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伊人爱养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参观纪念馆观后感
在春天的阳光里,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同学来到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主题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活动,在那里回顾历史,瞻仰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缅怀革命领袖和先烈。
高大的烈士墙上,那一个个散发着光辉的名字,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了解到了毛主席的励志故事,更近的体会到了抗日的艰苦卓绝,革命的坚持不懈,也从那些照片诉说的历史中感受到红色之旅的意义。
老师的讲解更深刻的让我们认识到,永远不能忘记在战争中付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个个他:大义凛然的狼牙山五壮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东北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如果不是先烈们的付出和奉献,我们怎能在这里享受和平和快乐,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理想,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2: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下午就要离开南京了,真的很舍不得。趁着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参观吧!昨天晚上nancy的妈妈就劝我不要去,她说太伤感了。可能是因为职业关系吧,又或者是爱国之心作祟吧,觉得来到南京不去缅怀一下怪别扭的。
拉开夫子庙青旅的大门,就有了意外的收获:哈!竟然下雪了。刚入住瞻园青旅的时候,她们就告诉我南京要下雪了,结果几天都过去了,雪还是无影无踪。没想到临走时都让我在看到了。哈!南京真的是给我带来好运的地方。
来到纪念馆门口就立刻被一种阴霾的心情笼罩着。踏入展览馆,看到遇难者的遗照,看着墙上刻着的一个个遇难者的名字,心里就更不舒服,不由得上前鞠了躬。大量的资料显示着日军当年侵华的种种罪行,在这铁一般的证据下日本却否认这一事实。本来我对日本人并没有什么感觉的,但这一刻,我十分痛恨日本人!之前的钓鱼岛事件,我觉得国民反日情绪太高涨了,但这一刻我深切理解他们激动的心情了。纪念馆里有三处地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是水滴声。每隔十二秒水滴声就会响起,墙上亮着的那一束照着其中一张遗照的光就会灭掉,证明着又一个无辜的老百姓被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杀害了,心就好像被千斤大石压着,十分沉重。泪水也缺堤似的涌了出来;第二处让我难忘的是万人坑。这里埋葬着成千上万具遇难者的尸骨,更让我的心堵得慌,泪水再次流了下来。纪念馆里最常见的数字就是300000。300000代表着什么?代表着遇难者的人数;代表着日军当年禽兽的行为;代表这当年的屈辱史;代表着但是得软弱无力;更代表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篇3: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 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时代相传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学习铁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要印证铁人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学习的他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不断的钻研观察我的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利益,也要学习铁人不断的自我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努力完成!
公司已经分配给我指定的工作地点,一定不辜负公司对我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时刻想着铁人的工作态度与热情!
篇4:参观长征纪念馆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0周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为纪念这一伟大壮举,10月25日在公路局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整个展区共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日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等七个部分,图文并茂、生动记载了英勇的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过的条条江河,穿过沼泽密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出国民党重兵一层又一层、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滇等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终于战胜优势敌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并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渡过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的胜利,锻炼和保存了革命力量,集中了各路红军的经验和特长,使红军成为一支更加坚强的部队;长征的胜利,是红军以实际行动宣传和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南北转移到了大西北,三大主力红军转移到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是此后中国革命胜利进军的前奏曲,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也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通过参观,我清楚的认识到,红军的长征,不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红军长征途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乃是“迁移中的共和国”;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20xx年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
如今,人们习惯地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称为“长征精神”。长盛不衰的长征精神,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永恒的话题。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其中,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今天,红军长征精神早已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巨大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样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正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历史已经走过70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篇5: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到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到达后,只见纪念馆的外观是灰白色调方正的建筑,上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的心顿时沉重起来。炎炎烈日下,等待进馆的人群排着长队。借此等待的时间,我看见右侧是一组黑色雕塑,表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幼小的孩子被惨杀,年迈的老人仰天痛哭;年轻的妻子遭受蹂躏,丈夫却无力保护;敌机狂轰滥炸之下,儿子牵着颤巍巍的老母逃难,何处是乐土,何处是生路?
进入悼念广场,一条两边布满鹅卵石的不宽的路伸向史料陈列馆。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突兀的石壁,“遇难者300000”,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斗大的字,让每个进入的中国人一眼就看得见,让每一个进入的日本人一眼就看得见,让每一个进入的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一眼都看得见1 30万!其实这还是保守的统计,实际在大屠杀中遇难的人数远不止这个数字。
史料陈列馆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看着不高。进去后先要经过一处厅堂,幽暗的灯光就像发自地狱,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了。
首先以实景展示的是日军攻破南京的经过。1937年1 2月,日军从上海进逼南京城,国军浴血抵抗,但未能有效阻击其多路进攻。12月13日,在一片混乱中日军攻入城内,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拉开序幕,人类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悲剧无情上演!战役中牺牲的国军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动容,他们的照片高悬壁上,他们的名字光耀山河,与日月同辉!
需要记住的还有一个名字——松井石根,正是他下令日军可以在城内烧杀淫掠,为所欲为(此人在战后接受审判,作为乙级战犯在南京被执行死刑,没有逃脱历史的惩罚)。
当然最令人愤慨的是侵华日军罄竹难书的罪行,馆内以照片、实物、影像、名人信札、侵华日军回忆录等详实确凿的史料证据展现出来。遍布六朝古都大街小巷的日军官兵就是恶魔、野兽,难以想象的罪恶在那漫长的六周里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昔日的金陵胜地沦为炼狱,成群的手无寸铁的百姓被驱赶到长江边,遭遇机枪疯狂扫射,鲜血染红江面。为节省子弹,日军干脆逼迫人们走向“万人坑”——活埋。每12秒就有一个宝贵的生命消失,1 2秒,1 2秒!惨无人道的杀人游戏是野兽取乐的消遣,一颗中国男子的头颅被搁在路边木栅上,死去的面容上满布凄苦悲伤,嘴里被塞进半支香烟!这颗头颅还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围观者发出鬼哭狼嚎般的狂笑,他们不是人!中国人的命就这么不值钱吗?!我感到满身的热血在沸腾,满腔的怒火在燃烧!
在经历了1 20分钟沉痛与悲愤的心灵旅程后,我走到出口。墙壁上镌刻着醒目的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忘记仇恨”。
中日两国,本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远在隋唐时期,日本曾数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学习先进经验。到了近代,日本积极效法欧美国家,实行明治维新,一跃而为亚洲强国,徒弟超过了师傅,转而狼子野心大暴露,妄想吞灭幅员辽阔的华夏九州。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回顾南京大屠杀惨剧,可上溯至1 840年古老的国门被侵略者坚船利炮打开为发端的'百年磨难史与屈辱史,我们获得的教训与经验何其沉痛与深刻。
是的,历史不能忘记,要刻骨铭心地记住!我们应该时时警醒,刻刻反思,将这股力量化为振兴民族与国家的动力!
篇6: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课本里面学过“南京大屠杀”,接着又在很多社会活动,书刊媒体中反复提起,虽书本内容真实惨烈,但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景大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想象。
近日有机会同即将援外的医疗队友们一同参观这所为世人所“震惊”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所以我怀着警世而鉴证的心缓缓而来。南京大屠杀,这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忘不掉的事情,从一进入广场就让我感到沉重,走到南屠馆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这个巨大的让人很压抑的雕塑,仔细看下面的文字介绍可以知道这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家人全部惨死于日军魔掌下,而自己却被侮辱而屈辱的活着,也许死很容易。可是活着确实很难。
进入馆内就可以看到很壮观的很高的书架,那个书架,那里面每个看似书籍的文件里面是当年南屠遇难的人的个人资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在向里面走便是对历史的介绍与回顾,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 华中 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 谷寿夫 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致使我中华儿女 300000人死于刀下,这是何等的耻辱与无奈。再看到墙上的惨烈图片与文字: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字字刺入我心, 作为东北人的我可能更能体会那种亡国之哀,亡国之怒,亡国之奋 悲愤与不能难于言表。在馆中还有让我印象深的 就是这个叫做12秒的地方,我刚开始还不知道那是干嘛的,可是看过介绍才知道水滴了12滴就是过了12秒,就会有一个南屠逝去的人的遗像之灯被点亮,依次下去,每隔12秒就会出现一盏亮的灯,看看当时我们的国人是何等的悲凉与惨烈啊,这是何等的警世啊。
篇7: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进门,就看见了墙上的红旗下印着:铭记历史 . 缅怀先烈 .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大字。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张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前,爸爸跟我说:“那是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疯狂的屠杀平民长达四十多天,杀害了三十余万人。”我在心里想:我特别憎恨日本人,因为他们杀害了无数中国同胞。这一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而后又来到了第二展厅,这里是红色文化展览馆。这里主要收藏了毛主席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图片。在这里,有一段话让我记忆很深,“让我们将红色的记忆留存,回忆那逝去的时光,永远记住那个年代,带给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第三展厅和第四展厅,它们分别是古代民俗博物馆和历代钱币陈列馆。
通过这次参观,我体会到了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他们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都能英勇斗争 . 保家卫国。而今天我们坐在这样明亮的教室里,一定要好 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篇8: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今年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自行前往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地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心潮澎湃。在参观中,我首先感受到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八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牺牲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作为退休干部,尽管组织上没有赋予我们更多的工作,但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没有变。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保持晚节,在支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9: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常州工作已经近一年了,还未到瞿秋白纪念馆参观过。3月28日,在清明节前期,医院党委和团委共同组织了党建带团建,参观瞿秋白纪念馆,缅怀先烈的活动,我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党员,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以前每次飘过此地时,总会想到我们这位革命先烈曾在此生活过,和我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他曾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引领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作为一名常州人,我以有这样一位老乡而骄傲,也以我能够加入有这样一位优秀党员同志的组织而自豪。这次,怀着期盼的情绪,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中,应对着瞿秋白烈士的铜像,我们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一声声响亮的誓词让我们激情飞扬,热血澎湃。高兰书记阐述了本次活动的好处,并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大家要牢记党的宗旨,持续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仪式结束后,我们参观了瞿秋白的故居,并从各种照片、文字、实物等资料中进一步了解瞿秋白烈士的生平,学习他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纪念馆中保留了瞿秋白的手稿,穿过的蓑衣、草鞋,显示了这名伟大共产党员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一幅幅历史图片和文字呈现给我们一名文弱的书生,同时展现了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瞿秋白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挑起一个政党统帅的重担,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投身革命之后,他以笔当枪,写了超多的文章著作,如《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剩余的话》、《江南第一燕》等,让他这一卓越的文学才华为革命事业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由他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激扬回荡。而由于叛徒告密,瞿秋白被捕,牺牲时年仅36岁,当他走向刑场时,高唱着《国际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尽管此刻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要时刻谨记,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心工作。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篇10: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游瞿秋白纪念馆是为了一段记忆。作为常州城市名人的代表,瞿秋白对于常州这座城市,就如同毛泽东之于湘潭,如同周恩来之于淮安。作为党历史上早期的领导人,毫无疑问瞿是这个城市的骄傲。而作为冠英小学堂(现觅渡桥小学)的后辈,我更深地去明白着这个人物对于常州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的好处。要知道,不仅仅仅在革命史上,更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瞿秋白曾占据了那么重要的地位。
而这正是作为清一代常州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延续,但这其中又是夹杂着社会主义思潮、新文化户外、左翼文化户外在内的因子。因此,不了解这些,我们就无法了解瞿秋白这个人,无法了解《剩余的话》中秋白对自我的认知,更无法了解瞿秋白之于江南文化、之于中国文化的好处。
随着常州城市在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整体衰落,我在这个纪念馆浏览过程中无时不刻的体会到这种境地。内里寂寥的陈设,和我记忆中这个纪念馆以前拥有过的翔实展览和资料相去甚远,难道是正因这个纪念馆已经免费开放的原因么?尽管这个纪念馆已经成为了全国文保单位,尽管这个纪念馆旁也竖立起了一座全新的陈列馆,但是我无法找见以前在这个纪念馆中拥有过的对伟人的敬仰,也无法唤起因着这个人物而对整个城市产生的那种自豪。是的,不就应是这样。
究竟是我们忘却了这个人物,还是忘却了我们就应拥有的纪念。为此,我再次进入到那个以前耳熟能详的纪念馆中,用影像纪录下点点滴滴,尽管不多,但是是为期望它们能够唤起我们,唤起我们这座城市以前忘却的纪念。
篇11: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今日,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肃立在塑像前。尔后,参观了秋白的生平事迹,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张太雷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期间说入党的。我们常州人值得骄傲的三杰都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个性是张太雷和瞿秋白关联不一样一般,既是同乡、同志、同学友,又是|“五四”户外的战友。
“五四”户外也促使瞿秋白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寻中国的出路。(lz13)他认为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务必把群众户外和社会改革户外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改造新的生活。
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务必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务必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瞿秋白同样是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超多开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国后与国内党的高层领导一齐,宣传十月革命经验,组织各类群众罢工等革命工作。个性是“八七”会议确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领导地位,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在湘、鄂、赣、粤四省进行农民秋收暴动,走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革命风起云涌,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由于遭到“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瞿秋白降至中央苏区工作,在福建长汀战斗中被国民党俘虏。他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节。
35年6月英勇就义,三十多年过去,同样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遗骨迁移到八宝山,_,80年中共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不仅仅以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而且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列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最后“剩余的话”却获得他思想的升华,有着深沉的历史内蕴和厚度。他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天我们纪念他,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迹,继续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发奋攀登前人所未曾到达的高峰,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篇12: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鲁迅的文学作品。这一天,爸爸妈妈便带我来到绍兴鲁迅故居。虽然烈日炎炎,但是我想要遇见“鲁迅”的兴致却丝毫没有减少。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我一迈进院子,就往屋子的后院跑去。那里有一个大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呢?对了,这就是百草园。在鲁迅的笔下,这是一个柳绿花红的乐园,可以捉蝴蝶,找蚂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现在,百草园的中间有个小菜园子,几棵柳树围在菜园四周。蝴蝶在园子里飞来飞去,偶尔还会有几只蚂蚱跳了出来,可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顿时,书中百草园的影子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鲁迅在这里与他的动物伙伴们欢快地追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路上都开着灿烂的鲜花,不时有几只鸟儿从天上飞过。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三味书屋。我抬着头,四处张望。我在找鲁迅刻在桌子上的那个“早”字呢!“在这儿”,我激动地叫了起来。鲁迅的课桌被放在了一个角落里,上面的“早”字还清晰可见。这个“早”字让我感受到了那时鲁迅的自律。
细细品味了鲁迅故居后,我便立刻调转方向,向咸亨酒店走去。很快,我远远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的招牌和站在路中间的“孔乙己”,他弓着腰,穿着长衫,站在柜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走进店里,挂在墙上的一个木牌显得格外醒目:“孔乙己欠十九钱”。孔乙己其实很少欠钱,这让我喜爱,而他的迂腐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麻木不仁。
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我参加了“遇见鲁迅”的游学活动,这使我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文字一直影响着我们。正像臧克家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3.参观纪念馆介绍信
4.参观刘胡兰纪念馆
10.焦裕禄纪念馆观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