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

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

2024-01-11 08:59: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简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

篇1: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

一滴泪水打湿满江平静,激起环环涟漪;缄默不语,任思绪漫步,微风袭过,才发觉我已泪流满面。

夕阳半挂在天空中,撒下一片金黄,如薄纱一般笼罩在这神圣的可可西里,更甚神秘,一切无比安详。  “砰,砰”枪声连连响起,一只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当子弹穿过心脏时你有没有听到它的哀叹?一只小藏羚羊突兀的站在血泊之中,空洞没有焦距的眼睛里,充斥着的恐惧,摇摇欲坠的身体,缓缓的、没有目标的前进。一步步飘飘的踏在地上,可却仿佛如针尖一般深深扎进了我的心尖上,生生的疼,疼遍全身,却如何也找不出痛的根源,只能忍它继续痛着。它渐渐走远了,摇曳的身影,徘徊在一直躺在“红”草地上的母藏羚身边,它用嘴拱了拱母藏羚的身子,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体温正渐渐抽离,仿佛听到了灵魂与肉体剥离的声音,那样的撕心裂肺,那样的痛彻心扉。它轻轻伏在母藏羚身旁,小心翼翼的样子好像是怕惊醒了睡着的母亲,。它努力嗅着属于母亲的味道,努力的想要抓住母亲将要前往天堂的灵魂,可一切都无济于事。母亲腹部的白色绒毛已经染得鲜红,于背部暗红的绒毛协调的融为一体,它一身刺眼的绒毛,让我心惊胆战,心阵阵抽痛,“咔嚓”原来是心裂成两半的声音呢。

昔日,青山,绿水,悦歌;今日,大漠,荒烟,枪声。这具有多大讽刺啊。

“嘿,这里还有一只。”一个偷猎者说。随着子弹清脆的飞鸣,随着夕阳的缓缓落下,随着藏羚一张张柔软的皮毛被剥下。它绝望的眼神仿佛在做最后的呼喊,亦或者是最后的破釜沉舟。鲜血汩汩流出,意志点点涣散。它在闭眼前看到枪筒上反射着偷猎者残忍的笑。    偷猎者剥着小藏羚的皮毛,鲜血染红了刽子手的双手,利益蒙蔽了心底深处仅存的良善,铜臭掩盖了童年时许下的稚嫩誓言。

小藏羚的皮毛卖了五元。

最后一只小藏羚的皮毛卖了五元。!

这可怜的小东西,前一秒钟还活蹦乱跳,后一秒却死无全尸,皮毛只卖了五元。

夕阳快要落了,空气中的血珠,染红原本金黄的可可西里,却染黑了偷猎者的心

篇2: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

最近,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最后的藏羚羊》,我一个晚上就看完了。这本书深深触动了我,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可可西里的荒原上,一只小藏羚羊降生了,就在它出生不久,它亲眼目睹自己的同类们被猎人追杀,用它们的皮来做名贵的大衣。为什么那些猎人为了金钱,竟然连生命都不放过。钱对他们的诱惑真的有那么大吗?

这些人真是太残忍了,竟然任意伤害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据目前数量统计,我国的藏羚羊的数量连75000只都不到。我们更加得保护藏羚羊群,让它们不再受伤害,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

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为那些藏羚羊流下眼泪,我的心在流血。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遭受着藏羚羊这样的命运。我要向世界人民呼吁:“它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应该和睦相处。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请不要再伤害它们,不要再被金钱迷惑,请你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它们,你被伤害了,你会怎么办?”

最后的藏羚群 读后感五篇

篇3: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

读过《最后的藏羚羊》后,我才知道藏羚羊是我国可可西里草原上的一种珍奇动物,它们生活在寒冷的地方,总是为了生存而逃避人类与狼的追捕。

文章主要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一只名叫可里的藏羚羊,它刚刚降生不久,就看见了一只比它晚生一点点的同胞被狼活活吞掉的情景。文中写道:“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如此简单:站起来,生存;站不起来,死亡。”狼和人类都是藏羚羊的天敌,但是狼只要得到一只就满足了;而人类的辞典里没有满足这个词,他们也不懂得满足。每当人们追捕藏羚羊的时候,每一声枪响,就会失去一个弱小的生命……

当藏羚羊为了逃避人类的追捕时,拼命地奔跑。这又让我联想到看过的一个血腥的镜头:一个猎人欢呼着,他全身都浸满了藏羚羊的血。

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大声疾呼:无知而善良的人们那,快快觉醒吧!自觉保护动物,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动物可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我默默祈祷:最后的藏羚羊,你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活下去。我想:我们人类绝不会再伤害你了!

篇4:《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

读完《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愤愤不平。不平的是“我们”太可恶了,那七八十头斑羚活得好好的,丝毫没有过错,“我们”为什么要把它们逼上绝路?使得那么多的斑羚白白送死?在为它们流泪的同时,我感到了人类的无情,也感到了斑羚的亲情是多么浓厚。老一代的甘愿为年轻一代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其实,每一只做别人空中垫脚石的斑羚都注定坠入深深的悬崖,但是它们其中没有一只偷偷地调换位置。这个细节,足以证明老斑羚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的高尚品德,存在于每一只斑羚的心中。可笑是的在第一对斑羚做试验的时候,“我”居然以为它们在成对自杀,还没想到,它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这充分体现了人们是那么的残酷和无知,连斑羚都不如。文章的结尾处写到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飞渡的镰刀头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时,心中空荡荡的。也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它带着更多的凄凉和悲伤。我不知道那道彩虹是为了迎接镰刀头羊的,还是为了祭奠死去的老斑羚,或者像雨后的彩虹,是为了给那些活下来的斑羚勇气,预示着它们的成功,讽刺着我们的失败。

最后,我想人类应该要反省一下,难道我们就真的那么冷酷无情吗?人们自称是世界的主宰者,是感情最丰富的生物,可是,这配吗?不配,绝不可能配。

篇5:《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电影,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看那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荧幕。

电影开始了,大家鸦雀无声,十分安静地坐在位置上。荧幕上出现了一群母藏羚羊,撒开四蹄,浩浩荡荡地朝卓乃湖奔去他们的生殖地,那可真壮观。

这群母藏羚羊历经艰辛,终于生出了自己的孩子。此时,荧幕上放映出了两只天真可爱的小藏羚羊努噜和卓玛。我想:真是一对青梅竹马啊!

因为一次地震,藏羚羊们四处逃散,大家都分散了。母藏羚羊为了保护努噜,自己的一只脚被抢打中,跌进了悬崖。看到这里,我被这强烈而又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了。

第二天,努噜醒了。遇见了两个新朋友西达和卡拉。他渴望能和西达、卡拉一起回到美玛措,和他家人团聚。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狼的攻击,流水湍急的冰河&&终于,看见了母藏羚羊群在雪地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努噜顿时精神大振,按脚印找去。

一天,他遇到了一只号称小美女的藏羚羊,她因为大雾而迷失了方向。努噜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她解了围。慢慢的,他们开始相互交谈,当他们发现对方正是当年的幼小伙伴努噜和卓玛时,两人惊喜万分,用自己的角互蹭着,低声叫唤着。

努噜和卓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四季如画的家乡美玛措。

电影中的主角努噜勇敢、善良、友好,那美玛措也是如此的迷人。

当电影结束时,我看见荧幕上现出了这样一行字: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篇6:《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

《最后藏羚群》是我寒假里所看的最好的一本书。

它主要讲述了:夏卡尔藏羚群凌晨开始穿越M于荒野中的冰河时,一个小生命――可里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在藏羚羊里,刚出生的小藏羚羊只要十分钟内站不起来,就不会有活下去的能力,只能等死。可里很努力的站起来,可是一次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可里终于站了起来,忽然,几匹饿狼向它们袭击过来。可里只能逃,它跟随着藏羚群拼命地跑,跑向它们祖先长期生活的地方,一路上,藏羚群受到了很多困难,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丧命。经过了五天辛苦的路程,终于到了目的地,可这时藏羚群却发现在一座小山丘的后面,有着数百只被扒光外皮的藏羚羊尸体,有些尸体还冒着热气。又一声枪响,又有几只藏羚羊被猎人打死,藏羚群真不知该躲到哪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藏羚羊的可怜和部分人类的可恶。有些上流社会的妇女总会想方设法的得到藏羚羊制品。她们以这些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为荣,那是用三只藏羚羊的皮毛制成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披肩,想想看,一件披肩得要三只藏羚羊的皮,那十件,一百件,要用多少张藏羚羊的皮呀,要杀掉多少只活泼可爱的生命呀!我再也不会渴望得到一件动物皮制成的衣服,每一件精美的动物皮制成的衣服身后都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生命。

篇7:《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

我曾看过一遍文章《最后的藏羚群》,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讲述的是可可西里荒原上,藏羚羊们被野兽及人类残忍地追杀而被迫献出自已的生命,故事的主人公可里是一只小藏羚羊,它从一降生的那一刻起就亲眼目睹了自已的兄弟被黑狼撕碎;在迁徙过程中,它看见了自已的同伴一个个被凶猛又冰冷的河水淹没;在快要到达雪山时,更悲惨地发现无数同伴倒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

我想,野兽与人类对藏羚羊造成的生存威胁是不同的。野兽之所以要威胁藏羚羊,是因为它不但要生存,还要繁殖后代,它们从不滥杀,只是捕杀自已需要的那一部分(它们捕杀的是老弱病残的一类),这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律;而这些偷猎的人却不同,他们之所以要威胁藏羚羊是因为他们要得到金钱,要不劳而获,他们贪婪地剥取着它们身上的羊绒,他们认为每只藏羚羊都是钱。

当我看完这篇文章,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当我在电视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一头头藏羚羊的血肉模糊的尸体被摆放在公安局时,我不禁流下了热泪,我的心在滴血,我们和藏羚羊一样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本应该和平相处,可是贪婪的偷猎者们却大量地捕杀藏羚羊,使得它们没有了和平的生存空间,这绝对是不应该的,我在内心发出强烈的抗议。

但我也欣喜地看到,19xx年,联合国在悉尼召开会议,15个国家签署了禁止销售藏羚羊制品的联合公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对藏羚羊将不再有威胁,藏羚羊将永远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篇8:最后的藏羚群读书笔记

“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是动物们真正的敌人。”这个寒假,我读了来自内蒙古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写的《最后的藏羚群》。作者以粗犷的笔触,勾勒出草原和森林中人与动物的生死命运、悲欢离合,立意上雄浑大气,细节描写处细腻入微,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激荡和生命野性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与感动。

《最后的藏羚群》这本书是由7个小故事组成的。黑鹤的小说/书,风平浪静下面总是风起云涌,这些故事可能看起来比较平常,但如果静下心来读,会发现里面故事情节处处扣人心弦:焦急、喜悦、悲伤……跌宕起伏。读他的书,我可以收获阅读的巨大的乐趣。读他的书,我的心情总是心潮澎湃!

在《滑雪场的雪橇犬》的故事中,我和那条雪橇犬一起经历了高兴、生气和悲伤。我高兴的是兄弟俩能喜欢那只雪橇犬,还能叫出它的名字“Hake”(哈克)。生气的是Hake遭受游客的伤害。悲伤的是Hake死于意外。被主人遗弃的Hake已经受尽了情绪无常的人类的百般捉弄,不再相信即使是一个看似善意的举动,永远怀疑食物后面总是隐藏着一根打过来的棍子或者是踢过来的脚。使他不再相信善变的人类,直到遇见了“我”,却最后死于意外。不管动物的外表多么凶恶,多么高大凶猛,但它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其实只要我们不做出伤害动物的行为,动物就不会伤害你。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事例:我的阿姨家里养了一条斗牛犬,它长得凶神恶煞,高大威猛,让人见了不寒而栗,感觉它随时会挣脱绳子,扑上来咬你。可它是一只心地非常善良的狗。它会保护其它的小狗。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它的脖子被挂在门上的铁链给缠住了,卡的眼睛都凸出来了,边上的人拿着锯子,拿着锉刀围着它,不停地在它脖子上捣弄,但它一点都不反抗,没有做出一丝过激行为,没有因为旁人拿着具有攻击性的器具而咬人。甚至有时姨夫把手伸进它的嘴里,它都不会咬。可见动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只要我们不主动伤害,动物就会和我们成为朋友。

在读《最后的藏羚群》这篇文章时,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场场屠杀的场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羚羊有错吗!当面临猎人的枪口时,它们是多么无助。野狼捕杀羚羊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但它们从不滥杀,只是捕杀自己需要的食物,而且捕杀的都是藏羚群中的老弱病残,这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可让人心寒的是,金钱冲昏了人类的大脑,每一声枪响,都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死亡!人类的贪婪才是藏羚羊们,甚至是所有动物真正的敌人。

在《最后的藏羚群》的最后,有这么一句话:“这些荒原上的精灵,它们随时准备奔向自由的天堂。”是啊,生命是如此美好,又是如此脆弱。“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希望每一个人都有保护动物的意识,不再猎杀、捕捉动物,让它们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是动物们真正的敌人。”这个寒假,我读了来自内蒙古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写的《最后的藏羚群》。作者以粗犷的笔触,勾勒出草原和森林中人与动物的生死命运、悲欢离合,立意上雄浑大气,细节描写处细腻入微,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激荡和生命野性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与感动。

篇9:最后的藏羚群读书笔记

最令人感动的《最后的藏羚群》,在这个寒假的中后期,我读完了这本书,在这个“最”里,到底隐藏着多少感情与道理呢?

这是一部中篇纪实小说,这本书记录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是的所作所为。

第一篇《猎獾》,在这篇文章里,讲述了一只猎犬从小到大的部分经历。小时候,这只狗经常以它那强大的勇气去与那三只牧羊犬斗争,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只狗慢慢成熟了起来。当狗主人喂羊喝水时,原本毫无秩序的一片竟然被这只狗排列的井井有条,而那三只牧羊犬也被感染,开始尽心地“管理”那些羊。看来这就是精神的传递吧!后来,这只狗已经完全成熟了,它成长成了一只勇猛的猎犬,它在主人扎布的带领下,进入了獾洞,它勇敢地钻进洞里,与那些经常来牧场捣乱偷吃羊的獾殊死拼搏,最后取得了成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管碰到任何困难都不能畏惧、不能退缩,要有勇有谋,去努力拼搏。

这本书里的其他文章也很令我感动、赞叹。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最后的藏羚群》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一是讲述了弱肉强食的世界,二是讲述了人类的贪婪。

在文中,藏羚群需要迁徙,小藏羚羊可里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危险便降临了。可里费劲地站了起来,就进行了它的迁徙与逃亡。此时此刻,可里的背后正有着那些危险。羊群后面的三只黑狼,正耐心等待着这一只只落后的老羊和小羊,当一只羊被抓走咬死后,危险也还未停下,这就是自然界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

人类,人类,人类!当藏羚群好不容易安全停驻时,只见前面的凹坑里,是一群被剥了皮的死羊。突然,有一群人驾驶者越野车,拿着枪,随便射向这些羊群来。哎,那些猎杀者啊,你们只顾一己私利,不顾这些生命,如果有人要射杀你们的亲人朋友,你们还会这么高兴吗?希望你们不再猎杀,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最后,我希望所有人都不再滥杀贩卖珍稀动物,给地球一片和平,还动物一份安宁,一个家......

篇10:最后的藏羚群读书笔记

《最后藏羚群》是我寒假里所看的的一本书。

它主要讲述了:夏卡尔藏羚群凌晨开始穿越橫于荒野中的冰河时,一个小生命——可里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在藏羚羊里,刚出生的小藏羚羊只要十分钟内站不起来,就不会有活下去的能力,只能等死。可里很努力的站起来,可是一次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可里终于站了起来,忽然,几匹饿狼向它们袭击过来。可里只能逃,它跟随着藏羚群拼命地跑,跑向它们祖先长期生活的地方,一路上,藏羚群受到了很多困难,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丧命。经过了五天辛苦的路程,终于到了目的地,可这时藏羚群却发现在一座小山丘的后面,有着数百只被扒光外皮的藏羚羊尸体,有些尸体还冒着热气。又一声枪响,又有几只藏羚羊被猎人打死,藏羚群真不知该躲到哪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藏羚羊的可怜和部分人类的可恶。有些上流社会的妇女总会想方设法的得到藏羚羊制品。她们以这些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为荣,那是用三只藏羚羊的皮毛制成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披肩,想想看,一件披肩得要三只藏羚羊的皮,那十件,一百件,要用多少张藏羚羊的皮呀,要杀掉多少只活泼可爱的生命呀!我再也不会渴望得到一件动物皮制成的衣服,每一件精美的动物皮制成的衣服身后都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生命。

篇11:最后的藏羚群读书笔记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最后的藏羚群。

这本书主要讲了夏卡尔藏羚群在可可西里荒原无法平安入睡,凶猛残忍的野狼,贪婪狡猾的人类。使得无数夏卡尔藏羚羊彻夜难眠。冬季刚好是野狼和人类经常出没的季节,也是母羊产出小羊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只要一失去母羊的庇护就会死于非命。卓乃湖上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无皮的藏羚羊倒在湖上:他们有的已经剩下骨头了,被狼啃咬着有的没有皮毛,躺在地上……

在读之前,我曾经思考过“最后”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最后”意味着有无数只藏羚羊已经遇险而死,意味着因为人们的贪婪无限制,藏羚羊们失去了保暖的外衣,被冻死了。现在读到这里,我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体会:因为人们没有善良纯洁的心,以及过度捕杀,现在读夏卡尔藏羚羊数量只剩下不到75000了。

我们应该多加反思,不要再捕杀这些野生动物了,因为每一件华美的裘皮大衣背后就是一个已经离我们而去的美丽生命,所以,关爱每一个生命爱护每一个动物,人人有责!

篇12:最后的藏羚群读书笔记

过年前,我读了《最后的藏羚羊》这本书,知道了藏羚羊是一种生活在我国可可西里草原的珍稀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一只名叫可里的藏羚羊的所见所闻,告诉人们它们悲惨的命运。

在可里降生不久,就惊恐地目睹了它的同胞被恶狼活生生吞掉的情景。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如此简单,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然而,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可里越来越懂得,狼固然是它们不共戴天之敌人,而真正让它们遭到灭顶之灾的却是具有高智商、主宰世界的人类。因为狼只要得到一只藏羚羊就会满足,而那些偷捕猎者—人类,他们从不知道满足,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武器、非要把圈着明令保护的、数量少的可怜的藏羚羊斩尽杀绝不可!

当读到藏羚羊为了逃避捕猎者追杀而拼命奔跑的情节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电视镜头上血腥的一幕:一个偷猎者在追杀一只怀孕的藏羚羊,它在走投无路之际,藏羚羊想到腹中的胎儿,它绝望地跑在地上乞求捕猎者手下留情,然而可恶的捕猎者毫不手软地杀害了两条生命,脸上还露出得意的奸笑。

文章最后一句写道:“这些荒原上的精灵,随时准备向自由的天堂奔去。”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一片茫然,它们有自由的天堂吗?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被人们称为“珍奇”的动物,都在遭受着与藏羚羊同样的命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不要再随意杀害他们了,让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保护好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吧!

篇13: 读《最后的藏羚群》有感

读《最后的藏羚群》有感

假期,拜读了一本名为《最后的藏羚群》的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只名为可里的小藏羚,亲眼目睹了另外一只小藏羚被野狼追杀,之后被野狼像撕纸片一样,小藏羚最终是死无全尸!为了躲避野狼群,小可里加入了嘎夏尔藏羚群,开始穿越一条又一条危机四伏的溪流,途中它们又失去了许多的同伴,不光如此,它们还要在人类的伤口下苦苦挣扎! 其中,最为精彩又最为残忍的一部分,就是嘎夏尔藏羚群被盗猎者追杀时的场景……某一天,羊群看见了眼前窒息的一幕,几百头的藏羚群,被活活的剥下了皮,还时不时的散发出一丝丝的热气,显然是不久前刚发生的,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砰”的一声,小可里身旁一只成年藏羚羊一下子就跳了起来,之后便重重的倒在了地上,是盗猎者,空气中的血腥味越来越浓重起来了!羊群见状,都开始飞速的奔跑了起来,但是身后的枪声还是此起彼伏,“砰”“砰”“砰”,又有好几头藏羚羊倒在了地上,就在羊群跑的快要没有力气的时候,忽然觉得地下的.土地变得松软了,是沼泽,剩余的羊群终于躲过了一劫!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到无比的愤怒,人类为了所谓的利益,不惜残杀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动物伙伴,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动物的家园,没有动物的星球,人类注定会寂寞!

篇14:《最后一课》读后感600字

《最后一课》曾经在中学教材中就有出现,如今再次阅读,是以不同的眼光再次阅读。所得到的体会感受与认知与小学时学到的截然不同。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关心《最后一课》当时所发生的背景。《最后一课》作为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是在19被首次翻译到中国的,它被长期的选为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它是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是都德的代名词。

它的背景是在普法战争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而描述的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都德选择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为主人公,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他不喜欢学法语,不喜欢分词,他喜欢到外面玩耍,可是当那天他来到学校班级时他感觉到了一切与平常的不一样,班级周围是那么的寂静,没有平常同学们的吵闹声与嬉戏声,迟到了原以为会被韩麦尔教训受罚,可是却没有,小弗朗士才注意到韩麦尔先生今天穿着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在之后听到韩麦尔先生说到这是他为我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朗士为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在以前的学习这一篇短文时还记得老师的一些对我现在阅读这篇短文有利的分析。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以一个调皮淘气的小男孩的无知稚气的口吻及其心理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通过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表现出了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种带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种民族集体意识,读者也深深被其感动。

篇15:最后一分钟读后感600字

“母亲呀,我哭泣嚎啕,呼你不应……”这是多么扣人心弦的诗句呀!这使我想到了最近学的一篇课文——《最后一分钟》,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与愤怒。

香港是一座繁华无比的城市,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嵌在祖国的大地上。正当香港呆在“妈妈”的怀抱享受温暖时,可恶的侵略者打破了这温暖与宁静。他们掠走这睡意朦胧的孩子,使孩子哭泣、悲伤。这是多么放肆、可恶的行为啊!

这些年来,多少中国人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革命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盼望,一次又一次地谈判,每一次都失望而归,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历经了风雨归程的香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可在它回归的前一分钟,所有的中国人心中是充满了期待与激动。在这一分钟后,万众欢腾,中国百年的耻辱被洗刷了,这幼小孩子的眼泪被擦干了,每个中国人是那么的高兴。

现在,只要你来到香港参观、欣赏那朵含露的、芳香的紫荆。你会发现,在它的背后的高空,飘扬着用革命先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在它上面的那片蓝天,浮现出来的是邓小平主席和英国撒切尔夫人一次又一次的谈判。这其中的每一次谈判,都让每一个中国人紧张。直到最后一次,谈判成功了。这不是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吗?

看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我们,再回想以前那段屈辱的历史,我感受到那群侵略者是多么的可恶,所以我要发奋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不让任何一个侵略者踏入我们的国土。

【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1.最后一滴水读后感

2.最后一分钟读后感

3.最后一课读后感

4.最后一头战象中小学读后感600字

5.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600字

6.《最先与最后》读后感

7.最后一分钟读后感400字

8.最后一分钟读后感700字

9.《最后一课》读后感400字

10.最后一分钟读后感范文

下载word文档
《最后的藏羚群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