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saf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如果有人说谎,狼会吃掉他。一位善良的祖母正在给她的孙子讲故事。小孙子睁大眼睛噘着嘴看着奶奶说:“狼还没来,你怎么不杀了它?”这类似于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想法。
这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19,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有一片非常美丽的烤肉串森林。森林里大约有4000只可爱的鹿,但森林里凶猛的狼经常杀死它们。人们非常担心可爱的鹿会灭绝。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想保护森林中的鹿,所以他邀请猎人,在狩猎了25年后杀死了森林中几乎所有的狼。没有狼,但是森林里有可怕的东西。――日益增多的鹿在不停地吃着森林里的资源。森林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剩下的资源也少得可怜。很快,没有食物的饿鹿从10多万锐减到4万多只,然后就迎来了疾病的纠缠。到1942年,受损的森林里只剩下不到8000只生病的.鹿。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傲慢的人类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事物,认为狼是残忍的动物,应该被猎杀。不是吗?无论是中国的“大灰狼”,还是西方的“小红小红帽”,不都说狼永远是欺负弱小的坏动物吗?童话中的鹿总是代表善良,头上戴着美丽的光环。美国总统不是根据这种意识猎狼的吗?看完这篇文字,我有点惊讶。因为在我平时看的故事里,狼在我们的记忆里是十恶不赦的。希望尽快杀死他们。但是看了这篇文章,我的想法变了.
人们要求猎人杀死狼来保护鹿。猎人消灭了森林中所有的狼。但我没想到的是,鹿非但没有繁殖和生活得更好,反而吃光了森林中的所有植物,没有食物就死去了.
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没有好坏之分。也许你看过一些神话传说,狼是邪恶的象征,那些食草动物是善良的化身……但你错了,所有的动物都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环节,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但他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凡事都有两面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认为狼是残忍的化身,而鹿是善良的化身。然而,西奥多.罗斯福和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想过生物链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我们杀死所有的害虫,那么青蛙、蛇和其他捕食昆虫的动物都将灭绝。青蛙和蛇已经灭绝了。鹰、鹰、牛蛙、蜈蚣不是也灭绝了吗?生物链是一条条相连的,所以森林需要鹿和狼。
篇2:《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鹿和狼的故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虽然不足万字,却让我思绪万千。陷入沉思。
《鹿和狼的故事》讲述了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当地居民捕杀了所有吃鹿的狼。狼从而失去了天敌,泛滥成灾,破坏了森林,同时也由于疾病的迅速传播毁灭了自己。
是啊,在神秘的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动物都是息息相关的,就好比一条链子,少了组成链子的一个环节,整条链子就会瘫痪。不论是形影不离的好友,还是互不相让的天敌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对手虽然是你的天敌,但他却在竞争中给与你经验和教训,是你养成时刻警惕,不敢有意思怠慢的好习惯。这是在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中所得不到的。因此制约因素的存在并不是刁难我们。而是让我们在艰难险阻中明白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为以后的成功做好准备。
明白道理的同时,让我毕竟想起了以前烦的'一个错误。
五年级时,一个同学之激烈竞争的学期过去了。我迎来了快乐的暑假。姑姑邀请我去她家与她和我同龄的女儿做伴,让成绩优秀的我辅导一下圆圆。在做作业是,成绩落后的圆圆连最简单的题目都要向我请教,长此以往,我渐渐骄傲起来,觉得别人无论如何都赶不上我,学习期间时刻警惕的好习惯也烟消云散,作业写得潦潦草草。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假期结束了,王老师拿着我的作业当众批评我,我一下子后悔莫及,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看来,对手真是我的一剂强心剂,一台推进器,一个加力档,一条警策鞭,因为有了对手的存在,我才会永远是一条鲜活的“鳗鱼”,我才会永远做一只威风凛凛的“美洲虎”。
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最早发现你的过失;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是你强大。
篇3:《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我有很多感想。
在我们平常所读的故事中,狼总是十恶不赦,而鹿总是善良、美丽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
在文中,一直在人们心中留下好印象的鹿,差点就变成了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而一直十恶不赦的狼,在这里,却是森林的保护者。这让我们对鹿和狼的认识有了改变,有了新的认识。
在大自然中,动物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善恶之分。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角色,缺少任何一种动物都不行。人类不能根据自身的片面之词,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篇4:《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鹿和狼的故事》是我们语文书中选读课文里一篇很少有人看的一篇记叙动物和人类的故事的课文。但这篇课文给全人类都带来了一个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20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是松山葱郁,生机勃勃。有4000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但是,这里有凶恶残忍的狼作为鹿的大敌。
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的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他们是如愿以偿了。在短短的时间里,有6000多只狼先后毙命,还有其他的一些野兽也被猎杀了。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鹿的数量大大增加,总量超过了10万只。10万只鹿把森林里所有能吃的植物吃得越来越少。后来,因为食物的缺少,使鹿大量的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10万只鹿在2年里一下子减到4万只,到1942年,整个森林只剩下不到8000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罗斯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手造成了灾难,后来,罗斯福总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改变了对狼的看法。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人类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即使在大自然有许多不幸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如果生态平衡被破坏了,也许不仅仅是大自然被破坏,甚至回威胁到人类。所以,人类要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链。
篇5:《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我读了《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深有感触。
在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的鹿群,下令把吃鹿为生的狼群给猎杀掉。在没有狼的情况下,鹿大量地繁育,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而最后的鹿群也一批批地病倒在森林里。
课文最后也说了,人类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文中的福斯特认为,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这是根据他自己的认识,所以生态环境才会被破坏掉。许多地方也犯同样的错误:1859年有农民从外面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结果由于没有天敌,造成了当地生态系统严重损伤。
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大量捕杀麻雀,因为人们认为麻雀喜欢偷吃庄稼。而麻雀一走,蝗虫就来了,蝗虫没有了天敌,就大量地繁殖,对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所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三思,不能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去犯严重的错。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应人为地干预。
课文最后总结,森林里既需要鹿,也需要狼。狼可以将鹿控制在一个有效的范围,而且狼吃掉的大多数是跑不快的病鹿。所以,狼也是森森的守护者。
我们要尊重每一种生物的“角色”,更不能破坏它们的“链子”。
篇6:《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我读了《狼和鹿》这篇课文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个故事讲了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告诫我们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这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看它的两面性,看到事物坏的一面时,应该同时看到它好的一面,返过来也一样。只有这样全面地看问题,才不会像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一样,作出草率的决定。他们的做法,不但没有帮到鹿,反而使他们险些遭到了灭顶之灾。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案例:
麻雀以前曾经被加入“四害”的名单,因此全国爆发了“四五”麻雀运动,使很多麻雀死于非命,我感到非常痛心。后来,科学家发现,自从麻雀被消除以后,虫害导致花草树木被啃光,农作物产量直线下降,蝈蝈、稻飞虱、稻螟虫到处作怪。原来,是麻雀数量减少导至的。
篇7:鹿和狼的读书笔记
大家都知道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森林里少了狼这种动物,也是森林的灾害。
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狼成了鹿的’大敌。
美国总统西奥多想让鹿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于是就命令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经过了25年的捕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鹿增加了许多,总数超出了十万只。森林的树渐渐的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美国总统西奥多怎么也想不到下令捕杀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只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
我的感受是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篇8:鹿和狼的读书笔记
在学习《鹿与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前,我也认为狼是凶残的,鹿是善良的,可是学完后,我却改变了观点。
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二十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想保护鹿群,便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消灭狼。狼是被消灭了,可鹿却由四千多只猛增到十万多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肆无忌惮地破坏着植被,践踏着森林结果十万多只鹿由于饥饿、疾病,一下子减少到四万多只,到了1942年,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鹿与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物界中,无论哪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来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就说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灰尘吧。一说到灰尘人们总是避而远之,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灰尘。
如果世上真的没有了灰尘,那么强烈的阳光便会直射到地球,令我们无法睁眼;如果世上真的没有了灰尘,那么世间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并且难以形成云雾、雨雪等;如果世上真的没有了灰尘,就没有了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所以说,灰尘也是有它好的一面。
因此,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动物都是相互约制的,人类不能去破坏生态平衡,应当尊重每一种动物。
篇9:鹿和狼的读书笔记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让鹿繁殖的更多些,所以他下令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经过25年的捕猎,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让狼群变的所剩无几了。自从狼被捕杀后,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鹿能吃的东西都难逃厄运,山坡被吃的土地也裸露出来了。灾难最后发生了,原本有十万只鹿,现在只剩下四万只病鹿在苟延残喘了。
我觉得总统的做法不对,那样会让鹿群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某些不法分子滥砍乱伐,把山坡上的树都砍断了,植被遭到了破坏,动物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虽然那些狼吃掉的也都是病鹿,所以在没有懂的情况下,不要乱断定,会造成不同结果,造成错误。森林里需要狼,也需要鹿,两者不可缺少。人们必须要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人们也要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的关系。
“如果谁要是说了谎话,那么大灰狼就会吃掉他哟”。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给她的孙子讲故事,小孙子睁大眼睛撅着小嘴望着奶奶说:“为什么不在大灰狼来之前就打死它呢?”而这却与20世纪初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想法差不多。
那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19,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凯巴伯森林,森林中约有四千多只可爱的鹿经常出没,但森林中凶残的狼却时常捕杀它们,人们非常担心可爱的鹿会因此而消亡。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想让森林中的鹿得到保护,于是请来猎人,经过25年的捕杀,杀死了森林中几乎所有的狼。狼没有了,但森林里却出现了可怕的事情——一天天增多的鹿不断地啃食着森林中的资源,森林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能被食用的资源已所剩无几。不久,没有食物而饥饿的鹿从十万多只锐减到四万多只,然后迎接它们的就是病魔的缠绕。到了1942年,受损的森林中仅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苟延残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高傲的人类总是凭借自己主观意识去判断事物,认为狼是一种残忍的动物,应该猎杀。不是吗?不论是中国的`“大灰狼”还是西方的“小红帽”,不都是说狼永远是一个欺负弱小的坏动物吗?而童话中的鹿总是代表着善良,头上戴着美丽的光环。当时的美国总统不正是根据这样的意识去猎杀狼的吗?
现在,虽然人类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白了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明白了保护环境和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是,人类工业废气的排放,地球大气出现温湿效应,使整个地球温度逐年上升,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自然界的生物链断缺,使一些生物绝迹。例如:北极冰层的融化,北极熊就会面临灭绝的威胁,一旦灭绝,它的食物海豹就会泛滥成灾,而海豹的食物鳕鱼就会锐减,同样会出现上述森林与鹿的灾难。又例如:鳄鱼,它的性别是由气温所控制的,鳄鱼蛋在摄氏26~30度时,所孵化出的小鳄鱼为雌性。摄氏30~36度则孵化出来的为雄性。所以一但气温上升,鳄鱼雄雌比例就会失调,也必定会走向灭绝;另外,仍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疯狂地猎杀濒危动物,同样会导致生物链断缺。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的环境污染的范围所知甚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仍然重视不够,若再不引起高度重视,恐怕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会变得像火星一样。
所以,人类不但要改变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爱护”我们的地球,更重要的是善待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增强保护环境和自然的意识,让地球永远像原生态的凯巴伯森林一样自然和美丽吧。
篇10:鹿和狼的读书笔记
学完第四组的四篇课文后,对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就是-----第十四课《鹿和狼的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以凯巴伯森林来告诫人们——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如果我们破坏了,就会和文中的那个故事一样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表面上写的是一则小故事,实际上是在号召人们要共同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动物。
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断事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篇11:鹿和狼的读书笔记
《鹿和狼的故事》一文讲述的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繁殖的多一些,于是请猎人捕杀狼,25年后,狼全都死在了枪口下。鹿群增多了,不断的啃食树木。终于,整个森林都被鹿群糟蹋的面目全非。后来,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当我读到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时,我仿佛看到一只只的狼在枪口下一命呜呼,鹿群把整个森林的树木啃食掉,然后疾病在鹿群蔓延,鹿群一只只倒下……
我和我外公一家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我外公的田里有几条蛇,在夏天被发现了,被人用铁锹打死了,又发现了一窝蛇蛋,也被人砸碎了。之后,在秋天收割的时候,别人家的田个个是五谷丰登,唯独外公家的田被糟蹋了,我们为了找出原因,把田翻了个遍,我们发现了许多被田鼠啃食过的根,这时,我们恍然大悟:田鼠吃掉了植物的根,造成了这样的后果,之前没有这样,是因为有蛇吃田鼠,现在蛇死了,田鼠就把整片田地糟蹋了。
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样都不可缺少,鹿和狼就是个这样的例子,这是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克制的关系。人类不能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愚昧的改变它,去破坏它。
篇12: 《鹿和狼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懂得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我们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鹿给你们的印象是怎么样的?(板书“鹿”)
生:温驯、可爱······
师:那么狼呢?它给你的.印象又是怎么样的?(板书“狼”)
生:狡猾、凶狠······
师:哦~原来鹿和狼给你们的印象是这样的,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鹿和狼的故事”可不是这么回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2页。
二、整体感知(15分钟)
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给大家2分钟,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把这个表格填写完。(5分钟)
时间
生物
20世纪初叶
25年后
1942年
鹿(数量)
4000只左右
超过十万
不到8000只
狼(数量)
数千只先后毙命
森林(状况)
松杉葱郁
生机勃勃
植被减少
大地枯黄
森林逐渐消失
(森林毁灭)
填写中······
2、师:时间到,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鹿的数量变化?
(你找得真准确)
师:那么狼的数量呢?20世纪初叶是怎么样的?25年后呢?1942年呢?
生:
师:鹿和狼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了不同的变化,那么森林又是怎么变化的?
生:
3、师:大家想一想,20世纪初叶的时候,鹿才是4000只左右,为什么25年后却超过了十万只?是什么原因促使鹿的数量增加得这么快?(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快,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一:
生:罗斯福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
预设二:
生:罗斯福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4、师:同学们说,他答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请大家看黑板上的表格,罗斯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导致了什么结果?
生:狼越来越少,森林被毁灭······
5、看来同学们都能够从表格里知道罗斯福为保护鹿而采取的措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吗?下面给大家10分钟的讨论时间。
10分钟过去了······
三、交流谈论(15分钟)
师:大家看我,那位同学可以说说导致狼越来越少,森林被毁灭的原因?
预设一:
生:(第7段)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
师: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鹿、狼、森林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师:来,大家齐读一遍
预设二:
生: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杀了狼,鹿多了,吃完森林的植物,植被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师:从这里,你看出了鹿、狼、森林之间的什么关系?
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预设三:
生:(最后一段)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
师: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说明不同生物之间都是相互······
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四、拓展延伸(5分钟)
师:同学们,阅读你们手上的短文“你好,对手”,说说你的看法。
生一:······
生二:······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五、小结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六、板书设计略文章来源
篇13:《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优秀领悟
今天,我读了《鹿和狼的故事》,讲的是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兆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有四千多只鹿在生存,狼是鹿的天敌。罗斯福想把狼消灭,让鹿得到保护,让他们繁衍得更多一些。森林里的鹿增长到了十万只。结果,不仅鹿没得到保护,因为饥饿和疾病,减少到了八千多只鹿在苟延残喘,还把凯巴伯森林糟蹋得面目全非。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罗斯福目光太短浅了。不管什么东西,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坏的一面。狼常被人认为是“恶人”,鹿则是“善人”。但狼却也在保护鹿,保护森林。狼吃鹿,鹿吃森林,狼吃的大多数是病鹿,把鹿控制在范围内,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动物,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所有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使者,它们将会保护的井然有序。
比如说,苍蝇,都让人厌恶,但它们也有好的一面。苍蝇可以分解大便,可以使它分解成肥料。如果没有了苍蝇,全世界就会臭死了。苍蝇可以说是最光荣的“清洁工”了。前苏联在空间站用一种家蝇来分解自己的大便,使大便有处理,还有许多有用的资源。
这件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自然的规律,生态平衡,才能做好事。
篇14:《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个人领会
大自然是公平的,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待你。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自然环保鹿和狼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善良的鹿,便请来猎人猎杀了凶恶残忍的狼,经过25年的猎杀,森林中的数千只狼以及以鹿为食的一切野兽统统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命丧黄泉。可没想到在几年之后,森林中的绿色植物在一天天变少,原本茂密的森林却成了枯黄的大地,不仅如此,那十万多只鹿也在飞速锐减,它们有的死于饥饿,有的死于疾病。罗斯福总统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动植物的锐减正是因为他多年前猎杀狼的决定。原来自己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鹿几乎都是病鹿,所以狼既可以维持鹿的数量,又可以防止疾病传播到鹿群身上。
大自然很公平,它给予了我们很多东西,动物也有了生活的权力,就像狼吃鹿,鹿吃草,这样一个生活规律,其实就是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人类不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去破坏它。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记住了文中的一句话:“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要保护这些动物们,来保持生态平衡。
篇15:《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个人领会
在一个平常的下午,我轻轻翻开书本,“消化”了《狼与鹿的故事》,在20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是松杉葱郁,可罗斯福总统上任,却为了保护鹿而猎杀狼等猛兽,随行,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天堂,但这却害了鹿,在饥饿和疾病的迫害下,鹿濒临灭绝。
当我们看到罗斯福总统下令捕杀猛兽,破坏生态平衡,我不禁皱起眉头,掩卷沉思:为什么要捕杀狼?要知道,生物链中缺了谁都不行,大自然的奥妙不正在此吗,环环单酣厕叫丿既搽习敞卢相扣,却谁也不行,人们总是认为猛兽是凶残的,但我却不这样认为,鹿是人类的“宠儿”,狼是森林的“使者”,企人类来看,猛兽是邪恶的,他们摧残生灵,嗜血如命,但在猛兽的角度来看,鹿是邪恶的,它们残害大自然,所以,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邪恶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大自然的潜规则,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人类有什么资格破坏生物链,不,是连资本也没有!退一万步来讲,即使鹿需要保护,那轮得人类吗?上帝给予鹿敏捷的双腿,不是让它们来漫步的!
我们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在蒙古草原上如果没有狼,那么会有多少草地被羊群啃食,最终沙化,我看过一本写狼的小说叫做《狼图腾》,书中的蒙古老人将狼视为天使者。有些人认为是迷信,可事实却与“迷信”相符合,狼维持了草原的平衡!还有……
这样的例子已经够多了。我们应该已经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如果你是一位打着“捕狼救鹿”的猎人,那就请收手吧!
篇16:狼和鹿
狼和鹿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人们捕杀凶狼、保护鹿群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的叙写,揭示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作者按照“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本课引号的作用。
4、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了解梗概。
1、板书课题“狼和鹿”,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2、读了文章之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1) 用“-------”标出要求学会的生字词,用“――”标出要求会人的生字词。
(2) 认读所有的生字词。
A、联系上下文,自学理解词语。
B、讨论:怎么样抓住字的关键部件记字型?
C、检查词义理解情况。
二、课堂作业
1、各自轻声读课文。指名当众读,然后评议。
2、读一读词语,再抄写。
3、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精读训练
1、各自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画来描绘。想一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第一幅: 树: 挨挨挤挤 森林
小鸟: 枝头 唱歌
鹿: 林间 嬉戏
狼: 下毒手暗算
第二幅: 狩猎队: 不止一人举枪
枪口: 轻烟袅袅
狼: 尸体血泊
25年杀掉6000多只
第三幅: 鹿: 活着的、死去的
树; 枯黄
很快超过了10万只
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魔
2、讨论
(1) 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 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 结果,森林边成了什么样子?
三、流利地朗读1―3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以前到1942年,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 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 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 鹿怎么会成了“大坏蛋”的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四、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们本想特意保护鹿,大量捕杀凶狼,结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闹饥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说明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五、练习朗读
1、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轻重快慢。
2、指名当众有感情地读,读后评议。
六、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着重了解文章层次。
2、讨论各部分的要点。
3、恰当摘引文中的语句,利于复述。
4、复述训练。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2.狼和鹿的故事体会
10.《狼和鹿》续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