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摘抄
“kingdomcom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摘抄,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分享。
篇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摘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摘抄
The child, your son, was born there, in that asylum of wretchedness, among the very poor, the outcast, and the abandoned.
你的儿子,出生在那个悲惨的收容所,那里都是穷人、流浪汉和被遗弃的人。【未婚妈妈所需要承受的...】
Once, at least, I had to cry aloud, to let you know How dearly bought was the child, this boy who was my delight, and who now lies dead.
I shall never speak of them again.
For eleven years I have kept silence, and shall doon be dumb for evermore.
至少一次,我不得不大声哭出来,以让你知道这个死去的孩子对我来说有多珍贵,他是我所有快乐的源泉。
我将不会再提起那些苦难的日子。
过去的十一年,我保持了沉默,自此以后,这些也将会随我远去。
I had forgotten those dreadful hours, forgotten them in his simles and his voice, forgotten them in my happiness.
Now, when he is dead, the torment has come to life again, and I had, this once, to give it utterance.
在他的笑容、声音里和我拥有他的幸福里我已经忘记了那些可怕的时光。但现在他死了,这些苦难和折磨又再次回到我的生命里,这一次,我不得不说出来与人倾诉,缓解我内心的痛苦。
But I do not accuse you, only God, only God who is the author of such purposeless affliction.
Never did I repent the nights when I enjoyed your love, never did I cease to love you, or to bless the hour when you came into my life.
但对你我没有任何责怪,这些无缘无故的苦难都是拜上天所赐。
我从不后悔与你相处的那些时光,也从未停止爱你,或者说我感激你进入我生命的那些日子。
【爱从未停止,但造化弄人】
Our boy died yesterday, and you never know him.
His bright little personality has never come into the most fugitive contact with you, and your eyes have never rested on him.
我们的孩子昨天死去,而你从不知道他的存在。
这个小小的明亮少年跟你没有片刻接触,你的眼神在他身上也从未有片刻停留。
I did not wish to divide myself between you and him, and so I did not give myself to you, who were happy and independent of me.
But to boy who needed me, whom I had to nourish, whom I could kiss and fondle.
I seemed to have been healed of restless yearning for you.
我不愿在你和他之间把自己分成两半,所以我没有陪在你身边,因为你生活幸福且独立,完全不会依赖我。
这个孩子,他更需要我,需要我的养育,而我也可以亲吻他,爱抚他(而不像对着不爱我的你,只能远远观望)。
因为有这个孩子,我对你无尽的思念好像也得到了治愈。
【孩子是一个母亲的全部,治愈了所有的.伤痛】
The doom seemed to have been lifted from me by the birth of this other you, who was truly my own.
这个孩子,是另一个你,完完全全属于我,命运好像对我高抬贵手。【拥有时是命运高抬贵手,失去时命运便是谋杀者。大概是因为爱得不可自拔,竟对他一点一丝责怪也无?】
One thing only-on your birthday I have always sent you abunch of white roses, like the roses you gave me after our first night of love.
Has it ever occured to you, During those ten or eleven years to ask yourself who sent them?
Have you ever recalled having given such roses to a girl? I do not know, and never shall know.
For me it was enough to send them to you out of darkness, enough once a year, to revive my own memory of that hour.
(因为有孩子的慰籍,我暂时停止了对你狂热的思念)仅仅为你做一件事,在你生日那天,我会送一束白玫瑰,跟我们第一晚欢愉之后你送给我那种玫瑰一样。
在过去的十年或者十一年,你可曾有一点点念头,问自己,送给你这束白玫瑰的人是谁?
你可曾想起你曾经送了这么一束白玫瑰给一个女孩?我不知道,并将永远不知道了。
但对我来说,穿过黑夜迷雾送这束花给你已是足够,每年一次,让我沉迷回忆中那段时光。
【他随手惠赠的一束白玫瑰,你就记了一生,也许只因为白玫瑰就是属于你的花语,送给暗恋爱慕的人,纯洁的爱。】
You never know our boy. I blame myself today for having hidden him from you, for you would have love him.
You have never seen him smile when he first opened his eyes after sleep, his dark eyes that were your eyes, the eyes with which he looked merrily forth at me and the world.
He was so bright, so lovable.
你从来不知道他的存在。此刻我后悔我把他藏起来,我想你如果知道他也会爱他的。
你从没看到睡醒后他第一次睁开眼睛的微笑,他的黑眼睛跟你一模一样,他曾用这双眼睛愉快的注视着我和这个世界。
他如此聪明,如此可爱。
【一个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想到孩子全是明亮的色彩,这是黑暗迷雾中唯一的一抹亮色,但此刻也是无尽的绝望,失去他,已经失去所有,失去可以活下去的勇气。】
You will wonder how I could manage to give boy So costly an upbringing, how it was possible for me to provide for him an entry into this bright and cheerful life of the well-to-do.
Dear one, I am speaking to you from the darkness.
Uashamed, I will tell you.
Do not shrink from me, I sold myself. My friends, my lovers, were wealthy men.
They all became my grateful admires. They all loved me-except you, except you whom I loved.
你会奇怪我怎么会负担得起如此昂贵的抚养费用,我怎么能提供他如此富裕、明亮、精彩的生活。
亲爱的,在如此黑夜中,我将告诉你,没有任何羞愧的。请不要避开(看不起)我,为了给孩子优质生活我终是沦落风尘,我的朋友、我的情人,都是有钱人士。他们都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为我着迷。他们都爱我除了你,我深爱的你。
【这大概是最无望的爱情了,世人爱我,唯独没有你,而我只爱你。不管生活如何污秽不堪,我也不愿我们之间的爱有任何施舍】
篇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张爱玲曾说:爱一个人,就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篇小说,讲述了女人在少年时代,第一眼爱上了作家R,从此再也不能回头。深情而又卑微地爱着他,执拗地为他保持爱情的纯洁。独自经历重重苦楚,却至死无怨无悔。
这本书,更深地诠释了爱情的美好与悲伤,激情与绝望。
如果你曾深深的爱过一个人,你一定懂。
泰戈尔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其实泰戈尔不知道,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如此深情地爱着你,你却从来都不记得我。
作者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他善于从心理角度来再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擅长用细腻而婉转的笔触,深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塑造女性形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位即将告别人世的女人,饱含一生痴情与痛楚,写下长信向最爱的男人,吐露自己绝望的爱情。作品写出了至情至真的爱,体现了真爱的深沉与奉献。
高尔基先生称赞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小说以作家R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始,信的开头这样写道:“你,我素昧平生的你!”
女人从十三岁,第一次见到R开始,便陷入对他的爱恋而不能自拔。
她着了魔似的以狂热的好奇心,去窥探R的生活。通过门上的窥视孔等他回家,执拗地喜欢他的一切,甚至去亲吻“他的手触摸过的门把手”,捡拾他吸过的烟头——因为他的嘴唇接触过。
这就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爱!把自己放得很低,低至尘埃,却依然独自欣喜。
因为两人阶级的不同,贫富的差异,少女变得更加敏感而局促。她热烈地期待他的身影,他的声音,他上楼的脚步,他的眼神。
也因此,学习成绩中等的她,突然就考取了第一名!并疯狂地喜欢上读书,弹钢琴。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齐,甚至身上那块代表贫穷的补丁,都特意的用书包压住,生怕被他看出来。
“而你,几乎没有看过我一眼。”
在无数个思念他的日子,她独自守在窥视孔后面恭候他。将他奉为信仰,虔诚的守护他的名字。
如果,你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你一定知道,这就是爱,最真最纯粹的爱!
因为家庭原因,少女在不久后离开了R所在的城市。
在离开的日子里,她强迫自己过清淡的生活,将自己埋在一个晦暗的、寂寞的'世界,并以此为乐。
她买下他的所有书,背下书里每一行文字。他的点滴消息,对她来说,都像是隆重的庆典。
她心里滋长了钢铁般的意志:回到R的身边,和他呼吸一样的空气!
终于,十八岁的她回来了——她迫不及待地奔到那座房子前,急切而幸福,仿佛此时的自己才又重新复活。
等待的每个晚上,无论天气多坏,她都站在那条胡同里,等着R的光临,等着他认出她来。终于,她与R有了第一次的接触,她将自己奉献给R,像献祭品一般。三个夜晚,她在R的房间里沉醉、迷乱,并且流下幸福的泪水。她熟悉这里的每一件东西,大门,楼梯,窥视孔,小地毯。这是她的全世界,是她所有的梦。
不久,她怀孕了。她欣喜于R的生命在身体里滋长,欣喜于他与自己的生命相连。她可以轻轻抚摸,温柔亲吻,因为这样,R就再也不会逃走。
女人在脏乱不堪的妇产医院里,独自生下他们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可以重升到父亲的范围,她开始出卖自己的身体,成为富有男人的情妇。他们爱她,供养她,承诺她一世安稳。她却无心留恋,因为她认定自己只属于R,并随时等候他的召唤。
女人的一生,仿佛只为R而活。她为与R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而幸福,与获得R消息而悸动。一次又一次,女人多么希望R可以记得她,记得那个瘦弱的十三岁的女孩,那个羞涩的少女,以及那个深情的,不幸的少妇。
但是,她只不过是R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他以同样的借口和托辞遗忘,给她一次比一次更深的创伤。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什么象征物,可以让R对女人有所追忆,那就只有白玫瑰了。
女人第一次在R身边过夜,离开时,R送了四枝洁白的玫瑰。她连着几天都在不住地吻着那几朵花儿,那些他恩赐的礼物。
以后,每一年R的生日,女人都会托人送给R一束白色的玫瑰。想像着这代表纯洁和浪漫的花儿,带着自己最深的爱,陪在R的身边,守在他的案头,芬芳他的梦。
她是多么处心积虑地爱着他啊!为了让R认出来,她用白玫瑰来启发:
“这些玫瑰是一个爱你的女人送给你的吧?”
“我不知道,正因为我不知道,我才会如此喜欢这些花。”R始终都不愿意去思考爱的来处,从来都不愿意被哪个女人羁绊。他游离于众多女人当中,从来都不关心谁在爱着他,谁在为他心醉,为他心碎。
女人死了,R的花瓶从此空了。
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花瓶第一次空了。他全身觳觫一怔: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在女人死后,他开始思念她,没有实体,没有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有多少经典的故事,就有多少绝望的爱情。
若是前世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如果爱情能够均等一点,所有深情都不错付,这尘世,将成为一座玫瑰的花园!
篇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却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高尔基曾说过,茨威格是一个倾向于悲剧性的艺术家,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对女人的惊人的慈悲之心描写过爱情。他选择了最艰难的文学主题,可他笔下演绎的爱情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光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刻画一位被遗忘的“陌生”女人临死前向她心目中那个天神发出深沉的爱的宣言。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种悲伤的叹息,这种爱到绝境的无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细腻精确的语言和与人物融为一体的心,在默默诉说着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爱恋和缱绻缠绵的思念。
“我在大门口千百次等待过你,总在楼梯上偷听你的脚步声。”是的,正如她说的,“我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冰冷的门廊前耐心数着他回家的钟点。日复一日,她犹如跌进爱的深渊。不幸的是,母亲的再嫁迫使她与R分离,不能再借邻居之便接近观察R了。而那离别之夜,她奄严寒冰冻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迹,结果换来的却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个女人相拥而归。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创伤,她在离开R后,一心仍全维系在R身上。她拒绝外出,拒任何人于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灵深处与R单独在一起,不愿分心。一个孤独少女以这种爱的痴狂折磨自己,以至是悲惨绝望的狂热。茨威格的自然而近于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行文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却深入骨髓的忧伤里。
她终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于是,她义无反顾地与父母决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邻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头望向窗外,只是单纯地希望能远远地用她的目光搂抱R的脸。下班后,她常常在街上来回走,渴望能有一次与R的重逢,就像真实再现席慕蓉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一样:“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运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垂青了她,让她与R擦肩而过,更惊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夺目所吸引,驻足与她交谈,并用他特有的那种仿佛把对方紧紧拥抱起来的勾魂摄魄、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她。
尽管R早已不记得她就是那个邻家女孩,她仍心甘情愿地为这次相遇奉献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给她几朵白玫瑰,可却是她一生的记忆——每年R的生曰她都会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当然,这次相遇也带给她意料之外的喜悦——她有了R的孩子。她知道R是个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的人,只喜欢轻松愉快地游戏人生,不愿去承担责任或牺牲什么,于是她将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载不了她的爱,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带走,她也不幸染上恶疾。
只有在这个彻底绝望的时候,她才怀着将她燃烧成灰烬般的热烈而无望的爱,向R发出来自肺腑的深情,并低诉着过往。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际的告白,是发自内心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诗“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可她一辈子忍受这种不为R所认出的命运,随着这种命运而死,一直没被认出来。
小说的结尾如晶莹的水晶、琉璃,充盈着轻轻浅浅的蓝色。R在看完那封信后,双手哆嗦。他只隐约感到这一切仿佛是在梦里发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飘忽不定,却热烈奔放,就像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让故事到这里结束,可我却如海子所言“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这份爱情扎根于我的心底,开出花朵,散发出芬芳……
篇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整部小说是一封陌生女人的信件,整个故事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暗恋。
十三岁时对男主一见钟情,直到她搬家也一直没有告诉过他;她攒够了钱回去“偶遇”他,和他有了一夜的感情,他又以出差的理由离开;她默默地为他生下孩子,为了孩子能有好的生活委身于他人,再次与他相遇时他却根本没有认出他。即便如此,她还是一直爱着他,同时又隐瞒着这份爱,直到孩子病重身亡才写信告诉他所有的真相。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中,这周又读了一遍。以前读的时候只觉得悲情,还会觉得女主很傻。“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变成你的一个累赘”,所以即使她怀上了他的孩子也对他守口如瓶,为了让孩子过上贵族的生活她宁愿卖身做有钱人的情人也不向他要钱。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女主这样做根本就不值得,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耗尽了自己的一生。
但几年过后的现在,见过了身边人的分分合合,听过了很多别人的故事,慢慢开始理解了这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的爱恨纠缠。就像小说中女主角对男主角一见钟情的场景:“亲爱的,在一刹那接触到你充满柔情蜜意的眼光后,我就明白,我已经完全属于你了。”“我以为,你眼中的柔情蜜意只是针对我一个人的。就在这一瞬间,我内心的热情全被点燃了。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成熟了,变成一个完全属于你的女人。”现在再读这本书,反而觉得很羡慕女主身上那种跨越时代的坚韧和勇敢,因为很难想象有人能这样地去爱另一个人,所以看到这样的故事会觉得格外感动。
我一直觉得,爱一个人是一种能力。有的人也许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没有爱人的能力比如我,我总觉得我爱自己更多一些。可是当读到女主角说的:“我仿佛是你口袋里的怀表,绷紧着发条,而你却感觉不到。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一分一秒,为你计算时间,带着沉默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你可能只会匆匆地瞥它一眼。”我还是会觉得很感动,好像自己在一瞬间就感受到了爱情。
记得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整本书里最让我泪目的就是这句:“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在我们的目光只有一线之隔,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看完觉得心里很难受,释怀是避免痛苦的出路,但爱情偏偏不易释怀。
很多年前读过夏宇的一首小诗,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觉得用在这里正好,分享给大家。
篇5: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著名小说家R·到山里去进行了一次为时三天的郊游之后,这天清晨返回维也纳,在火车站买了一份报纸。他看了一眼日期,突然想起,今天是他的生日。“四十一岁了”,这个念头很快地在他脑子里一闪,他心里既不高兴也不难过。他随意地翻阅一下沙沙作响的报纸的篇页,便乘坐小轿车回到他的寓所。仆人告诉他,在他离家期间有两位客人来访,有几个人打来电话,然后有一张托盘把收集起来的邮件交给他。他懒洋洋地看了一眼,有几封信的寄信人引起他的兴趣,他就拆开信封看看;有一封信字迹陌生,摸上去挺厚,他就先把它搁在一边。这时仆人端上茶来,他就舒舒服服地往靠背椅上一靠,再一次信手翻阅一下报纸和几份印刷品;然后点上一支雪茄,这才伸手去把那封搁在一边的信拿过来。
这封信大约有二三十页,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写得非常潦草,与其说是一封信,毋宁说是一份手稿。他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去摸摸信封,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附件没取出来,可是信封是空的。无论信封还是信纸都没写上寄信人的地址,甚至连个签名也没有。他心想:“真怪”,又把信拿到手里来看。“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句话写在顶头,算是称呼,算是标题。他不胜惊讶地停了下来;这是指他呢,还是指的一个想象中的人呢?他的好奇心突然被激起。他开始往下念: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为了这条幼小娇弱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我在他的床边足足坐了四十个小时,当时流感袭击着他,他发着高烧,可怜的身子烧得滚烫。我把冷毛巾放在他发烫的额头上,成天成夜地把他那双不时抽动的小手握在我的手里。到第三天晚上我自己垮了。我的眼睛再也支持不住,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眼皮就合上了。我坐在一把硬椅子上睡了三四个钟头,就在这时候,死神把他夺走了。这个温柔的可怜的孩子此刻就躺在那儿,躺在他那窄小的儿童床上,就和人死去的时候一样;他的眼睛,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给合上了,他的双手也给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衫上面,床的四角高高地燃着四支蜡烛。我不敢往床上看,我动也不敢动,因为烛光一闪,影子就会从他脸上和他紧闭着的嘴上掠过,于是看上去,就仿佛他脸上的肌肉在动,我就会以为,他没有死,他还会醒过来,还会用他那清脆的嗓子给我说些孩子气的温柔的话儿。可是我知道,他死了,我不愿意往床上看,免得再一次心存希望,免得再一次遭到失望。我知道,我知道,我的儿子昨天死了——现在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只有你一个人,而你对我一无所知,你正在寻欢作乐,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正在跟人家嬉笑调情。我只有你,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
我把第五支蜡烛取过来放在这张桌子上,我就在这张桌子上写信给你。我怎能孤单单地守着我死了的孩子,而不向人倾吐我心底的衷情呢?而在这可怕的时刻,不跟你说又叫我去跟谁说呢?你过去是我的一切啊!也许我没法跟你说得清清楚楚,也许你也不明白我的意思——我的脑袋现在完全发木,两个太阳穴在抽动,象有人用槌子在敲,我的四肢都在发疼。我想我在发烧,说不定也得了流感,此刻流感正在挨家挨户地蔓延扩散,要是得了流感倒好了,那我就可以和我的孩子一起去了,省得我自己动手来了结我的残生。有时候我眼前一片漆黑,也许我连这封信都写不完——可是我一定要竭尽我的全力,振作起来,和你谈一次,就谈这一次,你啊,我的亲爱的,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我要和你单独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可是只有我死了,你再也用不着回答我了,此刻使我四肢忽冷忽热的疾病确实意味着我的生命即将终结,那我才让你知道我的秘密。要是我还得活下去,我就把这封信撕掉,我将继续保持沉默,就象我过去一直沉默一样。可是如果你手里拿着这封信,那你就知道,是个已死的女人在这里向你诉说她的身世,诉说她的生活,从她有意识的时候起,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止,她的生命始终是属于你的。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一个死者别无企求,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那向你吐露隐衷的痛苦的心所告诉你的一切。请你相信我所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一个人在自己的独生子死去的时刻是不会说谎的。
我要把我整个的一生都向你倾诉,我这一生实在说起来是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在这以前,我的生活只是阴惨惨、乱糟糟的一团,我再也不会想起它来,它就象是一个地窖,堆满了尘封霉湿的人和物,上面还结着蛛网,对于这些,我的心早已非常淡漠。你在我生活出现的时候,我十三岁,就住在你现在住的那幢房子里,此刻你就在这幢房子里,手里拿着这封信,我生命的最后一息。我和你住在同一层楼,正好门对着门。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们,想不起那个寒酸的会计员的寡妇(她总是穿着孝服)和她那尚未长成的瘦小的女儿——我们深居简出,不声不响,仿佛沉浸在我们小资产阶级的穷酸气氛之中——,你也许从来也没有听见过我们的姓名,因为在我们的门上没有挂牌子,没有人来看望我们,没有人来打听我们。况且事情也已经过了好久了,都有十五六年了,你一定什么也不知道,我的亲爱的。可是我呢,啊,我热烈地回忆起每一份细节,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听人家说起你,第一次看到你的那一天,不,那一小时,就象发生在今天,我又怎么能不记得呢?因为就是那时候世界才为我而开始啊。耐心点,亲爱的,等我把以前都从头说起,我求你,听我谈自己谈一刻钟,别厌倦,我爱了你一辈子也没有厌倦啊!
篇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你,和我素未平生的你:
你不认识我,甚至我也不认识你,只是偶然读了“你的一封信”,关于你的爱情,关于你的一生。在我的眼里,你是个为爱情疯狂的女人,我既觉得可怜,又有一种敬意。
我感受到你炽热的情感,在新的开始便读到那种热烈的味道。你的灵魂也害怕孤寂,可是却生出这种孤勇,将所有的情感倾注于一个对你一无所知的男人身上,他无法回应你,因为他完全没有记住你,甚至应该说他完全不认识你,仿佛你是居住在另一个空间和时间的人,不会有任何的交集。所以,你炽热的情感注定只能沸腾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一生。
我看见你神经质的固执,否则你怎么会在还未见过一个人便埋下爱情的种子?否则你怎么会以为一个小小的黄铜窥视孔便是你张望世界的眼睛?否则你怎么会在离开的那两年用意念困顿自己?否则你怎么会不顾一切回到可以凝望他的城市?否则你怎么心甘情愿甚至是以苛求的姿态与他在一起?否则你怎么会出卖肉体只为了让他与你的孩子生活得干净且奢侈?否则你怎么会放弃爱慕者的求婚,只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由等待一份几乎不可能的召唤?否则你怎么会年复一年,将他的生日当做重大的节日来庆祝,献上一束不署名的白玫瑰?我看见,你把自己当做祭品,甘愿将身心、整个一生奉献给他,并且永远都会原谅他对你的所有陌生和遗忘,不愿意给他一丝责任、牵绊和忧虑,只愿意他想起你的时候,怀着爱情和感激。你说:这是爱情。
你其实比谁都敏感,并且心灵剔透。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双重性格,透过窥探来的信息——举手投足、嬉笑谈话、社交圈子等等,分析出一个完整的他。你是一个适合爱情的女人,但却在你的字里行间,感受这份爱情对你的占有。如果我想说,只是这份爱情不适合你,或许你会用那种轻松的、甜美的、满怀感情的声音告诉我:“不,我的爱情适合我。”
爱情,是人情感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此固执地将爱情放大为一生,我却心生恐惧。爱情不是依托,不是圆满,而是自身本就圆满,因为爱情而更加圆满。但也许,执着或者不执著,都是合理的爱情。
篇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十三岁时:少女遇见并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后因为母亲的改嫁,不得不离开,但她所有心思都在作家身上。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下痴心等候,一心只想见到自己的意中人,而他每每与她擦肩而过,都对她视为陌路。
后来在一个晚上他终于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可他没有认出她,那是她第一次遭遇被他忘却的命运。她与他度过了三个夜晚后他告诉她要出远门并保证一回来就告诉她,可知道她死前都没有得到过他的一张纸条。
她就在等待中慢慢绝忘,那三晚柔情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儿子。不想拖累他,她决定独自承担。她因为孩子得到救赎,然而孩子却死了,而她也得重病在死前写下这封信。
她拒绝了所有求婚,她想随时响应他的号召,终于等到这时刻,可他还是没有认出她,尽管已经相遇过很多次,他从来没有认出过她。事发的前一天是他的生日,对于他的生日,她每年都会派人送去白玫瑰花,来纪念那个他忘了的时刻。
那晚因为他的一个招呼她就把温柔的的男友抛下跟着他走了,让男友成了一个可笑的傻瓜。可即使他面对赤身裸体的她还是没有认出她。尽管在她几次提醒,尽管他的仆人在一瞬间就认出来她,尽管她从小就爱着他,尽管她是他孩子的母亲,可是他依旧认不出她,从没认出过她,把她当做妓女,付给她过夜费。
男人收到信,看完信,在他四十一岁的生日这一天。花瓶将永远没有来自一个陌生女人的白玫瑰,而这个男人此刻心中才多少有了一些女人依稀的倩影。 他看着书桌上那只蓝色的瓶子空着,他感到了死亡,还有那不朽的爱情。
第一看的杂志上提到斯台芬·茨威格也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这两封来信让茨威格有了灵感,也可以看成是的“自传”。这一介绍让我产生了一个误会,茨威格就是文中的R作家,这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真实存在,女人也是真实的。我把它看成了了茨威格自传。当时在这个前提下我无法理解这个女人的爱情,也不明白作者又是何其幸运有这样一位女人这么爱着他。上大学后,再次想起了这个故事,误会也解开。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女人我不知道,但再次看时内心依然无法平静,不过对于女人的行为第二次看比第一次多了一点理解,后来又看了几次虽说不能完全理解女人,但感觉明白了女人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只是为了她的自尊和她的'爱。
篇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为什么会接触到这部作品呢?源于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谈到了对作者影响很大的哲学作家以及他的作品。所以就去想办法找到这篇文章来读了。不过也是第一次接触茨威格这个作家的作品,在看他的作品之前去查找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影响了一大批的后来者,所以抱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和他对话了。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而这个作家,就是在小女孩13岁时搬过来的邻居,少女的痴迷,作家的活力,让这个成绩不怎么好,站在人群中找不到的少女一步步为他改变,最后变成了一个容貌出众的少女。而正是这出众的相貌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渡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那浓情蜜意的缠绵和缱绻令她心醉神迷、终生不忘。但她却没有诉说对他的爱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搂在怀里的时候,心里能激荡起某个模糊而遥远的回忆,然而作家还是没有认出她这个当年的邻家女孩。
也正是这销魂荡魄的三夜,让少女变成了少妇,有了小孩儿,为了让小孩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她不惜委身于一个个有钱的男人,但又拒绝倾慕者们的求婚,为的是不受婚姻的牵绊,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作家身边。正如少女在信中写到的那样“我身体给了他们,但我的心永远在你那里。我想你会理解的。”
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作家始终都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信,作家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却始终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
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当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竟不知如何表达,少女到离世时对这个“负心”男人没有一丝丝的恨,有的都是爱,一种无条件的爱。强烈建议朋友们抽空看看这部短篇小说,篇幅不长,里面却又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尽管可能是无用的书,但还是推荐你读一遍。
篇9:《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无望的等候,并不是为了虚度光阴,也不是为了让他人感到羞愧,而是在痴痴等待一个不可能的答案。有谁,愿意用十八年的等候去换一个并不爱自己的人的遗憾。
她住在一个充满阳光的街区,一切是多么美好与难忘,当然,除了一户整天吵架的邻里。直到那天,那个命中注定的人出现在她的生命中,那个小说家搬进了这个小街区,她只觉一种朦胧的感情像一颗种子在她心中发芽、生根。时而像一条滚滚奔流的大江,惊涛骇浪,汹涌澎湃;又像一湾静谧的湖水,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她用各种方法去收藏小说家的存在,捡小说家的烟头,触摸小说家的门把手,甚至跟踪小说家,追逐他的影子。但是,她搬离了这个幸福的街区,再见到小说家的希望渺若晨星,她非常难过,心如刀割;为了小说家,她可以由淑女变为脾气暴躁的女子;为了小说家,她可以与朋友争执到恨之切骨,她甚至抱怨是上天不公。
时光荏苒,十八年的的等候悄然逝去,在茫茫人海之中,她的目光仿佛又触碰到了小说家的影子,依然是那么令她魂牵梦萦,楚楚动人。十八年的等候早已使她变得成熟,她以最好的微笑迎接他,像迎接朝阳,但是,他竟然没有认出她来。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像以前对待小说家一样对待孩子,宁愿职位低下也要让孩子上贵族学校。直至儿子病死前,写信前,她也在孜孜不倦的哺育孩子。
读到这,我才发现茨威格不只是歌颂女性在爱情中的牺牲和真挚,更加让我动容的是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我们出生至长大成人,再到娶妻生子,父母对我们的爱从一而终,从未打过任何折扣,我们终其一生都还不了这份恩情。此刻,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唯有刻苦学习,提升自己,在有空闲的时候,放下手机,帮助父母干干家务,听听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帮爸妈做一顿晚饭,给他们写一封感恩的信。表达爱,永远不嫌早。
小说的最后,小说家坐在椅子上,桌上是一封零散的信件,他面朝即逝的夕阳,吐出一长串的烟圈,长叹了一口气,发呆——为这深情的错过。
篇1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在读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多次后,我忍不住再次翻开书本,去细细体味这个陌生女人的真挚感情。刚开始并不了解这位奥地利作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篇小说,使我深受感动。
整篇小说就是一封长信,通过这样一封长长的信,我看到一个女人坐在桌前写信,脸上或喜或悲。她在回顾自己的一生,回顾自己与那个“你,我的亲爱的,同我素昧平生的你”的爱情,或者这根本不算是爱情,只是她二十几年无法说出口的暗恋。
这个陌生女人是可怜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姓名。她原本可以过着富裕无忧的生活,却因为执念受尽了苦头。后来因为卖淫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也如行尸走肉般,没有灵魂,因为她的一颗心早已给了不值得她爱的人身上。她付出了一切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连上天唯一的恩赐——她的儿子也离她而去。她又是那样可敬,那样勇敢。敢问世间上有多少女人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拿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生命去爱一个人。少女时,为了他,义无反顾离开自己的家庭,自愿将纯洁的自己献给他;少妇时,为了他,果决地拒绝众多求婚者,离开相处多年的情人。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不禁要问:这个男人到底有什么好的,值得一个女人这样深爱,只是觉得这个女人太傻了。如果是我,我也许就会去追寻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让自己这样辛苦。当然,也许是我们不懂爱情的缘故。
作家又是何其有幸,被一个女人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又是多么令人讨厌,辜负了女人的一腔热情。他多情又薄情,两次亲密接触都没有认出女主角。每一次见面,她都多么希望作家能认出她来,认出她是领居家的小女孩,认出她是委身于他的纯洁少女。然而他不仅没有认出她来,还把她当作妓女,用金钱来侮辱,这是多么的讽刺!
看过很多电影、小说,没有一个角色给我如此深切的感受,没有一个人付出这样真挚的感情,它是那样强烈、狂热、持久。在作家看完信后,他感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人有多少热情能守住过去的情感,黎明和黄昏是两个世界的交集,而只是极为短暂的一刻,每一次的感动都在过往即逝。为生活奔波,与安逸享乐,是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谁会在清晨的缠绵和黄昏的安慰中耗费着大量的精力?
篇1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张爱玲曾语: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甘愿成为他身边的一粒尘埃,那朵满怀情义的白玫瑰盛放在他的书房里,也盛放在她无尽的幻想之中,与他无关,与现实无关。
书中的女主角穷尽其一生去热烈地爱着男主,这就是一场史诗般的暗恋,一位坚贞不渝的女人的独角戏,一场自杀式的决绝的爱情。她将自己的爱情当做唯一的信仰,真真正正地诠释了“我爱你,与你无关”。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这本书,当时已然泪流满面,作者将一个女孩到女人暗恋时那细腻温柔的情感描绘地无微不至。
我敬佩于女主角为男主所付出的一生的等待,那种甘愿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更加敬佩她始终保持着那一颗专一纯洁的心灵,她拥有一个高贵的人格,不会施舍爱情,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魅力使他注意到她;她不会去勒索、审判爱情,不依附于婚姻形式的捆绑,只是天真地渴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那个男人能够从心底最深处就爱着她。
他并没有兑现承诺,也许在他的眼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只是那虚幻缥缈的几夜,稍纵即逝,他辜负了她的等待与期待,我为她感到可悲,憎恨这个男人的深情缱绻的目光,憎恨他对她无情。
然而字里行间,我感受不到任何她对他的埋怨,充斥着的尽是她对他深刻的爱,是她对他们曾经美好的回忆,是对他给予自己这段感情的感激,是对爱人未来的嘱托与不舍。我想她写这封信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使他知道这个世上曾有人那样地爱着他,为了让他知道自己值得这样一份深重的爱。
“我宁愿独自承担所有后果,也不愿意成为你的负担。我希望自己是你所有女人当中独一无二的。我希望,每当你想起我的时候,心中只有柔情和感激。”
少年时期那种傻气的暗恋谁都不会陌生,我们都曾天真地去喜欢过一个人。与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会成为你的思维的中心,与他有关的任何事都会让你默默关注,他周围的人会让你觉得亲切,他时常在的地方会让你觉得熟悉,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会让你久久揣测…即使时隔多年,我们会渐渐淡忘那个所倾慕的他,对他的那份心动也随之而散,也许现在的自己已经有了去追求喜欢的人的勇气,学会去表达心底的感情,但是回想曾经,也会无比想念那暗恋时期的懵懂天真的自己。
书中的女主角像极了那时候的我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会因为她的欣喜而欣喜,她的悲伤而悲伤,她的期待而期待,因为她的爱情与我们产生了共鸣。
“我的心紧张得像根琴弦,你一出现,它就颤个不停。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的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可是,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女孩,将爱情视为自己的全部,在自造的爱情氛围里沉迷?这种宿命是那些痴情的人自己设下的,明知这犹如饮鸩止渴,明知这无可救药,却还是万劫不复、一往无悔。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女主自讨苦吃,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这种痴狂正是我们骨子里对爱情所向往的高度?我们渴望有一个这样爱着自己,也渴望穷尽一生与自己最爱的人相守到老。
或许大多数的人在某一个阶段或多或少地当过这样一个女孩,然而却是善于深情、也容易遗忘。我钦佩女主对男主毫无保留的、高贵坚贞的爱情,但我认为,在爱情之外,我拥有更多的美好,那些对我关怀到无微不至的家人,那些陪伴我成长的朋友,我还有很多的愿意去珍视的东西,我有自己向往的前途,有自己渴望的人生,我不会只为爱情而活。我钦佩她,却永远不会选择成为她。
篇1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我想自己还不到读这本书,或者说这篇小说的时机。一年前,我姐姐给我推荐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买了之后一直放在书架上落灰。终于,书架上其他的书已经读完了,只剩下了这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第一次知道这个作家,是初中的语文课本,课文选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争夺南极的斗争》部分。英国人斯科特,满怀希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了对手挪威人阿蒙森留下的请求:证明阿蒙森的成功。那是怎样的绝望?失败者不仅要承受失败的痛苦,还要为他的对手证明。但是斯科特没有拒绝对手的请求,并在回程的路上死去。
当时读是一种什么感觉呢?震撼。不仅是为斯科特而震撼,也为为他作传的作家茨威格震撼。现在回头望望,原来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家与文章,在我们还不了解他们意义的时候,就已经与我们相遇了。
可是,当我读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所有的钢铁烈阳都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一个女人近乎疯狂的爱。书的腰封上写着: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也许是当之无愧的,但我却很不适应,也许女生读起来会比较容易被触动。
书后面的高尔基说自己“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看来我的泪点比较高。尽管茨威格的文字如此细腻真切,而书中“陌生女人”对作家R如同宗教信仰一般的爱却丝毫不能引起我的共鸣。这样的爱,离人世间很遥远,以致于我有一种淡淡的排斥感。
它甚至已经超出了我认为的爱的范畴:对于女主角来说,R作家就是世界的全部,连她自己都被排除在世界之外,虽然R作家在正常的观念中,在爱情方面,是十足的渣男。但是为了得到R作家的爱,女主角可以放弃一切,也可以牺牲一切。如果爱是毒品,那么她对他的爱毒性也未免太强了一些,她完全没有戒掉的可能,一丝也没有!
“在我的内心深处,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一直还在做着那个陈旧的孩子梦:也许你会再次把我召唤到你的身边,哪怕只叫我去一小时。为了这可能的一小时,我把一切都推开了,只是为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一听召唤,就扑到你的怀里。自从童年时代之后青春萌发以来,我的一生不外乎就是等待,等待你的意志。”
多可敬,多可悲。
这样的爱,称之为病态也不为过,可是偏偏,又悄无声息。这是单恋的极致。尽管她将他看得清清儿的,但是无法自拔。
我们的这位作家R,大约是有些脸盲。前一段时间看《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家的小妹妹对华生说:“令人惊讶,这么多次,你们这些男人都没真正注意我的脸。”我想,这句话说给作家R也是适用的。
只是,对于我们的女人公来讲,未免太残忍了些。
篇13: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先是被徐静蕾拍的电影所吸引,后来又去看了话剧,脑海中始终挥不去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不告诉他呢?她是多么爱他,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甚至是在有机会和他再次相见的时候,我甚至猜测是她较为清高、自尊,放不下面子向深爱的人剖白一切。直到看完书才明白:因为懂得,所以不说。
她深爱的这个人本性只喜欢爱情中无忧无虑,轻松自在,游戏玩耍,突然之间要对一个命运负责,一定会感到难堪而棘手的,也一定会觉得她拴住了自己,并因此产生怨恨,纯粹的爱情便会产生阴翳。但是她天真的以为自己怀着爱情和感激一直思念着他,他也一定会同样的思念自己,但是不,命运比想象中更要残酷,他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甚至在她死后,他在读着说明真相的信时,对她的回忆都是模模糊糊、朦胧不清的,宛若一块石头,在流水底下闪烁不定,飘忽无形。即使文末,提到他百感交集,突然思念起这个看不见的女人,但这种情绪又能保持多久呢?
爱情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双方永远不可能完全对等,对于付出较少的那一方,相对于用生命全心全意爱着的那一方,你甚至都不能用道德、法律之类的标准来衡量或者谴责,爱情本来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
情不知所起,故一往情深。
篇14: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突然让我想到了嫌疑人X的现身。
你没有多好,你何必太好。我用情再深,只是我自己甘愿。你何必在意,你不必在意。你若在意,反而会令我一败涂地。
你不知我情之所起,我不知自己为何一往而深。你不知道,我不愿你知道。谁让你是我生命里的死角,我把最深沉的秘密藏在那里。
看着你的背影,听见你的声音,我已得到幸福。偶尔和你擦肩的楼道,电话里你深沉的音调,你的微笑……我爱你,与你无关,哪怕你不爱我,我也不怪你。
你又何必言谢,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
这一段感情中,她从13岁痴爱,到一个人孤独生子,再到两次与他肉体上的亲密接触,她有无数次机会说出我是谁,我爱你!她为什么不肯,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吐露心声?
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到底要的是什么?是爱,还是平等?
也许她想要的是一份不将就的爱,是一份平等的爱,是一份不必低头,就能平视他的爱。那爱就像简・爱说的: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与美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当有一天,我们经过坟墓,一同站在上帝面前,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
爱必须是对等的,如果不能对等,她宁愿保持心灵的骄傲。于是,她一直将这种骄傲延续了下去,直到生命的终结。
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她在爱里的卑微,却没有几人能读懂她的骄傲。
她是三毛《不死鸟》里的那只没有脚的鸟,不停地飞啊飞啊,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
歌德说: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我爱你,真的,与你无关!你若也爱我,想要回应我,那么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必须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一世,我只爱你这一次,下一世,“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她就是这样一个缺爱,要爱,敢爱的女子,放逐一生只为追寻!
篇1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女人,永远是一种感性动物。为了爱情,总是可以奋不顾身到失去自己,却偏执的认为爱上心中的那个他是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开始读《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只是叙述一个失去心爱的儿子的女人向一个陌生人倾诉其对儿子的爱与不舍的故事,可故事的发展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这个女人,却是向那位收信的作家吐露了自己对他穷尽一生的爱恋。
从十三岁开始,那个女人便无可救药的爱上这位在她看来是风度翩翩、儒雅、富有的男人,对了,他还是个作家,一个比她身边那些脏兮兮或是没素质的男人要牛逼的多的上流社会人士。他不像之前的邻居会欺凌她,会拿雪球把她的头砸的头破血流,他会发出迷人的、温暖的微笑,他会看很多的书,尽管他也经常带各色各样的女人回到住所。从十三开始,他就是她的.世界,她会亲吻他摸过的门把手,嗅他吸过的烟头,她爱他爱得无可救药,即使是在随妈妈改嫁到斯鲁巴克,即使继父待她如亲生女儿,生活无忧,她却认为离开他生活便失去了阳光,整日郁郁寡欢,甚至十七八岁的时候孤身一人跑到原来的住所旁边工作,无数次站在路口只想让他想起他,想不起也罢,注意到也便是莫大的欣慰。
为了爱他,她把自己的姿态放得那么低,低到了尘埃里,终于,作家注意到这个美丽的女孩,带回了住所,一夜春宵,女孩只带走了四朵白玫瑰。肉体的欲望终究是人类致命的弱点,他们又有了两次,女孩把她当做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在她的心里,作家是最高尚的,甚至后来她说,在生下孩子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发誓没让别的男人碰过她的身体,她觉得,他碰过的身体多么圣洁啊,怎能让别人猥亵。自此,我不知道我抱得是一种什么心态,对于一个随意将各种各样的男人,这个女人还将他视为神祗,是该赞美的坚定的少女情怀还是爱的盲目?我真的不懂。为了作家的儿子能够像他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爸爸一样吃的舒心,穿的体面,女人去卖身。因为作家,女人拒绝过很多男人的求婚,甚至是在多年后再次碰到作家时,她都要撇下一个对他的极好的工厂主,却急于向作家献身,只想要作家想起她来,想起那个十三岁的小女孩,那个十七岁的少女,可惜,一夜春宵后作家却给了她钱,多么可笑的结果。
女人最终还是和她的孩子一同死去了。作家看完信后亦只是震惊,却想不起那个为他耗尽一生的女人是谁,亦才发现,今年的生日没有了女人默默送的白玫瑰。看完后,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看懂,我不知道对于这个女人的这一生是否该用值不值去评价,自始至终她都没有责怪过作家,自始至终都在为作家着想,可是谁又能鄙夷她?谁又能说她不值得呢?她有信仰,她爱他,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他,她做的所有只是为了让他注意她和想起她,即使没有成功过。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用理性或感性的思维去评判她,毕竟,爱,不忍心责怪。毕竟,我们自己,亦做不到她那般的奋不顾身。
作为小说来说,用“击节之作”来形容它毫不过分,我很讶异于一个男性作家能将一个女人的心思描述的这么细腻,绝望、欣喜,少女的缱绻情怀,早年徐静蕾将他翻拍成电影,不知晓效果如何。其实在开始的时候不免觉得与岩井俊二的《情书》有一点点相似之处,因为无法抑制住对已逝恋人的思念,渡边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并寄了封信过去,而收到情书的女生并不认识渡边。
篇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文章包括五篇小说,我细读了四篇,因而给四星。
文章开头说,这五篇文章几乎梳理了茨威格一生的写作脉络。那如此看来,只能说,写作的风格和个人成长经历并不能总是贴合无缝。在《女人和大地》这篇文章中,茨维格大量描写了女人和男人的心理状态,但需要知道,过分的词语堆积会淡化整个文章的脉络,用力过猛反成一片拖沓,让读者头晕脑胀不知所云,因而这篇文章,我只草草过了一遍,个人感觉,言之无物。
至于剩下的四篇,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马来狂人》和《夜色朦胧》,个人感觉第一篇和最后一片最好,也许是因为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吧,好多描述感觉似曾相识,仿佛自己也曾至于这样两难的境地中,放下是舍不得,放不下,又成为一生的朱砂痣。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网上被炒成一个女人一生必读的经典之一,原因无从查起,只从我个人感觉来看,少女用一生来惦念一个甚至不记得她样子的陌生人无疑是滑稽可笑的,然而事实却总是与想象背道而驰,我们用了多少年才忘记过的人,又总是在夜深人静时不自觉的爬上你的心头?无论是《来信》还是《夜色朦胧》,关于最初心动的那个人,都会在我们这一生中扮演作用巨大又不轻易显山露水的角色,就像背后的操刀者,不经意间就对你M加干涉,我们对他的反抗却就像一个牢笼,徒做困兽之斗而毫无用处。但也正是这种不可多得的经历,让我们从男孩女孩,成长为男人女人。
至于剩下的《象棋的故事》和《马来狂人》,则更像是经历所赋予我们这一生必然要经历的传奇色彩,无论是闪闪发光,还是使人崩溃,都无处可逃。
总结一句话:现在的你做的事,也许不能让你看清未来,却让你读懂了过去。
篇1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茨威格传说是一位很了解女性的作家,读他的文章,里面大多的内容都是男女情感,夹杂着各种景物描写,并且内容很精彩,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各种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真的很精彩,但是我读了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马来狂人写的不错,我觉得茨威格真的很了解女生的心里活动,描写的很到位。并且捎带着含蓄之美,很喜欢。
一个陌生的女人的来信,写的真的超级好,有几个段落仿佛就是我的内心活动,有时候会感觉这封信就是我写给我爱的人,只是我没有那个女生那么执著,那么痴情,那么狂热。对于一个人的喜欢还是理性一点,我想那个陌生的女人多半是因为另一种原因所以让自己无法割舍掉这份爱,如果两个人互不相欠,又有什么理由再见呢,有些人只是匆匆过客,可能都不会再见。还是那些人让你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是怎样的迫不得已,而我也经历过,是滴,终于时间让放下了,偶尔想起,嘴角间再也不会有什么微笑,也不会偷偷的一个人傻笑,终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终于我又变成了那个我。
篇1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
近两年见过不少以“陌生”或者“信件”为引子展开情节的小说,比如《一个人的朝圣》,但直到打开这本书,才发现它的不同。
很多书我会试图用几句话概括,但这本不行,也不合适,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细节。
整本书三个故事,全都关于爱,爱情或者爱欲,而且总有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陌生女人的来信只是第一个故事,一名女子从少年时期就爱上一位作家,深入骨髓,那位作家是她的邻居,但她不敢靠近,也不敢表白,直到多年之后,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将其养大,并无助地看着孩子病逝,才决定拿起笔给他写一封很长很长的信。
第二个故事,一个公爵看上一位夫人,但又不知怎样才能与其相识并俘获芳心,他就有意去接近她儿子,并快速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在小男孩的助力下,公爵很自然地认识了那位夫人,小男孩当然不知道公爵的真实目的,于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第三个故事,一个男孩,到了姐姐所嫁的王府里做客,期间有一段艳遇,那女孩不说话,也不会让他看清她的脸,每次都如此,他只能在家里的女孩当中猜测,根据记忆逐个排除,即便这样他同样深深地爱上了她,但结果并不像他想的那样。
不说太细,以免剧透,看这本书的动力就在于顺着点滴细节慢慢揭开悬念。
其实阅读之初感觉作者的描写或者措辞未免过于浮夸,有些读不下去,读完就变成了钦佩,或许你也可以来读一读,来认识一下大名鼎鼎的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文章:
6.陌生的来信
7.一个陌生的人作文
9.读书笔记摘抄
10.一个寂寞的女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