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论语》读后感100字

《论语》读后感100字

2022-08-16 08:21: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吃草莓不吐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论语》读后感100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论语》读后感100字,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论语》读后感100字

篇1:论语读后感100字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这本书流传至今,历经了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历经两千多年的书,想必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吧,要不然它也不会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开书,开始细细的品味了。

我看见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短处,反之,每个人也都有长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进一步。

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级时,我们班里有几个人写的字蛮漂亮的,我十分羡慕,就有时候会去练练字,但是没过两个月就渐渐淡忘了,后来索性就不练了。

直到六年级下册时,我才又下定决心练字了,因为虽然不算特别难看,可是有时候考试时会因为写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开始把字形矫正过来,可是写那些字的时候特别费力,常常写了一会儿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当这时候,就会想起别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励自己,渐渐地,渐渐地,我写的时候就越来越顺手了。

篇2:《论语》读后感100字

今天我和我妈妈去书店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论语,是李耳和孟子的名人名作。我叫妈妈帮我买了一本,回家后,我看了这本名叫论语的书。觉得内容十分精彩,我觉得这是一本教育人的书。看到书里面有好多语言,比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几句话让我永生难忘。

看完这本书,我被书里面的文字所吸引,让我懂得要尊老爱幼。让我受益匪浅,我今后应该继续看这些书。

篇3:《论语》读后感100字

前几天,爸爸在书店给我买了一本《论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靠勤奋敏捷寻求得来的啊!”这里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讲的是:西汉经学家匡衡小时候非常勤奋好学。白天干活晚上读书,因为买不起蜡烛,他只有在墙上凿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了过来,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把家中所有的书全部读完。

我要学习匡衡那好学的精神。

篇4:论语读后感150字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篇5:《论语》读后感150字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篇6:论语读后感150字

论语读后感150字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论语吧?大家读后都因该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它的意思是: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天天把作业一写玩就玩去了,从来不去检查、思考自以为写对了,可是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虽然作业错了,但我只是改一下,从来不思考为什么会错。现在我学了论语这课懂得了:学习之后要去思考、去巩固、去复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好的成绩……

篇7:《论语》读后感100字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样,钻研《论语》多年,然后带着火药味地和别人争论仁义君子。我是不太赞同的。

篇8:《论语》读后感100字

你们知道《论语》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说:“学了处做人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篇9:论语读后感150字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然而,起初我却对孔子有着极大的成见,认为他是一个腐朽的老头子,只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对这一句话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还时常想着孔子的母亲不也是女人么,当读到孔子的文章时,便和同学用恶毒的话来数落孔子,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孔子,孔子所说的: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而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和现在的语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真应该要学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现同样的笑话来,我也明白了不能够只因为个人的片面观点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而是要根据长久的观察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篇10:小学生论语读后感100字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意思是孔子说:“一个有德行的士君子应该矜持、庄重,而不会与别人争斗;会和谐的与人相处,而不会结党营私。”

这段经文中孔子讲了一个士君子应该何以处众的道理。矜,是矜持、庄重、严肃的意思,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如果一个人能达到矜,必是德行人格厚重,境界智慧高深,常人无法比拟的。这种人非常坦然,因其人正心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所以在面临一些重大事件时会显得很泰然。而正是这种时候,人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和选择。能够做到“矜”的人,无论天大的事,都会坦然面对,不会轻浮焦躁。故圣人云:“临大节而不可夺”。

相反,小人则不泰不矜,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喜好彰显表现,每当大事来临之际,却显得焦躁不安,无所适从,不堪一击。故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此之谓也。

争,是争执、争斗的意思。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核心便是争,是博弈与争夺。不论过程手段,只在乎最后的结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理念,有害于道,会破坏社会政治秩序。而如今的中国正是这种情况,拜金主义严重,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和盈利,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原因便是近百年来,受到西方资主义的文化入侵。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把竞争博弈作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推动力,才导致这一后果。

西方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西方国家也因此博得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但这仅仅是它的文化硬实力,在其硬实力背后有文化软实力支撑,那便是西方的信抑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西方清教徒认为经商是上帝给予他的使命,因此,经商便有了神圣的合法性。无论从事政治事务还是经商,这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为这样,西方才会出现比尔盖茨这种赚了一辈子的钱,最后全部奉献给了社会的伟大企业家。这都归结于一个文明的文化软实力,而我们只学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硬实力,没有学到他们的软实力。所以才导致这么多的负面结果。

当然,西方的软实力我们也学不来,因为软实力要符合地域人文,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每个文明都会有适合于自身的政治制度,而这种政治制度一旦更换历史文化背景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效。就如同热带植物到了高原地带生存不了。所以我们才要制定出符合于华夏文明和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儒家讲“体用不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体西用”的不对之处。

群,是群体、群众。这里指与人相处得很好,很和谐和睦,很容易相处共事。孔子云:“君子易事而难悦也”,君子虽然很好共事相处,但却难以取悦。因为君子的德行远在常人之上,能辩是非,明善恶。通常,小人在行事时,为了能讨领导喜欢,给予他更好的机会与利益,便会对上司领导进行谄媚、拍马和贿赂。而很多领导上司也是小人德行,乐于接受。在利益面前,固然原形毕露。

曾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如今的中国人:一个百货大楼的电梯坏了,老板便要找人把它修好。中国人、印度人和德国人都想来接活。印度人报价3000;德国人说:“我们材料和技术好”,因此报价5000”;而中国人却以10000元的天价接下了这个活。原因是这个中国人找到了项目负责人说:“5000给你,给我,剩下3000交给那个印度人做”。

由此可看出,小人如果居于上位,政治便会腐败,国家便会不得而治。君子则刚好相反,不论多大的利益摆在他面前,只要不符合于义,不符合于道,都不会取一分一厘。故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亦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怕符合于道,取了,首先想到的也是天下苍生而不是自己。故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之谓也。所以,一个君子圣贤的人格德行和胸怀都可以从这方面体现出来。

由此观之,一个国家必须要君子与贤臣在位,方能和谐大同,长治久安。故孔子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又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天下无所措手足。”此乃治国之道,不可不知也。

党,就是党羽,这里指在政治中和社会上结为同党,谋利谋私。结党,便是奸诈的小人为了更好的谋得利益,集结起来,互相私助营利,作恶偏袒。为君者管理国家时,必定要注意朝中结党结派,互袒互利的情况发生。因为一旦这样,贪官污吏的势力便会强大,政治便会腐败至极。而在政治上,如果有小人之党,便应有君子之朋出现相与之抗衡。而为人君者,必当明是非善恶,分清小人之党和君子之朋,并把小人之党铲除于朝,天下方能大治。《朋党论》云:“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从这段可以看出,一个君子为人处事的智慧。只有矜而不争,才能时刻保持严谨,庄重坦然,才能临大节不夺,不怒而威;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往。只有群而不党,才能在互补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受不良之友的影响和误导,从而趋善远恶。如此,才是君子之为,圣贤之为。

篇11:关于论语读后感1000字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天蓝色的小书,白色的书脊,书身短小而精悍,上面赫然印着二个墨色大字-----“论语”。这本书朴实无华,却凝聚着灼灼无尽的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初春,我们班主任老师方爸爸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共读《论语》。初读时,我的兴趣都在那些精辟的译文上。慢慢的,我开始迷上这三言韵文里悠深的内蕴与意义。我细细地读它,品它,这些文字如镜子般让我明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觉察了自己的不足。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难呢?”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告诉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我们无所隐瞒!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在《论语》里也强调,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这点,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因为在我的成长中有许多德艺双馨,温柔和蔼的老师教育我,帮助我。他们无私奉献,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在我心间播下了美好的种子,他们让我心生敬意,尊师成了我品行里特别重要的部分。

我们的班主任方爸爸已经执着地在三尺讲台精心耕耘了近三十年了。但是,他把每一天都当作他最重要的日子,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他最亲爱的孩子。他用智慧与情怀谱写最美的师德篇章。我常常看见他在办公室里伏案凝眉,埋头苦作的样子;我也经常听到他与别人交谈时饱腹诗书,虚怀若谷的话语;我时刻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悉心关怀与温暖呵护;我还看见过他在教室里废寝忘食,毫无怨言地改着同学们的作业……我对方爸爸充满了敬意,每次课后在校园里,远远看见方爸爸,我都有女儿见到父亲般的亲切感,当我大声地喊着:“方爸爸!”他的脸上立刻会漾起一个大大的微笑,那朵微笑,含着满满的欣慰与慈爱。

还有敬爱的数学向老师,英语MISS张等诸多老师她们用自己精湛的专业,为我们播下美丽的知识种子。在生活上,她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呵护我们;当我们犯下了错误,她们会有恨铁不成钢的焦灼,更有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教诲;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她们会难掩喜悦之情、欣喜,欢跳。她们与我有着老师的恩泽,亦有大姐姐般的情谊,让我尊敬不已,我也用自己良好的品行,优异的成绩努力的去回报她们对我的爱。

也许以前,我不会有这么多的细思,学习了《论语》之后,仿佛人生受到了洗礼,思想有了升华,我更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明礼。在与老师们的相处中,在我内心对老师们的生活感情里,我的心灵深处绽开了一朵美丽的梦想之花,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我的恩师一样去传播智慧与美德,去滋养更多孩子美丽的童年!为此,我将不懈努力,坚持梦想,锐意进取。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论语》就是一棵树,一朵云及深邃厚重的灵魂,它更多的章节亦在启迪我,影响我,让我在经典雨露里 勇敢地逐梦!

篇12:关于论语读后感1000字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这是他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学而时学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他告诉我们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对待朋友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他告诉我们如何去完善自己的……这些都是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说出来的,对于生在21世纪的我们,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教育意义。

《论语》这部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已成为中小学生,乃至成年人阅读的经典书籍。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弟子将孔子的言行举动纪录下来的,通过此收,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为人及其政治主张,礼节思想等等。而我从这字里行间,品味出了不平凡的语言,建立起我的个人坐标。

以前,我遇到不懂的问题,便一天天堆积,直到考试前的那几天,才搬出来“啃”,总是弄得焦头烂额的。《论语》就像学海中的一盏明亮的灯,它告诉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从此我不耻下问、渐渐地消灭难点。

以前,我交的朋友一群一群,有的叫我出去玩,有的叫我学习。《论语》告诉我择友的标准“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我便懂得了朋友不可乱交,要交有礼节、谦逊、诚信的朋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前,我只顾做完作业就休息,虽然这道题会了,但遇到类似的题目,便又去问同学,其实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论语》中说:“举一隅,不以三隅之。”这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便是四个字——“举一反三”,对啊,题海如此之宽,如此之广,要想在题海中解决所有的题目,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这样可以锻炼大脑,战胜题海,成为题海中的一名优秀“水手”。

当你出门在外时,你是否会孤单,会想念父母,想念家乡,《论语》则告诉我们“四海之内皆兄弟”。因此,你不必难过,不必想念,还有众多兄弟陪伴着你,我们要乐观对待发生在周边的每一件事。

《论语》中的名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乐观,积极。我佩服孔子这位圣在两千多年前说的话,直到今天仍有教育意义。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论语》便是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如果说,学习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历程,那么,《论语》便是那扬起的帆,助你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以《论语》为坐标,将会体验出人生的酸苦辣咸,将会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之所在。

【《论语》读后感100字】相关文章:

1.三年级论语读后感100字

2.论语读后感

3.论语 读后感

4.读后感论语

5.高中论语读后感

6.论语读后感800字

7.论语全文读后感

8.《论语》读后感150字

9.论语心得读后感

10.《论语》读后感1500字

下载word文档
《《论语》读后感1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