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

2022-05-28 06:53: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indash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

篇1:建军大业观后感

7月27日,《建军大业》上映,我也赶着热潮去看了建军大业,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加热血。我看过刘伟强导演拍摄的《古惑仔》、《无间道》系列电影,他对于反叛、不羁的拍摄异常到位。这次电影展现的是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喊着口令:“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一群年轻人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这一幕看得我触目惊心,在历史的方面我确实知识面太窄,对于各位伟大的战士,不太熟悉。但就整部片子来看,气势磅礴,看完让人荡气回肠,先一辈的开拓者让我们无比的敬佩,我们庆幸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

在这部影片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需要安插各个角色,着实有些困难,但坐镇指挥的周恩来、刘伯承,还有枪指华灯震慑全场的朱德、在德胜门与藩台衙门冲锋陷阵的贺龙与叶挺,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泽东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粟裕大将军还仅仅只有19岁,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贺龙大将军还在为入党而苦苦挣扎。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革命,有着舍我其谁的阳刚,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

朱亚文饰演的周恩来儒雅,睿智,身姿挺拔,和我心目中的周总理形象比较吻合,他在看到4.12屠杀事件之后,站在窗边发誓的一幕,让我深深感动,或许这只是电影桥段,但是我觉得真实的周总理就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不然也不会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观景象。

叶挺将军后人叶大鹰曾发微博成:“对于腿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来演叶挺是一种对叶挺的羞辱。”,而我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欧豪演叶挺有功有过,他在整个片子里的角色,是我最深印象之一。在带领军队在进入南昌之时,面对城门守卫的阻拦,依然是霸气直前,对方说没有接到命令,他就现写一个命令,带着他训练得让人畏惧的的铁军进入南昌,这点演技虽然比较浮夸,但演出了那放荡不羁的感觉;还有在面对军痞挑衅自己的兵时,毅然站出,他感动的我的是拿起鞭子抽兵痞的模样;南昌起义的时候,去增援贺龙将军部队,在那炮火烟弹中,声嘶力竭的吼着:“放”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血性与无畏体现了他的硬汉气质。

朱德在1927年时已经40岁,在相比于其他年轻的革命者,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南昌起义前晚,他杯酒交错的巧妙周旋,冷静的掌握着场内所有人的动向,牵制住敌方的力量。在三河坝战争中,运筹帷幄,用三千兵力硬生生拖住了钱大钧三万兵,临危不惧、大敌当前、英勇抗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朱德站在满是尸体的战场上,上一次的`硝烟还未散去,下一次的突袭可能就要来临,需要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大家都英勇献身。在那个年代里,都愿意去送死,是为什么?因为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留给新生代的希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在三河坝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电影里的爆破场景让我无比的震撼,如果我们身临其境,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距离那次的事件已经过去90年,感觉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纵观世界,不太平的国家很多,前几年的利比亚事件、伊拉克的战争,伤亡惨重,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该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没有战争的国家。

整部影片整体不错,但是结尾比较仓促,有些动作都有戏剧程式化的感觉。

影片的最后,井冈山会师,看见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庞大,我的心也激动起来,那是胜利的曙光。

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朱德元帅说的:万难险阻、九死一生。

今年是建军的90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让我们看到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像解放军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

我很幸运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

篇2:建军大业观后感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罢工的工人、示威的学生冒着雨游行。他们脸上的坚定与不畏,被一颗颗子弹打破。他们被乱枪打死血洗宝山路,那个俯拍的镜头展现一堆堆用血浸着的尸体,令人心惊。

这是《建军大业》这部影片的一开始。血腥而真实的场面,及悲壮的背景音乐,每一刻都在使我的心纠、泪盈。

一张纸带来李大钊同志被绞死的消息,那全堂肃静脱帽、那门外小兵眼眶的泛红,压抑的气氛。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学过的那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清楚地记得那篇文章描绘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总在家烧掉一些纸张,但却从不让自己的孩子问这些是什么。当初我亦不知道“钊”怎么念,只牢记他被捕时的正直坦然。

开端是南昌起义。看电影之前,很多名字都只是淡然听说。粟裕那一记漂亮的“杀”,叶挺指挥开炮时摔帽的洒脱,贺龙满口粗话的自负,朱德设圈成功后那一斜笑。一切准备就绪后,周恩来出来对着天空发射的那三记枪声,即刻,全城乱。何等的气概!

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家,在孩子不断的呼唤声中,杨开慧一边流泪一边对毛泽东说:“别回头!”就这样望着毛泽东渐远去的背影,为革命,无怨无悔。

最后的三河坝战役赚尽泪点。朱德走过战壕时两边不断的微弱的呻吟“娘,我好怕,我不想死,我想回家了”涌出无限的同情与敬意。面对尸体如山,朱德缓脱帽,泪水沿面颊流。选断后二百人,朱德说,父子同军,父亲留下;兄弟同军,兄长留下。当时最深刻的一幕是一位战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边的兄长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舍生取义的精神!阻击战尾声,蔡晴川营长拉响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队行军中途,听到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眼含热泪敬礼。

此片之震撼,不可言传。

中国人民解放军90岁生日在即,昨日的阅兵式又带来不小的冲击震撼。看直播有一种自然的骄傲充斥内心。广袤的场地,满眼的黄沙,无比庄严肃穆。身着实战迷彩服,驾帅气的作战设备,气势磅礴。升旗手的那个硬气姿势,军人的力量无形释放。24架直升机组成的“90”字样,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无比美好。

此时此刻,极想感叹。感激为革命牺牲众多的烈士,而未来中国必繁荣昌盛。这个国家带着它强大的军事、团结的国民、几千年的文明积累,不断向前。

篇3:建军大业观后感

下午也去接受了一下爱国教育,电影比想象中的好很多。主要讲了四个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 、三河坝战役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以前高中上历史课的时候,我也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我当时很喜欢历史,但是我好像世界历史学得比较好,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这段历史很多东西我并没有真正搞懂。看到历史书上死记硬背的文字和考点被反映成影像呈现出来,书上的人物个个满血复活,还是有点震撼的,有几个镜头也是泪目的。

回来查资料补习了电影的一些人物和桥段,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才发现很多都是历史课本上学不到的,实际上我们的起义是失败的,所以才会有惨烈的三河坝战役。也发现每一个普通的名字背后都存在着波澜壮阔的人生。

然而历史的遗憾在于,我们有时在享受着平和,却记不住平和的得来的样子。例如我在电影院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空调可乐爆米花,很少去想我这么舒服的生活是如何得来的。身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断然很少瞻仰前世而居安思危。我很庆幸,我生长在了和平年代,没有颠沛流离。

当然,我是理性的。我深知真实的历史不会像电影演绎的传奇与浪漫,电影肯定不乏夸大和煽情,这是艺术创作必须的。因为好像英雄们躲过了所有的子弹,他们逃脱了九死一生,好像早已被上天选中。当我们穿透八十年的光阴,所有关于英雄的传说都被镀上一层浪漫。

历史上的南昌起义可能没有这么壮烈,三河坝的狙击战也不如电影演绎的那般磅礴。周恩来毛泽东长江口的相会,粟裕和林彪的惺惺相惜,自然更属于编剧的演绎。

但这部主旋律电影,对比我爹爱看的那些神剧和之前同类的爱国教育电影,我觉得还是挺值票价的,能让我了解以前张嘴就能说出口的战役背后的巨大内涵,还有光是朱亚文这个行走的荷尔蒙也就够了。我觉得这个电影拿去当征兵宣传片应该也是效果不错的。

篇4:建军大业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最近刷爆微博的《建军大业》,最初对影片的情节并不抱太大希望,觉得可能还是一部拼凑了各种明星的常规红色献礼片。

让我没想到的是热血,刺激,流畅,感动是我观影的第一感受,中途几度哽咽落泪,感谢导演和编剧,感谢不管是那些老戏骨还是略显青涩的青年演员,让历史差生用这种方式了解了九十年前先辈们那波澜壮阔的烽火青春。

整个观影过程中,扑面而来都是满满的青春洋溢和澎湃热血。很喜欢人物介绍名字旁边添加了年龄,那一个个数字,让我惊讶于这些人在那时候才那么年轻。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之前都是存在于历史书中严肃的革命者,仿佛他们一生下来就是运筹帷幄的伟人。

我不曾想象过他们也有过的青春岁月,他们也曾顽皮的计较着谁的生月大谁就是大哥;他们也曾在船上喝着酒吃着肉畅谈他们的远大志向;他们也曾装作没有收到上级不合理的命令而自己做决定……那时候,他们正年轻。

我印象中的毛泽东穿着中山装在天安门城楼对着世界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一年的他穿着大褂子在长江游泳。他“任性”的拒绝了一个更好的“职位”,去了他心之向往的地方。他用几个大银元从土匪中逃脱,来到卢德铭的军中说他想吃粉蒸萝卜。

我印象中的周恩来穿着呢子风衣风度翩翩为新中国外交鞠躬尽瘁,那一年的他星目剑眉,为了给中国共产党建立一支武装部队四处奔波。南昌起义并没有得到中央的同意,那一刻,拍板当做没有接到命令的他就像是一个不听班主任话的“叛逆”少年。

我印象中的朱德是那张定格在教学楼走廊上伟人画像里带着淳朴的微笑的脸,那一年的他会露着“狡黠”的微笑甚是可爱的问周恩来要经费宴请南昌城中的所有军官,为起义做局。宴会上的他举着酒杯拿着雪茄,像极了那个时代摆弄风云的城中大佬。

我印象中的叶挺是那个在国民党监狱写下“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铁军军长。那一年的他在南昌起义中终于攻占城楼后,在硝烟中,他如少年般的呐喊,那么骄傲,那么青春飞扬。

篇5:建军大业观后感

青春,热血,希望,未来,整部电影的情节很像经典的热血漫画,但是不同而又沉重的是,先辈们要完成的伟业要冲击的梦想不是一个全国冠军或是一片宝藏。他们怀抱着的是挽救一个国家整个民族于水深火热,这期间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鲜血,他们靠的不仅仅是意志力,还有他们的永不灭的信仰。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少年感。少年感,一个听起来就青春洋溢元气满满的词。真正十几岁的少年有少年感不奇怪,难能的可贵的是,当你褪去青涩,当你接受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当你发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你没有妥协,你选择的是一如当初年少的梦想,并且愿意为了实现你的信仰你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那时候的先辈们很多已经不是真正少年的年纪,但是他们内心都永远单纯如少年,他们并不在乎这份事业能为他们自己带来多少金钱上的回馈,他们在乎的是中国的穷苦百姓未来是不是真的可以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还剩下多少,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豁上性命的誓死抵抗到底能为主力部队为战友赢得多少时间……

他们一直坚守着自己少年时的理想,他们真正的做到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他们经历了无数坎坷无数斗争,他们眼见了无数流血无数牺牲,但是他们不曾畏惧,仍然保持赤子之心。

篇6:建军大业观后感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多是冲着小鲜肉来看这样一部红色题材的革命剧,这种心态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但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的太平盛世,能让我们在这样的和平年代无忧无虑的追星刷剧打游戏,这不正是先辈们的愿望么。也许现在的青年演员真的无法演出当年伟人们真实丰采的万一,但是能用明星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当代少年来关注先辈们的经历,来铭记这一段历史,这不是一件坏事。

虽然先辈们的那些壮举并不是为了要让后辈记住他们,更多为了和平献出生命的人们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不应该忘记这一段历史。

看电影前,粟裕,何长工,卢德铭,蔡晴川……这些名字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也许起初我们确实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演了谁而去关注谁,但是看了电影后,打动我们的不只是偶像们的表演,打动我们的更是那些历史上真的英雄。

我知道了粟裕是中国十大将军之首,影片中刘昊然扮演的他有句台词是“我一定会拿下南京城!”,历史上的粟裕将军没有食言,1949年他指挥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我知道了何长工参与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他只身一人前往湖南长沙,连接了起义部队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是他在广东韶关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会合,为以后井冈山两军会师奠定了基础。

我知道了黄埔毕业生,北伐英雄卢德铭,在不满反动派的暴政后,毅然决定响应支持南昌起义,他担任了秋收起义总指挥,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时才22岁。

我知道了蔡晴川在三河坝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毅然决然留下堵截敌人的追击,为主力部队赢得了时间,牺牲时才24岁。

……

很遗憾的是,很多事情,我们的历史课本里不会提到,就算提到了,如果不是考试范围,也大多会被历史老师忽略。希望现在的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影视剧,激发我们严肃认真的去了解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考试中的分数,而是真的为了这些不该被忘却的人和那些该被我们铭记的历史。

那年,他们正年轻,他们用自己壮丽的青春打下了一片万里江山。

现在,我们正年轻,希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血去维护祖国万寿无疆。

篇7:建军大业观后感

看过《建军大业》的观众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把共产党员拍得这么帅气。

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李易峰等帅气的偶像演员在引来关注度的同时,也遭遇了对形象和演技的质疑。“我们当时看历史照片,就觉得帅哥好多,而好多人是留洋归来,文化层次很高,他们那么有理想、有气质,选的演员是和他们的气质对等的。”黄建新说。正如此前有评论家指出,对于年轻偶像演员不能一味抹杀,应给他们通过参演主旋律片成长的机会。

能够出演主旋律影片中重要历史人物,对年轻偶像演员来说,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信任。参与《建军大业》的不少年轻演员都将此视为幸运,也通过努力和拼搏让导演和监制感慨“没有选错人”。

饰演林彪的马天宇第一次接触主旋律题材,“我每次进组的时候觉得压力好大”。接到这个角色时,马天宇害怕了好几天,为了战胜自己,他花了很多工夫查资料,去了解林彪在东北那一场战役中是怎么能打胜仗的。“在拍的前一天晚上看剧本,我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要把自己放在情境和角色当中。以前演戏的时候都不觉得每一场戏演完了会很累,但这次每一场戏拍完我都会觉得很累。当你真的投入进去,其实身体上是不累的,更累的是精神上。”

欧豪饰演的叶挺是一位“战神”,在战场上,仿佛子弹都躲着他走。有着舞蹈基础的欧豪在战斗的狂放中加入一种舞蹈韵律,让这位叶挺更显帅劲。

饰演粟裕的刘昊然有场腾飞起来越过南昌城街道挥刀砍断敌军士兵胳膊的戏,背后有20个炸点,“我也算是被炮火洗礼了”。为了演好粟裕,刘昊然先在笔记本里把所有角色的年纪全部列出,“必须要搞清楚他们之间年纪和职务的差距,包括片中有一些军官,我也上网查他们当时是什么职务,具体都是在做些什么”。

为了表现逼真的战争场面,《建军大业》中爆破戏份非常多,这也是最让刘伟强担心的。每次“炸”完,他都立刻站起来问:“有没有人受伤?”为了保证每场戏按时完成和自身安全,年轻演员必须记住每一个炸点,马天宇在拍一场奔跑的戏时,身后有100多个炸点;饰演陈赓的梁大维因为冲得太猛,忘记了前方半米有炸点,怒吼着向前冲,结果鼻子、眼睛、耳朵都进了尘土,嗓子也哑了。拍完这场戏,也让他对陈赓大将更加敬重。

作为剧中为数不多的“70后”,刘烨笑称:“我在这里面其实算是小前辈了。”他回忆,自己准备戏时经常和剧中大量的80后、90后演员聊天,“看着他们,想着自己当年也是新生代,挺好的。这是特别健康的一种发展。我跟每个人都聊过,他们是抱着特别大的热情来演《建军大业》的,都觉得这部电影的意义太大了,而且他们每部戏都是挑大梁,特别火,但在这里可能没有台词,或只有一场戏。这些孩子的精神我也特别喜欢。”

开拍之前,几乎所有演员都会进组军训,练习正步、跑步、持枪、射击等基本的军事素养。38℃的高温天,在八一厂的场地里,有两三个人都中暑了,但第二天还接着来,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敬业。

提到年轻偶像演员,大家往往都会想到天价片酬。但黄建新透露,在《建军大业》里,“偶像们”都是为了创造人物来的,为了演一次心目中想要演的角色,并不介意片酬高低。“这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很伟大的人,对每个演员都是有吸引力的。有人问我,在片酬上他们是不是做了无私的奉献?我说是。”

刘伟强带领年轻演员围读剧本很多次,告诉他们,饰演的人物要跟从前银幕上展现出来的他们完全不同,要投入想法去演。“我不想他们被演得很闷,因为那时候他们是年轻人,有活力的一面。我觉得应该要有这些精神面貌给观众看。”

黄建新认为,英雄都有当代属性。《建军大业》里的这些年轻人有理想、勇于付出、牺牲自己,但在如今的90后眼中,和他们的价值观是否会有出入?开始,主创们有所担心,但没想到,几次试映中,看着年轻演员们不顾性命的热血拼搏,年轻的观众们哭了。尤其是影片最后留下200人为其他战友断后的情节,更是让观众看到泪奔。许多观众表示,让他们感动的是那种超越常人的精神力量,这种支撑起民族和国家的英雄力量,让年轻的观者和演员从内心点燃信仰。

篇8:《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不论是在看电视剧还是看电影,我都会把自己代入到情境里。跟着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实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节和悲怆的情节,因为总是会让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况下哭泣,总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么大人了,还会被情节所感动。当我被故事情节感动哭了的时候,我妈妈特别搞笑,会在一旁用她的重庆话骂我“你看你一天像个疯子样”,“你**就是个神经病”。当然我不会理会她,因为我还在情景里没出呢。

今天下午闲来无聊,在家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先不论演员的豪华阵容。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那埋在心里的爱国情怀再次被点燃,每当我看到这些爱国的、抗战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会为自己生活在中国而无比兴奋。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战火纷飞,一切都是那么幸运。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为我们保留的美好河山。“幸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来,这样他们才没有白死。”――《建军大业》。这是我听过对幸存者最美,最有气势的解释。总觉得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为了革命,为了胜利连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过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肯定没有那么勇敢,我肯定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现在的我很庆幸,我们还活着,而且是活在这个信息发展非常迅速的网络时代。

这电影里有太多我喜欢的'演员了,余少群,马天宇、欧豪、张艺兴、李易峰等等好多人。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欧豪饰演的叶挺,全篇为他痴迷。喜欢他的男子气概,喜欢他为兄弟们出头,喜欢他奋勇杀敌。网上好像全是在批评说欧豪演的叶挺不符合历史,甚至叶挺的子孙都出来发话了,我承认在剧情里欧豪演的叶挺有一点痞痞的,还在战场里嚎叫,但是情到深处最有力的释放方式难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么?成千上百万的战士牺牲了,是很悲怆,很壮烈,但是我们最终我们胜利。我们胜利了。大家都在讨论欧豪嚎叫这一镜头,难道这不是好的起点么,大家都记住了这个镜头,欧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让大家记住了他欧豪,也记住了影片中的叶挺。这部电影里英雄人物太多,演员也太多,但是能让大家对之记忆深刻不就是一种成功么,演员是需要话题的,争议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这影片的叶挺,也支持欧豪。

我看这影片的时候强忍着泪水,因为太壮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让我为之动容。一直没笑过,但是最后结尾润之那八个字却让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点,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气感动了吧。精彩的影片总让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写了,我准备再去找一部类似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继续观看,把我的爱国情怀继续点燃。

以上言辞纯属我个人想法,没有其他恶意,请勿妄自揣测,恶意菲薄,感恩。

篇9:建军大业观后感

看完《建军大业》之后,让人心潮澎湃。电影起初看到“四一二”清共使无数...人,百姓,学生,工人无辜牺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是中国人,却互相残杀让人心痛不已。

绝不能让蒋介石等人的阴谋得逞,毛泽东领悟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点醒了无数优秀...员,.....人临危受命,在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的领导下,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取得成功,后期攻打城市失败,帅军会师井岗山,最后以毛泽东“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而结局。让人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期望。

此刻回想起南昌起义,从大伙全力反张国焘,让我感受到当时革命先辈者青春激荡的风采。

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三河坝战役,朱德率三千战士誓死抵御钱大钧三万大军,最后需留两百人死守三河坝时,无人退缩的场景使我感动不已。

电影结束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永随。我必须要向他们学习,热爱祖国,塑造更好的自己,为人民服务。等回首自己的一生时,正如朱德所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今生足矣。

篇10:建军大业观后感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这是一部燃血的电影作品,一部血泪交加的成长史,一幅血肉分明的历史群像。

历史书上简简单单南昌起义四个字,背后是多少勇士的鲜血滋养,惨烈的三河坝战役,凭三千守三万,任朱德精心部署,终是实力悬殊,不堪一击。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离,留下二百人死守阵地,于是父子最后的相拥,兄弟最后的珍重,挚友最后的呐喊“做勇士,不做烈士!”无奈,战争有胜负,失败就是失败,以卵击石,终是难当。

真实流淌于涕泪交加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渲染,就这么直接地展此刻眼前,太真实以至于难承受其重量,胸中熊熊烈火无处安放,无可奈何,又陷入沉默,沉默的呐喊。

篇11: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这部电影,影像了40年代凝重的历史,描绘了战争冷血的残酷,展现了战士拳拳的爱国之心。影片生动再现了正反人物的鲜明个性,揭露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弘扬了...战士热爱祖国与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精神。影片描述了战争年月里人民生活的艰难、痛苦,在那样的环境里,战士们依然视死如归,毫不动摇必须要赶走侵略者的决心。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这样一个庄严的画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中华儿女们高唱国歌,蔚蓝的天空,飞舞着大群美丽的和平鸽。悦耳嘹亮的歌声、翅翱翔的和平鸽引人遐思:这每一寸土地,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热血儿女们,才有了这片土地的盎然生机。其中有这样一个人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贺龙将军,他没有文化,有人说他是个兵痞,但他在共产最危难的时刻依旧坚持着自己入党的信仰,他用自己的言行显现了他的决心。这部影片,使我们了解,今日幸福平安的生活,是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换来的。让我们明白,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我们学会了珍惜。

篇12: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在应对国民党的"清共"行动下毅然决然的开始了武装反击夺取政权的那段历史。即使很早就从历史课本中了解过那段岁月,但我们依然被故事情节吸引着,被老一辈革命红军感动着。震撼和感动之余我也更加理解了他们的信仰,就是那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断奋勇前行、"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那种舍小家为大家,舍我为你的奉献精神。我想我们这一代人正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一片天地,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这一片江山!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建军大业观后感

2.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

3.建军大业的观后感500字

4.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700字

5.建军大业影评征文600字

6.建国大业 观后感

7.建军90周年直播观后感

8.建军90周年阅兵观后感

9.观看建军90周年观后感

10.《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

下载word文档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