,在海原县甘城乡打出了第一口井,打开贫困之锁。第七批援宁挂职干部领队陈永共,协调有关部门建起了闽宁产业园,结束了西吉县没有工业的历史……
作为全面落实闽宁协作五项机制的践行者,福建援宁挂职干部躬身为桥,推进资源的互通,构筑交流的纽带,两省区20多个省级部门、80多个县级部门,101对乡镇、110对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在全国开创了先河。援建公路385公里,打井窖1.5万眼,修建高标准梯田22.9万亩,建设了160个闽宁示范村,资助贫困学生9万多名……
久久为功接力攀登
24年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在宁夏砥砺前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只是雪中送炭,更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从输血走向造血。“闽宁模式”将众多福建企业家引入宁夏。
20,福建籍侨商陈德启来到宁夏,看上贺兰山东麓这块10万亩的荒滩地。走时,他带上一把土去法国鉴定。半个月后,陈德启返回宁夏,一口气签下10万亩荒地,立志要在这里种出“世界上最好的酿酒葡萄”。他投资15亿元平整5万亩土地,栽种500万株防护林,种植2万亩有机酿酒葡萄,把戈壁变成了绿洲。并吸纳两三千名村民打工。
截至20底,已有5700家企业(商户)入驻宁夏,8万多福建人在宁从业,闽商企业在福建省开辟了一批宁夏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并帮助宁夏在福建建立7个劳务基地和3个劳务工作站,近5万人在福建就业,年均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
24载风雨,留在时光印记里的温暖回忆,当属福建援宁支医支教干部与西海固群众血浓于水的故事。
秋天,福州市十八中女教师李丹瞒着父母,告别刚刚工作了2年的学校,报名赴隆德县第二中学支教,担任初中历史老师。她一年走访学生家庭35人次,先后资助6名贫困学生,还积极奔走筹措,为学校募捐2万多元。
1月,支教期满回到福州十八中的李丹,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治疗期间,她依然牵挂资助的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吧。”这是李丹在病床上最后深情而永恒的馈赠。年仅27岁的李丹走了,但更多的“李丹”来了。24年来,1146名优秀教师和267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支教团的优秀学子到宁夏中小学支教。山里的孩子,从福建老师的身上,萌生了去看大海的心愿。援宁教师带来的,是比海更广阔的世界。
泉州市第一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割舍家中年幼的孩子以及年迈的父母,从东部沿海来到西部旱塬,扎根同心、倾囊相授,用智慧和爱心帮扶同心县人民医院建起了高标准重症监护室。根据他们的感人事迹改编的微电影《同心》,在全国和宁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大赛”中分获三等奖和一等奖。
苦水、风沙、遗传和缺医少药导致西海固群众胆结石、眼部胬肉、先天性心脏病等地方病高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拦路石。24年来,福建省先后派出近千名医疗专家和青年志愿者,援建妇幼保健院和各类医疗卫生院(所)323个,为数万名群众开展义诊和疑难杂症治疗。
24年来,闽宁两地不断拓展扶贫协作领域,由单一的经济合作发展为教育、医疗、文化等多领域合作,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
有一组数字,宁夏人始终铭记于心:福建先后为宁夏新(扩)建学校236所,资助贫困学生9万多名,援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等卫生项目323个,15名院士、36名高层次人才通过“福建院士宁夏行”活动,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解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难题。
当我们的目光穿越历史风云,追寻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留在宁夏的闪光足迹时,我们深深地为六盘山高闽江水长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为宁夏大地翻天覆地变化而感慨。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将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思想观念,将东部的经验、模式、思路,将无私奉献精神、责任和无垠大爱,将“爱拼才会赢”精神,播撒在宁夏大地,深刻影响并改变着这里人们的命运。
“你从八闽大地走来,
带着海风,
带着温暖,
几回回梦里回到六盘山,
闽宁情谊割不断………”
这曲流传在宁夏的新编花儿,道出了宁夏各族人民对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朴实感激之情。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历史不会忘记发生在闽宁两省区跨越时空的携手相伴。每个倾尽全力付出的身影,都在时空中清晰定格。
人们将永远铭记漫长岁月里两省区干部群众锲而不舍、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
篇5:《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精选
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职干部,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自1996年起扛起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将单向扶贫拓展到两省(区)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与宁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
7月3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其“时代楷模”称号。在福建,在宁夏,广大干部群众为他们的故事所感动,纷纷点赞,反响热烈。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不仅带来了项目、资金和技术,也带来了东部开放发展的理念和经验,成为连接闽宁两省区的桥梁和纽带,为宁夏的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宁夏人民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深情厚谊。”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梁积裕表示。
福建挂职干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常委赖有维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辛勤付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打赢一场场硬仗,为红寺堡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仅能吃苦,更“敢拼会赢”,“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创新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令广大干部群众叹服。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是闽宁协作重点帮扶的乡镇。近两年来,援宁工作组摸索菌草种植“利民村”新模式,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携手打造扶贫搬迁“福马村”新模式,助力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蹚出一条符合头营镇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他们用实践探索真知,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标杆、榜样。”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党委书记张世林说。
福建福州市琅岐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云福,长期负责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对口支援工作,探索出了“总馆+分馆、线下+线上、自营渠道+政策支持”的“宁货闽卖”消费扶贫模式。“行百里者半九十。对口协作需要两地干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地的劳务协作、消费扶贫,让扶贫效果得到深化并加固。”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滴滴辛劳的汗水,记录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无私奉献。对广大干部群众而言,这里边不仅有感动,更有鼓舞人心的强大动力。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曾先后与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石狮市、惠安县、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等县(市)结成帮扶对子,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3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等八大类项目91个。县长丁炜表示,“要学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敢拼、敢闯、锐意进取的精神,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一手抓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翻越‘脱贫路上六盘山’。”
“在深入学习了解‘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事迹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会把这份感动和力量注入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并传递给身边的人,把我们的扶贫车间办好,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扶贫车间负责人侯刚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窗口,闽宁镇将继续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有效投资,借助东部优质资源,巩固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做好社会兜底保障和民生改善,做好剩余22户111人的脱贫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干部赵超说。
“从东南沿海的福建到西北内陆的宁夏,尽管相隔千里,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不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为民情怀不变。”福建省莆田市扶贫办干部胡嘉钺说,当前闽宁协作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互帮互补互学,奋力推动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
篇6: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连日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在福建省内干部群众和援宁挂职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忠是福建省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他表示:“一批批援宁干部奔赴宁夏,与当地贫困群众同吃同住,一心扑在工作上,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为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勇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驻村一线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要以更大热情投入到扶贫事业中,继续带领村民探索产业发展道路,建设高优农业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造血式扶贫。”
11月,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干部李仲福从福州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担任副区长。挂职期间,李仲福积极协调福州市企业飞毛腿集团在原州区成立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原州分校,探索“助学带就业”的技能扶贫模式;在福州市协调建设宁夏六盘山特产馆,畅通当地农户销售渠道,实现稳定增收。
“过去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如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两地人民共同努力下,一方水土不但能够养活一方人,还能富起一方人,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李仲福说。
“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亲历者、参与者,援宁群体事迹让自己备感鼓舞。”先后10多次带领专家团队前往宁夏固原调研的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表示,科技助力固原“四个一”工程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两年多来,学校按照闽宁两地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协助固原探索山绿与民富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后,我将带领福建专家服务团,采取更加精准、有力、高效举措,服务好固原‘四个一’林草工程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以自身‘所能’补固原‘所需’,进一步选优配强各领域专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确保技术服务落实到位,积极拓展合作平台,探索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兰思仁说。
篇7: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心得感悟精选
近日,一张张“24年,感谢有你”的海报深情讲述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故事,“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传遍宁夏山川。
24年,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职干部,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是什么让深情绵延不断?循着一张张长图,倾听一个个故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在眼前慢慢展现,答案更加清晰。
他们是群体,带着同样的目标和使命,与宁夏人民同甘共苦,倾洒汗水、奉献心血的经历,相似得如同一个人。他们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的闽宁协作事业的坚定践行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接续奋斗者,是社会扶贫的创新发展先行者,是全球减贫治理中国智慧的积极探索者。共同的使命、凝聚的心血,集结成力,强大而深厚。
他们是个体,是一张张鲜活可见的面孔,是一个个在不同的岗位上留下的可敬可忆的事迹。林占熺,“菌草之父”,将福建的菌草种在了宁夏大地上;李丹,福建省第八批赴宁夏支教教师,罹患白血病去世,她帮扶过的女孩如今成了她的家人;赵志伟,福建省第四批援宁扶贫工作队领队,2年落实帮扶资金3587万元,通过劳务输入向福建输送3万人……一个个可触可及、可念可想的名字,传递出的感染力,可感而持久。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是时代楷模,是抬头仰望又触手可及的标杆。24年翻天覆地,我们听过他们铿锵有力的声音,见过他们努力工作的样子,更感受着他们充满真情的心跳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也许一句“感谢有你”过于朴素,可又有什么词语比这更能贴切地表达深情厚意?如今,感人的故事一直在传诵,动人的奇迹仍然在延续。记住他们的样子,学习他们的精神,一鼓作气缚住贫困苍龙,翻越贫困路上六盘山,这才是致敬和感谢的最好方式。
篇8: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心得感悟精选
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有一年半了,这短时间里,参加扶贫攻坚工作,让我有很深的感触, 农民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缺少资金,缺少技术。很多时候种植农作物,或者养殖家畜都只是凭借经验,当遇到连绵的雨季和一些病虫灾害的时候便束手无策,有的时候看着村民们,满怀希望的种下了烤烟,可是当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又让这一切大打折扣,或者直接让这些打水漂了,心里真的很难受,有时候也挺讨厌,为啥自己懂得不在多一点,能力不再强一点,不能为村民们做得更多一点,在这的时间越长,越希望能够风调雨顺,让农民们生活的容易一些,让收成再好一些,让农民手里的钱再多一些。
虽然肩上的担子还是很重,但是我们都不会退缩和惧怕,我们会迎难而上,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真正让扶贫成为造血式扶贫,在脱贫的同同时,帮助农民脱愚。
【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事迹心得精选】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